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嵊泗县经济社会发展监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1 20:59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压力,全县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一)经济总量不断壮大。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2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5.7亿元,增长7.2%;全县人均GDP(按户籍人口算)为150986元,高于全市(135709元)15277元,按年末汇率(6.6174)折合22816美元。
(二)工业转型循序渐进。2018年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增速为-2.1%,分行业看除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0.4%和6.5%外,9家农副食品加工业受原材料匮乏等原因影响产值同比下降16.9%。在“腾笼换鸟”“亩均论英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等项目助推下,全县19家“低散乱”工业企业完成整治工作,其中4家完成提升改造,15家关停淘汰,专项整治工作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三)贸易市场发展平稳。201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2亿元,增长8.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8亿元,增长0.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49亿元,增长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43亿元,增长9.2%。按消费类型分,批发零售业单位实现零售总额33.18亿元,增长9.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4.74亿元,增长3.9%。外贸进口形势较好。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2%,其中进口额受洋山申港石油储运有限公司油品进口快速增长地拉动实现10.32亿美元,增长75.0%。
(四)财政收支运行稳健。2018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受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成倍增长的拉动,全年累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0亿元,增长8.0%。财政支出倾向民生,全年累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14亿元,增速达到16.9%。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累计实现20.31亿元,增长17.0%,增速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2%。
(五)自贸区和特色小镇扎实推进。充分发挥自贸区马迹山离岛片区和小洋山两个平台的政策优势,大力引进融资租赁、油品贸易、港航物流类企业,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引进自贸区总部经济企业53家,实现税收1.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11万美元,利用市外资金11.76亿元,浙商回归资金8.3亿元。“十里金滩”特色小镇加快实施,小镇田园环境持续优化,金沙度假世界旅游综合体项目,长滩湾海景度假村工程、怡贝湾海景温泉度假村工程、小镇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
二、特色经济发展可圈可点
(一)港航产业稳步发展
监测数据显示:26项交通港口指标中有16项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主要包括港口货物吞吐量、货运周转量、总运力等指标;4项指标与上年持平;6项指标呈负增长。
港航产业乘势推进。2018年,我县港口建设获得突破进展,洋山港区合作开发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浙沪成功签订《小洋山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北侧围垦资产整合加速推进,支线码头规划研究方案完成初稿,省海港集团正式启动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三期工程,堆场治理和复绿工程开工建设。海运业持续向好,截至12月底全县拥有货运船只124艘,新增13艘;海运运力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9.36万载重吨,新增29.81万载重吨。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700.06万吨,比上年增长0.4%,占舟山港的23.0%;洋山深水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842.44万TEU,比上年增长11.5%,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46.0%。
交通惠民力度加大。进一步增加交通运力投入,新建渡轮2艘——“岛盛1号”“岛盛2号”,有效提升五龙与黄龙两岛之间的水路客运服务水平;新增大巴、中巴各2辆,增加客位144座,提升改造陆岛交通码头泊位2个、新建改建公路5公里、港湾式停靠站10个,着力提高水陆客运运力水平;新增李柱山至边礁岙和五渔村至六井潭公交线路,实现主要景区交通公交化,进一步完善县域内旅游交通网络布局。
(二)海岛旅游有序发展
监测数据显示:18项旅游业指标中有11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正增长,主要包括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渔家乐休闲渔船数等;7项指标负增长。
海岛旅游增速放缓。2018年我县旅游坚持“全域化、特色化、可持续化”发展思路,全力提升旅游综合环境与服务质量水平,加大海岛旅游品牌营销力度,累计接待游客688.40万人次,增长15.4%,实现旅游总收入97.64亿元,增长15.8%,增幅分别低于上年同期4.7个和4.6个百分点。增幅下滑排除外部宏观经济的影响,从我县自身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疗休养政策的调整导致疗休养团大幅减少;二是今天天公不作美,台风和大雾天气较多,导致水上交通停航时有发生。
旅游品质逐步提升。2018年我县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东海五渔村”创成4A级景区,“十里金滩”特色小镇获评3A级景区,五龙“旖旎渔乡”获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新增峙岙村、黄沙村、基湖村3个3A级景区村庄。编制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尝试推出游艇、帆船等海洋游体验产品,8家民宿通过省级高等级民宿评定,全县共有民宿经营户950家,客房数9381间,床位数17976张,分别增长10.4%、12.8%和9.9%。
(三)渔业生产保持稳定
监测数据显示:22项渔业指标中有13项经济指标实现正增长,主要包括水产品总产量、转型升级渔船数、渔业总产值等指标;3项指标与上年持平;6项指标呈负增长。
渔业基础尚为稳固。2018年,全县完成水产品产量40.62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其中,海洋捕捞产量受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等政策实施的影响,实现产量21.87万吨,下降5.4%;养殖业发展较快,增长26.3%。得益于水产品价格上涨和经济鱼类高产等原因,渔业生产收益较好,全年渔业增加值增长6.9%(按可比价计算),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截至12月底,渔业从业人口1.88万人,占总人口的25.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渔业基础地位相对稳固。
减船转产稳妥推进。逐步压减近外海渔船捕捞强度,稳妥实施捕捞渔船减船转产,优先淘汰双船底拖、帆张网、三角虎网等对海洋资源破坏较大的捕捞作业方式,鼓励近海渔业向“钓、流、笼”等资源友好型作业发展。截至2018年底,已拆解渔船83艘,累计压减功率15879千瓦,占五年任务的73.3%。
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生态品质更为优化。2018年我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跻身全国“两山”发展百强榜单。全年月平均气温17.1℃,最高气温33.5℃,最低气温-2℃,日照时数2007.8小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比上年增加6天;PM2.5优良天数351天。
(二)海洋环境保护到位。持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幼鱼资源保护战”“伏休成果保卫战”和“禁用渔具剿灭战”。科学实施增殖放流,2018年累计投入资金450万元,顺利投放黑鲷、真鲷、大黄鱼等增殖放流品种9个,放流尾数达5.5亿尾(粒、只)。大力实施海洋牧场建设,全年共计投入资金3250万元,投放人工鱼礁4.875万空方,基本完成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并及时开展项目建设效果评估,有效改善了保护区内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三)环境整治常态推进。全面动员、强力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发动群众参与整治32160人次,清理陈年垃圾10620吨,治理卫生死角4680处,18个社区村整洁村庄年度行动任务全部完成。积极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泗礁本岛生活垃圾外运,建成3个渔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提升村和1个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渔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均为100.0%。
四、社会发展更为和谐
(一)科教文体有序推进。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海岛教育人才精进计划,完善中高考质量奖励办法,大幅度提高奖励力度,进一步突出“初中办学”重点导向。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100%,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率为100%。全面启动“健康嵊泗”建设,提质升级“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持续加强“与沪同城”医疗协作。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医疗机构实有卫生床位326张,卫生技术人员569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以打造“美好生活•全民乐和”文化活动品牌为主线,全年主办、承办、协办各类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60余场次,突出嵊泗海、滩、岛、礁、岸等特色自然资源继续办好精品体育赛事和活动。
(二)居民生活不断提升。2018年,全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73元,增长8.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17元,增长7.9%,增速位居全市首位;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01元,增长9.6%。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8%,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2.9%。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8%和99.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33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完成年初控制在2.7%以内的目标。
(三)公共文明显著增强。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复评,制定并启动“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县级以上文明社区建成率、四有文化村覆盖率、小康体育村覆盖率均达100.0%。深化平安嵊泗法治嵊泗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全域夜不闭户”“全域无毒”“文明交通”三大治安品牌,巩固提升“平安金鼎”成果和海岛“枫桥经验”,全年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27起,同比下降25.3%。深入实施文化礼堂提质工程,建立健全“星级”评定和“建管用育”长效机制,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共有文化礼堂23家,新建1家,完成提质3家。
五、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渔业生产形势严峻。在全国“减船转产”政策的推行下,预计明年海水捕捞产量仍将有所下降;海水养殖虽发展较快,但贻贝养殖区域已趋于饱和且今年养殖户普遍反映贻贝颗粒较小,对产量的增长拉动有限,明年渔业产量增长速度势必放缓。
(二)工业发展压力不减。2018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全年无新增规上企业,其中3家规上企业因2018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低于规上工业企业标准,退出规上企业。虽今年预计能新增两家企业,但总体看工业经济增长缺乏后劲支撑。同时,受市场大环境、企业经营困难及投资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年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明显不足。
(三)限上贸易业亟待转型。随着网购消费的日益普及,电商加速分流传统商业消费,2018年全县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呈下滑态势,从一季度增长26.5%跌至全年增长7.7%。全年限额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增速分别为-7.9%和-14.0%,若无新增限上单位的拉动,限额以上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不容乐观。
(四)金融存款形势欠佳。从全年来看,我县存款走势整体呈下滑态势,全年增速分别为10.0%、16.4%、4.7%和-0.8%。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78.27亿元,受海关保证金和中小微企业存款减少影响,存款余额比年初减少0.64亿元,增速出现下降。
(五)外贸出口较为低迷。当前国际油品市场未明显好转,竞争激烈,外贸有效订单不足问题较为突出。我县出口企业中油品类一家独大,自2月以来全县出口额持续负增长,全年累计实现4546.97万美元,下降52.5%,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52.2个百分点。
六、2019年经济形势的判断
从国际形势看,2018年世界经济整体保持增长,但复苏势头分化,各类风险加快积聚。初步预测,2019年发达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将进一步改善,但贸易形势日趋紧张、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大、债务水平上升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因素将可能阻碍经济进步。
从国内形势看,2018年我国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总体平稳、稳中有进,GDP首次突破90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这也是2015年以来我国连续15个季度GDP增速稳定在6.5%-7%之间。初步预计,2019年我国仍有条件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增速仍将处于合理区间。
从省市形势看,2018年浙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GDP增长7.1%,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从舟山市看,全年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改善,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人均GDP达到11.2万元,在全省各市位列第三。初步预测,2019年省、市经济运行将延续2018年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态势。
从嵊泗自身看,2019年在省、市以高质量发展经济为主旋律,坚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战略取向的利好条件下,我县浙沪合作开发洋山港区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浙沪港口集团签订《小洋山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小洋北侧围垦资产整合加速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产业能级不高、海陆交通供需矛盾仍旧突出、重大项目储备少、基础要素保障能力较为薄弱等。综上所述,2019年初步预测我县经济运行与省市经济发展步调基本一致,但要完成人民代表大会全年GDP增长6%以上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把蓝色海洋经济和特色美丽海岛提质增效步伐走得更实更快更好,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