嵊泗县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12-15 17:03

信息来源: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1年,嵊泗县结合海岛实际,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打造“海陆统筹、开放创新、全域融合、共建共享”的嵊泗美丽海岛建设3.0版。共安排资5.4535亿元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用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资金4730万元;政府投资重点工程用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资金18425万元;政府投资乡镇实事工程用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资金2200万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用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资金21780万元;美丽海岛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风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海岛公园绿化美化工程资金1900万元。

一、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建设及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站位。因县主要领导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为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乡村振兴工作,并成立县乡村振兴局,统筹协调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二是强化以学促干,学深悟透。全面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学习,局主要领导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解读,同时各乡镇和相关县属部门第一时间开展学习。同时通过借助学习强国、集中学习、印发手册等形式深刻领会乡村振兴重要思想内涵,推动乡干部群众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确保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使学习成效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工作开展体情况

(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秀美生态格局

1.构建更牢固的蓝色生态屏障。深化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继续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提升岛礁生态系统完整性、海洋生物群落多样性,成功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稳步打造“蓝色海湾”,不断提升海岸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

2.营造更优质的海岛生态本底。实施新一轮“再造绿岛”森林抚育工程,完成新造林面积0.07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95%,恢复以本土植物为特色的海岛植物群落。

3.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大气土壤污染治理,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25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完成改造。坚定农业绿色化发展方向,单位耕地面积施肥强度5千克/亩,单位播种面积用药强度为0.14千克/亩,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7.19%,按方施肥0.0005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达100%。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以项目补助方式推动老旧单体塑料大棚升级改造,推广新型连栋大棚,建立综合性技术示范平台,因地制宜引进肥水一体、病虫害防控以及新品种进行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适度推动适合蔬菜种植的小型施肥、播种、移栽农机,提升机械化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25%。

(二)营造微城特质、渔乡韵味的优美人居环境

1.优化海岛人居环境支撑系统。开展海岛蓄水工程和应急水源建设及主要住人岛屿主干管网提升改造,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达98%。加快建设防灾减灾工程,提标升级4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电气化村5个。扩大电子商务进渔农村覆盖面,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创建电子商务专业村2个,快递主要品牌平均进村覆盖率达80%。

2.打造高标准、有内涵的魅力乡村。一是深化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巩固渔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打造新一轮高标准“整洁村庄”,强势推进“环境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投资150万元改造提升省级星级(示范)农村公厕10座,目前已完成80%;投资30万元建设田岙村省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目前已完成80%。加快美丽乡村示范联创,2021年计划创建6个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3个特色精品村、2个示范乡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村、1个美丽小岛、1个美丽乡镇、4个“一米菜园”建设示范点、500户美丽庭院,提升改造枸杞干斜渔乐风景带,目前已完成年度任务的85%以上。二是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花鸟岛围绕“数字治理、产业共富、生态宜居、幸福生活”四位一体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未来乡村。目前已完成全岛数字资源库,数字指挥管理平台,社会治理应用平台,智慧民生应用平台,掌上花鸟应用平台共“一库四平台”建设。

(三)创造普惠共富、优质共享的和美生活家园

1.育强海岛美丽经济。一是深入推进美丽经济升级,积极推动渔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枸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强化“嵊泗贻贝”农产品地理标志。截至目前,水产品产量达24.1291万吨,完成数字化改造规模种养基地3个。二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民宿经济提档升级,推动单体主题民宿向特色民宿聚落演进。加快发展文创产业,打造海岛系列“网红”打卡地。积极拓展海钓产业,加快建设嵊山、壁下等一批国际海钓基地。大力培育夜经济,建设以菜园中心城区为龙头,基湖、高场湾、石柱为支点的特色夜间经济带形成融合发展的美丽海岛夜经济消费氛围。

2.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是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家庭农场1家,培育农创客90名,55%的村达到省级集体经济收入指标。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深化宅基地、养殖海域“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实施“万幢农房”激活行动、养殖海域签约行动,创建完成五龙乡黄沙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示范区。二是稳步提高渔农民收入水平,推进低收入渔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启动开展全县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应用扩面工作,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10.5%,低收入农户年家庭人均收入最低水平目前达6750元以上。

3.加大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新增城乡教共体农村受援学校4所,深化与沪同城医疗健康合作模式,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 ,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全覆盖。

(四)培育开放包容、创新担当的淳美人文海岛

1.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占比达82.8%。围绕“文化礼堂 精神家园”定位,新建3家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礼堂全覆盖。提升渔农民综合素养,今年已完成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46人。

2.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深化“海上枫桥”、“东海渔嫂”品牌建设,积极推进3个省级民主法治村、7个省级善治(示范)村和5个清廉村居示范点建设,建设完善渔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综合平台,实现渔农村“三资”数据管理规范化。

三、地方特色任务推进情况

(一)花鸟主题示范岛打造

花鸟岛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特色,逐步探索集生产、生态、生活于一体的“三生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乡村振兴的花鸟样板。

一是深化旅游示范岛建设。按照“一主题两湾三带四点五区”的总体布局,积极引入深夜食堂、楠湾19号酒吧、混沌书局、百年邮局等新式业态,丰富岛上文娱生活及业态结构,按照“一宿一提升”计划,与纳管民宿签订《2021花鸟岛民宿纳管协议》;引导民宿向“政府引领、公司统筹、民宿自治”方向发展。二是启动花鸟无废岛创建。围绕“无废、低碳、绿色”核心思路,推进无废海岛创建工作,研究出台《花鸟“无废岛”实施细则》,启动全省零碳乡镇及减污降碳协同试点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启动美丽小岛创建。结合岛上自然景观,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开展花鸟乡南湾艺术带景观建设二期工程。四是开展善治示范村创建。健全基层综治组织,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全面融合。大力培植“六位一体”养老模式,着力推动养老工作向高质量发展。

(二)枸杞打造“六产”融合示范区

枸杞乡全乡贻贝养殖面积达1.68万亩,占全县养殖总数的67%,其中厚壳贻贝产量占全国70%以上,2020年实现三大产业经济总量9.55亿元。坚持以贻贝养殖产业为基础,秉持“融合”发展理念,聚焦产业振兴,打造具有海岛风情特色的“六产”融合生态示范区。一是积极探索智慧绿色养殖,优化产业发展平台。探索智慧养殖2.0模式,建立和完善全乡养殖“地图”,建成 “一户一档”养殖数据中心,实现智能化管控模式。探索实施新型的“贻贝养殖伏休”政策,提高贻贝单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产、学、研”作用,重点推进“环保型浮球替代”工作并列入重大课题,在养殖、销售、加工上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二是不断丰富产业周边生态,激发产业循环活力。推进养殖桁地三权分置,完善养民证制度,巩固和发展养殖保险,减轻养殖渔民风险负担。探索新型养殖物资管理模式,成立国资控股养殖服务公司,以“国资+市场”的形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养殖服务管理。三是稳固“六产”融合发展,力促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养殖+加工+旅游”的“双+”模式,建设贻贝综合馆、贻贝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海洋邻里中心等综合文旅项目,打造枸杞“一乡一品”体验经济。谋划实施“五曲金沙滨海风情带”升级改造,推出红色研学游、民宿休闲游、贻贝系列菜品尝鲜游等体验式产品以及渔家乐、海上观光、贻贝认养采摘等游玩项目,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渔农村产业整合度较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单一。渔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低,产业能级和价值区段总体不高,产业链延伸不充分,辐射带动作用小。养殖产业面临环境保护、提质增效、存量优化的严峻挑战。民宿进入淘汰低端产品的阵痛期,扩张过快,建筑形态和经营方式同质化问题突出,高品质、多元化的民宿综合体供给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存在发展思路不清晰、举措不成形、政策不健全、发展单一化等问题。

(二)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短板,人口结构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城乡差距较大。人口结构正发生巨大调整,人口减少、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人才要素资源对海岛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愈加明显。                  

(三)人居环境保障能力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用地、用海、水电等资源约束掣肘海岛发展,主要岛屿缺乏腾挪置换空间和建设用地。渔农村闲置土地和军产资源仍需进一步创新盘活。基础设施共享性差,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方面仍需下大力气攻坚推进。旅游旺季部分乡镇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交通瓶颈依然突出,交通运力供需矛盾尤其明显。

(四)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渔农村卫生问题制约发展。海岛乡村的生态环境本底条件比较薄弱,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由于传统渔业主导地位影响,加上渔农村的建设开发、旅游业的加速发展,渔农村垃圾处置仍亟须解决。渔农民还未很好地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积极参与、主动维护的自觉性不足,始终都扮演着观望者的角色。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根据年度任务清单,结合嵊泗实际,抓住短板,缩小差距,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直面挑战、敢于担当,确保乡村振兴建设加快推进。

(一)产业融合助推美丽经济。将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充分结合,以多元产业为支撑,实现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的跃升。立足嵊泗特色,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快速通道,释放生态红利,注入更多产业,包括休闲观光、生态旅游、文创、民宿等,把全面打造生态宜居渔农村环境与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积极打好“输血、造血、活血”组合拳,全面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村集体“三资”融合发展,进一步激活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奏响让村民富起来、让村社强起来、让村庄兴起来的协奏曲,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共同富裕嵊泗样板。

(二)生态建设营造全域景区。坚持生态优先,发挥海岛自然资源突出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打造未来低碳场景。持续深化蓝色海湾整治和渔场修复振兴行动,深化绿色氧吧岛建设。深化村庄公共空间净美化工程,进一步梳理整治村庄公共环境风貌。围绕“一村一品一主题”,构建村域全景,进而推动“一岛一韵、一乡一韵”建设,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打造列岛全域联动的全景空间。

(三)文化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多举措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推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有颜值”“有气质”的乡村,借助文化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坚持丰富乡村文化的时代内涵,展现人文美,探索健全乡村文脉传承的路径和方式。发挥嵊泗旅游资源和人才优势,用现代艺术语言传承乡村文脉,贯穿全年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探索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拓展深化文化主题IP,打造“未来文化”。

(四)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坚持顶层设计,立足嵊泗发展实际,把握发展脉络,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继续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全面融合。完善机制建设,形成以“村规民约”为重点,各类决策议事规则相对完善的共治规则制度体系,营造“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来做”的良好氛围,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形成党建引领下多元力量共同发力的生动局面。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

(五)数字化转型改善民生。融合先进理念、现代文化和科技手段,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让渔农民更多、更平等地享受发展成果。注重数字技术在未来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岛际交通品质,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破解离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难题。以“数字海岛”平台建设和特色应用场景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基建”创新应用为“未来乡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