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8736229XM/2014-28419

  •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2014年“美丽海岛”建设年度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4-01-27 08:49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农林水利围垦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总体思路

秉承“美丽中国”理念,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因地制宜、逐岛推进、各具特色原则,创新思维方式,拓宽建设路径,健全长效机制,丰富“离岛、微城、慢生活”的价值内涵,纵深推进美丽海岛建设。2014年以通过“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县”验收为目标,务求在营造自然环境上有新提升,打造洁净的美丽海岛,务求在营造人文环境上有新提升,打造安静的美丽海岛,务求在营造生态文明上有新提升,打造纯净的美丽海岛,力争我县美丽海岛建设成为浙江美丽乡村典范。

二、基本原则

一是全域性规划与特色化建设相结合。坚持全域景区化理念,坚持“村落、景观、产业、文化”有机结合,生态为先,量力而行,重视现代文明与自然生态的高度融合,科学完善各类规划。 充分尊重区域环境、岛屿肌理、村落历史渊源,以海岛生态文化为主题,突显“一岛一韵、一村一品”的特色建设,逐渐形成各具特色、各有魅力的列岛组合。积极探索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努力形成一批美丽海岛特色项目与特色产业。

二是组团式发展与产业化推进相结合。以特色精品村为节点,以沿海景观带为轴线,以示范综合体为片区,串点连线成片,加快形成风格浓郁的美丽海岛区域品牌。坚持渔村产业的特色发展和群众就业的多元拓展,坚持差异化、错位式打造理念,从传统人文、自然资源、特色产业方面入手,谋划全域的联村成片建设,实行休闲产业的组团化竞争,形成“日有风景、夜有风情、食有风味、玩有风趣”美丽海岛产业链,着手培育休闲经济强村。

三是品牌化打造与立体式营销相结合。树立“经营海岛”、“经营生态”的理念,经营离岛、微城资源,经营慢生活方式。着手打造岛屿品牌、人文品牌、软实力品牌以及美丽海岛主题村庄,全面实施美丽海岛品牌化推广应用研究。构建静态、动态及网络营销体系,积极开展“无线海岛”、“智慧城市”建设,转型于中高端市场,放大品牌效应,加速提升美丽海岛知名度。

三、行动举措

1、深入实践美丽海岛“一村一品一主题”建设行动。完善课题基础报告,强化课题研究的学术支撑、规划衔接和拓展提升,编制《嵊泗县美丽海岛“一村一品一主题”实施纲要》。持续推进“蓝海滩礁”大王村、“色彩艺术”边礁岙村、“东海石村”峙岙村的升级改造,全面启动“灯塔风情”花鸟村改造工程。通过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县验收,争创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2、启动实施美丽海岛“生态家园”工程。深入开展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村庄绿化、农房改造、庭院整治等五项民生基础工程。结合“三沿三化”、“三改一拆”、“山头白化复绿示范”等工程,深化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渔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打造离岛 “洁净村庄”、“生态村庄”。

3、重视设计成果的实践落地。发挥村庄修建性规划的引导功能,持续推进村落改造,着力打造海岛肌理的街巷院落空间以及沙滩岸线休闲片区,形成可游、可观、可憩的新景观,提升村庄品质形象。深入推进美丽海岛景观线打造。充分挖掘村点沿路、沿景、沿港等区域的个性与特色,以李五线、三礁江沿线为重点,通过生态景观建设、休闲景点配套、沿线立面美化、沙滩岸线铺装、视觉标识点缀等举措,打造渔港渔乡风情浓郁的美丽海岛景观线。

4、全面开展多彩村庄美化行动。按照边绿化、边美化的发展思路,增加村庄绿量,应绿尽绿。提升绿化档次,突出绿化造景与植被搭配。创建美丽庭院样板户,依据“四美”标准提升人居品质,科学布局种植规模,培育一批景观林,改造一批景观带。形成“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海岛生态雏形。

5、弘扬乡土文化提升美丽海岛村落发展软实力。传承渔村习俗,着力培育“渔俗文化”青沙村,全面开展美丽海岛历史文化村的发掘、修复与续建。依托生态资源,凸显区域特色,着手实施“果树庭院”小关岙村、“渔港经济”大鱼岙村、“海滨休闲”会城岙村的特色风貌改造,形成“一村一韵”的特色聚落。谋划全域,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加快推进美丽海岛示范综合体建设。

6、精心打造品质渔家与特色民宿。合理布局全县渔农家乐发展区域,控制总量,提升质量。继续实施《关于推进东部乡镇“渔家民宿”发展的试行办法》,出台《美丽海岛精品民宿评定及奖励办法》,评选十大最美渔家民宿,引导在建筑立面、围墙庭院、厅堂设计、经营特色等方面进行探索,推动特色民宿、品质渔家的转型升级,通过政策引导、科学设计、样板示范、特色奖励、专业支撑等方式,努力形成特色民宿与品质渔家有序发展的业态格局。探索嵊泗渔家乐连锁经营模式,精心培育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探索整村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服务模式,夯实产业转型升级基础。

7、启动“慢生活”环岛慢行系统建设。营造整岛城市美学,加强沿海、沿景、沿路景观改造,建设简约、实用的慢生活休憩平台。营造慢生活休闲方式,实施泗礁本岛自行车道、健身道、休闲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形成美丽海岛环岛慢行路线,初显“中国最佳休闲小城镇”生活格局。启动李柱山整体环境提升与景观建设工程,积极开发“慢生活”微产业体验型项目。

8、丰富美丽海岛乡旅业态。引进文化创意概念,启动“滨海休闲”基湖村文创街打造,积极引导外来资本从事文创产业;以东海渔村三期工程为重点,通过中心广场、YHA国际青年旅社、设计师工作室、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引进,丰富美丽海岛乡旅业态;建设咖啡馆、休闲吧、露天茶座、露天电影院等休闲中心,丰富夜间娱乐生活,延长旅游经济链条。寻找美丽海岛“生态游”和“民俗游”的结合点,使休闲经济更具人文含量。 

9、实质性启动美丽海岛园区建设。强化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明确美丽海岛园区定位,科学论证园区规划与设计方案。出台园区优惠政策,引进中高端资源,启动园区一期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园区管理运营模式,尝试优秀创意项目的落地实践,尝试文化创意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尝试提供美丽海岛生活体验,力争园区建设初具雏形。

10、启动美丽海岛品牌推广应用研究。着手开展美丽海岛品牌推广规划设计,通过VI静态推广及品牌互动推广等方式,形成美丽海岛系统性推广合力。建立专业化的推广应用机制,精心策划西博会分会场、嵊泗-华东旅游联盟采风基地等年度活动,全面运行美丽海岛网站,建立起常态性传媒网络,形成相对完整的品牌传播运作体系。积极培育“美丽海岛”人文品牌项目,充分借助现代知名媒体和专业策划力量,开发会展节庆资源,积累美丽海岛智力人脉资源,加速提升“嵊泗·美丽海岛”美誉度。

11、创新美丽海岛社会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美丽海岛、乐和渔村”社会管理模式研究,多渠道强化群众主体自治意识。注重海岛淳朴民风的扩大效应,多载体开展公共文明普及行动,积极探索“美丽岛民”、“美丽社团”等软实力品牌建设路径,激发基层群众及社团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开展社会公共服务的热情,提升美丽海岛人文淳美形象。   

12、建设美丽海岛全域信息化体系。开展“无线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积极推进 “三网合一”建设,全面提升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实现泗礁本岛无线上网全覆盖,启动美丽海岛一卡通系统建设。

四、行动保障

1、重视规划编制与项目统筹。科学编制县域总体规划、乡镇建设规划、村庄修建规划以及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美丽海岛”规划体系,坚持导向性与操作性相统一,做到建设上统筹考虑、合理布局、有序推进,重点保证。加强项目统筹,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集中财力做大事,做大容量、做深影响。

2、加强财政资金整合与集中高效运作。探索建立政府投资、招商引资、企业集资、群众出资的投入机制,想方设法拓展融资领域,出台优惠政策,扩大社会引资、民间融资比例,完善美丽海岛投融资机制。理顺美丽海岛投资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体系。

坚持“产业优先、一村一品”的发展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增强项目落地能力。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扶持创业群体。建立项目高效服务平台,尝试项目快捷服务绿色通道。切实增强项目执行力。

3、强化目标责任制与立体化考核。根据“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分头落实”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与任务分解,定期汇报推进成效。健全常态督查制度,全面掌握项目进度。制订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工作实绩的年度考评权重,确保“美丽海岛”建设内容落到实处。

4、建立乡镇统筹负责制与村级主体管理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设施与制度并重,重视美丽海岛建设成果的巩固与延伸,强化村庄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绿化养护、沿岸保护等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形成乡镇统筹负责,村级主体管理、群众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多种方式实现村内事务的民主管理与自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