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2090963010M/2019-28212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1-12-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90963010M/2019-28212

  •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19-07-11

  • 文号:

    -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有效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嵊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2-22 10:42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嵊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711

(此件公开发布)

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嵊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嵊泗绿色渔业发展步伐,根据《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舟政办发〔2018171号)、《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舟政发〔201850号)的要求,特制定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嵊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四个舟山,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实现渔场富饶、渔村美丽、渔民增收、人海和谐为目标,以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引领,以发展方式和业态创新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到2021年基本建立起具有嵊泗特点的绿色渔业发展新体系,探索出一条资源、环境、产业、民生统筹协调的现代渔业发展新路子,为渔业绿色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嵊泗样板。

二、主要任务

嵊泗绿色渔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九大工程,着力打造渔业发展绿色生态链,构建绿色渔业的管理新体系、产业新体系、保障新体系。

(一)开展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工程。

以禁渔区线以内的嵊泗沿岸渔场为改革范围,按照界定范围、明确主体,科学区划、控制总量,分置权利、自治管理,标准生产、精准管理,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思路,推进渔业资源产权化试点,建立新型渔业管理组织,完善管理制度,开展资源监测评估,打造嵊泗渔业管理改革先行区。

1.实施改革试点。在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内,针对嵊山沿岸渔场区、海钓渔场区和枸杞养殖渔场区分别开展渔业资源产权化试点。探索建立渔民自我管理为主的新型渔业管理合作组织,开展渔船统一建造及租赁服务,探索渔业管理合作组织(龙头企业)+渔场+渔民国资公司+渔场+基层渔业管理组织+渔民等资源管理和利用模式,初步实现海域权属化、管理信息化、渔获精准化、投售定点化,探索渔业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模式。

2.完善配套制度。探索建立渔业权管理制度、渔业管理合作组织制度、渔业资源有偿使用及收益分配制度等配套制度。建立传统渔民利益保障机制、村级经济扶持机制,初步形成渔业管理制度的新体系。

3.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和规范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建设,推动渔业安全领域改革发展。在黄龙乡开展渔业新型合作组织试点,合作组织管理内容包括编组生产、经营销售等。

4.开展监测评估。在试点区域探索开展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建立渔业资源数据库,为建立渔业资源监测评估体系奠定基础。

(二)开展资源养护生态修复工程。

充分发挥嵊泗岛礁众多、资源独特的优势,建立渔业投入、产出双向控制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掠夺型的资源利用方式向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护型转变,沿岸地域性渔业资源得到明显恢复,打造一个生态资源养护的样板区。

1.提高增殖放流效益。科学制定增殖放流规划,每年投入放流资金450万元。在海钓场重点开展黑鲷、真鲷等恋礁型品种,有效丰富钓场资源。在采捕场重点开展小刀蛏、等边浅蛤等本地特色贝类的增殖放流,形成特色主导品种。加大传统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力度,力争海蜇、曼氏无针乌贼等传统资源不断恢复。

2.开展生态捕捞示范。引导沿岸渔船转向发展钓、笼壶等生态捕捞方式,推动沿岸渔场向以钓代捕转型。严格落实伏季休渔制度,全面取缔违法违规渔具渔法,力争让绝户网等违规渔具和违法捕捞现象绝迹。结合减船转产五年工作任务,重点压缩双船有翼单囊拖网(双拖)、单锚张纲张网(帆张网)、单船有囊围网(三角虎网)等近海捕捞强队,实现减船增效。

3.加强产卵场保护区管理。进一步深化马鞍列岛产卵场保护区和大戢洋产卵场保护区管理工作,建立稳定的协管队伍,构建产卵场保护区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估体系。广泛传播海洋保护知识,强化全民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4.开展岛礁资源养护。以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重点岛礁为核心,结合海钓场、休闲渔场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养护,探索渔业生态资源养护的新模式。

(三)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工程。

积极倡导沿岸渔场全域海洋牧场理念,立足嵊泗渔场优势和渔业资源特点,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建设海洋牧场,促进嵊泗沿岸渔场生态和资源恢复、渔业转型发展,打造嵊泗海洋牧场示范区。

1.建好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完成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一期建设工作,完成投资3250万元。在此基础上,着力开展效果评估,完善海洋牧场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海洋牧场二期建设项目申报工作。

2.拓展海洋牧场建设方式。按照《舟山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要求,树立沿岸渔场全域海洋牧场的理念,不断优化海洋牧场建设类型和建设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并鼓励技术力量联合参与多种形式的海洋牧场建设。

(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工程。

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要求,积极促进渔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力争实现现代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超过80亿元,打造嵊泗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区。

1.建设现代渔业综合体。在马关建设以渔业产业、海洋牧场、科学研发、渔文化旅游等为依托的三产融合的现代渔业综合体。

2.规范提升休闲渔业。制定补助办法,加快休闲渔船更新改造,加强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服务标准,强化品牌建设,促进休闲渔业管理规范化、智能化,打造高端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新创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1家,扶持培育1家休闲渔业龙头企业,争取到2021年,休闲渔业年游客接待量达到50万人次。

3.大力发展海钓产业。加快建设嵊泗菜园海钓中心基地,嵊山箱子岙、枸杞龙泉、五龙田岙-边礁岙海钓活动基地。严格实施海钓证等管理制度。举办国内国际海钓赛事,引领海钓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品质化发展,打响嵊山国家级休闲垂钓基地品牌,争取到2021年,年接待海钓客达到3万人次。

4.探索发展碳汇渔业。积极推进岛礁蓝碳、贝类蓝碳、藻类蓝碳和蓝碳研究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碳汇渔业研究,探索碳汇市场交易试点,争取碳汇渔业在嵊泗渔场获得突破性进展。

(五)开展渔船装备升级改造工程。

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的机遇,积极推进沿岸渔船、休闲渔船、海钓船等的更新改造,提高船只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度,打造嵊泗渔船装备转型区。

1.发展玻璃钢等新型材质船舶。鼓励休闲渔船、海钓船使用玻璃钢等新型材质进行打造。引进一家国内领先的玻璃钢船舶企业,为我县玻璃钢渔船提供设计研发、监理建造、修理维护等服务,初步构建起玻璃钢船舶供应链。三年内新建玻璃钢等新型材质的休闲渔船、海钓船占比达到80%以上。

2.推进渔船装备升级改造。加快推广海上互联网等信息化设备,省力高效的自动化设备,超低温等冷冻保鲜设备,卫生设施改造,新型节能环保设备等在渔船上的应用,三年内推广渔船200艘。

(六)开展智慧绿色渔业发展工程。

推动互联网上渔船、智能管理到渔港,进一步提升渔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初步实现渔船分类分级分区管理,加快发展智慧渔业,打造嵊泗智慧渔业试验区。

1.夯实智慧渔业基础。围绕产业监管与服务,以渔港、渔船、船员、水产品、养殖户等为主体,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三年努力,初步构建智慧渔业体系。

2.实施渔船智慧管理。对县域内近岸渔场的小型渔船、休闲渔船、海钓船、养殖渔船等,实施基于一张图的智慧化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完成所有捕捞渔船固定式北斗示位仪安装和多元联合感知系统软件升级,完成渔船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3.启动智慧渔港建设试点。实施港长制,逐步实现由海上执法到渔港管控的转变。选择中心渔港开展智慧渔港建设,建立渔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渔船识别和进出港监控系统、渔港水产市场智能化交易平台等,建立渔港、渔船、渔民数据中心,实现智能精准管理。

(七)开展绿色渔业全产业链工程。

瞄准渔业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优势产业,推进绿色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嵊泗现代渔业发展引领区。

1.全面推进贻贝全产业链建设。完成省级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并启动运行,研究制定并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研发贻贝自动包苗技术、自动收割清洗等设备,全面推行新型环保型浮子的应用。开发贻贝休闲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大力支持电商、直销店和进超市等多元化市场开拓,强化嵊泗贻贝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嵊泗贻贝知名度,建设集养殖、加工、旅游、文化等于一体的贻贝文化产业园。

2.提升绿色水产品冷链体系。依靠技术改进渔船保鲜方法,逐步推广渔船冷链设施应用。增加投入改造传统水产企业冷冻设备,引进超低温冷链设施。培育绿色水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构筑绿色水产品冷链体系,确保绿色水产品提质增效。

3.推行绿色生态多样化水产养殖。出台养殖用海和养殖渔船管理办法,使养殖管理规范有序;积极发展中西部浅海贝藻类养殖,带动中西部渔民转产转业;实施大型智能化、多功能设施养殖,探索相结合的综合性养殖模式,逐步实现养殖品种多元化、养殖区域深远化,构建高效、优质、生态、健康的现代水产养殖体系。

(八)开展渔村(渔港)振兴工程。

大力推动渔村渔港建设,丰富渔业文化,培育新型渔民,促进渔村振兴,打造嵊泗渔村振兴区。

1.创建最美渔村。按照国家级最美渔村创建标准,花鸟乡完成农业农村部最美渔村创建。

2.建设渔港经济区。根据《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要求,加快推进嵊泗中心渔港经济区建设,提高渔港休闲服务功能,完善渔港配套设施。

3.复兴传统渔文化。推进海洋渔业文化遗产普查与挖掘、文化遗产修复研究、传统渔俗保护、传统遗产保护宣传教育等工作,实施嵊泗海洋渔业文化遗产申遗项目,建设渔俗文化博物馆。

4.培育新型渔民队伍。集中培训和专业培养相结合,推进养殖、休闲、海钓等渔业实用人才培养,培育一只精干、高效的新型渔民队伍。支持大学生和青年进入渔业新业态领域创业,发展创意渔业、互联网+等,培育一批新型渔民。

(九)开展绿色渔业服务平台工程。

大力发展渔业服务产业,打造一批产业服务平台,扎实推进科技兴渔战略,促进绿色渔业升级发展,打造嵊泗绿色渔业服务驱动区。

1.建设智能渔业综合大数据云平台。建立绿色渔业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实现绿色渔业发展业务数据的整合、集中处理、统计分析。建立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数据库,实现嵊泗海域主要渔业种类的资源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和海洋环境状况数字化。

2.建设绿色渔业产业互联网平台。选择2个渔村开展产业互联网试点,建立第三方检测和渔获物追溯制度,构建绿色水产品溯源查询各类平台(网站、APP、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完善电子商务村物流仓储等智能化基础设施,提高电商的规模经营效应和绿色品牌效应。

3.建设绿色渔业科技创新平台。联合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政结合,开展重大技术问题联合攻关,为绿色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绿色渔业发展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落实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乡镇和相应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国资公司和基层渔业管理组织积极参与,同心协力推进绿色渔业发展。

(二)强化政策推动。善于抓住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三产融合等各类政策机遇,做好项目策划和对接,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运用好渔业生产成本补贴转移支付资金等,研究出台绿色渔业改革和发展扶持政策,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完善制度体系。着力构建激励有效、科学规范、约束有力的渔业绿色发展制度基础。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约束。研究制定绿色渔业有关制度,提高违法成本和惩罚标准,依法打 击破坏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鼓励先 行先试,围绕绿色渔业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组织力量加强政策研究和试验示范,大胆开拓创新,逐步完善绿色渔业改革和发展有关基础制度和支持政策。

(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海洋与渔业管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勤政廉洁的渔业管理队伍。培育理念新、会经营、懂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政产学研机制,引进和培养绿色渔业发展急需的渔业管理、创新设计、科学研发等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以及职业技能人才。

(五)实施监督考核。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确定的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细化工作分工,明确工作责任,并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把工作执行情况作为科学发展绩效管理和考核的重要内容,推 动形成勇于担当、协调配合的联动局面。

本计划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嵊泗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清

            2.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嵊泗县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附件1

舟山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嵊泗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清单

一、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工

名称

主要内容

年度指标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2019

2020

2021

开展改革试点

选择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针对嵊山沿岸渔场区、海钓渔场区和枸杞养殖渔场区开展改革试点,建立新型渔业管理合作组织,探索渔业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模式。

制定嵊山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实施方案,开展沿岸渔场产权化试点。

开展海钓渔场产权化试点。建立新型渔民自治组织。

完善三权分置模式,建立常态化机制。

嵊山镇

县海洋与渔业局

制定枸杞绿色养殖实验基地实施方案,开展养殖渔场区产权化试点。

开展二级承包机制,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

完善三权分置模式,建立常态化机制。

枸杞乡

县海洋与渔业局

完善配套制度

建立渔业权管理制度、渔业管理合作组织制度、渔业资源有偿使用及收益分配制度等配套制度,建立传统渔民利益保障机制、村级经济扶持机制。

制定沿岸渔场、海钓场渔业权管理制度。

制定沿岸渔场和海钓渔场资源有偿使用及收益分配制度。

制定沿岸渔业管理合作组织制度。

嵊山镇

县海洋与渔业局

制定养殖渔场渔业权管理制度。

制定养殖渔场资源有偿使用及收益分配制度。

发挥村级组织在养殖方面的管理作用,完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

枸杞乡

县海洋与渔业局

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强化和规范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建设,推动渔业安全领域改革发展。在黄龙乡开展渔民新型合作组织试点,合作组织管理内容包括编组生产、后勤补给、经营销售、纠纷处理等。

开展黄龙乡开展渔民新型合作组织试点,由合作组织管理编组生产、后勤补给、经营销售、纠纷处理等。

规范规范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台账,全面掌握渔船船员情况,落实渔船编组生产管理等。

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各乡镇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名称

主要内容

年度指标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2019

2020

2021

开展监测评估

在试点区域探索开展渔业资源的监测与评估,建立渔业资源数据库。为建立渔业资源监测评估体系奠定基础。

制定沿岸渔场、海钓场资源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方案。

开展沿岸渔场和海钓场抽样监测试点。

建立沿岸渔场和海钓场资源数据库,开展监测评估。

嵊山镇

县海洋与渔业局

二、渔业资源养护生态修复工程

开展增殖放流

制定增殖放流规划,重点开展钓场、采捕场增殖放流,培育特色品种,开展放流效果评估,提高放流效益。

完成放流450万元,重点放流恋礁型品种,放流苗种2亿单位。

完成放流450万元,重点放流本地特色贝类,放流苗种2亿单位。

完成放流450万元,开展效果评价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开展生态捕捞示范

做好建网科技示范,发展钓、笼等资源友好型捕捞方式,重点压缩底拖网、帆张网、三角虎网。

做好建网科技示范,完成减船转产五年任务的85%

重点压缩帆张网作业,完成减船转产五年工作任务。

引导30艘沿岸小型渔船转产从事钓业,淘汰资源破坏严重的作业方式。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加强产卵场保护区管理

做好马鞍列岛产卵场保护区和大戢洋产卵场保护区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协管队伍,建立产卵场保护区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估体系。培养全民海洋资源保护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传播海洋保护知识。

做好马鞍列岛产卵场保护区和大戢洋产卵场保护区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协管队伍。

建立产卵场保护区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估体系。

与有关学校合作,常态化向中小学生传播海洋保护知识,建设海洋与渔业科教基地。

县海洋与渔业局

县教育局

名称

主要内容

年度指标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2019

2020

2021

岛礁生态资源养护

以海洋特别保护区内重点岛礁为核心,开展渔业资源养护。

加强群管组织建设,开展岛礁资源养护。

专群结合,加大执法力度。

岛礁资源保护成效明显。

县海洋与渔业局

嵊山镇、枸杞乡

三、海洋牧场建设示范工

拓展海洋牧场 建设方式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并鼓励技术力量联合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按照《舟山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树立沿岸全域海洋牧场概念。

不断优化海洋牧场建设类型和建设方式。

吸引社会资本并鼓励技术力量联合参与多种形式的海洋牧场建设。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完成马鞍列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一期建设,开展二期项目申报,开展效果评估。

建成4.8万空方人工鱼礁,开展效果评估,完成竣工验收。

继续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

争取开展二期项目建设。

县海洋与渔业局

有关公司

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工程

建设现代渔业综合体

谋划以渔业产业、海洋牧场、科学研究、文化宣传等为依托的综合体示范项目,打造三产融合的现代渔业综合体。

开展综合体前期工作。

启动建设马关现代渔业综合体。

综合体建设初见成效。

县海洋与渔业局

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提升休闲渔业

出台补助政策,加快休闲渔船更新改造,加强休闲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1家,扶持培育1家行业龙头企业。

出台休闲渔船发展规划。出台补助政策,新建新型材质休闲渔船15艘。

新建新型材质休闲渔船占比达到40%,培育1家休闲渔业龙头企业。

新建新型材质休闲渔船占比达到80%,创建省级休闲渔业基地1家。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名称

主要内容

年度指标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2019

2020

2021

发展海钓产业

加快建设嵊泗中心渔港海钓中心基地,以及嵊山箱子岙、枸杞龙泉、五龙田岙--边礁岙海钓活动基地;严格实施海钓证制度,培育特色海钓品种;举办国际性海钓赛事,打造嵊泗海钓品牌。

编制《嵊泗县海钓规划(2019-2030)》,严格实施海钓证制度。

建设嵊泗中心渔港、嵊山箱子岙等海钓活动基地。

建设枸杞龙泉、五龙田岙--边礁岙海钓活动基地。

县海洋与渔业局

嵊山镇、五龙乡、枸杞乡、菜园镇

加大海钓宣传力度。

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性海钓赛事。

举办国际性海钓赛事,打响嵊泗海钓品牌。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嵊山镇

碳汇渔业

开展碳汇渔业研究,参与制定海洋碳汇渔业评估标准体系,配合有关机构开展碳汇市场交易试点,加快推动碳补偿和碳交易,争取碳汇渔业在嵊泗渔场获得突破。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制定碳汇渔业建设方案。

推进岛礁碳汇、贝类碳汇。

深化碳汇研究,争取碳汇渔业获得突破,进入市场交易试点。

县海洋与渔业局

县发改局、各乡镇

五、渔船装备升级改造工程

发展渔船玻璃钢等新型材质渔 

鼓励休闲渔船、海钓船向玻璃钢化等新型材质发展,引进一家国内领先的玻璃钢船舶企业,初步构建玻璃钢船舶供应链。

新建玻璃钢化等新型材质休闲渔船、海钓船15艘。

引进一家国内领先的玻璃钢船舶企业,初步构建玻璃钢船舶供应链。

三年内新建的休闲渔船、海钓船玻璃钢等新型材质率达到80%以上。

县海洋与渔业局

县经信局

名称

主要内容

年度指标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2019

2020

2021

渔船装备升级改造

加快推广海上互联网等信息化设备、超低温冷冻保鲜设备、船舶进水自动报警设备、新型节能蓄电池设备等在渔船上的应用,三年内推广渔船200艘。

推广海上互联网等信息化设备、卫生设施改造、新型节能环保设备更新备。

推广超低温冷冻保鲜设备。

三年内推广各类渔船装备200艘。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六、智慧绿色渔业发展工程

夯实智慧渔业基础

围绕产业监管与服务,以渔港、渔船、船员、水产品、养殖户等为主体,构建智慧渔业框架体系。

开展智慧渔业顶层设计,开展智慧渔业有关应用软件开发。

在渔港、渔船、船员、水产品、养殖户等方面进行试验。

初步构建智慧渔业体系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实施渔船智慧化管理

完成所有捕捞渔船固定式北斗示位仪安装和多元联合感知系统软件升级,完成渔船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对在县域内近岸渔场生产的渔船、休闲渔船、海钓船、养殖船等,实行基于一张图的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

完成所有捕捞渔船固定式北斗示位仪安装和多元联合感知系统软件升级。

完成渔船船载终端设备的安装,完善所有渔船数据的统一,为下一步建立渔船基本数据库打下基础。

整合所有渔船数据,开发智能化应用软件,实行基于一张图的生产服务和安全管理信息平台模式。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智慧渔港建设

建立统一的渔船、船员和渔港数据库,建设渔港渔船渔民数据中心、综合渔港信息管理系统、渔港识别和进出港监控系统、渔港水产市场智能化交易平台等。

推行港长制,逐步完善推进渔船进出港报告制度,初步探索统一的渔船、船员和渔港数据库的建立

开展智慧渔港建设试点。

初步建立现代化渔港体系。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名称

主要内容

年度指标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2019

2020

2021

七、绿色渔业全产业链工程

全面推进贻贝全产业链建设

完成省级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并启动运行,研究制定并推广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研发贻贝自动包苗技术、自动收割清洗等设备,全面推行新型环保型浮子的应用,开发贻贝休闲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大力支持电商、直销店和进超市等多元化市场开拓,强化嵊泗贻贝区域品牌建设提升嵊泗贻贝知名度,建设集养殖、加工、旅游、文化等于一体的始贝文化产业园。

完成省级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创建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创建省健康养殖示范场4家。

完善养殖技术标准,推广标准化养殖。全面推行新型环保型浮子的应用。

开展自动包苗、自动化收割技术研究和推广。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组织开展贻贝展销会,强化地理标志性区域品牌建设。

开发贻贝休闲食品、保健品等新产品。

大力支持电商、直销店和进超市等多元化市场开拓。

县经信局

各乡镇

开展产业园前期准备工作。

启动建设贻贝文化产业园。

贻贝文化产业园初见成效。

枸杞乡

县海洋与渔业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提升绿色水产品冷链体系

推广渔船冷链设施应用,培育绿色水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出台政策,鼓励渔船、企业加强冷链建设。

完成5艘渔船冷链设施改造。

培育一家绿色水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

县经信局

县海洋与渔业局

推行绿色生态多样化水产养殖

出台养殖管理暂行办法、养殖渔船管理办法;积极发展中西部浅海贝藻类养殖;实施大型智能化、多功能设施养殖,探索--相结合的综合性养殖模式。

出台养殖管理暂行办法、养殖渔船管理办法。

发展中西部浅海贝藻类养殖100亩。

开展海上大型智能化、多功能化设施养殖,发展多品种养殖。

县海洋与渔业局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信局

名称

主要内容

年度指标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2019

2020

2021

八、渔村(渔港)振兴工程

创建最美渔村

按照农业农村部最美渔村标准,花鸟乡创建最美渔村。

开展前期工作,收集制作申报工作所需的台账。

花鸟乡创建最美渔村。

建立长效机制。

花鸟乡

县农业农村局、县海洋与渔业局

渔港经济区建设

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提高渔港休闲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渔港配套设施,促进渔港经济多业态发展。

开展规划制定等前期工作。

安排项目,推进嵊泗渔港经济区建设。

规划落实,渔港经济区建设初见成效。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县发改局、县经信局

复兴传统渔业文化

推进海洋渔业文化遗产普查与挖掘、文化遗产修复研究、传统渔俗保护、传统遗产保护宣传教育等工作,实施嵊泗海洋渔业文化遗产申遗项目,建设渔俗文化博物馆。

推进海洋渔业文化遗产普查与挖掘、文化遗产修复研究、传统渔俗保护、传统遗产保护宣传教育等工作。

建设嵊泗渔俗文化博物馆。

实施嵊泗海洋渔业文化遗产申遗项目。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各乡镇

培育新型渔民

集中培训和专业培养相结合,推进养殖、休闲、海钓等渔业实用人才培养,培育一只精干、高效的新型渔民队伍。支持大学生和青年进入渔业新业态领域创业,发展创意渔业、互联网+等,培育一批新型渔民。

开展渔村实用人才培训。

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和青年进入渔业新业态领域创业,开展创意渔业、互联网+等,开展创新创业大赛。

培育一只精干、高效的新型渔民队伍。

县海洋与渔业局

县人力社保局


名称

主要内容

年度指标

责任单位

配合单位

2019

2020

2021

九、绿色渔业服务平台工程

智慧渔业综合大数据云平台

建立绿色渔业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实现绿色渔业发展业务数据的整合、集中处理、统计分析,建立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数据库。

开展软件研发。

建立绿色渔业数据分析应用平台。

建设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数据库。

县海洋与渔业局

各乡镇

绿色渔业产业互联网平台

开展渔业电商村建设;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通过完善电子商务村物流仓储等智能化基础设施,提高电商的规模经营效应和绿色品牌效应。

前期调研及模式设计。

研发绿色渔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启动建设2个电商村。

产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营。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县经信局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海洋与渔业局

打造绿色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联合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政结合,开展重大技术问题联合攻关,为绿色渔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深入推进与科研院校的合作。

建立产学研政基地1个。

完成一项产学研政结合科技攻关项目,建立长效机制。

县海洋与渔业局

县经信局

附件2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嵊泗县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扎实推进嵊泗县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工作,实现渔场富饶、渔村美丽、渔民增收、人海和谐的发展新局面,经县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嵊泗县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长:邵        

副组长:方顺红      常务副县长

  员:阳章稳     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唐平波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郭松芳    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邱存安    县教育局局长

      罗奇辉    县财政局局长

      叶  敏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洪光裕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杜  军    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金飞珍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

      叶信章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顾晓阳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朱云飞    菜园镇人民政府镇长

      郑  虎    嵊山镇人民政府镇长

      傅纪明    洋山镇人民政府镇长

      倪  杰    五龙乡人民政府乡长

      傅立波    黄龙乡人民政府乡长

      唐明明    枸杞乡人民政府乡长

      邵晓玲    花鸟乡人民政府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海洋与渔业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杜军兼任办公室主任,县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刘祖毅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