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气盛,则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民气旺,则国运昌盛、国力鼎盛。黄龙乡坚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诚团结,坚定文化自信,袭文化、植道德、养民气,培育文明乡风,浩养昂扬民气。
守护渔俗底蕴,传承文化记忆。推陈出新“我们的节日”,将古朴渔风糅合现代文明元素,打造“渔民开捕节”为主的节庆品牌。提升综合文化站层次,将历史文化传承和文娱活动相结合,开设广场舞、渔绳结编织等培训,打造斑斓精神家园。壮大“三团三社”文化队伍,发展文艺骨干力量,让渔村群众自主“秀文化”。深度挖掘渔绳结等黄龙非遗文化,从青从优培育发展非遗传承人,守住渔俗文化底蕴。古厝新用,将鱼货行改造成船模工作室,结合乡村记忆、渔村传统陈列布展,还原黄龙渔业文化精髓。
呵护向善力量,厚植道德沃土。注重通过宣讲会、诵读会、送戏下乡等形式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深化新老乡贤寻访,放大乡贤示范效应,选树好人典型,以群教群蔚然成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实春泥计划活动,构建青少年成长健康环境。有机结合传统美德与乡村德治建设,重新凝练有各村文化特色的村规民约,以文化人、以规治人。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引导秩序文明、环境文明、服务文明,破除渔村遗留陋习,深度耕种文明意识。
保护淳朴乡风,丰硕民气涵养。延伸文明阵地实践,扩充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常规动作”,丰富送书下乡、送戏下乡等“辅助动作”,有序发展乡村文化。倡导村民自治,打造为老服务、文艺骨干、巾帼志愿者等全方位、多层次志愿者队伍,探索志愿服务延伸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文明治理质的提升。以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为契机借地造景,融合旧船板等老物件打造沿街特色微景观,展现浓郁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