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4 15:20
信息来源:县人力社保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嵊泗县人社局紧紧围绕进一步推进舟山市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全过程监管平台的全面应用,实现对工程建设领域企业主体和建设项目的监管全时段全覆盖,明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主体单位、相关人员责任,补齐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最后一块监管短板。以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为契机,开展“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信用监管和服务”数字化改革试点工作。将全县全部64个500万以上项目纳入监管平台,将54家企业、175个重点人群纳入到监管数据库。
一、一库归集,织密重点人群信用监管和服务网络
一是构建重点人群监管数据库。依托舟山市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全过程平台基础数据库,对嵊泗工程建筑领域施工总承包单位法定代表人、在建工程项目经理及劳资专管员等重点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全部纳入重点人群个人数据库,全面、准确、及时归集相关信用信息,形成统一的个人动态信用档案。生成有效数据建筑企业54家,重点人群175人。
二是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严格贯彻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保障金差异化缴存、银行工资代发、工程款与工资款分账管理、实名制管理、信息公示、按月足额支付等“六项制度”,建立并完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长效机制。实现工资支付全过程可溯,实现每一个农民工进场有记录、用工有合同、出工有考勤,工资结算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真正实现工程建设领域工资支付的全过程监管。
三是建立重点关怀人群服务底数。建立重点关怀人群库,通过与残联等部门联动,将在嵊泗工程建设领域务工的包括残疾及建档立卡人员57人纳入重点关怀人群库。及时了解掌握工程领域重点关怀人群整体情况,定向跟踪重点关怀人员工资支付情况,对此类人群的工资发放予以优先保障,保障重点关怀人群合法权益,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人社力量。
二、信用牵引,构建完善科学重点人群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重点人群信用评价体系。在建立重点人群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将重点人群的工作表现、个人行为等情况量化为24个指标,形成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标准,信用评分引擎根据不同权重扣分,对个人进行信用评分及记录,并在平台内进行通报。让信用监管成为行政处罚的有效补充,并以此作为人社领域信用建设工作的切入点。
二是打击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打通监管平台、省人社一体化平台与预警投诉系统壁垒。及时将工程建设领域重点人群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纳入信用评价引擎,将其个人记录到平台,并列入重点风险人群库,其信用分自动归零,并在平台进行通报,实现与行业主管部门信用数据收集应用的双向互通,使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一处受罚、处处受限”,从而净化重点领域市场环境。
三是引导重点人群严格规范工资支付。实现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信用数据实时共享,完善人社、行业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的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互查机制。依据评价指标,将分数低于70分的个人直接列入重点关注人群,以市场化选择为重点,主动引导重点人群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成为劳动监察处罚外的有效补充,使“六项制度”的落实和根治欠薪的实现有了更多的抓手,填补了信用监管的空白。
三、数字赋能,实现工程建设领域高效监管和服务
一是流程再造为企业提速。通过“政银合作”,将监管平台与全市216家银行网点农民工工资专户信息打通,实现企业工资发放从“跑银行”向“跑零次”转变,免去原有工资发放环节的“提供盖章工资单前往银行发放、银行根据工资单发放、银行上传数据、银行数据与企业数据比对”四个环节。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嵊泗海岛因为交通、天气等原因造成的工资未及时发放的问题。
二是畅通渠道为群众解难。平台打通现有的投诉举报程序之间的壁垒,实现投诉举报与监管互相促进。通过平台全过程一条线可追溯监管,实现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大数据比对,实现劳动者快速维权。同时优化投诉举报程序,实现手机端扫码直接线上投诉举报,并实时查看处理进展情况。同时,将平台现有数据跨部门应用,辅助劳动仲裁等部门工作,切实为劳动者解决困难,为监管工作兜底。
三是数字赋能为监管提质。通过数字化手段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极大加强了实名制考勤管理、工资按月足额支付等方面的监管,提高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的部门联动性。实现工程建设领域工人工资支付实时监管,改变过去从纸质台账中核对数据的传统模式,实现监管模式由“非实时监管”向“全时段监管”转变,极大提高监管效率。同时,织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网,将监管对象由工程项目延伸覆盖至目标人群等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重点人群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积极性,有效预防“恶意讨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