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7 15:31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近日,舟山市总工会公布了2019——2021年度舟山市五一劳动奖章评选结果,嵊泗县海星中学获此殊荣。
让努力成就梦想,不惧未来,砥砺前行。海星中学办于1987年,是一所全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坚持“让每一位师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当家少年”为育人目标,以生命化德育教育为主线,推动县域初中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是橙色海星党建引领。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修改学校章程,试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和“小微权利”清单等,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党建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思路有效整合,确立“树立一个全面质量意识”“建立临时安置点生活区的一套运作模式”“明确一个质量目标”“推进一个课改项目”等学校年度工作顶层设计,切实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党建活动始终在“橙色点亮海星、我们在行动”这一党建品牌引领下开展各项活动,内容丰富、方式多样。
二是德育工作成效明显。“让德育抵达内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生命成长中的海星印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懈追求。学校以“生命化德育”课程为核心构建海星德育体系,以市德育品牌“我的校园我自治”推进校园自主管理、夯实正气校风学风,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活动为载体,结合“仪式课程、一班一品、节日课程、心理课程”开发实施,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生命化德育”特色创建与党史学习、创城教育、德育品牌价值衍生相结合,彰显时代精神元素,体现了一些校本的学校文化特点。 “蓝海星自治会”被认定为市第二批德育品牌之后,建立蓝德银行、蓝德币超市使“自治下移”,拓宽“校园自治”内容与方式,形成全员参与自治管理的德育新局面。2020年生命化德育特色创建县级考核为优秀。将“根植生活”劳动教育纳入“生命化德育课程体系”,结合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按“适应性劳动教育、公益实践类和创新实践类”三类来推进。
三是课程建设五育并举。课程开发和实施理念进一步落实,拓展性课程管理和课程形态有新的亮点。在保留原有精品课程、体艺类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初一、初二考试学科长作业(项目化学习)课程,分长短课时进行。本学期共有长课时拓展课程26门,学科长作业短课时课程10门,达到了班级数的1.5倍以上,其中知识拓展性课程比例为20%以上。推进学科长作业主要依据“议题+学科”“实践+学习”课程思想去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做有思维含量的作业。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呈网状分布于学校其他课程之中。
四是团队建设彰显力量。诚朴勤奋、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良好作风和目标一致、务实奋进、执行力强的中层团队构建了海星团队文化。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有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和年度计划。师训工作专人负责,每学期依据“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培训计划落实县级及以上教师培训申报和参训任务,实际参训率达到100%,自主选课学分达到要求(除疫情影响外)。基于“大数据精准教学”课改项目、“学思案思维课堂实践”项目和教师信息提升工程2.0研训推进,按照“理念引领策略——规划先行、不同层面实践探索,互助成长、重建部分教学新常规,落实载体,保障课改要求能基本落地”的路径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五是学校内涵不断发展。“让每一位师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一所全寄宿制离岛示范初中,让离岛家庭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是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学会求知、学会处事、学会合作、学会改变”的新时代“当家少年”是海星育人目标。围绕“理念认同和落实”这一观测点,重点通过两个抓手,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清晰目标和路径,统领价值追求。
建构“阳光儒雅”的海星文化,是学校的文化追求,本学年,学校文化建设能够与时俱进,融入“坚决制止餐饮浪费、传统文化进校园、党史学习以及创城教育”等体现时代精神的元素,贯穿于“书香海星、阳光海星、正气海星”的少年系列活动中,积极内化为校本的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