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2090963010M/2019-26913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19-07-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90963010M/2019-26913

  • 主题分类:

    政府工作

  •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19-07-03

  • 文号:

    嵊政办发〔2019〕36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有效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嵊山镇创建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试点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9-07-03 15:14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嵊山镇创建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6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嵊山镇创建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

试点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先行先试,为全县绿色渔业发展提供经验,据《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嵊泗三年行动计划》,结合渔业转型发展和嵊山镇实际情况,制定本建设试点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符合渔业资源科学利用和渔民权利实现的制度形式,坚持产业发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原则,科学养护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打造绿色渔业全产业链。通过试点建设,基本形成与海洋生物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与渔区劳动力变化相配套、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对美化生活相匹配的绿色渔业发展格局,为我县发展绿色渔业提供经验,助力美丽中国、海洋强国建设。

二、主要任务

嵊山绿色渔业实验基地试点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七大工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与海钓业。

(一)渔业体制改革工程。

1. 依托金融扶持政策,调整优化捕捞结构。探索实行抵押贷款,积极同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实行由国资公司担保,设置担保门槛,通过渔业船舶所有权证书担保抵押的模式,大幅度提高新建渔船贷款额度并享受基准贷款利率。完善信用贷款,由乡镇、村社对申请信贷渔民进行初步审核把关。通过金融手段切实减轻渔民新建渔船的经济压力,同时利用金融扶持政策,引导渔民优先发展资源、环境友好的中小型笼壶、拖虾渔船,稳步淘汰老旧大型拖虾渔船,着力调整优化捕捞结构,切实压减近海捕捞能力,实现全镇大、中、小三类渔船的数量结构同渔业资源可捕捞量相适应。

2. 保留小型生计钓类渔船。钓鱼船所有人必须为具有本镇户籍或持有本镇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民证的居民。新增钓鱼船所有者须为生计渔民,年龄原则上不得超过70周岁。按照“总量可控、逐年淘汰”的原则保留传统沿岸钓类作业小船,参照增养殖船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进行纳规,由乡镇统一管理。保证尚有劳动能力的老年渔民正常生产,缓解养老压力,维护渔区稳定。

(二)资源养护生态修复工程。

1. 继续加强岛礁保护力度。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拓展行之有效的“群管”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企业、个人参与海洋资源保护,充分调动利益相关群体积极性,补充保护力量,提高保护效果。

2. 转型发展生态捕捞。通过金融倾斜、政策扶持手段有序淘汰老旧大型拖虾渔船,引导渔民优先更新发展钓、笼壶等资源、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继续开展“伏休成果保卫战”、“幼鱼资源保护战”、“禁用渔具剿灭战”三战工作,确保海洋捕捞资源持续恢复。

(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工程。

1. 着力提升海钓品质。扶持培育龙头海钓企业一家,“村企结对”合作开展钓点确权,新建采用新型材质的大型海钓船,参照休闲渔船管理细则制定海钓管理办法,引领海钓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品质化发展。对接国际、国内大型海钓赛事,争取赛事承办权,打响嵊山国家级休闲垂钓基地品牌。

2. 提高休闲渔业吸引力和竞争力。完善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休闲渔业专用码头一座,加快休闲渔船更新建造,打造安全、节能、环保的新型休闲渔船,促进休闲渔业产品和服务标准化。

3. 发展特色养殖。严格管控增养殖渔船,遏制养殖海域无序扩面,维持当前养殖秩序。鼓励养殖渔民试验、开发网排养殖,试养石蛸、大黄鱼等附加值高的水产品。

(四)渔船装备升级改造工程。

1. 推进渔船绿色装备升级改造。加快冷链保鲜装备试点推广,推进卫生节能装备、机械化装备升级改造、新型节能蓄电池设备等在渔船上的应用。

2. 提高渔船安全救助、通信装备水平。推广大中型渔船海上WIFI安装,新型节能蓄电池设备应用,推广新型救生雨裤 。

(五)智慧绿色渔业发展工程。

1. 实施渔船智慧管理。完成所有捕捞渔船固定式北斗示位仪安装,对沿岸小型渔船、休闲渔船、海钓船、养殖渔船等,实施基于“一张图”的智慧化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加强乡镇渔业安全生产监控中心、渔业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实现全天候、全区域、全时段监管。

2. 水产市场智能化建设。依托海诚水产品交易市场,实施定点交易,建设渔获物投售电子信息管理平台、视频监控平台,为捕捞权改革打好基础。

(六)绿色渔业全产业链工程。

1. 加快实施贻贝产销融合。建立贻贝品质等级分类标准,实现贻贝产品按质定价。结合“政企合作”模式,探索研发贻贝保鲜技术,建立仓储中转基地,同银行网上商城以及相关购物网站合作开拓鲜贻贝及贻贝制品网上销售渠道。

2. 拓宽水产品销售渠道。依托现有的“渔乡谣”电商平台和海诚水产品交易市场,整合“线上、线下”力量,提高流通效率,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水产品投售网络。

3. 发展“旅游+”观光工业。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一家集产品加工、展示、游客体验、现场购物为一体的体验中心,开发本土特色水产品加工工艺,带动本土企业向水产品精深加工和高价值化利用发展。

(七)渔村(渔港)振兴工程。

1. 加快渔农村建设。以小城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渔农村形象,提高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生活保障条件。

2. 复兴传统渔业文化。继续开展“开捕节”、渔民运动会等传统渔俗文化项目,发扬优秀渔俗文化。深耕“百年渔场”深厚历史,推进海洋渔业文化遗产普查与挖掘、文化遗产修复研究、传统渔俗保护、传统遗产保护宣传教育等工作。积极推进渔文化产业发展。

3. 培育新型渔民队伍。集中培训和专业培养相结合,推进养殖、休闲、海钓等渔业实用人才培养,培育一只精干、高效的新型渔民队伍。支持大学生和青年进入渔业新业态领域创业,发展创意渔业、互联网+等,培育一批新型渔民。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嵊山镇绿色渔业基地试点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沟通、协调试点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渔农办,负责落实日常工作,各社区村及驻嵊相关站所要密切配合,合力推进试点工作开展。

(二)加强宣传。注重宣传试点建设政策,特别要做好担保抵押、生计渔船纳规等涉及渔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的政策解读;注重宣传试点建设成果,通过多种渠道展示产业结构调整、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赢得渔区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支持,形成绿色渔业实验基地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落实分工,明晰责任。根据试点方案,将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到相关科室、相关单位,并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

(四)注重提炼总结。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围绕绿色渔业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注重挖掘、提炼、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嵊山经验”。 

附件:嵊山镇绿色渔业实验基地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表

附件

嵊山镇绿色渔业实验基地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表

工程

名称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2019

2020

2021

渔业体制改革工程

1

金融扶持保障

由国资公司担保,提高渔船新建贷款额度,享受基准贷款利率。

对接金融系统和国资公司,拟定相关的贷款和担保条件。

试点进行抵押担保。

完善相关工作,推广实施。

2

小型钓类渔船纳规

按照“总量控制、逐年淘汰”的原则,参照增养殖船管理模式,由乡镇对小型钓类渔船纳规管理。

完成前期信息摸底调查,登记造册。

制定管理办法,落实船只检验,安全设备配备、互保参保、人员培训工作,对小型钓类渔船进行纳规。

依照“总量控制、逐年淘汰”的原则落实长效化管理。

资源养护生态修复工程

3

加强岛礁管理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企业、个人参与海洋资源保护。

招聘相关企业、个人,形成群管队伍雏形,制定管理办法。

群管队伍试运作,发挥信息收集,码头、港口、海上巡逻作用。

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4

发展生态捕捞

通过金融倾斜、政策扶持手段有序淘汰老旧大型拖虾渔船,发展钓、笼壶等资源、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

三年内淘汰老旧拖虾渔船20艘,更新大型拖虾渔船12艘,更新建造中型笼壶渔船6艘,更新建造中小型拖虾渔船12艘。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工程

5

海钓业品质提升

扶持培育龙头海钓企业一家,引领海钓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品质化发展。

研究制定海钓管理办法,更新建造采用新型材质的大型海钓船1艘。

启动钓点确权工作,更新建造采用新型材质的大型海钓船1艘。

钓点确权试点完成。更新建造采用新型材质的大型海钓船1艘。

6

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船只更新步伐,新建专用码头。

完成专用码头建设。

淘汰2艘老旧休闲渔船,新建1艘中型休闲渔船。

淘汰2艘老旧休闲渔船,新建1艘中型休闲渔船。

7

发展特色养殖

开发网排养殖,发展碳汇渔业。

试验网排养殖,试养大黄鱼0.5万尾,石蛸30吨。

扩大推广网排养殖,试养大黄鱼1.5万尾,石蛸60吨。

试验藻类、贝类、渔业套养碳灰模式。

指挥绿色渔业发展工程

8

渔船智慧管理

完成所有捕捞渔船固定式北斗示位仪安装,对沿岸小型渔船、休闲渔船、海钓船、养殖渔船等,实施基于“一张图”的智慧化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

完成30条大中型生产渔船海上WIFI安装。

开展已纳规钓类渔船、增养殖船、海钓船、休闲渔船北斗示位设备安装工作。

完成已纳规钓类渔船、增养殖船、海钓船、休闲渔船北斗示位设备安装。实行基于“一张图”的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模式。

9

水产市场智能化建设

依托海诚水产品交易市场,实施定点交易,建设渔获物投售电子信息管理平台、视频监控平台,为捕捞权改革打好基础。

完成视频监控平台项目

渔获物投售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和试运行

渔船绿色装备升级改造工程

10

渔船绿色装备升级

冷链保鲜装备试点推广、卫生节能装备、机械化装备升级改造。

12艘渔船完成冷冻保鲜设备安装。

11

提高安全救助、通信装备水平

推广大中型渔船海上WIFI安装,新型节能蓄电池设备应用,推广新型救生雨裤

2019年所有大型拖虾、帆张网渔船渔民配备一条救生雨裤,完成所有小型渔船北斗示位设备安装。

在中小型渔船上推广救生雨裤使用。

完成全部大中型生产渔船海上WIFI安装。

绿色渔业全产业链工程

12

贻贝产销融合

建立贻贝品质分级标准,“政企合作”帮扶企业研发保鲜技术手段、打通销售渠道,开拓贻贝产品互联网上销售。

建立贻贝品质分级标准。确定合作企业,完成低温冷库选址。研究主打产品,参加贻贝美食节、渔业博览会进行前期推广。

低温冷库建设。洽谈合作物流、电商平台,引进相关人才,开始网上销售。

低温冷库建成。收集客户体验,改进丰富系列产品,吸引其他生产加工户加盟,形成规模。

13

“旅游+”观光工业

建设一家处集产品加工、展示、游客体验、现场购物为一体的体验中心。

招商引资洽谈,合同条款签订,厂房选址,开工建设以及产品开发。

完成厂房建设,产品推广,用户反馈。

形成相对成熟稳定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模式,根据市场反馈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