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嵊泗县卫生事业“十五”规划及到2015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9-26 16:36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县属各医疗单位、各乡镇卫生院:

现将《嵊泗县卫生事业“十五”规划及到2015年远景目标》印发给你们,请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九五”期间卫生发展情况

“九五”期间,全县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在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我县卫生事业稳步、健康、持续发展,为保障广大人民健康和安全,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初保为龙头,切实加强了渔农村卫生工作,96年,我县提前二年达到了“中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普及阶段要求,98年起全面实施了以乡镇为单位初保达标工作,达标率为100%;积极推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行率达100%;稳妥实施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对合作医疗试点乡镇的指导和管理,逐步推进;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力度,投资300多万元,对全县13所乡镇卫生院的10所卫生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危房、旧房进行改造,新建、改建面积达3925平方米,新建了小洋、金平二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在2000年以前消灭乡镇卫生院危房的工作任务;96年,投资198万元,新建了1900平方米县防疫站办公检验大楼,以适应新时期卫生执法监督和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需要。97年以来,投入50多万元,加快了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装备进度,使我县13所乡镇卫生院医疗装备基本达到了省级标准,两家中心卫生院又分别装备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确保了渔农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九五”期间,县人民医院投入800多万元,分别购置了全自动生化仪、PCR、快速冰冻切片、CT机等,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的医疗设施条件,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医疗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硬件投入的同时,注重其业务技术的提高,通过对口支援,临床帮教、技术指导,帮助乡镇卫生院提高服务功能,“九五”期间有三所卫生院被确定为三级卫生院,二所卫生院被确定为二级卫生院。

预防保健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依靠比较稳固、扎实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我县传染病总发病率逐年呈下降的趋势,结核病归口管理工作全面启动,计划免疫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四苗”接种合格率达98%以上;妇幼卫生各项主要工作指标均处于省市领先水平。98年通过了市卫生县城验收,99年达到了省卫生县城标准,使菜园镇的卫生面貌大为改观,环境质量持续提高;改水改厕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九五”期间,全县98%以上的人口饮上了安全水,渔农村自来水受益和卫生户厕普及率分别达到48.52%和12.89%,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8.1%。

强化依法行政,加快了卫生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和取缔制售伪劣食品、药品等危害人民健康,损害人民利益的各种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以质量为核心,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县人民医院内科、泌尿科、口腔科、颅脑外科等重点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同时通过加强横向联系、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主治医师继续教育、强化“三基”训练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技术建设,促进了我县整体医疗技术的逐步提高。中医中药工作有了一定发展,成立了县中医院。突出专科专病建设,创办了与市骨伤医院的联合门诊。99年,我县首次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全年我县实施无偿献血共有1401名,超额完成了全年献血指标,同时建立了100人的献血志愿者队伍,作为抢救重危病人的流动血库,开创了无偿献血工作新的局面。

但是,我县卫生事业在部门之间,乡镇之间,工作指标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建设,卫生投入总量仍显不足,补偿机制不全,社会卫生工作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全县实施“小岛迁、大岛建”的战略,使卫生资源共享性更差,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地发展,提前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卫生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特制定《嵊泗县卫生事业“十五”规划及到2015年远景目标》,确立新的工作目标,使我县卫生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和发展,以适应我县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全县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三项改革”,紧紧围绕“卫生现代化”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我县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以渔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预防为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在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加强社会医疗机构管理,强化依法行政,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全县医疗技术水平和优化服务质量;加快卫生信息化工作进程;发挥中医优势,积极发展中医中药,使卫生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到2005年基本建成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具有海岛特色的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建成较完善的三大体系,人民健康水平接近卫生现代化标准。

三、“十五”期间卫生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对策措施。

(一)主要工作目标

1、按照《嵊泗县2000-2020年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规划》,分步实施以县为单位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工作。

2、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建成以健康为中心,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并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3、进一步加强渔农村卫生工作,巩固和完善乡村二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成果,实施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引导渔农民自觉参加合作医疗,并逐步扩大覆盖率。

4、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加大投入,对县级医疗机构的住院病房进行改造,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美化就医环境,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消费需求;进一步拓展县妇幼保健所现有的医疗业务用房,改善工作条件。

5、加强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泌尿科、口腔科、颅脑外科等重点学科建设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儿科、普外科、内科、妇产科等专科建设,利用现行的现代化先进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拓展服务项目,促进全县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力争多发病、常见病不出岛,能在本地就诊,“十五”期间,加大投入,县人民医院装备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等医疗设备,在县人民医院硬件设施装备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开展疑难杂症和高难度手术预约制。加强中医院规范化建设,根据海岛特点,重点发展骨伤科、推拿、针灸等中医专科,增加投入,增设一台300mA电视遥控X光机,加强与市骨伤医院联合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开展高难手术,并积极创建新的特色专科。

6、实施“小岛迁、大岛建”工作,根据县政府关于调整我县行政区域规划的总体部署,小洋、汰浒、绿华、金平、毕下和马关等乡镇卫生院的撤并工作同步进行,并确保动迁乡镇群众的最基本医疗需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业务技术建设,重点扶持嵊山、洋山中心卫生院,使乡镇卫生院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完善。

7、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卫生信息网络中心和卫生专用网络系统。

8、推进城镇医疗机构改革,加快卫生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聘任、聘用制,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起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

9、加快改水改厕进程,全县自来水饮用水普及率达到6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0%。并积极开展创建卫生城镇工作。

10、预防疾病控制指标

(1)巩固已消灭的天花、鼠疫、丝虫病和已基本消灭的疟疾、麻风病等疾病,继续控制脊灰、白喉、破伤风、甲肝的发病;

(2)全县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5年平均控制在500/十万以内;

(3)霍乱、肝炎、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制止暴发流行,发病率力争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

(4)做好艾滋病、梅毒等性病的预防、宣传、治疗工作,加强监控,减少新发病例;

(5)儿童“五苗”单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6)慢性病患病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11、妇幼卫生工作指标

(1)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达到95%以上;

(3)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

(4)孕产妇死亡率(5年平均)控制在3.5/十万以下;

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0‰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5‰以内。

(二)对策措施

1、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是推进卫生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主动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加快职能转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党组织和班子建设,继续推行并完善院(所、站)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责、权、利,扩大卫生机构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树立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步伐。

2、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从“办卫生”转到“管卫生”,积极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履行政府对社会现有卫生资源的存量和增量进一步优化和配置的职能。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综合执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理顺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加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大型医疗仪器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和监督管理。

3、深化卫生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医药分开管理,分别核算”制度,实施“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的管理办法;加大卫生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待聘、下岗、聘任聘用制度,加强科学管理;加快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步伐,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和预防疾病控制;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和规范化管理。

4、坚持以渔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渔农村卫生工作,组织实施《嵊泗县初级卫生保健2000-2020年规划》,通过部门密切协作、落实各项工作目标,稳固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促进乡镇卫生院业务技术水平,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功能。

5、实施科技兴医战略,促进全县医疗技术质量的提高。在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城乡医疗机构布局已趋饱和,原则上不新增社会医疗机构,加大对县级医疗机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扩大辅助诊断符合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实施优惠倾斜,积极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等科研活动,并有新的突破。

6、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横向联系,取长补短,通过临床带教,现场指导,开展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主治医师继续教育,“三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加快培养懂业务、懂管理、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合理配置高、中、初级卫技人员比例,以适应新时期卫生工作需要。

7、积极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医用仪器设备集中采购。规范招标采购管理体制,坚持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切断药商、药贩及医用仪器供货商与医务人员不正当经济联系。

8、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推行病人选择医生工作,强化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不断改进医德医风。

四、到2015年卫生发展目标

(一)到2015年卫生发展趋势

到2015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将进一步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促进现代的医学科技更快发展,我县的医疗技术质量和预防保健能力明显提高,各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进一步得到控制,将会极大地改善医疗状况,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日益完善,更加广泛地应用现代高科技医疗设备,诊断符合率进一步提高;法制更加健全,执法进一步强化;政府和社会对卫生的投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更加增多;随着医疗模式转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预防、保健的服务项目和方向将随之调整和提高。

(二) 到2015年卫生发展目标

1、渔农村卫生服务进一步改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2、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乡居民能使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4、建成以当时较成熟的主流架构的全县卫生专用网络系统,形成上联省、市卫生网,县政府网的县级卫生网出口,建立卫生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

5、医疗卫生能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人口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以上。

6、预防保健三级网络更加稳固、扎实和完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基本被消灭。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年450/10万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低于省、市平均水平。

7、医院内部分工精细,专科、专病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设备得到应用,诊治疑难杂症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能挑重担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全县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8、乡镇卫生院医疗业务技术得到加强,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功能。


嵊泗县卫生局

二〇〇一年四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