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人民政府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3-31 11:17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法制办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1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精准对标省、市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协调推进执法、普法、监督、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优化提升依法履职能力,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政府责任体系,依法发挥政府作用

(一)尊崇法治理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规范政府涉法事务,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一是深化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全年共计学法10次,涉及《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10余部法律。二是规范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合法性审查。严格履行县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合法性审查和审查机构常规列席会议制度,对议题涉及的决策权限、程序、内容等进行全面审查,合法性审查机构负责人发表意见,为政府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发挥参谋助手和把关作用。全年共计审查议题23项。三是开展行政执法评议监督。对近2年内全县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案件开展执法专项评议,并将评议情况每月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每2月提交县委常委会会议。四是推动财政资金使用审计监督。常委会会议议题涉及财政资金使用的,要求审计部门列席会议、发表意见。持续加强对政府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和统筹使用等情况的审计监督,关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排除影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体制机制制度性障碍,督促依法依规办理预算调整调剂、项目变更等相关审批手续。

(二)压实工作责任。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一是及时报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并按时向市政府、县委、县人大常委会进行报告;二是制定出台《2021年法治嵊泗建设重点工作清单》《2021年法治嵊泗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强化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谋划力度,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三是印发《2021年度法治嵊泗建设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考核主体内容,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推动作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责任落实。

(三)推进职能优化。紧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通过定机制、理清单、重监管等方式在推进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运行上出实招。一是厘清部门法定职责。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动态调整政府部门权责清单,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部门“三定”规定,依法厘清政府部门权责,确保部门依法规范履职。二是创新部门联合执法。推进部门联合执法,创新联合执法方式,实现从“纸面各自查”向“数字化统筹查”的迭代升级,有效缩短案件处理时间,切实做到执法不扰民的同时大大提升检查、管理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执法工作效率。

(四)规范涉法事务。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确保行政行为内容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一是完成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编制。根据《嵊泗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要求,对6个部门申报的9件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建议项目进行审查梳理,选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6项,编制形成《2021年嵊泗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二是加强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制定《嵊泗县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办法》,将行政机关合同的起草、审查、备案、清理、归档纳入管理范畴。推广使用舟山市行政机关合同管理系统,全年共审查合同41件,备案207件,涉及金额9751.78万。三是推进乡镇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严格落实审查机构、人员、内容、程序等要求,实施统计月报制度,全年各乡镇共计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7件、党的规范性文件8件、行政机关合同171件、重大行政决策6件。与兄弟县区开展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有效覆盖交叉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二、深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重点领域执法

(一)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制定《嵊泗县“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嵊泗县洋山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派驻、赋权、兼管等方式明确全域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整合执法队伍,理顺职能配置,提高执法效能,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等问题。

(二)优化布局“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贯彻落实《舟山市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县“综合查一次”工作专班,制定《嵊泗县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实施方案》。梳理完成两批县级应用场景清单共计65个,完成应用场景的线下覆盖检查,共发起联合检查行动127次,检查对象136家,出动执法人员322人次,发现问题3个,整改问题3个。

(三)全面加大安全领域执法力度。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全面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自启动“遏重大”攻坚战以来(4-12月),完成县级任务264项,开展检查5324次,检查企业9616家,发现隐患5619个,整改完成5565个,责令停产停业136家,立案599起,处罚594起,罚没款667.972万元,移送司法7起18人,行政拘留41起41人。

(四)纵深规范重点领域执法。围绕我县海洋渔业、港航交通、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严格规范执法。一是加强渔业安全执法检查。根据全县季节、天气特点,重点针对10人以上高危渔船,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安全执法检查,开展春雾季专项渔业安全检查、渔船安全铁拳整治等行动,有效整治全县渔船安全隐患。二是抓紧海上交通环境治理。保持高压态势,深化海上船舶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港口经营企业、码头、临时装卸作业点等检查,严厉打击海上违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市场食品监管检查。持续重拳开展消费安全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行动等各类检查工作;规范旅游团队定点餐饮单位经营,检查定点餐饮单位142家;开展网络餐饮专项治理,加大网络餐饮监管、异地商家在嵊上线、外卖骑手规范、外卖封签使用监管;推进“浙食链”平台应用、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建设,完成阳光工厂建设10家,年度完成度100%。四是严抓疫情防控药械质量监管。积极推进“浙苗链”应用建设,落实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冷链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182次;落实零售药店疫情防控工作,检查零售药店276家次,上报常态化监测数据8.6万余条,实名制应急化数据5.9万余条;完成药品抽样45批次,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80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5例。

三、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防范重大突发事件

(一)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认真研判疫情防控风险,印发《嵊泗县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嵊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嵊泗县2021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实施方案》,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二)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和危机沟通,认真做好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及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注重提升依法预防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依法严厉打击利用突发事件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造谣滋事、制假售假等扰乱社会秩序行为。

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5件,立案前调撤1件;审结4件,其中决定维持1件,经协调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后申请人撤回3件;行政复议案件调撤率达80%,为全市最高。案件经复议后零起诉,取得了“案结事了、定纷止息”的良好效果。县法院审结行政诉讼案件6件,行政机关无一败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均按照要求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率100%。

(二)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全面融入县级矛调中心“500米圈”建设,加强“访调对接”“治调对接”“医调对接”“诉调对接”“律师参与调解”等机制建设,切实做到社会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置;持续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2021年,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7件,其中乡镇层面调解纠纷481件,县级层面调解纠纷156件,涉及金额达2122.15万元。

(三)推进行政调解工作。明确行政调解职责,规范行政调解行为,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21年,共受理行政调解案件734件,案件涉及人数899人,涉案金额361.0622万元;调解成功676件,调解成功率92%。

五、打造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

(一)全力推广政务服务2.0模式。优化政务服务2.0应用,全面梳理进驻中心政务服务事项,通过省政务服务2.0“一网通办”系统,实现1623项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办事指南、统一办理流程、统一表单材料,线上线下多端体验一致、同标准办理,打造网上随时办、全域就近办、简易快捷办的“一网通办”模式。2.0事项窗口端收件率达到84.36%,2.0达标率80%。

(二)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工作。稳步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强化源头执法,加强行业监管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开通行政执法监管平台账号42个,应用掌上执法检查户次39次,掌上执法实施检查率100%,完成229个行政检查事项100%覆盖。其中,“双随机”事项覆盖率、抽查任务完成率达100%。

(三)灵活运用数字化监管执法。加强信息技术装备配置,实行公检法司间案件卷宗、法律文书线上单轨流转,政法一体化单轨制协同率达100%;深化科技管控岛二期建设,完善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部位的全景视频电子网格建设,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解决人少事多的难题;配套搭建全县公共安全视频共享平台,深入开展“智安小区”“智安校园”“智安医院”等“智安”系列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社会治安防控“智治铁桶”。

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一)推进“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应用。严格按照《舟山市全面推广应用“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将“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作为执法检查活动重要平台,合理制定检查任务,有序开展执法检查,着重推进部门双随机检查工作。本年度共监督执法案卷196件,发现问题并解除记录188件,其中处罚公示超期185件;涉民生行政执法数字监督专项活动双评查案卷10卷。

(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规范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完成全县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换证472人次,执法人员持证率达91%;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组织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行政执法基础理论》等课程学习,全县各单位行政执法人员共计58人参加培训,有效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技能、作风纪律等方面素质。

(三)深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制定《嵊泗县行政执法制约监督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暨2021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情况专项督查、省市两级法规规章配套规定制定情况检查、综合执法事项执行情况专项监督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持续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11个重点行政执法部门的40件行政案卷进行评查,选送案卷参与全市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开展水利系统行政执法质效评议专项行动,对县水利局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七、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基层法治创建

(一)紧抓机关干部重点群体。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全年共开展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法治学习2场次,组织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学习视频报告会2场次,参加新提任县管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并通过54人;加强对新任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开展宪法宣誓仪式并对90名新进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行政法专题讲座;开展全县领导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参与人数3200余人。

(二)拓宽普法宣传学习形式。拓宽线上普法广度,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共发布惠民政策宣传8期,法律知识宣传92期,以案释法案例学习174期;组织开展民法典漫画绘画征集、亲子法治图书阅读活动、线上宪法诗歌朗诵等青少年学法活动,培育法治教育“最大希望”;开展“送法入企业、进渔家民宿、到旅游景区”活动,通过走访座谈、法律咨询、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切实帮助企业经营者、民宿业主、景区负责人及员工解决生产经营、劳动合同用工、涉法涉诉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为重点,成功打造嵊泗县宪法主题文化园,形成独具海岛特色的法治文化风景线。

(三)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水平。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作为基层依法治理的主要载体,成功创建东海社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金平村、南港村、奇观村等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小关岙村、马迹村等6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切实发挥民主法治村(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村(居)民民主法治意识。

2021年,我县法治政府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要求,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中仍有较大发挥空间;二是乡镇行政执法工作面临执法重心下移的挑战,加强乡镇执法能力建设迫在眉睫;三是乡镇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率偏低,存在漏报迟报现象;四是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单位合同未经审查备案等。

2022年,我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对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我县高质量发展建设“两美”嵊泗提供坚强法治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自觉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中去。二是进一步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加大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制度落实,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深化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评议,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三是协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面推进诉调、警调、检调“三调”联动,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刑事和解、治安调解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四是规范政府法律顾问聘用管理,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监督把关、参谋助手、桥梁纽带等职能作用,更好推动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