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8 14:5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贸易消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8.3%,成为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
(一)分规模看,限下增长快于限上。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61亿元,增长7.4%;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8.46亿元,增长8.4%,占全社会的比重达到93.6%,较限额以上对全县社会消费品市场的贡献更大。
(二)分地域看,城乡增长同步。全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7.55亿元,增长8.3%;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3.52亿元,增长8.4%,呈现城乡协同发展的和谐形势。
(三)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仍为增长主力。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10亿元,比上年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7.9%,拉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个百分点。
二、四大行业各有千秋
(一)批发业增势强劲。2019年,全县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89.9%,增幅比上年提高了48.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4倍,形势喜人。从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分类情况看,金属材料类和化工材料及制品类两大行业成倍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4.2倍和2.4倍,拉动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64.2%。
(二)零售业稳步增长。2019年,全县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1.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2.8%。从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分类看,五金电料类、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和烟酒类,分别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速分别为37.5%,24.6%,13.8%和3.8%。
(三)住宿业限下表现抢眼。2019年,全县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9.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7.3%;限额以下住宿业营业额增速为10.2%,高于全县住宿业增速1.0个百分点。造成我县住宿业限下形势好于限上单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因为我县产业活动单位分流了一部分限上企业的客源;二是受益于县内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了民宿行业的发展,相较酒店、宾馆,各具特色的民宿更受游客的青睐。旅游旺季期间(7-8月),全县民宿平均入住率为49.6%,高于星级宾馆及度假酒店平均入住率(34.2%)15.4个百分点。
(四)餐饮业逐步回暖。2019年,全县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3.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减少3.2%,降幅依次比前三季度收窄17.8个、12.2个和7.1个百分点(详见图1)。
三、贸易消费市场运行存在的难点
(一)限上单位拉动有限。从单位数量上看,全县共有限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个体合计56家,只占全部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单位数量合计的1.1%。从社零总额看,限上社零总额占全社会的比重仅为6.4%,对社零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仅5.7%,远低于限下的94.3%。从四大行业看,除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占全部批发业销售额的比重达80.7%外,限上零售业销售额、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和限上餐饮业营业额的占比均小于限下占比,占比依次分别为4.0%、34.8%和6.0%,对县内市场的支撑力不足。
(二)新增限上单位数量少。2019年,全县新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4家,其中批发业企业3家,住宿业企业1家。新增限上单位数量较少,行业发展亮点不足,以致持续增长难度较大。
(三)“内外”因素限制发展。 一是家庭购买力的日益增强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与汽车零售、日用品牌旗舰店等县内空白行业的矛盾日益凸显,便利的水陆交通也为县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减弱了本地市场的营业量。二是随着网络消费的普及,实体消费市场受冲击较大,对县内零售业发展影响较大。三是县内单位以小微企业和个体为主,缺乏品牌企业和龙头企业,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大部分经营者秉持小富即安的经营理念,竞争力有限。
四、建议对策
(一)抓好监测促新增。充分利用税务、市场监督等管理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对新增单位和营业收入达到或接近标准的企业进行筛选和排摸,及时联系企业,掌握相关情况,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指导其向国家申报入库。同时建立限上商贸业单位后备库,对预计能达到标准的企业做好跟踪工作,一旦符合条件,及时指导企业向上申报入库。
(二)勤练内功夯基础。一是根据各限上单位的特点,主管部门要主动从经营理念、管理水平、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提高其在消费品市场中的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二是积极引导、鼓励企业,抓住各种节日商机,加强宣传,采取合理的促销措施,引导消费,拉动消费市场增长。三是加强产业联动,做好对新业态的调查研究,充分结合“互联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形势,积极引导“互联网+零售”、“旅游+零售”等模式的发展,扶持县内单位做大做强。
(三)优化环境助发展。一是加大自贸试验区的引擎拉力,优化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结合县内市场发展实际,合理布局引进企业,重点引导县外品牌企业来我县经营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积极挖掘发展潜力,培育发展壮大住宿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等规模以上单位,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