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发布时间:2021-12-29 16:57

信息来源: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现将《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意见征求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意见建议,可在2021年12月29日---2022年1月29日期间,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奇观路1号,嵊泗县农业农村局416室。

二、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反馈意见:联系电话05805081660,联系邮箱498521515@qq.com。


附件:《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嵊泗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12月29日


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1.2 社会经济概况

1.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2 节约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节水水平分析

2.2 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2.3 节水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3 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3.1 指导思想

3.2 基本原则

3.3 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3.4 规划依据

3.5 规划目标

3.6 规划任务

4 重点领域节水工程

4.1 农业节水增效工程

4.2 工业节水减排工程

4.3 城镇节水降损工程

4.4 非常规水利用工程

4.5 节水标杆引领工程

4.6 节水科技支撑工程

5 节水体制机制建设

5.1 实行总量强度控制

5.2 政策制度建设

5.3 市场机制创新

6 投资估算和效果评价

6.1 投资估算和实施计划

6.2 效果评价

7 保障措施

7.1 加强组织领导

7.2 保障资金投入

7.3 强化监督考核

7.4 增强节水宣传教育

附件 关于邀请参加《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书面审查的函


附表:嵊泗县节水方案年度实施计划表




前言

“以县域为单元,以政府为主体”的思路,全面推进节水工作,是落实“节水伏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抓手。节水作为践行“十六字”治水方针的首要要求,是破解我国水安全问题的关键举措,为推动节水工作的开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一系列节水政策、规划与标准,明确提出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加快推进节水工作的要求。2019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编制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并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于2019年4月15日正式印发。2020年6月4日,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节水行动方案》,浙江省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已纳入省政府省级备案专项规划目录,全省“十四五”节水规划是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

嵊泗县居于东海北端,是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点,是沪、杭、甬的东大门和天然屏障,历来是军事要塞,又是国际海轮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道。嵊泗县地处海岛,与大陆分隔,无过境客水,水资源全靠降水补给,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134.1mm,降水量年际分布不均,年内分配相对集中,空间分布不均匀;岛屿分散造成地面径流差异大,山低溪短,降雨径流大部分直排入海,截流条件差;且岛上缺乏建造大中型水库的条件。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42万m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500m³,仅为全国人均拥有量的1/5和全省人均拥有量的1/4,是个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海岛县。随着蓝海经济发展、美丽海岛建设,嵊泗县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创建,推进乡镇全域建设。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海岛旅游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需求将进一步提出水质和水量的双重要求,公共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需求量也将激增,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呈扩大态势。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落实“节水优先”理念,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工作,积极开发非常规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嵊泗县水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

嵊泗县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将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政府日常重要工作议程,不断强化领导,明确部门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持续加快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于2018年完成了国家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

为充分落实国家、省关于节水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也为了指导2021~2025年节约用水方案的顺利推进,嵊泗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委托浙江中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编制《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项目组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于2021年12月编制完成了《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规划》以“节水优先”治水理念为指导,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在进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和管理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省关于节水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提出了嵊泗县节水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统筹安排了节水管理工作及农村、工业、生活、非常规水源利用等行业的节水工程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是指导嵊泗县未来5年节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嵊泗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各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理位置

嵊泗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即北纬30°24′~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位于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点,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全县有大小岛屿630个,其中百人以上常住人岛屿13个。县境西起滩浒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卫相望;东至童岛(海礁)的泰礁;北迄花鸟岛,连接佘山洋;南到浪岗的南北澎礁、马鞍山至白节山一线,与岱山县大衢岛隔水为邻。东西长180km,南北距23km~91km,海陆总面积8824km²,其中陆域面积86km²,海域面积8738km²,分别占总面积的0.97%和99.03%,故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说。


图1.1-1           嵊泗县地理位置图

1.1.2 地形地貌

嵊泗列岛处于华南褶皱系的次级构造单元新昌-定海-花鸟山断隆的东北部边缘,是浙东天台山脉向东北延伸沉陷入海的外露部分。在约88平方公里的陆域中,80%~90%为燕山晚期形成的钾长花岗岩、花岗岩,10%~20%为中生代晚期侏罗纪火山岩系以及局部第四纪陆相和海相沉积物。诸岛地质条件相似,岩层以花岗岩为主,岛屿呈上升趋势。列岛属低缓丘陵地区,丘陵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积的90%以上,较大的谷地分布在泗礁山、枸杞岛、大洋山岛上,其余岛上谷地狭小。山地高度一般在几十米到一二百米之间,最高点系花鸟山的前坑顶,海拔236.9m,次高点为黄龙岛的石屋岗顶,海拔223.5m。第三高点为泗礁岛插旗岗顶,海拔217.8m。

1.1.3 气象条件

(1)气候要素

气温:年平均气温16.4℃,年最高气温17.5℃(2007年),年最低气温15.7℃(1986年、1993年)。全年8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36.4℃(1998年8月15日),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5.8℃,极端最低气温-5.7℃(1991年12月28日)。

表1.1-1       各月平均气温及极端气温

要素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
极值

平均气温

5.8

6.5

9.2

13.6

18.5

22.4

26.5

26.9

24.1

19.8

14.8

8.8

16.4

最高气温

22.2

25.9

27.0

29.8

30.3

34.3

36.3

36.4

35.1

32.4

25.3

21.9

36.4

最低气温

-5.5

-3.0

-2.5

3.7

8.1

12.7

18.0

18.9

15.0

8.1

0.8

-5.7

-5.7


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1134.1mm,平均降水日131.4天。年最多降水量1552mm(1997年),年最少降水量692mm(2003年)。月最多降水量527.6mm(1999年6月),一日最大降水量198.6mm(1997年8月19日)。历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7天(1992年3月13~29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58天(1988年10月27日~12月7日)。

日照:历年平均日照2012.3h,日照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最多年份可达2202.4h(1995年),最少年份1761.5h(1989年),月最多日照时数243.1h(8月),月最少日照时数为116.2h(2月份)。

蒸发:历年平均蒸发量1364.9mm,全年以7月份蒸发量最大181.6mm,1月份蒸发量最小56.8mm。年最大蒸发量1563.8mm(2005年),最小蒸发量1111.9mm(1999年)。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雪:历年初雪一般出现在1月上旬,终雪出现在2月中旬。初雪最早出现在12月10日(1986年),最晚出现在2月1日(1995年)。终雪日最早出现在1月9日(1991年),最晚出现在4月1日(1996年)。历年平均雪日5.9天,历年最大积雪深度7cm(1991年12月28日)。

雾:一年四季均有雾出现,以春季为最多。年平均雾日49.4天,最多年份达73天(1984年),最少年份30天(2004年、2007年),最长连续雾日8天,出现在1998年4月6~13日。以平流雾为主,范围广,浓度大,能见度最差时小于30m。对海、陆作业影响较大。

风:风向随季而变,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凌乱多变。8级或以上大风年平均为114.7天,最多年份152天(1990年),最少年为81天(2003年)。年平均风速6.6m/s,历年瞬间极大风速54.2m/s,平均最大风速44.7m/s,均出现在1986年8月27日。

(2)四季特征

嵊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差较小。春季多海雾,夏季多气旋,秋季较干燥,冬季有霜冻。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

春季:3月13日~6月8日,历时88天。初春冷暖气流交汇频繁,多阴雨天气,海雾也多。季平均气温16.8℃。季平均降水日39.7天,季平均降水量360.4mm。

夏季:6月9日~9月24日,历时108天。盛行偏南风,昼夜温差小。初夏为梅雨期,入梅一般在6月中旬,出梅在7月上旬,梅期平均25天。盛夏为台风期,天气炎热,多雷雨,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季平均气温25.5℃,极端最高温度37.4℃(2013年8月8日,非整编资料统计)。季平均降水日36.1天,季平均降水量423.2mm。

秋季:9月25日~12月1日,历时68天。天气少雨,气候干燥,常出现秋高气爽天气。季平均气温17.2℃。季平均降水日16.7天,季平均降水量114.7mm。

冬季:12月2日~翌年3月12日,历时101天。盛行偏北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下降明显。季平均气温7.5℃,极端最低气温-5.7℃(1991年12月28日)。遇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急剧下降,风力猛增,最大风力可达11级,俗称“打暴天”。季平均降水日40.5天,季平均降水量255.7mm。

1.1.4 地震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嵊泗县Ⅱ类场地的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amax=0.10g,基本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软基区为Ⅲ类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岩基区为Ⅱ类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2 社会经济概况

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全县有大小岛屿630个,其中百人以上常住人岛屿16个。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3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县,陆域小县。全县辖3镇4乡,2020年末户籍人口66903人。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16.5亿元;财政总收入12.0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526元,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20元。

嵊泗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嵊泗地处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我国贸易及运输最繁忙的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T”型枢纽点上,扼长江、钱塘江出海口之要冲,是国内外海轮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地,是长江黄金水道连通外海的唯一通道,更是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同时,嵊泗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群和长三角辽阔腹地,距上海芦潮港31海里、宁波75海里和舟山74海里。随着东海大桥的建成和沈家湾客运中心顺利投入运行,嵊泗已融入上海、杭州两小时经济圈,更有利于接受长三角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

嵊泗县港口资源得港独优,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合港,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主要有洋山港区、泗礁港区和绿华山港区。嵊泗适宜开发的深水岸段有9处,总长46.5公里,其中水深15米以上岸线36.5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公里,目前深水岸线已开发利用15公里,尚有70%岸线未利用开发。进港航道水深在20米以上,25—30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出港口。港域内有锚地10处,其中可锚泊10万吨级的锚地有5个,可锚泊30万吨级船舶的锚地有3个,占舟山港的60%。2020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1300万吨。

嵊泗县旅游资源得景独秀,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具有“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等原生态旅游特点,已被认定的风景点有50多处。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四个景区:即以碧海金沙、渔家休闲、海鲜美食为特色的泗礁景区,以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和雾岛为特色的花绿景区,以渔港、海崖和渔俗为特色的嵊山—枸杞景区,以幻石灵礁和现代港桥为特色的洋山景区。2020年实现旅游接待742.3万人次,旅游收入106.1亿元。

嵊泗县渔业资源得渔独丰,是全国十大渔业县之一,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水产品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海鱼仓”和“海上牧场”。盛产带鱼、大小黄鱼、墨鱼、鳗鱼和蟹、虾、贝、藻等500多种海洋生物。马鞍列岛现代渔业综合区列入第二批5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成为浙江省首个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区;嵊泗的贻贝产品曾荣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渔业博览会金奖,并被认定为省级绿色食品、优质无公害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首个“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产品,同时嵊泗县县还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贻贝之乡”称号,拥有全省最大的贻贝产业化基地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是宁波、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鲜活水产品供应基地,2020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0.5万吨,渔业总产值58.75亿元。

嵊泗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一中两翼”岛城建设思路,嵊泗县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体系,全力推进城乡融合,不断提升县城的综合功能。县海洋文化中心、菜园三小、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设要求,深入实施渔农民饮用水、村庄示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和强塘固房等惠民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基本实现了陆上公路网络化和海上交通高速化。建立了本岛城乡供水一体化系统,全县海水淡化规模达到日产14000吨。舟山至嵊泗110千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嵊泗与浙江电网的联网。

嵊泗县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已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验收;连续8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3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等;社会安定和谐,治安状况良好,连续15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夺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1.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

1.3.1 水资源概况

1.3.1.1 降水量

嵊泗地处中纬度地带,东濒太平洋,西临欧亚大陆,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嵊泗属海岛县,缺少地形抬升和热对流作用,降水量比大陆偏少,属全省的少雨区。历年平均降水量1134.1mm,平均降水日131.4天。年最多降水量1552mm(1997年),年最少降水量692mm(2003年)。

嵊泗县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双峰型,前峰在6月份,该月雨量通常为全年的16.3%,主要由梅雨形成;后峰在8月份,本月雨量一般占全年的10.9%,其成因以台风暴雨为主。

多年平均逐月降水量柱状图见图1.3-1。

图1.3-1       嵊泗县多年逐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

1.3.1.2 设计径流

由于嵊泗县没有水文站,为分析嵊泗县天然径流情况,明确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本次规划通过水文比拟法来计算嵊泗县设计径流。

嵊泗县与舟山本岛相邻,舟山本岛上设有长春岭水文站,径流条件较为相似,故本次规划采用长春岭水文站为参证站。定海区长春岭水文站,集雨面积3.8km²,流量资料系列为1980~1993、1997~2012年,2012年之后流量资料停测。该站实测的年降水量与径流深的相关系数为0.941,年平均降水量为1631.7mm,径流深841.2mm,径流系数0.516。其回归方程为:

R=0.7977P-460.45

式中:R—年径流深(mm);

P—年降水量(mm)。

嵊泗县1974~2018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34.1mm,年降水过程详见图3.1-1。

设计径流分析采用降雨~径流相关法,以嵊泗县1974~2018年共45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移用长春岭站的降雨径流关系,求得嵊泗县域1974~2018年的径流深成果,详见表1.3-1和图1.3-2。

表1.3-1     嵊泗县1974~2018年径流深成果表

年份

年降水量(mm)

年径流深(mm)

年份

年降水量(mm)

年径流深(mm)

1974

1220.6

513.2

1997

1551.6

777.3

1975

1038

367.6

1998

1045.9

373.9

1976

1154.4

460.4

1999

1402.6

658.4

1977

1323.9

595.6

2000

1239.8

528.5

1978

722.4

155.8

2001

1185.6

485.3

1979

760.5

146.2

2002

1291.6

569.9

1980

1363.9

627.5

2003

692.2

150.4

1981

966.3

310.4

2004

1118.6

431.9

1982

1105.2

421.2

2005

942

291

1983

1394.8

652.2

2006

1050.2

377.3

1984

951

298.2

2007

1004.9

341.2

1985

940.7

289.9

2008

1077.2

398.8

1986

942.2

291.1

2009

1269.2

552

1987

855.3

221.8

2010

1202.7

498.9

1988

698.9

151.6

2011

912.3

267.3

1989

1398.1

654.8

2012

1421

673.1

1990

977.5

319.3

2013

821

194.5

1991

1305.7

581.1

2014

1283

563

1992

1033.8

364.2

2015

1374

635.6

1993

1404.9

660.2

2016

1308

582.9

1994

1255.5

541.1

2017

1528

758.4

1995

1175.1

476.9

2018

1338.5

607.3

1996

986.2

326.2






图1.3-2          嵊泗县年径流深过程图

根据上述径流深系列,采用P-III型曲线排频计算得嵊泗县各频率设计径流深成果,详见表1.3-2。

表1.3-2       嵊泗县各频率设计径流深成果

均值(mm)

Cv

Cs/Cv

各频率年径流深(mm)

447.6

0.4

2.0

5%

10%

25%

50%

75%

90%

95%

777

687

552

424

318

239

199

采用《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对本报告设计径流深成果进行合理性检验,具体见表1.3-3。

表1.3-3         设计径流深成果对比表

成果

均值(mm)

各频率年径流深(mm)

50%

75%

90%

95%

本次复核

447.6

424

318

239

199

规划成果

406.1

380

276

200

163

差别(%)

9.3

10.4

13.2

16.3

18.1

由上表可知,本次复核径流深均值和各频率径流深较规划成果相差9.3%~18.1%,基本保持一致,而且本次径流深系列更长,说明本次设计径流深成果基本合理。

1.3.1.3 水资源量

根据《舟山市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嵊泗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397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0.3342亿m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0.0994亿m³,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计算量为0。

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计算量

经计算,嵊泗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0.3342亿m³,人均水资源量为500m³/人。

1.3.2 水资源开发利用

1.3.2.1 水源工程

(1)蓄水工程

嵊泗县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多年来兴建了大量蓄水工程。目前正在供水及备用水源水库(山塘)共13座,其中泗礁岛6座,正常库容102.74万m³;黄龙岛2座,正常库容9.7万m³;嵊山岛1座,正常库容10.6万m³;枸杞岛1座,正常库容10.3万m³;洋山岛1座,正常库容6.7万m³;花鸟岛2座,正常库容6.95万m³。

表1.3-4     嵊山县供水水库(山塘)统计表

序号

水库名称

所在岛屿

水库规模

集雨面积

(km²)

正常库容

(万m³)

1

长坑山塘

泗礁岛

山塘

0.2

4.25

2

长弄堂水库

泗礁岛

小(二)型

0.5

25

3

小关岙水库

泗礁岛

小(二)型

0.7

34.3

4

杨家坑山塘

泗礁岛

山塘

0.16

3.28

5

宫山水库

泗礁岛

小(二)型

0.35

10.05

6

基湖水库

泗礁岛

小(二)型

0.58

25.86

7

峙坑山塘

黄龙岛

山塘

0.3

5.4

8

小茶园山塘

黄龙岛

山塘

0.3

4.3

9

大玉湾水库

嵊山岛

小(二)型

0.36

10.6

10

干斜水库

枸杞岛

小(二)型

0.17

10.3

11

外天鹅水库

洋山岛

小(二)型

0.16

6.7

12

小石龙山塘

花鸟岛

山塘

0.07

1.4

13

大水坑山塘

花鸟岛

山塘

0.2

5.55

(2)海水淡化工程

泗礁岛目前有小菜园镇海水淡化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0m³/d;嵊山岛有海水淡化厂1座,即碧海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3000m³/d;洋山岛有海水淡化厂1座,设计供水能力为4000m³/d;枸杞岛有海水淡化厂1座,设计供水能力为4000m³/d。

表1.3-5         嵊泗县海水淡化厂统计表

序号

供水区域

海水淡化厂

规模(m³/d)

1

泗礁岛

小菜园镇海水淡化厂

10000

2

嵊山岛

碧海水厂

3000

3

洋山岛

洋山海水淡化厂

4000

4

枸杞岛

枸杞海水淡化厂

4000

(3)雨水利用

嵊泗县目前建有少量屋面集雨系统及储水水窖设施,在城市道路、公共绿地、露天停车场、新开发居民小区等积极推行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渗透管沟、渗透井、屋顶集水沟、雨水收集池等建设。蓄积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等方面的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等。根据《2020年舟山市水资源公报》,嵊泗县2020年雨水利用量约26万m³,约占总供水量的7.0%。

1.3.2.2 供水现状

(1)供水水厂

嵊泗县共有供水水厂7家,其中泗礁岛有2座水厂,分别为菜园水厂和基湖水厂,其中菜园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6000m³/d,基湖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0m³/d;黄龙岛有1座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2000m³/d;嵊山岛有1座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m³/d;洋山岛有1座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1000m³/d;枸杞岛有1座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2000m³/d;花鸟岛目前只有简易的供水站1座,规模600m³/d。

表1.3-6           嵊泗县现有水厂统计表

序号

供水区域

水厂名称

供水能力(m³/d)

1

泗礁岛

菜园水厂

6000

2

泗礁岛

基湖水厂

10000

3

黄龙岛

黄龙乡水厂

2000

4

嵊山岛

嵊山水厂

1000

5

洋山岛

洋山水厂

1000

6

枸杞岛

枸杞水厂

2000

7

花鸟岛

花鸟水厂

600

(2)供水量

根据《2020年舟山市水资源公报》,2020年嵊泗县总供水量370万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1万m³,占8.4%;地下水供水量42万m³,占11.4%;非常规水源供水量297万m³(其中雨水26万m³、海水淡化271万m³),占80.3%。2020年嵊泗县供水量统计见表1.3-7。

表1.3-7        2020年嵊泗县供水量统计表

水源

供水量(万m³)

占比(%)

地表水

60

8.4

地下水

41

11.4

非常规水源

282

80.3

合计

383

100


图1.3-3      2020年嵊泗县供水量结构图

1.3.2.3 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嵊泗县淡水资源主要为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及少量降水补给的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42万m³,由于地处海岛,岛小而分散,绝大部分岛屿无人居住,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降水正常年份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在400万m³左右,只占水资源总量的6%左右。


2 节约用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节水水平分析

2.1.1 现状节水水平调查

2.1.1.1 农业节水

嵊泗县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2002.78亩,农业两区面积1570亩,全部为现代农业园区。

(1)灌区基本情况

由于嵊泗县总耕地面积少而集中,耕地中的大部分为旱作物,无固定水源,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内容大部分为旱作基地、林区和养殖基地,因此实际有效灌溉面积只有400亩,全部集中在菜园镇。嵊泗县耕地面积及灌溉面积统计表如表2.1-1所示。

表2.1-1     嵊泗县耕地面积及灌溉面积统计表     单位:亩

序号

乡镇

灌区名称

耕地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

灌溉方式

现代农业园区面积

总计

其中永久基本农田

1

菜园镇基湖村

老虎头灌区

1806.8

1043.85

100

管道灌溉

1430

菜园镇石柱村

和尚果灌区

180

管道灌溉

菜园镇基湖村

宫山水库灌区

120

管道灌溉

2

其他地区

1766.8

985.93

0

0

140

合计

3573.6

2002.78

400

0

1570

嵊泗县共计三个小型灌区,在2017年以前均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建设工作。有效灌溉面积共400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400亩,高效节水灌溉率为100%,形式为喷灌溉和微灌,面积均为200亩。

1)老虎头灌区

老虎头灌区位于菜园镇基湖村,灌区内有效灌溉面积为100亩,灌溉方式为自流引水灌溉,灌溉水源为老虎头山塘,总蓄水能力为5万m³。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为100%,为微喷滴灌,灌区内主要农作物为蔬菜,轮作少量玉米,老虎头灌区目前由基湖村村集体管理,目前灌区农户轮流进行放水管理,无专门雇佣的管水员。

表2.1-2          老虎头灌区种植情况

灌区名称

作物种类

灌溉面积(亩)

老虎头灌区

玉米(与蔬菜轮作)

20

花生

30

西红柿

40

包心菜

30

2)和尚果灌区

和尚果灌区位于嵊泗县菜园镇石柱村,灌区内有效灌溉面积为180亩,采用自流引水灌溉,灌区灌溉水源为小坑山塘、南岙山塘、和尚果山塘,总蓄水能力为8.8万m³。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为100%,为微喷滴灌。灌区主要农作物为蔬菜,轮作少量玉米,种植情况如表2.1-3所示。和尚果灌区目前由石柱村村集体管理,有一名专门雇佣的管水员进行放水管理。


表2.1-3            和尚果灌区种植情况

灌区名称

作物种类

灌溉面积(亩)

和尚果灌区

玉米(与蔬菜轮作)

40

花生

50

西红柿

50

包心菜

80

3)宫山水库灌区

宫山水库灌区位于菜园镇基湖村,灌区内有效灌溉面积为120亩,采用潜水泵提水灌溉,为管道灌溉,灌区灌溉水源为宫山水库。灌区内主要农作物为蔬菜,轮作少量玉米,种植情况如表2.1-4所示。宫山水库灌区目前由基湖村村集体管理,目前灌区农户轮流进行放水管理,无专门雇佣的管水员。

表2.1-4            和尚果灌区种植情况

灌区名称

作物种类

灌溉面积(亩)

宫山水库灌区

玉米(与蔬菜轮作)

30

花生

20

西红柿

50

包心菜

50

(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情况

2018年度嵊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灌区已实现全覆盖,全县总投资约42.16万元,实施面积为400亩。

(3)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说明

为大力推广节约用水,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促使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大力推广节约用水,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促使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等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和《嵊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嵊泗县于2018年9月印发了嵊泗县农林水利围垦局 嵊泗县财政局关于印发《嵊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的通知(嵊农林水围〔2018〕91号)。

2.1.1.2 工业节水

(1)清洁生产审核

嵊泗县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县域内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节水改造,减少新生水的消耗和污水排放。截至2020年,嵊泗县已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33家。

表2.1-5         历年清洁生产企业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年份

1

嵊泗县电力公司

2003

2

嵊泗县天力化纤厂

2004

3

嵊泗华合仪表有限公司

2005

4

嵊泗县华利水产有限公司

2006

5

浙江省凯利水产有限公司

2006

6

嵊泗县五龙水产实业有限公司

2007

7

嵊泗县顺达海鲜食品有限公司

2007

8

嵊泗县新欣水产实业有限公司

2008

9

嵊泗县融昌水产有限责任公司

2008

10

嵊泗县正跃水产有限公司

2009

11

嵊泗县青沙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2009

12

嵊泗县东升水产冷冻厂

2010

13

嵊泗县嵊山镇明兴水产冷冻厂

2010

14

浙江嵊泗洋山滚塑游艇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11

15

舟山春雪磁罗经制造有限公司

2011

16

嵊泗县翔远水产有限公司

2012

17

嵊泗森兴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2012

18

嵊泗县东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2013

19

嵊泗县五龙乡船厂

2013

20

嵊泗县兴达船厂

2013

21

嵊泗前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2013

22

嵊泗县茂兴水产有限公司

2014

23

嵊泗县实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2014

24

嵊泗安梵度假酒店

2015

25

嵊泗县海之马饭店

2015

26

浙江黄龙鱼品有限公司

2016

27

嵊泗县磊鑫物质经营有限公司

2016

28

嵊泗凯泰水产有限公司

2017

29

嵊泗港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2017

30

嵊泗县中洲水产冷冻厂

2018

31

嵊泗县顺达海鲜食品有限公司

2018

32

嵊泗华鑫混凝土有限公司

2019

33

嵊泗县景晟贻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0

(2)企业水平衡测试

水平衡测试是提高企业用水效率,引导企业加强节水管理和技术进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截至目前,嵊泗县已完成企业水平衡测试11家。

2.1.1.3 城镇节水

(1)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

2018年,嵊泗县完成了国家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近几年,嵊泗县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总量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长效机制的管理制度体系、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宣传教育体系等四大体系,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均取得巨大效益。

(2)节水型器具使用情况

嵊泗县节水部门一直以来重视节水器具推广工作:①从源头普及节水型器具,严格执行节水“三同时”制度,在新建涉水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阶段均按照节水设施的要求进行审查;②建立政府协调联动机制,开展市场用水器具专项督查工作,2016~2020年累计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开展器具市场检查,合计检查用水器具市场5次;③建立乡镇、社区、用水单位的节水器具推广三级网络体系,每年组织节水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医院、公厕等场所推广节水器具,确保节水型器具覆盖全区,不留死角;④经常性开展公共单位、公共场所用水器具调查活动,要求各责任单位和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对普查出有问题的用水器具进行免费更换。近五年来,平均每年改造节水器具1000套。

(3)节水型单位创建情况

为深入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嵊泗县将节水型单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任务,据统计,嵊泗县共有行政机构43家,事业机构202家,2016年县纪委、县委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林水利围垦局等11家行政机关以及县档案馆、县招商局、县机关事业管理局等45家事业单位创建成节水型公共机构;2017年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财政局等8家行政机关以及37个事业单位先后创成了节水型公共机构;2018年又有嵊泗县政法委机关、嵊泗县卫生、教育系统等96个单位开展了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活动,以充分发挥机关单位节水示范作用。截止到目前,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累计创建195个,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80%。

(4)供水管网漏损情况

根据《嵊泗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方案》为提高生活和城镇公共用水效率,减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嵊泗县主要将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水厂扩建工程、节水器具普及推广、一户一表改造等四项工作。其中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以泗礁本岛供水管网为重点,对老化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2012年以来每年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改造6公里以上,2020年开工建设30公里主干管新建工程。

2.1.1.4 非常规水利用

(1)海水淡化

2000年开始,逐步在嵊泗县推广海水淡化技术,截至2019年,嵊泗县海水淡化工程实际设备总设计规模达到日产17000吨。具体见表2.1-6。

表2.1-6       嵊泗县海水利用工程现状表

海水淡化厂名称

设计规模

(万m³/d)

供水量(万m³)

2018年

2019年

菜园海水淡化厂

1.0

203

203

枸杞乡海水淡化厂

0.2

27.1

28

嵊山海水淡化厂

0.3

11.3

10

洋山海水淡化厂

0.2

12.3

8

(2)雨水利用

嵊泗县目前建有少量屋面集雨系统及储水水窖设施,在城市道路、公共绿地、露天停车场、新开发居民小区等积极推行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渗透管沟、渗透井、屋顶集水沟、雨水收集池等建设。蓄积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等方面的用水,如浇灌、冲厕、洗衣等。据初步统计,嵊泗县2018年雨水利用量约22万m³,2019年约25万m³。

2.1.1.5 节水载体创建

(1)节水标杆企业

根据《关于公布2018年度浙江省节水型企业名单的通知》(浙经信绿色〔2019〕72号),2018年嵊泗县创建4家节水型企业。

表2.1-7           节水型企业创建名录

企业(园区)名称

位置

所属行业

创建时间

浙江黄龙鱼品有限公司

黄龙乡

水产品加工

2018

浙江省舟山凯利水产有限公司

嵊山镇

水产品加工

2018

嵊泗凯泰水产品有限公司

嵊山镇

水产品加工

2018

嵊泗县东升水产冷冻厂

嵊山镇

水产品加工

2018

(2)节水标杆小区

目前嵊泗县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共有14个,根据《关于公布2018年嵊泗县节水型小区名单的通知》(嵊节水建办〔2018〕7号),嵊泗县2018年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3个,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达到21%。

表2.1-8           嵊泗县物业小区统计

序号

小区名称

所属街道、社区

楼栋数

建筑面积(m²)

户数

管理单位名称

节水型居民小区创建

1

东方之珠苑

海滨社区

18

76927.69

719

紫荆花物业

2018

2

海霞明珠园

海滨社区

7

22564.65

184

紫荆花物业


3

新诚花苑

海滨社区

13

52328

435

紫荆花物业


4

兴海园

海滨社区

19

54266.37

550

紫荆花物业


5

久久大厦

东海社区

2

9871.82

77

紫荆花物业


6

翡翠苑

海滨社区

9

34011.48

259

颐景园物业


7

钻石苑

海滨社区

10

42866.17

320

颐景园物业

2018

8

水晶苑

海滨社区

20

90659.66

727

颐景园物业

2018

9

丽晶苑

海滨社区

7

71900.68

616

颐景园物业


10

漫城公寓

海滨社区

3

35510.84

383

颐景园物业


11

盛开大厦

海滨社区

1

0.8966

67

翔丰物业


12

海景雅筑

海滨社区

1

6684.68

50

翔丰物业


13

海韵公寓

沙河社区

2

13623.06

102

翔丰物业


14

海天公寓

沙河社区

2

4230.86

28

翔丰物业


2.1.2 现状节水水平评价

2.1.2.1 用水量与用水结构

根据《2020年舟山市水资源公报》,2020年嵊泗县总用水量370万m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4万m³,占1.1%;林木渔畜用水量3万m³,占0.8%;工业用水量32万m³,占8.6%;城镇公共用水量73万m³,占19.7%;居民生活用水量258万m³,占69.7%。

表2.1-9       2020年嵊泗县用水量统计表

分类

用水量(万m³)

占比(%)

农田灌溉

4

1.1

林木渔畜

3

0.8

工业

33

8.6

城镇公共

83

19.7

居民生活

260

69.7

合计

383

100


图2.1-1      2020年嵊泗县用水量结构图

根据近几年舟山市水资源公报成果,嵊泗县2015~2020年用水总量、各行业用水量统计结果见表2.1-10和图2.1-2。主要表现为:

(1)用水总量:自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后,嵊泗县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年际间总体上变化不大。

(2)不同行业用水量:各行业用水量年际间总体变化不大,居民生活用水量占比最大,达70%左右;其次为城镇公共用水量,占比为20%左右;工业用水量在30~40万m³之间波动;农田灌溉和林木渔畜用水量相对最小,均不超过5万m³。

表2.1-10    2015~2020年嵊泗县各行业用水量    单位:万m³

分类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农田灌溉

4

4

4

4

4

4

林木渔畜

2

2

3

3

3

3

工业

30

37

38

33

33

32

城镇公共

94

95

97

80

83

73

居民生活

268

253

254

257

260

258

合计

398

391

396

377

383

370



图2.1-2     嵊泗县不同行业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2.1.2.2 用水效率

根据嵊泗县2020年水资源公报成果,嵊泗县现状各行业用水效率如下:

表2.1-11        嵊泗县2020年各行业用水效率

序号

用水效率指标

指标值

1

万元GDP用水量(m³/万元)

3.2

2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万元)

4.0

3

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L/人·天)

105.7

4

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m³/亩)

133.3

5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894

选取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6个用水指标与省、市及先进地区用水水平进行对标分析,评价嵊泗县现状用水效率。

根据评价结论,嵊泗县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效率较低;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与省市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表2.1-12        嵊泗县现状用水效率评价

指标

嵊泗县

舟山市

浙江省

先进值及所在地区

评价结论

万元GDP用水量(m³)

3.2

10.8

25.4

18

宁波市、舟山市

较先进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

4.0

10.9

15.8

12.2

杭州市、宁波市

较先进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25


10.2

7.2

绍兴市、舟山市

平均以下

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L/人·天)

105.7

121.6

123.6

97.1

金华市、丽水市

平均水平

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m³)

133.3

139.0

328.6

240.8

宁波市、舟山市

较先进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894


0.602

0.681

嘉兴市、舟山市

较先进

备注:1.城市管网漏损率数据来自《浙江省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1)》,未修正;2.先进值为其所在地区的平均值。

2.1.2.3 节水管理水平

嵊泗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设有水资源管理科(节水办),负责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管理工作。日常工作包括取水许可审批、取水计划下达、取水实时监控、水资源费征收、水资源保护、计划用水管理、节水宣传、载体建设等。

近年来,嵊泗县以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不断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不断夯实基础工程保障体系,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供水和排水、用水与节水、治污和回用等各项工作均有较大的创新和提升。

2.2 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1)节水设施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虽然嵊泗县财政对节水工作有一定投入,但由于节水的市场化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节水资金投入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节水工作的要求。老城区和农村自来水管网尚未实现分区计量,管网漏水得不到及时改造,2020年嵊泗县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25%;部分工业企业内部的生产用水管理基础薄弱,对水平衡测试工作认识不足,对节水设施改造缺乏投入的动力;雨水蓄集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还不能得到有效推广。

(2)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节约用水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工作任务,做好节水工作需要政府主导、各部门之间紧密协作、全社会积极参与。但由于嵊泗县传统的用水方式、用水习惯影响,嵊泗县各部门、社会各界对节约用水工作认识不足充分,对节水就是减污、节水就是惠及民生、节水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足。现阶段嵊泗县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合力尚不够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

(3)节水意识仍需提升

尽管嵊泗县用水管理的思路逐步向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转变,并提出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等目标要求,但目前水资源浪费现象仍有一定程度存在。因此,还需加大许多部门、单位对节水意识的认识、节水的制度措施的落实,大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对节水减排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4)节水载体建设需要推广

由于节水型载体建设的各行业主管部门缺乏针对用水效率管理的有效激励政策,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在工业、生活、机关单位和公共服务业节水方面缺乏有力抓手,目前仍以点上的节水示范为主,面上覆盖较低,不能形成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农业节水方面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农业用水计量和用水管理较为薄弱,不利于用水效率的提高。

2.3 节水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1)从外部看,国家和浙江省的治水战略部署都对节水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工作方针明确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措施政策措施,并印发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就十四五期间全国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建立水权制度、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等作出了重要的部署。浙江省贯彻落实国家节水工作的有关精神,争当全国水利建设的“模范窗口”,持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把抓节水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结合浙江实际,制定并印发了《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节水政策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基本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用水效率指标持续向好,全社会形成良好节水风尚,全省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是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破除水安全制约瓶颈的重要时期,浙江省对节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坚持节水优先和绿色发展,实行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推动粗放用水方式向高效用水方式转变,切实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2)从自身看,嵊泗县通过多年来节水型社会体系建设,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效益,综合用水效率方面已经接近国内先进的水平,但是嵊泗目前依旧面临以下几点水资源问题。

1)水资源供需矛盾远未解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集聚、港口物流项目基地和美丽海岛建设进程的加快,嵊泗县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根据《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嵊泗县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城镇化动力机制和各城镇发展条件的分析,嵊泗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或将达到75%。随着海岛旅游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需求将进一步提出水质和水量的双重要求,公共用水和服务业用水的需求量也将激增。2025年在50%保证率时能满足县域用水需求,在75%、95%保证率下缺水情势较为严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呈扩大态势,必然对节水提出更高的要求。

2)水资源开发难度加大。嵊泗县总体水资源总量不大,地表水资源开发率底,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县域内具备修建水库、堤坝等蓄水工程的地点越来越少,且涉及的移民、环境保护等问题越来越复杂,进一步开发水源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嵊泗县不能依赖水源规模的扩大来满足快速增加的水资源需求,而只有依靠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才能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3)社会经济发展亟须水资源作为基础支撑。嵊泗县现阶段以港口、旅游、渔业等为主要发展行业,以带动下一轮经济增长。而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如何进一步挖潜本地水资源开发,积极争取境外水资源供给,努力拓展非常规水资源补充,是嵊泗县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



3 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紧紧围绕“美丽海岛”建设,把节约用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升全县节水水平。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落实目标责任,实施节水工程,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通过示范引领和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蓝海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 基本原则

(1)立足节水、统筹兼顾

从节水促减排的重大意义着手,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相协调,统筹解决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问题。

(2)立足现状、系统谋划

节水工作的开展涉及全社会、各行业、多部门,立足现状和需求,抓住现阶段嵊泗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全过程、多方位、多层次的节水举措。

(3)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区分轻重缓急,明确阶段工作目标,将节水行动作为工作重点,将节水标杆创建作为重要抓手,按照不同类别任务需求和经济保障能力制定翔实的工作计划,逐年实施,稳步有序地推进节约用水规划的实施。

(4)强化落实、机制保障

在加强农业节水、生活节水、工业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的同时,规范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财政补助、节水奖励、非常规水利用激励制度等政策措施,大力发挥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加强水情宣传教育,推动形成社会爱水护水节水的良好风尚。

3.3 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嵊泗县全陆域,陆域面积86km²。

(2)水平年

规划基准年:2020年;

近期水平年:2022年;

远期水平年:2025年。

3.4 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16年7月2日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17年6月27日修正);

3)《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6号,2017年3月1日);

4)《浙江省水资源条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020年9月24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并公布);

5)《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2011年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

6)《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3号,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2)政策文件类

1)《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

4)《关于印发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6〕876号);

5)l《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发改环资〔2016〕1629号》;

6)《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6〕57号);

7)《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浙政发〔2012〕107号);

8)《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验收县(市、区)和启动第二批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47号);

9)《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节约用水办公室关于印发

10)《舟山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舟政发〔2010〕11号)。

(3)规范标准类

1)《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水资源〔2004〕142号);

2)《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3)《工业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CJ42-1999);

4)《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2016);

5)《用水审计导则(试行)》(SL/Z549-2012);

6)《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GB/T17367-1998);

7)《浙江省用(取)水定额(2019年)》;

8)《浙江省农业用水定额》(DB33/T769-2016);

9)水利部《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2017年5月);

10)《浙江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试行)》;

11)浙江省发布的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小区、节水型灌区的建设标准。

(4)其他相关资料

1)《浙江省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2021年);

2)《舟山市水资源公报》(2015~2019);

3)《嵊泗县统计年鉴》(2015~2019);

4)《嵊泗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5)嵊泗县水利普查统计资料等公开发布的资料。

3.5 规划目标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浙政发〔2012〕107号),节水控制指标主要包括:用水总量(不含环境配水量,下同)、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4项指标。

本阶段在此基础上,新增加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用水量3项指标。结合嵊泗县实际以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参考《嵊泗县节水行动方案》提出嵊泗县至2022年和2025年主要节水控制指标要求。

表3.5-1    嵊泗县“十四五”节水主要目标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22年

2025年

1

用水总量(万m³)

640

700

2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m³/万元)

3.48

3.30

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³/万元)

4.07

3.89

4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894

进一步提升

5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1%以上

进一步提升

6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10%以内

进一步降低

7

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覆盖率(%)

86

92

3.6 规划任务

强化横向协作、纵向联动,按照开源与节流总体思路,强化节水刚性约束,通过实施“双控行动”,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节水标杆引领及节水科技支撑”六大工程为重点,通过完善“水价综合改革、水资源税费改革、节水奖励、节水融资、水效标志及用水制度”六项机制,充分拓展开源节水工程建设为关键,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节水新局面,激发全社会节水动力,以此来有效缓解嵊泗县严峻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4 重点领域节水工程

4.1 农业节水增效工程

随着近年来嵊泗县持续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嵊泗县农业节水工作成效较为显著,农田灌溉利用系数持续提高,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400亩。

规划期继续保持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成果,持续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农业用水核算等工作。加强农田灌溉设施运行、养护管理考核,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到2025年,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保持在400亩。

4.2 工业节水减排工程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嵊泗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嵊政办发〔2020〕33号)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全县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固废源头减量。未来几年,实施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总数年度增长率不低于5%,直到所有工业企业均完成清洁生产。

本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全县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进治理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废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废水预处理能力。支持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到2022年,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废水预处理能力,提高废水回用比例;强化废水分质分流处理,引入污泥源头减量的生化治理工艺技术,从源头减少污泥产生。

根据《嵊泗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方案》,按照节水型社会县域达标建设要求,截至目前,嵊泗县已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33家,企业水平衡测试11家。规划到2022年,再完成2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到2025年,再完成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4.3 城镇节水降损工程

4.3.1 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

2018年,嵊泗县完成了国家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下阶段,嵊泗县应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用水消费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积极推广非常规水利用技术、设备与工艺。

4.3.2 提升公共领域节水

随着嵊泗县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完善,使得嵊泗县对公共领域节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划嵊泗县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全面使用节水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应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到2022年,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86%;到2025年,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92%。

4.3.3 控制供水管网漏损

规划加快嵊泗县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降低原水输水损失率和制成水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严格漏损管控,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建立城乡清洁高效的供水管网。到2022年,新改建供水管网30公里以上,县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4.4 非常规水利用工程

4.4.1 海水淡化工程

海水淡化作为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海岛饮用水的措施之一,继续加强海水利用势在必行。规划在原有海水淡化利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升效率和水质,继续推广海水淡化产业;积极探索海水淡化水、本地水源、大陆引水协同调配模式及相应的水价政策、激励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形成有海岛特色可复制的海水利用模式。到2022年,本岛和小岛乡镇新(扩)建海水淡化厂4处,全县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2.15万m³/d。

4.4.2 雨水利用

《嵊泗县2020年治水治污大会战实施方案》嵊政办发〔2020〕20号文件明确提出,“抓节水。推进节水工程。贯彻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规划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区块规划、项目建设、旧城改造等领域内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力量支持,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提高非常规水利用。2021~2022年,每年新建雨水收集系统10套,推广节水器具1000套,投资15万元。2023~2025年,每年新建雨水收集系统10套,推广节水器具1000套,投资15万元。

4.5 节水标杆引领工程

聚焦聚力重点用水领域,分级建立重点用水户名录,打造一批节水标杆工程。推进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规划到2022年,再创建15个节水型公共机构,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个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到2025年,再创建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再创建15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具体建设指标分析如下:

(1)节水型公共机构

目前,嵊泗县公共机构总数是245个,节水型单位有195个,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为80%。规划到2022年,再创建15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到2025年,再创建15个节水型公共机构。到2025年,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将达到92%。

(2)节水标杆校园

根据《关于开展节水标杆引领行动的通知》创建要求,获得过浙江省节水型单位(学校)称号且满一年,可申报节水标杆学校。据统计嵊泗县县域范围内无省级节水型学校,不满足节水标杆校园创建条件。

(3)节水标杆酒店

根据《关于开展节水标杆引领行动的通知》创建要求,获得过浙江省绿色旅游饭店称号且满一年的酒店,可申报节水标杆酒店。据统计嵊泗县域范围内只有嵊泗远东长滩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安梵度假酒店一家银树叶绿色饭店,因为安梵度假酒店条件有限,所以对于节水标杆酒店不做规划。

(4)节水标杆小区

目前嵊泗县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共有14个,目前已创建节水型居民小区3个,规划到2022年,再创建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到2025年,再创建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达到36%。

(5)节水标杆企业

根据《关于开展节水标杆引领行动的通知》创建要求,获得过浙江省节水型企业称号且满一年,可申报节水标杆企业。据统计嵊泗县县域范围内有省级节水型企业4个。

由于嵊泗企业规模小、数量少、产品单一、产量低,无高耗水行业,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的积极性低,故嵊泗县十四五期间无节水型企业创建计划,规划每年开展1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6)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规划至2022年,创建1个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4.6 节水科技支撑工程

本次节约用水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推广节水技术和装备、建设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等措施。

(1)推广节水技术和装备

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

(2)建设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

结合嵊泗县近期饮水工程实施计划,开展嵊泗县饮水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饮水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各水厂自动控制监测、视频安防监控、供水管网监控、水质实时监测、信息传输网络、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应用等内容。


5 节水体制机制建设

5.1 实行总量强度控制

5.1.1 完善区域承载能力评价机制

规划实施期间(2021~2025年),需加强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完善区域承载能力评价机制。根据《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实施意见》,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

推进农村饮水工程计量监测,进一步提高计量监测覆盖率。加强监测设施运行维护,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做好非农取水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更新。

(2)完善监测预警评价技术方法

水资源承载能力分为超载、临界超载、不超载三个等级。在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技术大纲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采用用水总量、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指标进行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

(3)开展定期和实时评价

每年开展全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存在超载和临界超载问题时,要开展超载成因分析,形成自查报告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4)定期发布监测预警报告

根据年度评价结果和超载成因分析结论,形成嵊泗县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年度报告。主要评价结论纳入嵊泗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警年度报告,应用于各级各类规划制定。同时,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论,做好评价指标和超载阈值与各类规划的目标有效衔接。

5.1.2 实行用水全过程管理

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实施规划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节水“三同时”等制度,建立节水评价机制,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

(1)嵊泗县严格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

按照《浙江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规范取水审批管理,按照实施细则要求,确保依法发证和及时换证率达到100%,在取水户换证时要严格核定取水量;针对农业自备取水户,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农业取水许可管理的通知》(办资源〔2015〕175号)和《浙江省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工作方案》(浙水保〔2016〕21号)的要求,推行农业取水许可审批工作。

按照《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用水监管档案建设管理工作细则的通知》(浙水保〔2015〕6号)的要求,由嵊泗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牵头完善“一户一档”信息台账,形成取水许可管理信息档案库,将取水户信息100%录入省水资源管理系统。

(2)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制度

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制度,把水资源论证作为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核准的刚性前置条件。严格审批流程,加强存档和统计工作,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分类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3)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继续落实《浙江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继续按照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征收对象、征收标准和征收程序开展水资源费征收,不得擅自减免水资源费,做到应收尽收。

同时认真开展水资源费使用情况分析,提出该费主要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意见。

(4)突出和深化计划用水管理

嵊泗县目前已对自备水用户根据《浙江省取水户年度取水计划管理规定》开展了取用水管理,落实了相关管理工作,对管网水用户,已开展计划(定额)核定工作。

根据《嵊泗县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20年度取水计划指标的通知》(嵊农发〔2019〕65号),2020年嵊泗县对自备取水户及管网用水户均下达了取水计划,自备水计划用水覆盖率达到100%,管网用水覆盖率达90%以上,取水计划的下达及调整流程符合规定、计划水量核定合理。同时严格执行超计划累计加价制度,不存在未执行现象。

(5)不断加强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

嵊泗县创建办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舟山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的通知》(舟政办发〔2017〕173号)文件要求,联合县发改局、县住建局专题印发了《关于执行落实舟山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的通知》(嵊节水建办〔2018〕2号),在建设图纸审查审批中,均能严把节水“三同时”关,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或施工,从源头上抓好节水。项目竣工验收时,由节水主管部门对节水设施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使用。嵊泗县严格限制新上耗水量大且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对这样的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并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2020年嵊泗县不存在未落实情况。

5.2 政策制度建设

5.2.1 全面深化水价综合改革

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分步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补贴。

(1)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

嵊泗县于2015年11月印发了《嵊泗县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单位用户实行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相结合的制度。居民生活用水推行一户一表制,并实行阶梯式水价。

嵊泗县发展和改革局于2016年10月出台了《关于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及简化城市水价分类的通知》(嵊发改价格〔2016〕8号)。其主要内容为:嵊泗县自来水公司水价分类,由现行的居民生活用水、非经营性用水、经营性用水(工业用水和商业服务性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4类,简化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3类。鉴于居民污水处理费上调0.05元/m³,为不增加居民支出,保持到户水价稳定,居民生活用水供水价格下调0.05元/m³;非经营性用水、经营性用水合并为非居民生活用水后,供水价格统一调整为5.50元/m³;特种行业用水供水价格不变。


图5.2-1    嵊泗县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

(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嵊泗县于2018年编制了《嵊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完成有效灌溉面积400亩的改革任务。


图5.2-2   《嵊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批复

下一步,嵊泗县将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补贴。

5.2.2 推动水资源费改革

《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浙政办发〔2020〕27号)提出“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建立差别化税率体系,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嵊泗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实施水资源税费改革各项措施,发挥差别化税率对水资源节约调节作用,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

5.2.3 健全节水奖励机制

节水奖励主要包括农业水价节水奖励和水资源管理中开展的其他节水奖励工作。

(1)农业节水奖励政策方面

目前,根据嵊泗县农林水利围垦局和财政局关于印发的《嵊泗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落实农业节水奖励政策。一是对农业水价改革灌区所在的村集体进行精准补贴,精准补贴实行“先考核,后补贴”的补贴模式,对考核结果为一档、二挡、三挡、四挡分别补贴10000元、8000元、6000元、0元;二是对节水成效明显的农业水价改革灌区所在的村集体进行节水奖励,节水奖励按节水量进行奖励,节水量在15%以内(含15%),奖励1000元;节水量在15%~30%之间(含30%),奖励2000元;节水量超过30%,奖励3000元。



图5.2-3     嵊泗县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

(2)其他节水奖励政策方面

为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充分调动用水企业和居民小区的节水积极性,推动节水管理工作,嵊泗县出台节水奖励政策《嵊泗县节约用水奖励办法》(嵊节水建办〔2018〕5号),奖励资金在嵊泗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中列支,其中节水先进企业奖励2万元,节水先进小区奖励1万元。2019年对东方之珠苑、钻石苑、水晶苑3个节水型小区各奖励了1万元。

下阶段,嵊泗县将继续加强财政统筹,对节水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对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技改等节水项目,制定管理及奖励办法,建立节水鼓励机制。

5.2.4 完善定额管理机制

结合嵊泗县用水主体特点,配合市级部门制定舟山市用水定额,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生活服务业、渔产品加工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体系,严格用水定额管理。

同时,继续加强节水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估和监督,建立行业水效准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用水定额监督检查,通过节水改造,以达到先进定额管理要求。

5.2.5 健全用水监测统计制度

嵊泗县已通过数字化监控平台对公共供水户进行用水总量实时监控,每季度对自备取水户进行现场调研及资料收集,对灌区及第三产、居民、鱼塘等进行抽样调研,而后相关用水数据均通过“水资源平台”上传至省里。

下阶段,继续加强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取用水标准化管理,提高用水计量覆盖率,落实重点用水户用水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名录。按照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深化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推广。

5.3 市场机制创新

5.3.1 探索水资源产权改革

水资源属全民所有,但由于产权主体的虚拟和水资源具有具体使用主体,因此我国提出水资源产权改革,这种改革是属于水资源使用权上的改革。本项为探索性工作,省内湖州、丽水等部分县市区目前有过部分探索。

下阶段,嵊泗县计划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探索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水权交易实践和研究。

5.3.2 拓展节水融资模式

5.3.2 落实水效标志制度

2018年浙江省按照国家部署,开展水效标志管理。水效标志类似家电产品的能耗标志,是指采用企业自我声明和信息备案的方式,表示用水产品水效等级。目前嵊泗县已落实相关工作。

下一步嵊泗县将计划按照国家部署开展相关工作。贯彻实施《水效标志管理办法》,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水效标志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加大水效标志制度的宣传,积极指导用水户选择高效节水产品。


6 投资估算和效果评价

6.1 投资估算和实施计划

6.1.1 投资估算

经估算,2021~2025年嵊泗县节约用水工作五年总投资约27755万元,其中2021~2022年总投资15830万元,2023~2025年总投资11925万元。新增政府投资18435万元,企业投资75万元,列入“十四五”规划和政府预算9245万元,具体见表6.1-1。



表6.1-1                   嵊泗县节约用水工作投资计划及估算表

类别

日常任务

计划投资(万元)

分年度投资(万元)

备注

2021~2022年

2023~2025年

农业节水

持续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农业用水核算等工作

20

10

10


农田灌溉设施运行、养护管理

20

10

10


工业节水

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75

30

45

企业投资,每家企业15万元计

城镇节水

新改建供水管网30公里以上

9000

3500

5500

列入自来水公司年度管网改造计划

节水器具推广工程

30

15

15

列入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年度计划

非常规水利用

海水淡化工程

18000

12000

6000

新增政府投资

雨水利用工程

25

15

10

新增政府投资

节水标杆引领

节水型公共机构

30

15

15

新增政府投资,每家单位约1万

节水标杆小区

10

5

5

新增政府投资,每个小区约5万

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20

20

0

新增政府投资

管理与制度建设

日常管理工作经费

50

20

30

新增政府投资,主要用水水资源日常管理工作

节水奖励制度

50

20

30

新增政府投资

水资源管理专业化服务采购制度

140

60

80

新增政府投资,用于专业化技术要求较高的水资源管理及专题研究工作购买市场服务,每年约30万

节水宣传教育

50

20

30

新增政府投资,用于节水宣传教育工作,每年约1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与维护

30

10

20

新增政府投资,用于罐区计量系统建设与维护

工业用水计量设施建设与维护

30

10

20

新增政府投资,用于企业监测计量系统维护

取水实时监控系统建设与维护

25

10

15

列入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用水总量统计和水资源公报、通报

50

20

30

列入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年度预算

建设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

100

40

60

列入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合计

新增政府投资

18435

12195

6240


企业投资

75

30

45


列入“十四五”规划和政府预算

9245

3605

5640


总投资

27755

15830

11925




6.1.2 实施计划

根据嵊泗县实际情况、资金安排计划、节水领导小组的责任分工和具体项目的运作方式,将各项任务和工作逐一分解到2021~2025年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实施计划详见附表。

6.2 效果评价

6.2.1 节水效果

(1)用水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到2022年,嵊泗县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至91%以上,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达到8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894,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到2025年,嵊泗县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覆盖率达到92%,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进一步提高。

(2)区域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嵊泗县2022年和2025年用水总量分别控制在640万m³和700万m³以内,实现了在城镇化、国民经济、人口、旅游服务业规模等快速增长的情景下,区域用水总量保持低速、缓慢增长,能基本实现节约用水规划实施的总目标。

6.2.2 经济效益

《嵊泗县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以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为目标,单位水资源产出效益显著提高,推进了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在减少用水成本的同时,也带来节省污水处理费、减少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等方面的经济效益。

6.2.3 社会效益

本规划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同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统一管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节水工作的监督考核,能较好地遏制用水浪费现象,有效缓解今后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通过农业节水灌溉等途径,大力推进富丽乡村建设,提升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普惠性;通过各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教育,促进全民节水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营造生态文明的生活新风尚;本规划的实施可切实转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粗放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2.4 生态与环境效益

通过水资源的节约,可有效减少污水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通过实施嵊泗县节约用水规划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加强农业、生活和工业的节约用水,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和污水治理,必将大幅度减少对水质的污染,十分有利于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7 保障措施

7.1 加强组织领导

县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全县节水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日常工作由县节约用水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承担。县水利局会同有关单位组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对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县政府对嵊泗县的节水工作负总责,加强工作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确保节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

7.2 保障资金投入

加大水资源费对节水方案实施的支持力度,对在节水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等给予表彰奖励。县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节水“六大工程”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宣传教育等,建立节水标杆建设、水平衡测试、节水载体创建奖励制度,助力节水工作顺利推进。

7.3 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政府节水目标责任制,将单位GDP用水量等用水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及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节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五水共治”管理。

7.4 增强节水宣传教育

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形成合理用水、文明用水的良好氛围。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公众对嵊泗县水资源基本情况的认识,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养成节水好习惯,树立绿色新风尚。


附表                                                  嵊泗县节水方案年度实施计划表

分类

工作目标

分项任务

主要工作内容

工作要点

牵头单位

参与单位

2021~2022年

2023~2025年

重点领域节水措施

农业节水增效

实施农业节水灌溉

继续保持灌区节水改造工作成果,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持续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测算、农业用水核算等工作。加强农田灌溉设施运行、养护管理考核,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到2025年,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保持在400亩。

/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工业节水减排

实施工业节水改造

加快推进全县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完成2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再完成3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县经信局、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

城镇节水降损

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

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用水消费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

严格执行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提升公共领域节水

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全面使用节水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应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

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92%

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住建局

供水管网漏损

加快嵊泗县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建设,降低原水输水损失率和制成水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严格漏损管控,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建立城乡清洁高效的供水管网

新改建供水管网30公里以上,县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非常规水利用

海水淡化工程

在原有海水淡化利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升效率和水质,继续推广海水淡化产业

本岛和小岛乡镇新(扩)建海水淡化厂4处,全县海水淡化产能规模达到2.15万m³/d

/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雨水利用

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提高非常规水利用

每年新建雨水收集系统10套,推广节水器具1000套

每年新建雨水收集系统10套,推广节水器具1000套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县住建局

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节水标杆引领

打造节水标杆

在酒店、校园、企业、公共机构、小区等领域提出节水标杆示范工程建设任务

创建15个节水型公共机构,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个节水宣传教育基地

创建1个节水型居民小区,再创建15个节水型公共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住建局、县经信局、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节水科技支撑

推广节水技术和装备

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水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

全面完成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县经信局

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

建设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

开展嵊泗县饮水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饮水信息化平台建设及各水厂自动控制监测、视频安防监控、供水管网监控、水质实时监测、信息传输网络、水厂自动化监控系统软件应用等内容

全面完成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县经信局

县财政局

节水体制机制建设任务和计划

实行总量强度控制

完善区域承载能力评价机制

加强水资源监控体系建设、完善监测预警评价技术方法、开展定期和实时评价、定期发布监测预警报告

加强监测设施运行维护,提高数据信息质量,做好非农取水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更新;确定采用用水总量、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指标进行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开展全区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形成岱山县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年度报告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信局

实行用水全过程管理

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严格实施规划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节水“三同时”等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

严格落实取水许可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突出和深化计划用水管理;不断加强建设项目节水设施管理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信局

政策制度建设

全面深化水价综合改革

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分步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全面完成

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经信局、县生态环境局

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补贴

全面完成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县财政局

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实施水资源税费改革各项措施,发挥差别化税率对水资源节约调节作用,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

严格执行

县财政局

县税务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健全节水奖励机制

加强财政统筹,对节水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对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技改等节水项目,制定管理及奖励办法,建立节水鼓励机制

严格执行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县财政局、县经信局

县发改局

完善定额管理机制

加强节水标准执行情况跟踪、评估和监督,建立行业水效准入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用水定额监督检查,通过节水改造,以达到先进定额管理要求

严格执行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县市场监管局

县经信局、县住建局

健全用水监测统计制度

加强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取用水标准化管理,提高用水计量覆盖率,落实重点用水户用水动态监测,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名录。按照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深化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推广

严格执行

县经信局

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市场机制创新

探索水资源产权改革

推进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权益,科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探索水资源资产价值转化、水权交易实践和研究

严格执行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拓展节水融资模式

鼓励金融资本进入节水领域,依法合规支持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利用等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

严格执行

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

落实水效标识制度

贯彻实施《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水效标识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加大水效标识制度的宣传,积极指导用水户选择高效节水产品

严格执行

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

县经信局、县住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