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东部区域海洋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议案

发布时间:2019-03-18 15:24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人大办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关于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东部区域海洋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议案
年度: 2019
案由分类: 经济建设方面
案号: 64
议案领衔人: 王燕
附议人: 11名代表
案由: 关于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东部区域海洋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议案
内容摘要:

2018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我们在县委领导下,立足基础真抓实干,各项经济产业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从长远来看,当前东部区域几大传统产业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也还有明显差距,以枸杞乡为例,主要有以下三点:

1.产业发展陷入思维定式,提质升级效用不明显。捕捞、养殖、加工、旅游四大产业各自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各产业发展处于瓶颈期。如海洋资源衰退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贻贝养殖陷入低效循环,加工企业规范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经济特色引领带动不足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产业政策红利进入释放后期,加之产业创新不足,作业方式方法还停留在老旧模式,产业基数和经济产值的边际效应递减现象越来越明显,如贻贝产量剧增但总产值增长不明显;民宿、游客越来越多,但旅游产值并未大幅增加。

2.粗放型经济损害自然生态,与环保理念呼应不强。由于管理水平科学化不足、产业发展一哄而上、落后传统观念影响等原因,在一些经济活动中影响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还屡有发生,如违禁网具偷捕、盗捕,养殖用海的无度、无序,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处理,新建民宿的同质化、低端化等,对周边生态环境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既降低了产业发展质量,影响可持续性发展,又破坏了海岛整体风光,影响人居环境建设。

3.产业条块分割较为普遍,融合发展效应不高。受制于地理客观条件,我县各项产业按照区块不同各有特点,但同时也限制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短时间内难以克服低、小、散、乱的情况和现象发生,也导致了产业间合作、交流产生诸多限制,融合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产业链形散神散,发展为产业集群的先天条件不够,后天动能不足。

    当前,各项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亟须转变思路、转换方式、突破瓶颈。根据我县产业发展中的特点和矛盾,我们应当坚持党建引领一切这一根本法宝,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先锋引导、完善服务配套等角度出发,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不断促进经济产业提质增效。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下好人才振兴“先手棋”,为产业发展强“智”。创新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加大对东部乡镇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选育力度,强化乡村振兴的科技人才支撑,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建立渔农村实用型人才信息库,建立分类培养机制,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的学习交流平台,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开发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产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提高政策保障,加强对产业提质增效贡献明显的集体和个人宣传和表彰,给予适宜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围绕乡村经济转型升级,适当增加渔农业渔农村领域高层次人才支持规模,注重培养产业振兴领军人才。如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力度,以规上企业为重要突破口,积极发掘、培养和吸纳企业中创新意识强、发展意识强的优秀人才入党,为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智”的保障。打破壁垒,以两新党组织为更大平台,让杰出人才走出企业、走进产业,逐渐辐射带动整个行业实现产业升级。

2.把牢生态振兴“总开关”,为产业发展回“绿”。落实生态发展理念,持续巩固减船转产成果,深入实施“一打三整治”升级版,协助推进渔场修复振兴工程。强化生产标准,淘汰落后产能,盘活资源存量,激活资源增量,实现有机循环生产。提高旅游行业准入门槛,推动旅游服务、民宿打造向高端化发展,积极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及“优胜劣汰”的硬举措,刚柔并进,缩减并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方法,引导产业由粗放型向环境友好型发展。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通过党建联建共建、主题党日联合活动等形式,推动部门进企入村,围绕生态优先、乡村振兴战略等发展理念做好送党课下基层文章。坚持多部门协同配合,同步推进绿色渔业、移风易俗、三治融合等工作,推动社会发展风气整体向好。

3.调好产业振兴“粘合剂”,为产业发展促“融”。以农旅文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全民参与,推动渔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创意、体育、自然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渔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找准不同产业的核心共同点,提升产业间向心力,多措并举推动产业同向增值,激发产业潜在价值。如抓好“蓝色海湾”项目党建,以自然资源和风光为核心,积极打造渔、牧、工、旅融合的乡村经济链,形成“党建+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板。

 


主办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
协办单位: 县委组织部、县经信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海洋与渔业局
类别标记: B
复函:

王燕等11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东部区域海洋经济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议案》已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县实施乡村振兴、发展东部区域海洋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在议案中肯定了近年来嵊泗各项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了促进东部经济产业提质增效的建议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就有关事宜答复如下:

一、强素质、提能力,打造一支懂渔农业、爱渔农村、爱渔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加强渔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既要重视吸引外来人才,更要重视培育本土人才,特别是打通人才向渔农村、向基层一线流动的通道,让城乡各类人才在回馈乡里、致富乡村中实现人生价值。

一是配强用好“三渔(农)”队伍。进一步加强渔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把“懂渔农业、爱渔农村、爱渔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全面提升“三农”干部队伍能力和水平。以“三服务”活动为载体,大学习大调查大抓落实,贴近民心、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带着深厚感情服务渔农民,努力以作风提振推动乡村振兴。

二是挖掘培养渔农村能人。在渔农村土生土长的能人,不仅是渔农业生产的专家,熟悉渔农业生产和渔农村特色资源,而且与当地渔农民联系紧密,在渔农村的威望高,示范带动作用强,在发展乡村产业上有着天然的优势。进一步发挥渔农村致富能手、专业大户、民营企业家等渔农村能人的带动作用,让这些“土专家”现身说法,以“能人”培养“能人”,激发村庄的内生“造血”功能,实现“能人创业、村民增收、乡村增效”的多方共赢。

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渔农民。大力实施新型职业渔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发展渔农业职业教育,加强对渔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更多渔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吸引更多年轻人学农务农兴农。对返乡人员、大学生、退役士兵和渔农业科技人员等到渔农村创业创新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各类服务,支持他们在渔农村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确保回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2018年,我县下发乡镇党委书记抓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乡镇在建立健全乡贤联系网络、引导人才返乡创就业、渔农村特色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由县人才办牵头指导各乡镇开展人才调查摸底工作,经过初步排摸我县共有在外人才156人,渔农村特色人才68人,青年创业创新带头人才76人。注重加大实用人才培养力度,以渔家民宿、渔农村电商、养殖加工技术、专业合作社经营等为重点,2017至2018年,我县共培训各类人员2992人。每年组织开展全县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2018年的大比武共涉及导游技能、海鲜厨艺技能等8个竞赛项目,约200人参加。此外,我县已拍摄非遗传承人抢救性纪录片2部,今年计划再拍2部,并已建成3个传承人工作室,今后将逐步在东部乡镇建立工作室,其中嵊山小学作为非遗传承培训基地,已开设多期培训班传承非遗文化。

四是提升金融和科技服务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协作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覆盖率和便捷性。制订支持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鼓励农村人才(农创客)回归创业政策措施,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东部乡镇贻贝产业链提升发展等若干技术难题,我县与浙江海洋大学达成了为期2年的技术开发合同,内容包括贻贝养殖浮球选材、海上自动化收割技术、厚壳贻贝人工繁育技术等7项难点问题,为东部乡镇海水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针对枸杞贻贝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贻贝脱粒后清洗废水(黄水)、贻贝蒸煮后高营养有机废水(白水)环保不达标等问题,柔性引进上海交通大学院士团队,提出建议方案。固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驻乡镇社区(村)的派驻方式,发挥特派员各自专业特长,服务渔农村科技发展。2018年我县派遣科技特派员8名,其中市级3名,县级5名,专业涉及海水养殖、机电维修、农林水利、教育和海洋与渔业等。

二、抓治理、促提升,实现生态振兴,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能不能够实现,是乡村能不能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做好调绿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三篇大文章。

一是进一步提升环境面貌。高水平推进渔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整洁村庄”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洁美杯”环境整治竞赛,持续纵深推进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实现整洁村庄行动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全覆盖,真正让渔农民群众生活在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环境中。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健全落实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严防污泥、浊水、垃圾反弹回潮。继续推进截污纳管、库塘清淤、工业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管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排放口整治、生态配水与修复等工程,全面深化“污水零直排区”行动,巩固剿劣成果,构建良好水生态系统。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封礁育贝”,全面落实湾(滩)长制,加快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和海岸线修复,完善作业渔船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实现海漂垃圾整治市场化运作,坚决防治近海海域污染。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针对东部乡镇区域水产加工企业较为集中的情况,特别是2018年以来,着力开展了“蓝天保卫”“护水斩污”专项执法、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等行动,重点对东部乡镇贻贝加工企业使用锅炉及其他燃煤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多家企业提出除尘设施的整改要求,督促其完成了整改工作。此外,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对东部乡镇低小散烘虾作坊、蚝油加工厂等使用煤作为生产燃料的情况提出整改,促进乡镇和业主对生产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在贻贝生产加工季,对东部乡镇贻贝加工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行动,执法人员长期轮班巡查值守,有效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杜绝了之前企业生产期间废水横流、臭气熏天的“脏乱差”场面,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企业加工污水达到“零排放”。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将企业的困难当成部门服务方向”,帮助、配合11家企业完成污染治理设施竣工验收工作,使困扰企业多年的“未验先投”环境违法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三是加快渔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减船转产,完成农业农村部五年工作任务,淘汰一批老旧、落后渔船,加大伏休管理力度,巩固“一打三整治”成果,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修复,渔场修复振兴成效明显。根据养殖海域环境和实际养殖需要,修改完善贻贝标准化养殖规范,加大养殖标准化建设力度,合理控制放养单绳包苗密度,适当控制延绳间的距离,适当控制苗绳长度,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和养殖学技术,保证养殖区域内水流畅通,促进贻贝生长;通过养殖生产与操作行为的交流和培训,不断提高贻贝养殖生产技术水平,提升贻贝产业竞争力。按照《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嵊泗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在枸杞乡率先开展养殖渔场区产权化试点,实施养殖用海二级承包机制,建立“国资公司+渔场+基层渔业管理组织+渔民”的资源管理和利用模式,探索渔业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即“国家所有、集体承包、个体经营”)模式,并加强日常监管,推进规范化管理。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陆海统筹,加大养殖物资管理,出台“限塑令”,推广养殖泡沫浮子的替代产品、可降解苗绳等新型环保物资。深入推进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的合作,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通过“产学研”的模式,重点在苗种培育、养殖技术创新、养殖新工艺新材料、贻贝废弃物综合利用、贻贝包苗自动化设备、养殖加工自动化程度等方面加强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三、抓产业、促增收,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富民与强村同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一是围绕创新发展找出路。树立“亩均论英雄”理念,对标先进地区,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渔农业,推进渔农产业接二连三,打响嵊泗品牌,提高渔农业的综合效益、竞争力和附加值。强化渔农业的经济、就业功能,支持鼓励工商资本发展现代渔农业、精致渔农业,提高渔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公司+合作社+渔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渔农民就业增收。编制《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嵊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按照三产融合、三生融合发展要求,不断提升休闲渔业品质,打响海钓品牌,打造嵊泗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继续推进枸杞第六产业综合体试点示范建设项目,探索建设海洋牧场综合体,将渔业养殖、渔事体验、主题酒店、渔产品开发等跨界融合,打造海岛六产综合体。想方设法突破海洋游管理体制,创新跳岛游、环岛游+海钓游等新旅游项目。将东部乡镇的渔农产品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启动“舌尖嵊泗”、“心意嵊泗”研发与推广,打响“渔小鱼”品牌,初步形成有品质、有文化、有情怀的海岛特色商品体系,打造自带流量吸引的IP,并将其通过网络、推介会向外推介,将嵊泗海鲜伴手礼作为对外推广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建设民宿综合体,让民宿向差异化、精品化、生态化发展,同时增强民宿与海岛生态的融合,积极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

二是围绕产业扶持找出路。2018年我县重新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嵊泗县小微企业资金管理办法》,对县级300万工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重新进行调整,覆盖48家县内小微企业。2018年出台《嵊泗县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管理办法》累计为28家企业解决转贷资金,转贷金额累计达到12279万元;同时由县财政出资1亿元新组建了嵊泗县宏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累计为5家企业担保710万元。近期将出台《嵊泗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管理办法》,同时出台《关于促进民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多个角度出台政策鼓励民营经济活跃发展。在鼓励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关停淘汰产能落后、技术低下、环保不达标的“低散乱”企业。2018年以来,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关停整治,规模较小的企业如李丰水产,欣玛水产等已经关停,大部分企业已经通过环保整改要求。坚持“走出去”,帮助企业拓市场、抓订单,自2011年参加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青岛)以来,已连续组织企业参加了8届,同时也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宁波、四川、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的各类展销会,年度参展经费补贴支出达上百万元,通过参展我县的“嵊泗贻贝”品牌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今年将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广交会、广西东盟博览会等纳入年度参展计划,继续大力推广“嵊泗贻贝”品牌。

三是围绕渔农村改革找出路。中国的改革之路是从安徽小岗村起步,40年来的发展历程,证明了改革的活力,面对未来发展,改革依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这就需要我们创新突破,做深渔农村改革文章,唤醒渔农村“沉睡的资产”,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去年,我县开展了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试点,提供更多的经验做法。东部乡镇可以结合实际,深入探索,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探索组建经营公司,采用“先收储后招商”模式,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盘活利用工作。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对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的整治活动,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其实,我们花鸟在闲置农房激活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子,很多闲置的农房都开起了民宿、有了新的业态,吸引了很多外来的投资者,也带动了花鸟旅游经济的发展,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东部乡镇、社区村也可以多想办法,根据实际情况破解这个难题,着力解决渔农村大量土地闲置和乡村产业发展缺地的困局。同时,按照依法依规和尊重基层、尊重渔农民意愿的原则,在确保渔农村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社区、行政村和经济合作社的关系,实现三者有机融合,健全村级组织运作机制,为乡村振兴理顺体制机制。同步做好村集体组织“三资”融合,特别是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后面一篇文章”,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推动东部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今后能继续给予关注,多提宝贵意见,为加快蓝色海洋经济和特色美丽海岛提质增效步伐添砖加瓦。

2019年6月6日

   

   (联系人:应诗莹,联系电话:5593305)

反馈意见: 非常满意

A-所提议案建议被采纳,有关问题已解决;

B-所提议案建议被采纳,有关问题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

C-所提议案建议问题因条件、政策所限,近期尚不能解决;

D-所提议案建议未被采纳或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