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87361633E/2018-28325

  • 发布机构:

    县卫生健康局

  •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嵊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7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02-27 10:49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17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继续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为主线,强化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全县卫生计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2017年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全面深化医改,普惠广大民生

(一)稳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程

一是做好县级医院与省、市和上海各大医院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通过全市“双下沉、两提升”重点工作推进会,经多次协调、主动对接,全面落实上级医疗机构派驻副高以上职称医师下沉嵊泗县级医院的重点工作任务,现已有10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派驻在我县县级医院,其中市妇幼保健院2名、市中医院8名。同时县卫计局联合县财政制定《嵊泗县医疗资源下沉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医疗资源下沉的引导和保障作用,2017年共派驻下沉医生在县级医院专家坐诊93人次,服务群众2163人次,共开展手术37台次、开展业务学习培训2次,同时舟山市中医院积极帮护嵊山镇等东部乡镇,共下派专家6人次,共服务群众307人次。二是不断加大县级医疗资源下沉力度。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署帮扶协议,主要包括专家坐诊、培训讲座、预约诊疗等内容;其中县中医院中医专家定期坐诊东部乡镇卫生院,通过县中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开具中医药处方,由中医院配置、煎制后由物流统一配送,极大方便群众用药。2017年县级医院共派遣专家16人次,开展医疗服务549人次,开展预约服务16人次。三是积极推进与上海各大医院的医疗合作关系。制定2017年“与沪同城”工作计划,推进两家县级医院及洋山中心卫生院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耳鼻咽喉科医院、龙华医院的医疗技术和业务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县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2017年,上海医疗专家来嵊服务56人次,开展手术119例、业务指导培训1次、联合义诊1次,服务群众1500人次。

(二)做实做细责任医生签约服务

一是政策制度保障稳步推进。积极推进新一轮的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主动做好与财政、人力社保、民政等部门协调工作,确保政策和资金落地。与县民政局、县残联等部门落实贫困、低保及低保边缘的老年人及严重精神障碍残疾人员的签约服务经费,把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花鸟乡作为我县的签约示范点,推出全民签约模式,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后续深化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组织宣传动员稳步推进。各基层医疗单位以“深化签约服务内涵,提升百姓感受度”为主题,开展多种方式和措施开展签约活动,通过开展“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为主题的家庭医生(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月活动,向群众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广泛好评。三是签约团队建设稳步推进。加强以责任医生为主体、医护组合为基础的团队建设,完善签约团队工作机制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签约团队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提升,2017年全县共有签约团队43个,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覆盖率100%,全县规范签约率33.05%,重点人群覆盖率64.18%。

(三)着手开展县域医联体建设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6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经过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局印发了《嵊泗县县域医疗服务联合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运行县域医联体试点工作,11月,嵊泗县人民医院与嵊泗县嵊山中心卫生院签订了医疗联合体建设协议书,县域内医联体工作正式开篇,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引导病人合理有序双向流动;建立双派送机制,牵头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常驻制和骨干医师坐诊制;建立和完善县域医联体医疗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统一的诊疗和操作规范并严格遵守;加快县级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区域内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

(四)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以基层中医馆建设项目为契机,通过独立设置乡镇卫生院将中医药临床科室、营造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综合使用多种中医药技术等方法服务城乡居民,努力加强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主要在改善中医药诊疗环境、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配置中医诊疗设备等几方面下功夫做文章,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同时严格遵守国家财务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门用于中医科室的装饰装修、网络视频系统设备配备和中医诊疗设备购置。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共计70万,中医馆项目建设资金支出59.45万元,资金使用率84.93%,其中嵊山和洋山中心卫生院把中医馆建设项目和正在新建的医疗机构用房一并规划,黄龙乡卫生院利用现有单位用房,充分整合现有的中医科室和资源,设立相对独立的中医诊疗区域,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等中医药服务;添置康复理疗、颈椎牵引等中医设备,配备了基本的艾灸床等中医必备诊疗设备,确保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系统建设,保证了中医药工作的正常开展。县中医院做好省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评估验收的同时,做好对口支援嵊山中心卫生院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及针灸、推拿、康复等服务工作,提高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确保基层群众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五)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和学科建设

县人民医院以省卫计委开展的“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为契机,充分利用大医院医疗资源的下沉,积极主动对接合作,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其中骨科开展的经皮椎后凸成行术、射频靶点治疗术、三氧大自血治疗术,内科开展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检验科开展的血清β2微蛋白的测定、妇科开展的宫腔镜技术、口腔科开展的自锁托槽矫正技术,口腔无痛电子麻醉等,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极大提升了医疗水平。县中医院以名老专家工作室创建为平台,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中医内科、针灸推拿科全面强化科室内涵建设,加强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2017年,陈道生工作室被批准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通过重新规划了中医内科的设置,新增了示教室,以名老专家工作室创建为平台,以师带徒的方式,不断提高青年医师的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医内科学科能力建设。

(六)信息化建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启动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对县域内医疗服务行为包括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成本核算、疾病谱分析、居民健康监测等的综合管理,到2018年,建成卫生管理决策体系,完成疾病谱分析监测系统的医卫协同体系,完成居民网上健康监测的公众健康服务系统。推动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化的健康管理、签约服务、预约转诊和个人健康信息查询等服务,加快传统就医流程信息化再造,提供智能化挂号、支付、导诊、报告查询、药物配送和健康指导等网络业务应用,极大方便群众就医。同时利用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平台,通过区域医疗协作,完善上级医院诊疗信息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通共享机制,开展远程门诊、远程会诊、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和影像远程会诊。2017年,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向舟山医院服务中心、舟山二院服务中心、普陀医院服务中心提出网络门诊申请315例,海岛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二、强化基础保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一)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加强基建项目。推进嵊山中心卫生院、洋山中心卫生院新建工程以及枸杞卫生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洋山中心卫生院新大楼工程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嵊山中心卫生院新大楼完成土建工程,内部装修工程量完成70%;妇计中心加固装饰工程及内墙布局砖砌墙体完成;枸杞卫生院新建医疗业务用房完成主体框架结构及局部内墙砖砌,2018年上半年完成装饰工程。

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设备,2017年县财政投入300余万元采购放射CR、彩色B超、生化分析仪、公共卫生随访包、除颤仪等仪器设备装备各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明显。2017年全县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率100%;“20分钟服务圈”覆盖所有行政村100%;医疗设备标准化配置率96.10%。

三是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建设工作。嵊泗首家民营口腔门诊部通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审批,已正式开业,在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口腔诊疗服务的同时,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县口腔门诊的压力。

(二)狠抓落实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是狠抓组织管理。2017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5元提高至50元,保障14类项目的正常开展,通过举办全县基卫项目培训会、项目办成员定期工作例会、考核结果通报会、考察学习兄弟县区先进经验等方式切实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印发了《2017年度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标准》,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未达到省市级考核规定分值的,按相关医疗机构承担的责任主体梯度核减直至停发60%年度考核奖。二是狠抓督导考核。通过上级项目办对我县基卫工作全面督导、县项目办定期与不定期对居民健康档案抽查,以查促改,第一时间反馈问题,出具整改意见书,并定期追踪相关单位整改落实情况。2017年,全县电子档案累计规范化建档人数70263人,规范化建档率为92.96%。重点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分别达到54.09%和41.97%,其中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9.83%和66.75%,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均达到省市的规范要求。三是狠抓项目宣传。从2017年初开始,在县电视台每晚黄金时段播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片,通过开展以“基本公共卫生我服务你健康”为主题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对项目的知晓度和满意度,活动期间共开展咨询活动8次,受益人数1200人次,张贴宣传海报120张,发放宣传资料3000份。

三、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健康

(一)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有力

一是传染病防控常抓不懈。2017年1-12月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0种397例,发病率为502.44/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6种208例,发病率为263.24/10万,死亡2例,均为艾滋病病例。2017年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二是进一步加强对H7N9禽流感、登革热、麻疹等年度重点传染病防控。加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菜园、马关等农贸市场开展专项检查。2017年对我县城乡家禽规模养殖场(户)、家禽散养集中地、野生候鸟栖息地等场所开展8次监测,共采集外环境样品168份,送至市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出1份A通用阳性,4例外环境标本为H9阳性,其余均为阴性。三是认真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县人民医院已建立痰培养实验室,开展了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工作。四是完成窝沟封闭各项工作。完成全县367名二年级小学生2016年度窝沟封闭工作,并开展复查,封闭完好率为90.33%,超过85%的目标要求。

(二)妇幼健康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严格落实“优生两免”促进工程。国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为84.66%,2017年全县婚检率为93.50%,实验室质控检查质量为全优。2017年全县共有产妇442例,活产452例,全县剖宫产率45.58%,当地医院剖率43.43%,较去年下降二点四个百分点。保健管理覆盖率100%、住院分娩率100%、产后访视率97.78%、区域健康档案系统孕产妇信息录入率均为100%。二是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牵头,联合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妇女联合会三个部门,出台《嵊泗县城乡妇女免费“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县城乡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工作会议,全年共完成宫颈癌筛查2550人,免费乳腺癌筛查489人,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三)卫生监督工作不断深化

一是建立实施“阳光执法”系列制度。建立完善了涵盖卫生监督全领域的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2017年共作出卫生行政处罚41件,办结38件,其中简易程序12件,一般程序29件,共计罚没款25.906万元,全年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共受理查处卫生监督投诉举报4起,其中1起公共场所卫生违法信息举报,3起非法行医信息举报,及时进行了查处和反馈,按时办结率100%,未发生因泄漏投诉举报人信息导致打击报复事件。二是积极推动“数字卫监”工程建设。2017年在我县实现移动执法和特定领域在线监测的基础上,健全生活饮用水水质在线监测网,并成功接入浙江省饮用水在线监测网,实现数据联网,进一步完善了我县水质预警体系,实现了监测网络向乡镇的延伸,同时也基本实现了辖区内每个水厂都有水质在线监测点,2017年全县共监督监测各类水样160份,合格125份,合格率78.13%。三是全力做好东部乡镇及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工作。指派骨干卫生监督员赴东部乡镇参与联合执法,参与渔家宾馆(民宿)无证无照经营现象的管理和整治,解决部分渔家宾馆(民宿)无证无照经营,卫生各项规范设施设备存在缺陷,或者不按规定配置等问题。

(四)精神卫生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部门协作不断加强。持续深化县精卫办与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合作关系,开展每两个月一次的全县轮诊,2017年市二院精神科专家已来嵊19次,服务患者190余人次;加强与县综治办相互配合,对菜园镇网格员开展了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工作相关内容的培训,提高网格员的工作敏感性,开展对全县各乡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情况的工作督导,确保各项排查工作落实到位,为十九大胜利召开保驾护航;加强与县公安部门针对有肇事肇祸行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每月的信息互换,加强对有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加大随访频次,确保患者规律服药,使病情保持稳定。2017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现率为4.01‰,在册管理率89.31%,规范管理率87.42%,服药率68.24%,规律服药率64.78%。二是宣传补助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利用多种载体,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共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0次,宣传栏14期,在校学生心理辅导5次,开展网格员培训1次。同时认真做好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费用的报销补助工作,全年共救助住院患者40人次,精卫办补助27.67万元;门诊免费服药补助患者151人次,共补助1.73万元,有效缓解了患者家属的负担。

(五)卫计行政审批更加便民高效

2017年,我局共受理办结涉及“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服务事项9类2961件,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办结率100%。一是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对相对简单的办理事项实行“即办件”制度,申请人通过“舟山市政务服务网”进行网上申报,现场资料审核通过,当场领取相关证件。对于相对复杂的办理事项,则采取“容缺受理”、“提前介入”、“联合踏勘”等多种服务方式,实行“网上申报、现场审查、快递送达”,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二是执行预审登记审核制。利用浙江政务服务网“企业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模块履行“双告知”认领登记,同时结合在企业(个人)首次到窗口咨询时,窗口给予登记,并为其提供全程服务,主动预先进行现场踏勘,并根据现场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以保证企业在确定设计方案时更加合理、规范,确保企业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三是创新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岛、审批零跑腿”。为解决离岛群众和企业办事难问题,我局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通过网上申报、快递送达等方式,实现了“跑零次”。在离岛乡镇设立了“足不出岛”卫生许可代办点,聘请代办员,由代办员为群众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审批人员上门或远程审查,快递送达或上门送达,通过自己多跑腿,让群众少跑、不跑。

四、围绕医疗质量提升,健全监管措施

(一)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工作

制定《2017年度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召开医疗卫生单位绩效考核政策解读专题会议,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制度执行,确保各项指标如期达标。联合县财政局印发了《嵊泗县医疗资源下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办法的通知》、《嵊泗县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对医疗机构财政补助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二)组织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出台《关于组织开展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处方专项点评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把处方、病历点评结果与奖罚措施、绩效考核分配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挂钩,并要求各医疗机构制定或完善本机构的病历处方点评领导组织体系、病历处方点评实施细则。2017年组织对各医疗机构开展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医嘱单进行了专项点评和督导工作,共点评处方、病例5038份,涉及执业医生281人次,对点评过程中发现的部制度措施的执行不到位、不落实现象,对处方、病历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严格按照点评工作结果应用贯彻实施。

(三)加强医院医疗质控管理

成立了县本级“医疗质量提升行动”组织机构,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并结合嵊泗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嵊泗县医疗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质控中心管理制度,完善质控中心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病历、护理、药事等14个质控中心的作用,实现了全县域基层医疗机构、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等不同所有制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并将质控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同时要求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辖区内医疗质量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抓好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落实,并组织专家做好1年2次的医疗机构现场检查工作,针对发现的医疗质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四)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县卫生监督联合公安部门各社区片警组织开展打击无证行医“回头看”行动,2017年查办的三件非法行医案件共计罚没款21.906万元,一起因个人非法行医被处以罚没款十余万的案件为有史以来罚没款额度最高的案件,其中非法医疗美容案件被省卫生监督所列为部门联动的典型案例予以报道。

五、创新服务管理,深入开展计生工作

(一)稳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一是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广泛宣传两孩政策、优生优育优教、生殖健康等知识,加大对目标人群的宣传服务力度,使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入人心。二是优化工作流程。将计划生育的“三查”、“优生两免”、随访服务等职能融入到妇幼保健职责之中,避免了以往服务管理的重叠性,形成优势互补。三是推进生育登记服务办理网络化。依托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优化生育登记服务,简化办证手续,推广手机APP的使用,实现生育办证服务零距离、零梗阻。2017年,全县共发放生育登记服务卡503份,一孩350份,二孩153份,其中手机APP开展网上自助登记62对。
    (二)完善计生家庭扶助关怀措施

一是依法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确保扶助对象扶助金发放到位率达到100%。2017年共有2323人受渔农村、城镇奖励扶助金,发放金额为223.008万元;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的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特别扶助,共有236人享受计生特别扶助,发放金额为168.72万元;兑现了渔农村及城镇无业失业人员及部分企业人员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符合条件共有4974人,奖励金额为24.87万元。二是完善计划生育公益金及困难计生干部专项扶助金补助政策。2017年新修订了《嵊泗县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办法》,在2010年《办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类扶助对象,并对原来的补助标准也做了相应的提高,全年共发放公益金及困难计生干部专项扶助金31.9014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县财政保障。三是积极开展对特殊家庭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服务。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立信息档案,并落实联系人制度,组织帮扶干部和志愿者不定期的上门走访,为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帮助打扫卫生、洗衣服被褥等。年终岁尾组织人员去慰问、探望,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强化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力度

一是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组织“性别比”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开展打击“两非”专项督查活动,对辖区内拥有B超的医疗机构、药具经营企业、医药公司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检查情况良好,未发生违法违规现象。2017年我县新生儿上报511人,其中男孩247人,女孩264人,出生性别比为93.6。二是依法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2017年共对历年来发生的3例违法生育对象进行了征收,其中结案1起,另外2起为原来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或调解后分期执行,共计征收到社会抚养费31000元,均按规定全部上缴国库。

六、抓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医院软实力

(一)抓好人才引进公开招聘工作

2017年我局开展了自主引进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根据县编办核定的招录计划,严格按照自主招考相关程序,在纪检组的全程监督下开展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聘工作。全年共发布引进紧缺医学人才公告4次,招聘卫技人员公告2次,共引进招录医学人才23名,其中临床医学4名、口腔医学1名、中西医临床2名、预防医学1名、医学影像学2名、护理学9名,针灸推拿2名、医学检验1名,药学1名;23名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的13名,已取得执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的11名。

(二)抓好定向培养医学人才工作

按照五部门《关于开展2017年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浙卫发〔2017〕44号)文件精神,今年共完成招录10名定向生,其中本科层次临床医学1名,中医学1名,口腔医学1名,预防医学1名,护理学2名,大专层次临床医学3名,护理学1名,并严格按照招录程序开展体检、公示、签约工作,力求将来有更多的嵊泗籍的学生回嵊泗从事医疗卫生工作。

(三)抓好在职医务人员能力提升工作

通过医师资格认定、医师定期考核、执业注册、在职医务人员再教育、岗位培训等形式,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做好第五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累计有193名医师报名参加考核;市级初级继续教育培训181人次,业务学习培训5期,参与人数累计1200余人次;乡村医生注册培训16人次;中医药适宜技术、院前医疗急救等各类岗位培训28人次;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13人次。2017年申请执业医师资格考试25人,审核通过25人;申请医师执业注册36人;完成护士执业注册34人。

(四)抓好人才激励工作

一是开展了2016-2018年度医学人才评选工作。根据2016年制定的《嵊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人才奖励办法》共评选出学科带头人4名,医学拔尖人才8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1名,专业技术后备人才6名,并于每年年初发放当年度的奖金。二是继续做好外岛乡镇卫生院在编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低职高聘工作。根据《县卫生和计生系统关于印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享受高一级职称待遇暂行办法的通知》,结合我县基层医疗单位现行聘用制度及岗位设置情况,经本人申报、各基层单位推荐和局党政会议研究后确定,享受副高11人,中级3人,助级4人,这为进一步稳定了稳定外岛乡镇卫生院卫生人才队伍,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七、助力精准扶贫,提升社团工作实效

红十字会积极举办应急救护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2017年县红十字会到机关、社区、企业等单位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讲座12次,受益群众713人次,发放初级救护员证书59本。坚持医疗下乡服务,巩固流动医院品牌,共开展送医送药活动10次,派遣各类专家56人次,为3605人次的渔农民群众进行了免费的疾病诊查和健康咨询服务,赠送药品价值约27133.94元。同时为减轻困难群众生活负担,对2位群众进行了困难救助,分别给予3000元的困难补助,加深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红会在社会中的形象。

计生协会深入开展渔农村“生育关怀、情暖夕阳”项目,2017年全县共有情暖夕阳服务对象共计55人,共发放资金33920元,定期为他们送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帮扶等方面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了计生特殊家庭夏日送清凉活动,为全县81户40岁以上计生特殊家庭送去慰问品,询问他们生活生产情况;开展2017年度计生特殊家庭计划生育保险投保工作,共为272位计生特殊家庭成员投保,累计资金80240元。

八、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促进卫计工作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认真落实县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在2017年度全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检查考核中被考核为优秀单位,为全县卫生计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提案议案办理工作圆满完成,平安综治维稳、信访、安全生产、信息保密、依法行政等工作扎实有效开展,2017年还完成了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创建。

随着卫生计生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县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但是具体工作中还存一些问题:一是卫生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优质人才匮乏、人才流失仍然是制约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乡村卫生室更是面临青黄不接、断档的局面。二是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不高。虽然近几年通过实施人才引进、培养等有效措施,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受地域、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所限,部分卫生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难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三是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在推进过程中仍有一定难度。基层医疗机构虽然门诊人次虽有一定程度上升,但群众的就医习惯依然是涌向县级以上医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推进速度缓慢,当前签约服务政策对一般人群的惠民程度不强,因而对普通人群的签约率较难提升。四是计生工作发展不平衡。村级计生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管理和服务措施相对单一,客观上受到全面二孩政策冲击,基层计生干部思想有所放松,计生队伍亟需补充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