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组配分类:

  • 公开方式:

推进精准健康扶贫 提高嵊泗脱贫实效

发布时间:2020-12-25 16:46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嵊泗县精准扶贫工作自2018年全面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精准施策、精准保障、精准脱贫三大主线,大力开展脱贫攻坚行动,成效显著。本文通过对我县精准扶贫对象走访调研,了解到我县致贫主要原因及脱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因病(残)致贫的群体进行具体分析,建议进一步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力度,切断贫困与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巩固我县脱贫攻坚成效。

 一、目前嵊泗县贫困群体基本情况

2018年初,嵊泗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伊始,共建档立卡扶贫对象1237户2019人;2018年-2020年累计新增精准扶贫对象171户286人,全县共计建档立卡扶贫对象1408户2305人。

三年来,我县扶贫工作成效较为明显。据扶贫办反馈,2020年,全县扶贫对象人均年收入为19144元,比2018年的13760元增长39.1%。截至2020年底,我县脱贫率已达到100%,实现全部脱贫。其中,摘帽脱贫670户,即本辖区内的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刚性支出相抵后,收入高于嵊泗县现行最低工资标准(1800元)的80%;戴帽脱贫738户,即贫困家庭通过政府兜底,解决了生活困难,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由于戴帽脱贫人员仍大多依赖于政府兜底得以脱贫,容易受各种外部冲击再次进入贫困行列,故该部分贫困群体仍然是我县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对象。为更好地巩固我县精准扶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将对这部分贫困群体(戴帽脱贫群体)进行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状态:

(一)地域分布较为分散

嵊泗县下辖三镇四乡,扶贫对象较为分散,有别于其他地区(集中于偏僻山区)。我县具体分布为:菜园镇289户419人、嵊山镇93户113人、洋山镇98户156人、五龙乡48户75人、黄龙乡108户142、枸杞乡91户134人和花鸟乡11户11人。其中,扶贫对象最多的是菜园镇,扶贫户数占全县的39.2%,扶贫人数占39.9%;其次是黄龙乡和洋山镇,扶贫户数分别占全县的14.6%、13.3%,扶贫人数分别占13.5%和14.9%(详见图1-1、图1-2)。


从各乡镇扶贫对象在本乡镇户籍人口的比重分析,扶贫户数占户籍户数比重最大的是黄龙乡,占比为3.48%,其次是嵊山镇和枸杞乡,占比分别为2.96%和2.90%。扶贫人数占乡镇户籍人数比重最大的是枸杞乡,占比为1.69%,其次是黄龙乡和五龙乡,占比分别为1.67%和1.60%。按照乡镇属性分,渔农村扶贫对象共有258户362人,占渔农村户籍人口的2.89%和1.57%,比城镇扶贫对象占比高出0.62个和0.23个百分点(详见表1)。

表1 嵊泗县各乡镇扶贫对象在户籍人口中的占比

乡 镇

2019年户籍户数

(户)

精准扶贫户数

(户)

占比

(%)

2019年户籍人数

(人)

精准扶贫人数

(人)

占比

(%)

全 县

30070

738

2.45

74389

1050

1.41

城 镇

21140

480

2.27

51306

688

1.34

菜园镇

12869

289

2.25

31301

419

1.34

嵊山镇

3147

93

2.96

8183

113

1.38

洋山镇

5124

98

1.91

11822

156

1.32

渔农村

8930

258

2.89

23083

362

1.57

五龙乡

1873

48

2.56

4685

75

1.60

黄龙乡

3101

108

3.48

8483

142

1.67

枸杞乡

3140

91

2.90

7942

134

1.69

花鸟乡

816

11

1.35

1973

11

0.56

注:本表中城镇与渔农村按照乡镇性质分类,与户籍中的城镇户口、农村户口有所区别。

(二)救助类型偏向于低保户

按照浙江省的认定标准,嵊泗县扶贫对象主要包括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对象、城乡其他其他经济困难户三类。特困供养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对象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均收入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一般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的家庭;城乡其他经济困难户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均收入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低于2倍的家庭。我县扶贫对象中,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对象和城乡其他经济困难户四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12.7%、49.2%、19.2%和18.9%(详见表2)。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比例最高,基数较大,这也就意味着我县目前扶贫对象的贫困程度仍然较高,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表2 2020年嵊泗县扶贫对象救助类型数量表

单位:户、人  

乡 镇

总户数

总人数

特困供养人员

低保户

低保边缘户

城乡其他经济困难户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全 县

738

1050

125

133

415

517

101

202

97

198

菜园镇

289

419

46

49

162

205

50

97

31

68

嵊山镇

93

113

24

26

54

62

6

12

9

13

洋山镇

98

156

14

15

48

59

11

25

25

57

五龙乡

48

75

7

7

25

33

14

30

2

5

黄龙乡

108

142

12

12

75

89

12

23

9

18

枸杞乡

91

134

19

21

44

62

8

15

20

36

花鸟乡

11

11

3

3

7

7

0

0

1

1

 

(三)文化水平偏向于低学历弱势群体

由于各乡镇建档立卡的指标略有差异,故本文选取了洋山镇和黄龙乡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洋山镇扶贫对象中,文盲半文盲有26人,占16.7%;小学57人,占36.5%;初中34人,占21.8%;中专2人、高中3人,共5人,占3.2%;专科、本科仅为5人,占3.2%;在校生29人,占18.6%(详见图2-1)。黄龙乡扶贫对象中,文盲半文盲有24人,占16.9%;小学有66人,占46.5%;初中33人,占23.2%;中专2人、高中2人,共4人,占2.8%;专科、本科仅为3人,占2.1%;在校生12人,占8.5%(详见图2-2)。可见,不管是城镇还是渔农村,扶贫对象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且渔农村低学历者(小学及以下)比重更高,这也是扶贫对象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很多扶贫对象会存在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自信和勇气的情况,有的虽自身有劳动能力,但不愿工作,依赖政府援助,主动“脱贫”意识较差。

 

(四)就业能力偏向于无劳动力

从年龄结构看,全县扶贫对象中0-17岁年龄段68人,占6.5%;18-34岁年龄段145人,占13.8%;35-59岁年龄段502人,占47.8%;60岁以上335人,占31.9%,主要集中在35-59岁这一阶段,其次是60岁以上这一年龄段(详见图3)。

 

 

 

按照我国现行的“男16-60岁,女16-55岁”劳动年龄范围计算,我县扶贫对象的劳动力共632人,排除残废者、精神病患者、严重慢性病患者等已丧失劳动能力而不能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后,我县扶贫对象中实际劳动力仅226人(男性128人、女性98人),只占全部扶贫对象20%左右。且这部分实际劳动力中,虽有4成的人有固定职业,但就业收入不高,基本人均年就业收入在2-3万元左右,其他人多以打零工为主,甚至在家待业。

综上述分析可见,受文化程度、健康状况和就业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扶贫对象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尤其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老弱病残群体,脱贫后容易出现返贫问题。

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帮扶政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通过县精准扶贫办取得的相关信息资料分析,我县致贫原因主要为因残致贫、因病致贫、因年老致贫、因教育致贫四种。我县因残致贫有360户,占总数的48.8%;因病致贫有223户,占30.2%;因年老致贫有94户,占12.7%;因教育致贫有44户,6.0%;其他因灾、因就业或者因突发事件等原因致贫的有17户,占2.3%。由此可见,因病(残)致贫是我县脱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做好健康扶贫,争取这类特殊贫困人口进一步达到摘帽脱贫、实现小康,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对嵊泗县因病(残)致贫群体的分析

(一)慢性病及其并发症为主要原因。高血压病、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导致贫困,而且使低收入者失去脱贫能力。全县因病致贫223户,其中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占比为58.3%(尿毒症、心脏病、慢性阻塞性疾病等疾病);重大疾病占比为41.7%(肝癌、肺癌、胃癌等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慢性病患病率将越来越高,患病人数也将大大增加,潜在因病致贫人群的基数巨大。

(二)捆绑家庭劳动力。一部分贫困群体因患重病或因残疾,完全不具备劳动能力,甚至生活无法自理,除其本身无法为家庭带来收益外,较高的看护需求也可能导致家庭其他成员无法外出就业,捆绑家中1-2个劳动力人员,进一步加剧家庭经济困难。全县扶贫对象数据显示:因病(残)致贫的贫困群体里中,有近8成的人无法正常工作(其中,因病致贫与因残致贫的比例为1:1.38),其中有2成左右的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这部分无法正常工作的因病(残)致贫的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1.49:1,平均年龄50岁。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较大,导致家庭劳动力缺失。

(三)政策与实际报销比例有差距,医疗费用实际负担仍然较重。近年来,嵊泗县积极实施对因病(残)致贫潜在困难对象的救助,积极引进第三方机构参与扶贫,采取“政府+保险”的模式为该群体再加一道救助“保险”,除全部医疗救助后,剩余自负合规医疗费用还可以享受50%的保险赔付,极大减轻因病(残)致贫支出带来的困难。但由于嵊泗本地医疗水平不高,许多重病、慢性病患者会选择前往医疗条件更好的大城市接受治疗,除医疗费用外,交通费用以及住宿餐饮费用又是一笔较大的开支。许多重症病、慢性病缺乏有效的国产药,进口药物全部需要患者自费,大大加重了患者家庭的负担,“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许多家庭仍因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致贫。 

(四)经济来源单一,生活水平较低。因病(残)致贫的家庭一般经济来源单一,生活水平较低,无固定职业靠打零星打工以解决自身温饱为生活主要方式。据调查数据显示,除补助收入外,每月完全无其他收入的因病(残)致贫家庭占总户数的60.4%;月收入低于500元的人数占15.6%;月收入500-1000元的人数占12.7%,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占11.3%。相比收入,他们的日常支出更大,每月除医疗报销后,支出在500元以下占2.2%;500-1000元的占70.3%;1000元—3000元的25.4%;3000元以上的占2.1%。

 三、进一步推进精准健康扶贫的对策建议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因病(残)致贫、因病(残)返贫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

(一)做好精准医疗救助识别,让患病贫困群众“不落一人”。做好因病(残)致贫返贫人口调查摸底,找准扶贫对象。摸清因病(残)致贫返贫人员底数,精准到户,精确到人,详细掌握其病因病情、医疗费用、家庭收支、生活能力等情况。对因病(残)致贫返贫家庭实行全过程监测、动态管理,加强新增贫困病患的发现和管理,力争实现全县因病(残)致贫返贫人口帮扶全覆盖。

(二)做好精准医疗救助管理,让患病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建立精准医疗救助贫困人员库、健康档案库、首选药品耗材目录库、首选检查治疗目录库、首选定点医疗机构库和技术合作单位及专家库等项目库,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耗材,实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同时扩大重大疾病救治保障病种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医保慢性门诊报销水平,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努力降低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支出,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

(三)整合医疗救助资金,让更多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目前民政、残联、工会、妇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企业等多个部门或单位均设立了医疗救助资金,由于救助主体多元,容易导致多头救助、重复救助。建议在现有的贫困人口大病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基金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发展迅速的爱心筹、轻松筹、水滴筹等以个人大病求助为主的公益类互联网众筹平台,进一步整合相关医疗救助资金,加强接受救助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好救助资金的信息共享,防治和减少多头救助,重复救助,保证应救尽救。

(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深化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补齐花鸟、五龙等乡镇卫生院设施短板,强化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一体化管理,鼓励建设一批达到二级水平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待遇,定向培养基层全科医师,建立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长效机制,推进“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医院间稳定的双向转诊机制和流程,并以县人民医院为试点,积极开展与上海、宁波等名医名院远程医疗合作,围绕部分特色科室业务,运用5G高速网络开展实时语音图像交流,提高我县医疗水平。同时,加强海岛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加强急诊急救专业性培训,提升急诊急救能力,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的救治效果。

(五)实施精准健康管理,让贫困群众“少生病”。积极推进互联网+健康扶贫,创新推广海岛远程医疗示范试点。依托“健康舟山”公众服务平台功能,开展远程医疗诊疗服务创新试点,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快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融入和医疗卫生数据打通,运用健康医疗大数据等信息,对贫困人口积极推进“防未病”工作,做好贫困人口的健康体检、开展疾病筛查,早期发现疾病,加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率,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根本。通过“防”和“治”并重,强化健康干预,让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源头上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

全县脱贫攻坚战不仅要集中力量彻底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更要未雨绸缪,采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造“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