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嵊泗 >> 自然地理 >> 自然资源
淡水资源

发布时间:2017-09-11 10:29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嵊泗陆地面积小,山低源短,淡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3.26万立方米。全县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26.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仅为全省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92.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的28.3%。按2000年全县总人口数计算,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08.6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2749立方米的7.6%和全省人均拥有量2415立方米的8.6%。

地表水

嵊泗特定的海岛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只能来源于降水。据1961~2000年降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降水量最大值是1997年,年降水量1534.6毫米,最小值是1967年,年降水量601.8毫米,最大与最小比值为2.55∶1。多年平均降水量1035.61毫米,除耗于蒸发外,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为1773.26万立方米。保证率为20%时,降水量1211.45毫米,地表水资源量2980.02万立方米,保证率为50%时,降水量1033.5毫米,地表水资源量1757.41万立方米,保证率为90%时,降水量734.32毫米,地表水资源量897.02万立方米。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年降水分配基本一致,多年平均4~9月份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10月至次年3月只占30%~40%。

地下水

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54.44万立方米。地下水类型受境内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其分布及含水层构造分述如下:

潜水,全新统冲积砂砾含粘性土含水层,分布在泗礁岛的菜园、马关沟谷中,岩性为黄褐色矿砾石及亚矿土砂砾石,结构松散,厚度2.6米~5.15米,水位埋深1.15米~4.14米,民井旱季单井可采水量2吨/日~8吨/日。水质淡,矿化度为0.19克/升~0.5克/升,铁含量为56.8毫克/升~198.4毫克/升。下游地段此含水层为淤泥质亚粘土所覆盖,由孔隙潜水过渡为承压水。

全新统滨组上段海积粉细砂含水层,分布在基湖、石柱、田岙、大黄沙以及黄龙岛南港、枸杞岛三大王、嵊山、大洋等地。以基湖、石柱为富水区,含水层分布面积约2.2平方千米,上游薄,海边厚(5米~10米)。岩性主要有粉细砂,下部含少量的砾石。按降深5米计算,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300吨/日,水质为含碳酸氢钠钙型,矿化度0.3克/升。马关等地为砾石滩,其余地段含水层分布面积有限,局部于海边,呈新月型沙堤或砂砾堤,并经常受海潮的影响。

上更新统坡洪积亚砂砾含水层,呈片状分布于大小山沟及山麓地带。岩性以亚砂土碎砾石为主,厚度1.87米~17.20米,水位埋深1.9米~+0.6米(高出地面)。单井日出水量小于100吨/日,水质淡,矿化度0.1克/升~0.5克/升。

承压水,含水岩组为更新统坡洪积亚砂土碎砾石,含水层为更新统坡洪积层孔隙潜水向下的延伸部分,分布在菜园、基湖等地。水位埋深13米~24米,单井出水量11吨/日~40吨/日,水质含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钙,矿化度0.25克/升~0.37克/升,铁离子含量偏高。

构造裂隙水,含水岩组为上株罗统(J3)火山岩、火山熔岩为主的块状地层组成。地下水贮存于构造裂隙带及侵入岩、脉岩与围岩接触带。水量不大,生产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吨/日(按降深10米计算)。

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贮存于燕山晚期花岗岩风化带网状裂隙中。风化带厚度4米~20米,最厚可达55米~81米。水位埋深0.47米~12.2米,按降深10米计算,单孔(井)出水量2吨/日~800吨/日,水质为低矿化度( <0.5克/升)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