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促进嵊泗县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的公告

发布时间:2020-05-22 15:29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现将《促进嵊泗县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布,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意见建议,可在2020年6月24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望海路265号907室,嵊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二、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wgltj5089107@163.com

联系电话: 0580-5087645

附件:

关于促进嵊泗县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引领嵊泗民宿产业能级提升和发展方式优化,促进海岛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有效加快蓝色海洋经济发展和特色美丽海岛提质增效,根据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海岛旅游美好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海洋、海岛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对标国际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水平,坚持规划、建设、管理、指导、经营、服务并重,全面提升民宿规范化、集群化、融合化、品牌化水平,着力构建“民宿+”新型产业链体系和产业发展的人才、技术、要素保障体系,促进海岛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嵊泗民宿始终走在浙江前列,为全国民宿发展提供海岛样板。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强化政府引导,突出市场导向,创新发展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高品质民宿开发建设。

2、分类指导、融合发展。结合海岛资源禀赋和人文优势,将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重点工程,推进民宿产业与海岛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规范有序,绿色发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健全民宿产业管理体系,规范民宿运营。科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良性互动。

4、优化架构,品牌发展。立足品质化、集群化发展方向,优化民宿三元架构,构建民宿高质量发展新三元体系,全面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主要目标

以民宿产业提质富民为目标,将民宿经济作为提升嵊泗县域活力的重要引擎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以“规范化提升、集群化建设、融合化经营、品牌化发展”为新路径,着力推进民宿规范管理、民宿集群发展、民宿产业融合、民宿品质提升四大工程,重点实施“五十百千”计划,争取到2022年,谋划民宿聚落5个,培育高端民宿综合体10个,发展精品美宿100家,培训民宿管家1000名,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民宿全产业链,全力推进嵊泗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美丽海岛经济活力,实现嵊泗民宿两个“新高地”的建设目标。

——打造民宿旅游目的地。着力将嵊泗民宿打造成海岛休闲度假的拳头产品,成为游客享受海岛风情、体验海岛生活的专属旅游目的地,形成“一宿一处景、一岛一特色、一县一品牌” 的产品格局,在海岛旅游产品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设岛居生活典范地。作为创建“中国岛居生活的典范”的重要实施路径,围绕人海和谐、永续发展、主客共享、产业融合的目标,将嵊泗民宿打造成为美丽海岛的首席代言,成为引领人居环境、文化艺术、创业增收、养老敬老、守法纳税的示范地,实现美丽海岛与美丽经济共赢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健全四大体系建设,推动民宿产业规范化发展

1.健全民宿审批管理体系。成立嵊泗县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嵊泗县民宿管理办法》,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注重品质、体现特色、保护环境、永续利用等原则,进一步严格民宿准入条件、建设规范、审批程序、经营规范、监督管理规范及奖补标准等,进一步规范全县民宿建设与经营行为,对新建和改扩建民宿设定严格的审批程序。严格实行控量提质,提升民宿产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到2022年,实现民宿“一照三证”持证率100%,民宿总量控制在1100家以内。根据我县海岛旅游容量预测及岛屿最大承载力分析,至2022年,全县民宿可发展容量(床位数)总数控制在2500张以内。按照“东部区域控制发展,中部区域科学发展,西部区域鼓励发展”的原则,各岛民宿可发展容量(床位数)控制如下:泗礁岛可发展总数为100张,嵊山岛可发展总数350张,枸杞岛可发展总数350张,花鸟岛可发展总数为300张,黄龙岛可发展总数为600张,洋山岛可发展总数为800张。

2.健全民宿等级评定体系。出台《嵊泗县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办法》,明确民宿等级划分标准、准入与退出机制,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对全县民宿进行评级、验收,实行优胜劣汰,规范化引导全县民宿产业品质升级,优化精品美宿、主题民宿、普通渔宿三元架构,做大中间段民宿,向橄榄型发展。到2022年,实现嵊泗民宿分级认定100%全覆盖,全县精品美宿不少于100家,占民宿总量10%以上;主题民宿不少于200家,占民宿总量20%以上。

3.健全民宿经营信用体系。制定《嵊泗县民宿经营信用评价办法》,将诚信经营、依法纳税等指标纳入其中,每年定期公开发布民宿信用等级。明确合法诚信经营导向,实行“红黑榜”制度,对列入红榜前十名给予制度性表彰,对列入黑榜后十名给予通报,并视情节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建立民宿退出机制,对连续12个月以上未开展正常经营的民宿,及累计两次信用评分列入黑榜的民宿实行强制清退。加大对民宿行业协会的管理与服务,30家民宿以上的集聚村必须成立基层行业协会,实施区域内民宿形象保护和基本价格保障,引导成员单位每年签订诚信经营和最低限价公约,杜绝恶性竞争和违规经营。开展基层民宿协会规范化考核和星级评定,对三星级及以上协会予以政策奖励。

4.健全民宿营运服务体系。建设民宿产业创新营运平台,积极引进民宿专业营运团队,针对民宿营运的设计、建设、采购、销售等前后端提供专业服务。开发民宿产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切实发挥大数据对推进民宿服务质量、行业监管及市场研判、精准营销等方面的多元能效。重点对接携程、同程、途家等高流量OTA平台,开发嵊泗民宿销售入口,开设“离岛民宿”专区,提升民宿的集体总价、议价能力,降低民宿营销成本,为民宿提供订房、订餐、订游线等系列服务。谋划构建民宿全产业链,鼓励社会资本成立为民宿提供专业设计、建设托管、消耗品供应、棉织品洗涤等业务的专业性公司。

(二)构建民宿新三元架构,引导民宿产业集群化发展

1.顶层设计,构建新三元架构。编制民宿产业新一轮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民宿产业的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品牌特色、全产业链构建、要素保障等。研判民宿发展趋势,本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由精品美宿、民宿综合体、民宿聚落形成的民宿高质量发展新三元架构,形成“集群引领、单体借力、业态多元、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

2.政策引导,着力发展民宿综合体。破除现有政策、审批等行业壁垒,促进单体民宿向民宿综合体升级。制定《嵊泗县民宿综合体认定标准及办证审批基本条件》,明确民宿综合体的准入条件及审批流程,从用地合法、建设规范、业态内容、公配设施、经营规范等方面明确民宿综合体发展要求,并从资金、土地、公共服务、人才引入等方面,推动民宿综合体朝着规范化、多元化、品质化方向发展。争取到2022年,全县共发展高端民宿综合体10个,实现各岛均有民宿综合体引领发展。

3.科学布局,谋划发展民宿聚落。优选自然资源、空间资源、人文资源及村庄肌理、村居存量、区域条件等均相对良好的自然村,积极对外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扶持国内品牌民宿企业,谋划建设高端民宿聚落,通过民宿综合体品牌集成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整个区域和每个民宿综合体的商业价值,形成新型化、复合化产业模式。争取到2022年,全县共谋划发展民宿聚落5个,成为海岛旅游的专属目的地,引发海岛旅游的持续发酵和升级。

(三)培育“民宿+”模式,促进民宿产业融合化发展

1.民宿+亲子研学。培育、认定一批亲子研学主题民宿,挖掘梳理海岛亲子研学游特色元素,研究制订亲子主题民宿建设指南,加强室内设计、用品风格、色调引导,对接相关资源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扩大嵊泗亲子研学市场和知名度。

2.民宿+休闲体育。结合全县组织的体育赛事活和休闲体育活动,鼓励民宿共同参与接待活动,通过大客流填补淡季客源市场。立足年轻消费群体,鼓励有条件的民宿联合协会或景区公司开展徒步骑行、海上瑜伽、帆船帆板、皮划艇等休闲体育活动,丰富游客体验,营造“体育生活化,生活健康化”的良好氛围。

3.民宿+文化创意。依托嵊泗丰富的海洋资源、特色景观资源等内容,以文化创意为引擎,将海元素、岛元素、渔元素、石元素等融合于民宿氛围营造,培育一批定制民宿、爱情民宿、旅拍民宿、艺术民宿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网红民宿。开发一批海岛主题系列文创、手作产品,作为伴手礼植入民宿;开展渔家剪纸、渔民画、渔绳结等体验类活动,提升民宿文化内涵与吸引力。盘活废旧厂房、仓库等存量资源,招商引资打造民宿+艺术家工作室、美学基地等综合性文创场所,为民宿产业提供配套支撑。

4.民宿+海岛非遗。对渔俗文化、非遗文化等进行经典化、项目化等活化传承,创作一批富有浓郁渔味与海味的文艺精品,时段性排演一些剧目,在旺季及周末在民宿集聚区进行定期展演。联合民宿开展渔农家乐体验游,每村至少开展一项包括体验渔农出游作业、渔农产品加工采买市集、地方渔俗节庆等的特色活动,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打造民宿产业升级版。

5.民宿+海鲜美食。融入“百县千碗”美食工程,吸收民宿“美食智慧”,打造“嵊泗十二渔味”,在民宿普及特色菜、招牌菜烹饪方法,鼓励民宿客人参与海鲜美食制作,获取较高层次的食宿体验,强化嵊泗美食记忆。定期开展“民宿海鲜争霸赛”,组织“教你挑海鲜”、“教你烧海鲜”、“教你品海鲜”等系列活动。以肥美海鲜为主题开展民宿淡季营销,注重海鲜伴手礼开发,丰富民宿创收渠道。

6.民宿+节庆活动。做精做深、充分整合现有的东海五渔节、枸杞贻贝节、黄龙开捕节等文旅节庆,结合海岛旅游资源,创新节庆嘉年华方式,由部门、乡镇、村或协会组织,谋划村民喜闻乐见、游客参与性强的节庆活动,做到季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带动民宿经济发展。

(四)推进“四大项目”,推动民宿产业品质化发展

1.提升一个民宿公共品牌。建立“离岛民宿”VI系统,对“离岛民宿”LOGO、宣传用品等应用要素、店招及导引标识等环境空间要素进行统一设计,系统传达“离岛民宿”品牌视觉形象。通过编制《离岛民宿》专刊、拍摄离岛民宿形象片、开发离岛民宿APP、举办离岛民宿论坛、构建起政府、民宿业主、民宿协会、民宿专业人才、行业kol、旅游自媒体、OTA渠道等共同参与的品牌宣传体系,有计划、持续性塑造、推广、提升“离岛民宿”品牌形象。

2.创办一家海岛民宿学院。创建离岛民宿学院,采用“请进来”、“送出来”办法,拓展民宿培训服务范围,提升民宿学院培训成效,建设业内一流的海岛民宿培训基地。邀请业内知行专家、知名宿主等成立专家指导团,提供“民宿管家”、“民宿设计”、“民宿运营”等产业链专项培训,以及烹饪、插花、茶艺、美学等方面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将民宿学院搭建成一个整合资源、输送人才的有力平台。

高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民宿经营者,开发民宿系列化培训课程,通过民宿学院常态化培训提升普通宿主综合素养。以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技能为重点,把信息化、数字化知识技能纳入培训体系,着力培养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民宿经营者。

3.培养一支民宿“领雁队伍”。出台人才引入相关政策,吸引新青年、新乡贤来岛发展民宿及相关产业,为嵊泗民宿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遴选岛内现有的民宿经营者,纳入民宿“领雁队伍”培训体系,不定期为其提供专业培训、外出考察机会。成立以“领雁队伍”为主力的“民宿帮帮团”,为民宿提升提供实地指导,使其成为嵊泗民宿产业提质、品牌提升的中坚力量。

4.发布一本《民宿白皮书》。每年10月发布,针对当年度民宿产业的经营状况、客源分析、淡旺季价格及客流、民宿供需关系和环境承载量、民宿信用评价,以及海陆交通、旅游配套设施进行调研、统计、分析、发布,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各乡镇根据每年白皮书数据,结合各岛民宿发展容量总数和区域发展实际,决策次年民宿产业发展的增量指标,同时也为民宿业主提供方向指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嵊泗县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旅体局。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县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重大事项决策和重点任务的统筹谋划,民宿用地、增量指标、资金扶持、政策制定、审批流程、产业链构建等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责,落实分工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为全县民宿经济创造开放、公平、便捷、安全的发展环境。

(二)加大资金保障。由县政府牵头,筹建嵊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嵊泗文化和旅游产业(含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出资,以投资、股权等多种方式进入民宿产业发展领域。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民宿综合体的项目招引、民宿聚落的配套设施建设、“民宿+”新业态培育、区域品牌的宣传推广等方面。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机制和信贷模式,扩大对民宿提质升级的各类主体的信贷支持,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推进全县民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落实土地保障。优先安排民宿综合体、精品美宿等较大投资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允许采用点状供地发展精品项目,景观池、公共庭院等项目附属设施可按集体建设用地报批,由项目投资主体向村集体租赁并出资。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支持、鼓励村集体存量建设土地、存量房产,国资存量工业、仓储及其他房产出让或出租,用于发展民宿综合体。招商引资建设方案由属地乡镇牵头,经由嵊泗县民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实施。

(四)强化评价激励。将民宿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县对乡镇、有关部门的考核内容,制定民宿产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加强督查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强化人大、政协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的推动作用。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加强民宿产业运行监测分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