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 发布机构:

  • 组配分类:

  • 公开方式: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 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嵊泗县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23 10:37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保”“六稳”工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有序推进各项经济社会工作,上半年我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9%,增速高于一季度5.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高出0.4个百分点,位次从一季度的全市第四位上升到全市第二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1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6亿元,下降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87亿元,增长1.6%。

(一)从产业方面看,渔业生产基本平稳,工业建筑业降幅收窄,第三产业发展总体向好

渔业生产基本平稳。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期间我县捕捞出海船只较往年减少,但随着复工复产地推进,县外船员陆续回嵊,渔业生产加快恢复,且春汛鱼发较好,全县捕捞生产形势逐渐趋于平稳,并在4月份后实现小幅增长。上半年全县实现水产品总产量11.61万吨,同比增长4.0%,增速高于一季度6.5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10.10万吨,增长2.2%;养殖产量1.51万吨,增长17.9%。上半年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高于一季度5.9个百分点。据相关部门反映渔民生产效益较好,今年上半年帆涨网船单只产值多在100万元左右,更有近10艘船单只产值在200万元以上。

工业发展后劲乏力。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11亿元,同比下降25.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3%,降幅较一季度分别收窄了7.8个百分点和13.3个百分点。虽规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降幅呈现逐渐收窄态势,但分行业看:受电力降价政策影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虽从4月开始单月增速实现正增长,但上半年累计产值仍处于小幅的负增长;水产品加工业目前处于季节性停产,5、6两月产值仍为0,上半年产值增速下降3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洋山片区的企业效益不好,产值下降96.6%,将直接影响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及增加值增速目标的实现。

 建筑业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县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91亿元,同比下降16.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9.3个百分点,其中省内建筑业产值下降25.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近20个百分点。但目前14家资质建筑业企业产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半数企业仍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县内三家老牌建筑业企业上半年产值合计仅为0.98亿元,上年同期产值为2.1亿元,降幅达53%。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合同额同比增长超2倍,但由于400万元以上的招投标项目县外企业大量涌入投标,导致本地企业中标率下降,产值流失。 

港航交通恢复良好。上半年,全县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908万吨,增速由一季度的-9.0%提高到0.1%,完成年度任务50%以上,基本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其中,6月份全县港口货物吞吐量1100万吨,环比增长5.1%,自3月份以来环比已连续4个月增长。分港口看,除绿华浦远吞吐量下降51.0%外,马迹山港区、洋山申港石油同比分别增长1.4%和32.4%,全县港口经济基本扛住疫情压力恢复态势良好。洋山深水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929.96万TEU,同比下降7.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客货运方面,上半年我县水陆货运量合计2249.8万吨,增长4.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水陆货物周转量合计为154.5亿吨公里,增长3.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全县陆上客运量为226.1万人,增长2.3%;水上客运量66.1万人,下降34.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9个百分点。

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向好。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60.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9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5%和32.3%,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了15.4个和15.6个百分点。五一小长假,东部乡镇——花鸟岛和嵊山枸杞岛游客人数呈现不降反升的态势,花鸟岛游客人数同比增长了24.7%,嵊山枸杞岛游客人数同比增长了10.0%。此外,在市内疗休养团以及渐入旅游旺季游客出行增加的拉动下,我县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向好。

规上服务业行业情况不一。上半年,全县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居全市首位。分行业看,上半年全县四家营利性服务业在新增单位的拉动下,实现营业收入0.37亿元,增长1.6倍;运输相关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增长81.6%;海运业形势较为严峻,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和海运业运费下降的影响,全县8家限上水上运输业企业7家处于亏损状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0.3%,影响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下降18.7个百分点;自有房屋租赁企业受疫情期间租金减免政策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受疫情影响景区3月才开始营业,且多为免费,故营业收入减少明显,下降65.8%。

商品房销售面积仍处较大负增长。上半年全县销售面积2600平米,同比下降76.0%。本年所售房屋均为海上海项目销售。受疫情影响,今年来嵊购房的县外居民明显减少。

(二)从需求方面看,投资增速领跑全市,消费市场回暖明显,对外贸易不容乐观

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在浙能嵊泗2#海上风电场工程、中广核嵊泗5#、6#海上风电场项目、526国道嵊泗段改建工程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地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县固定投资逆势增长,增速持续全市领先。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3倍;其中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4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上半年没有投资,第二产业增长39.7倍,第三产业下降19.0%,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7个百分点。

国内消费市场回暖明显。批发业增速触底后快速回升。上半年,全县批发业销售额,增长22.5%,增速居全市首位。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为32.1%,6月当月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从5月份的下降3.3%上升到本月的增长107.5%。增速回升主要因以下两个增长点:一是受嘉能富兴有色金属及铜制品销售增长拉动,批发业销售额增长26.8个百分点;二是6月份新增企业1家,销售额较大,占全部批发业的15.0%。全县零售业销售额下降2.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6个百分点。其中限上零售业在肉价较上年提高和年初扶贫物资销售的双重拉动下,销售额同比增长13.7%。全县住宿餐饮业随着疗休养市场的开放和小长假的拉动逐步回暖。上半年全县住宿业营业额、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35.3%和20.9%,降幅较一季度分别收窄30.7个和26.1个百分点。其中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和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下降39.7%和32.9%,降幅较一季度分别收窄33.0个和36.1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形势严峻。上半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23.16亿元,同比下降37.2%,降幅较一季度扩大32.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22.96亿元,出口0.22亿元,分别下降32.8%和91.8%,降幅分别较一季度扩大34.1个和1.7个百分点。洋山申港石油公司油品进出口占全县外贸进出口比重近99%,直接决定我县外贸进出口的总体情况。由于其主要业务为仓储,对石油交易没有决定权,受今年疫情国际油价暴跌双重影响,仓储客户以囤油为主,当前罐容已处饱和,国内消费疲软,致使进口受限。出口方面,一是全球航空运输量大幅削减,航空煤油出口减少;二是境外新冠疫情肆虐,海水产品出口大幅下降,进而导致我县外贸整体规模波动增大。

(三)从发展效益看,金融业稳定增长,财政收支有所下降,居民收入小幅增加

 金融业运行稳健。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81亿元,比年初增加5.79亿元,同比增长11.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9.46亿元,比年初增加11.81亿元,同比增长33.5%。重点项目建设成为拉动全县贷款增长的主要引擎。上半年,工行、农行、建行为中广核、浙能国投、G526国道等县内重点项目提供项目贷款累计达9亿余元,占全部新增贷款77.9%。

财政收支有所下降。上半年,因新冠病毒疫情引起的减税减费效应,全县财政总收入为6.58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8亿元,增长5.0%。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5.78亿元,下降15.3%,其中民生支出下降1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年初预算安排较去年减少了3亿,同比下降10.2%,且债券相关支出较去年同期减少4亿元。

居民收入小幅增加。上半年我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94元,同比增长1.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92元,增长1.1%;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1元,增长1.8%。上半年疫情影响逐渐减缓,各行业生产经营陆续恢复。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1.8%,较一季度回升了5.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增长2.0%,较一季度回升了2.6个百分点。

(四)从民生福祉看,价格保持基本平稳,就业保障形势稳定,脱贫工作持续推进。

价格指数有所回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较一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3.0%,分别较一季度回落0.5和0.7百分点。

就业、社保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2人,同比增长15.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5%,较一季度减少了0.2个百分点。“四上”单位中(同口径比),规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限上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同比分别增长2.3%、7.2%和12.5%,对稳定就业发挥了支撑作用。6月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28万人,同比同期增加56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91万人,同比同期增加1836人。

持续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力攻坚精准扶贫,实施“7+N”扶贫政策,上半年共计帮扶762户1089人,发放精准扶贫对象各类补助82.3万元,取消低保对象44户67人。目前已实现脱贫1176户,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经济运行中需关注的问题

(一)贻贝滞销问题。疫情影响下内需疲软,外销受阻,目前全县仍有部分贻贝库存。且当下国内市场贻贝价格极不稳定,贻贝加工企业和鲜销商户谨防亏损,多持观望态度,收购贻贝意愿较低。贻贝收割季即将到来,如国内贻贝市场价格继续走低,需求未有增长,全县养殖户恐面临大规模亏损局面。

(二)缺乏增长新动能。上半年全县工商新注册企业139家,比上年同期减少79.5%;全县新增“四上企业”仅3家(全市24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自贸区上半年新增企业7家,同比下降46.2%。

(三)部分行业转正困难。上半年,全县共有四个行业营业收入(产值)降幅超20%——建筑业总产值下降25.3%、住宿业营业额下降35.3%、餐饮业营业额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76%。以上四个行业降幅虽较一季度有明显收窄,但从该行业重点企业上半年经营状况看,全年转正较为困难,对全县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

(四)抗风险能力差。我县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单家企业直接决定本行业走势的不良情况。如申港石油、中昌海运单家企业的经营情况直接决定全县外贸进出口和水上货运周转量走势与该行业的营业收入。该情况与我县经济体量小,规上企业少,招商环境不佳等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体上导致了我县部分行业发展不均衡,抗风险能力差。

三、建议对策

(一)拓销路,打品牌。一是由政府牵头,联合贻贝养殖协会,水产加工企业以及第三方营销企业等成立专业团队,打开杭州、上海等国内未开拓市场。同时建立贻贝定价机制,防止不良低价竞争,避免价格战引发的产业链受损。二是加强“嵊泗贻贝”地理标志的宣传和使用。“嵊泗贻贝”于2004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批准通过,成为首个海洋产品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但注册成功后,该商标的使用并不广泛。建议加工企业、养殖经销户统一使用“嵊泗贻贝”logo地理标志;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加强宣传,制作包含育苗、包苗、养殖、收割等生产过程,贻贝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宣传作品,并多渠道、多环节、多领域加大宣传,让全国各地的人们认识嵊泗贻贝、认可嵊泗贻贝、消费嵊泗贻贝,真正打响嵊泗贻贝的名号。

(二)抓招商、强后劲。一是加强建筑业企业的招商。积极引进省内建筑施工较多的企业,使数据更好在GDP核算中体现。二是要加强小洋山保税区和马迹山自贸区新增企业的对接,建立批发企业后备库,及时为批发业发展增添新活力。三是鼓励企业拓展县外订单,尤其是洋山区块的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积极承接上海等周边区域订单,扩大业务,提升产量。

(三)修内功、促转型。工业方面:要改进传统水产加工方式,积极研发多种精深加工产品,探索引进贻贝超高压脱壳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建筑业方面:鼓励并引导县内企业提高建筑资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以优秀资质竞争来嵊的县外企业,并能“走出去”开拓外地建筑市场,提高建筑业产值。交通运输业方面:积极开展传统航运业发展转型升级的研究,鼓励和支持传统航运企业特别是从事运石运砂的海运企业抱团发展,增加航线和运输物资种类,推动企业向集约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住宿业方面:创新“民宿+”项目,建设具有主体特色、配套业态和个性服务的新型民宿综合体,提升民宿产业总体品质。

(四)抓重点,提弱项。一是重点关注中昌海运公司破产重组工作,确保海运运力总体保持稳定;加快推进浦盛海运公司货船新造计划,减缓中昌公司重组带来的周转量下滑压力。二是继续加大对限上零售、住宿、餐饮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外加大嵊泗旅游宣传力度,召开推介会和自媒体营销,扩大嵊泗旅游影响力;与携程等媒体开展惠游嵊泗活动,通过政府补贴、业主让利吸引游客,提升酒店与民宿住宿率。扩大发放消费券的范围,通过与美团、饿了吗等合作发放消费券来拉动餐饮消费能力,促进餐饮行业快速回暖。三是积极应用新消费平台,创新消费模式,以直播带货、电商助农等方式,拓展全县优质资源消费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