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嵊泗县社会经济发展监测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9 14:18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19年我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谋发展、真抓实干求突破,全力推进蓝色海洋经济和特色美丽海岛建设进程,高质量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实力发展平稳
(一)经济总量逐步壮大,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8:17.1: 5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增长6.0%。全县人均GDP(按户籍人口算)为152442元,高于全市(141769元)10673元,按年末汇率(6.8985)折合22098美元。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成倍增长。全年全县工业主导产品供给尚好,虽然在原材料紧缺、高基数等因素影响下,工业增速有所回落,但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倍地有效带动下,全县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从四大主要行业看, 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3.2%的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主导地位仍较稳固,虽由于两次下调电价影响,工业产值下降2.5%,但全年供电量比上年增长6.0%。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风电投资顶梁柱作用凸显。2019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9.2%,超额完成全年8%的目标任务。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增长2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无投资;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5%,而第二产业投资在浙能嵊泗2#海上风电场工程、中广核嵊泗5#6#海上风电项目助推下较上年增长3.1倍。从投资规模看,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83.6%;5000万以下项目占总投资额的16.4%。
(四)内贸市场平稳增长,外贸出口低迷运行。201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县批发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89.9%,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在石油平台企业的支撑下实现销售额69.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零售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1.8%;全年住宿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9.2%;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3.0%。全县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3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0%,其中进口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下降24.2%;出口方面,仍以向日本、韩国出口油品为主,全年实现出口额0.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4%。
(五)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财政支出侧重民生。2019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0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与前三季度增速基本持平。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达22.30亿元,增长9.0%,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6%,比重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
(六)金融存贷款均为两位数增长。年末,在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增加的双重拉动下,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9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比年初增加11.74亿元;贷款方面受工程贷款增加的拉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4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比年初增加6.23亿元。
(七)自贸区和特色小镇持续发力。浙江自贸区离岛片区和小洋山“石油化工”“无车承运”等平台继续发挥政策优势,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本年新增税源型企业106家,增创税收近500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111万美元,利用市外资金14.09亿元。“十里金滩”特色小镇初具形态,特色小镇集散服务中心工程、贻贝湾海景温泉度假村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金沙商业广场开业运营。
二、特色经济亮点纷呈
(一)港航经济持续发展
监测数据显示:26项交通港口指标中有12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正增长,主要包括港口货物吞吐量、客货运总量等指标;而港口泊位、机动车辆保有量等5项指标呈负增长。
民生交通品质、运力双提升。深化 “与沪同城”,9月28日开通嵊泗—上海虹桥水陆联运专线,成为嵊泗对接上海的第三条专线。继续推行嵊泗—南浦大桥—上海五大医院的预约定制客运专线并增加至17条,实现嵊泗—三江—宁波南所有班线车船联票并继续开通车位网上预订。全县新增新能源公交8辆、农村客车3辆、停车位80个。嵊翔12号、舟桥6号投入运营,新增运力581客/32车位。全年完成陆路水路客运量849.41万人,比上年增长6.2%,增幅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陆路客运量580.96万人,水路客运量268.46万人,分别增长5.1%和8.9%。
水路货运能力提高显著。全县鼓励引导航运企业积极融入江海联运,对接县内外航运企业,促使本地航运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年全县投资新建4万吨散货船1艘和6000载重吨油船1艘,新增航运企业3家,新增货运船舶11艘。年末,全县拥有135艘海上货运船只,总运力为113.25万载重吨,比上年增长3.6%。完成水陆货运量4123.8万吨,比上年增长28.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7.1个百分点,水陆货运周转量276.7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4.4%。全县7家规模以上水上运输业企业运营情况良好,全年实现营业利润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倍。
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2019年,全县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1800万吨,比上年增长0.9%。分港口看,县本级和洋山申港分别实现货物吞吐量3979万吨和50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4.0%和6.7%;马迹山与绿华锚地实现货物吞吐量6019万吨和1297万吨,比上年分别减少4.5%和33.6%。
(二)海岛旅游提质升级
监测数据显示:18项旅游业指标中有13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正增长,主要包括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渔家宾馆床位数等;而渔家乐单位数、旅行社单位数等4项指标呈负增长。
全域旅游积极推进。2019年,我县高标准推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花鸟村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龙岛“石村小镇”列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菜园镇、洋山镇创成3A景区镇。年末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65.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2%;实现旅游总收入10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民宿控量提质成效初显。2019年全县各乡镇因地制宜,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新增民宿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新增民宿54家,比上年下降49.1%。年末,全县民宿合计983家,拥有床位数18682张,单位数量与床位数分别增长3.5%和3.9%,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下滑6.8和6.0个百分点。着重破解民宿同质化问题,积极打造泗礁岛、花鸟岛、枸杞岛民宿集聚区,创成省级民宿集聚村6个,市级民宿特色村6个,全县首个民宿综合体在黄龙落成。截至2019年底全县共有市级精品民宿185家,省级金银宿20家,市最美民宿30家,金银民宿总量位列全市第一。
(三)绿色渔业稳步发展
监测数据显示:22项渔业指标中有15项实现了正增长,主要包括水产品总产量、养殖产量等;7项指标呈现负增长,主要包括各类机动渔船数量、渔业专业从业人员等。
渔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全县实现水产品产量39.44万吨,比上年增长4.0%;实现渔业总产值56.2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海洋捕捞产量受相关政策制约影响,实现20.81万吨,比上年下降4.9%。分乡镇看,“三增四减”。枸杞乡、嵊山镇、菜园镇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1.0%、5.9%和2.0%;其余四个乡镇水产品产量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洋山镇、五龙乡和黄龙乡均下降5%,花鸟乡下降3.5%。
绿色渔业有序发展。2019年,全县积极推进海水养殖模式和品种多元化,新增太平洋牡蛎、三倍体牡蛎100亩,引进大型浮潜式深海智能网箱1只,新增大黄鱼深水网箱142只,洋山“渔光互补”项目开工建设。减船转产稳步推进,全年共压减渔船215艘、功率超2万千瓦。编制完成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新增新型休闲渔船22艘。
三、生态环境和谐优美
(一)岛城空气清新,温度适宜。2019年,全县月均气温17.1℃,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1.6℃,日照时数1701.6小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1天;PM2.5优良天数345天。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5.9%。
(二)保护海洋环境,做好增殖放流。全年共投入专项资金450万元,放流黑鲷、真鲷、赤点石斑鱼等9个苗种,数量超过6.7亿个单位;嵊泗马鞍列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完善作业渔船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全县205艘拖虾船、258艘帆张网渔船推广安装船用垃圾桶。实施海漂垃圾整治市场化运作,委托专业海洋环保有限公司进行海漂垃圾日常打捞。2019年全县累计打捞垃圾6000余方,本岛周边海域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三)环境整治严抓不放。持续开展整洁村庄建设,累计参加环境集中整治7884人次,投入环境整治资金662万元。累计清理各类陈年垃圾2186吨,清理露天粪缸812个,整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2348处,整治占道经营1111处,整改乱贴乱画322处,新增、更换分类垃圾桶736套,新增绿化28处,整改生活污水户数61户,更换窨井盖542个,整治家禽放养267处。
四、民生福祉有新提升
(一)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全力攻坚精准扶贫,实施“7+N”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资金2638万元、扶贫就业145人;帮扶1154户1959人,取消低保对象117户190人,实现脱贫1017户,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收入增长物价稳定。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801元,比上年增长8.3%,增幅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渔农村常住居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492元,比上年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4:1,差距进一步缩小。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1%,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2.4%。
(三)科教文体协调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规格召开全县教育大会,出台加强海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突出初中段教育核心,中考总分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一,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达成度位居全省第八,教育翻身仗初见成效。扎实推进“健康嵊泗”建设,国家卫生县城通过省级复审。完成海洋文化中心设施提升改造,新增室外足球场2个,新建文化礼堂2家,通过省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验收。
(四)公共文明迈步前进。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发案、治安案件、盗窃案件总量分别下降17.3%、17.9%和24.2%,平安指数在全省大幅领先,连续十四年荣获“浙江省平安县”称号。
五、需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产业发展受限,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渔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在全国“减船转产”政策的推行下,自2017年开始,我县海水捕捞产量持续三年下降。虽然近年来我县海水养殖业发展较快,但目前仍以贻贝养殖为主,品种单一,高收益海水养殖产品仍较缺乏,加之贻贝养殖区域已趋于饱和,增量空间有限,需加快推动贻贝全产业链提质升级,以及深远海智能养殖项目和洋山“渔光互补”项目早日的运营投产。
(二)服务行业发展各异,动力欠缺后劲不足。2019年服务业行业中除批发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外(增长25.3%),交通运输仓储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等主要服务业行业增长较为缓慢,增加值增速均低于5%,低于全部服务业增加值6%的增速。尤需关注的是交通运输仓储业,其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三成,但增加值增幅仅为4.3%。全年限上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下降3.2%,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住宿业方面,限上住宿业虽较去年有所改观,增长7.3%,但总体发展状况欠佳,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
(三)生态环境略有不足,社会发展仍需加快。部分指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有不足与差距:一是生态环境存在短板。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两项指标,近几年一直在45.5%和37.4%的水平,与森林覆盖率目标≥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目标≥45%,差距较大。二是生活质量需要提高。目前我县渔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3.8平方米,与目标60平方米,存在一定差距。三是空气质量不可忽视。我县一直以生态秀美著称,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靠前。但从监测数据看,近两年空气质量优势有所下降。其中PM2.5优良天数连续两年下降。2019年PM2.5优良天数345天,比2018年减少6天,比2017年减少10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1天,较上年减少9天。
六、展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更好基础的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明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同时外部的环境更为复杂严峻,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持续现象突出,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2020年全县上下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着力增长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大港口资源效益,丰富优质项目储备落地,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开创嵊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注:根据我国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结果,2018年,嵊泗县GDP为105.1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0.0∶16.7∶53.3 。
(综合核算科 高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