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5 15:15
信息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县医管委成员单位、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健康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中共嵊泗县委《关于印发嵊泗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和有关县域医共体改革的统一部署,县医管办组织制定了《嵊泗县县域医共体改革2021年度重点任务清单》。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及时制定出台配套政策,确保改革各项措施落地见效、重点工作顺利推进、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附件:嵊泗县县域医共体改革2021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嵊泗县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5月7日
附件
嵊泗县县域医共体改革2021年度重点任务清单
一、“深化改革”行动 | |||
项目类别 | 工作内容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一)夯实 管理责任 | 1.制定县域医共体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县级部门责任清单,并将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对部门考核体系。 | 县医管办、 县医管委成员单位 | 4月底完成 并持续推进 |
2.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健康发展的决定》,切实加强工作推进和制度供给。 | 县医管办、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3.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压实清廉医院建设工作职责。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二)加强 人才培养 | 4.提升县医共体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开展县医共体“八大管理中心”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6月底完成 并持续实施 |
5.县人民医院面向辖区医疗机构开展以全科为主兼顾专科的模块化培训,院区、各分院开展具有专科特色和基层特点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6月底完成 并持续实施 | |
6.加强全科医生人员招聘、定向培养、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县委编办、县医管办、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三)推进 医保协同 | 7.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 县医保局、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8.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县医共体的协商谈判机制,完善医保总额预算、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落实差别化医保报销政策。 | 县医保局、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
(四)完善 绩效评估 | 9.健全完善医共体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对县医共体及医共体负责人开展绩效考核。 | 县医管办、县卫健局 | 12月底 |
10.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对辖区医疗机构负责人绩效考核,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人社局 | 12月底 | |
二、“优化配置”行动 | |||
项目类别 | 工作内容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五)工作 一盘棋 | 11.围绕管理扁平化,全面推进县医共体内部人力资源、财务、中医、公共卫生、信息化等管理中心实体化运行。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12.围绕运行垂直化,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对所辖单位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相应科室实行垂直管理。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
13.围绕服务同质化,推进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技术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业务制度、工作流程、服务质量相统一。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
(六)全员 一家人 | 14.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提名并任免辖区医疗机构负责人;全面强化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 | 县卫健局、县委组织部、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15.制定县乡两类编制统筹使用方案,落实医共体人员统筹调配使用。 | 县委编办、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
16.落实统一岗位设置,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按等级核定岗位总量,分类核定总院和院区、乡镇分院的岗位数量,并向一线和基层倾斜。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
17.落实统一公开招聘,根据岗位空缺情况,由医共体对外统一公开招聘;加强乡村卫生人员管理、推行“县聘乡管村用”机制,补充院区、分院紧缺人员。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委编办、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18.落实职称自主评聘和统一岗位竞聘,按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和辖区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岗位特点,制定差异化评聘标准,实行分类评价。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
19.落实薪酬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实现薪酬分配一体化,并向基层一线和重点岗位倾斜。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人社局 | 12月底 | |
(七)财务 一本账 | 20.落实统一账户管理,在实施县医共体零余额账户和基本存款账户管理基础上,每半年进行1次财务分析。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7月底完成 并持续实施 |
21.落实统一预算管理,县医共体编制年度总预算、辖区各医疗机构分预算,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9月底 | |
22.落实统一资产管理,县医共体所有资产实行统一规划和使用管理,医共体药品、耗材、器械等实施统一采购。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
三、“数字赋能”行动 | |||
项目类别 | 工作内容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八)加快推进智慧服务 | 23.推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开展检查和体检自助预约、无偿献血荣誉证获得者挂号直免等服务。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24.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化升级,形成网上看病、在线结算、送药上门的闭环式规范管理和服务。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生健康局 | 12月底 | |
25.推进“检查检验共享常态化”“住院服务智慧化”“就医结算便利化”等智慧服务项目,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九)加快推进智慧治理 | 26.搭建统一的数字医共体组织架构和应用框架,打造覆盖所有医共体辖区各单位的卫生健康线上协同体系。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财政局、县卫健局 | 9月底 |
27.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临床诊疗工作的智慧化程度。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财政局、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28.提升县域病理、影像、心电共享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区域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区域检验、区域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集约化应用。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财政局、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四、“能力提升”行动 | |||
项目类别 | 工作内容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十)打造 县级强院 | 29.县人民医院本部加强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病历组合指数(CMI值)同比提升,全面达到二甲以上能力水平;县域就诊率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或达到90%。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财政局、县卫健局、县医管办 | 12月底 |
30.海岛县级医院实现与省市级医院的精准对接,提升“3342X”服务能力。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 | 12月底 | |
31.完善双向转诊办法和疾病诊疗目录,县医共体内双向转诊人次同比提升,下转增幅高于上转增幅。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十一)提升基层能力 | 32.持续推进全专科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建设,县医共体辖区内公立医疗机构的门诊和住院病种分别达100种和60种;基层就诊率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或达到65%。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12月底 |
33.完善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70%;加强巡回医疗服务力度。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县财政局 | 12月底 | |
34.健全完善县域中医服务网络,强化中医特色服务、中西医结合服务,每个乡镇分院有中医馆和中医师,村村开展中医服务。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五、“医防融合”行动 | |||
项目类别 | 工作内容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十二)推进医防融合 | 35.拓展延伸“两员一中心一团队”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医共体与疾控、妇幼、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密切协作工作机制,推动医防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 县卫健局、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 12月底 |
36.深化签约服务内涵,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巩固在70%以上;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保持在70%以上;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率达60%以上。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12月底 | |
(十三)完善闭环管理 | 37.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和隔离留观室,严格落实“四集中”要求,提升核酸采样、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能力,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的指导巡查。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持续实施 |
38.各乡镇分院严格落实预检分诊,设立发热诊室和隔离留观室,规范发热病人就诊流程,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及时发现和转诊可疑病例。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持续实施 | |
39.统筹做好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和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每个接种点均做到有专业培训的驻点急诊急救人员,有必备的急救设备药品和有120急救车值守,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救治绿色通道。 | 县人民医院(医共体)、 县卫健局 | 持续实施 | |
六、鼓励探索事项(附加项) | |||
(十四)探索改革事项 | 40.①县医共体人员岗位管理;②数字医共体建设;③公共卫生“两员一中心一团队”运行机制;④县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⑤县医共体医疗服务价格调整;⑥县医共体统一预算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