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共同富裕,建好美丽黄龙

发布时间:2022-05-31 10:56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背景情况

“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的历史性时刻,对黄龙而言,是重大光荣使命,也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一方面,越是这样的时刻,越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另一方面,黄龙坚持社会所需、黄龙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把短板补得更加扎实,把基础打得更加牢靠,不断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阶段性标志性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做好“老树新枝”的文章,盘活闲置资产,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发展。立足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整合各类资产资源,以存量换增量,充分激发生产要素发展潜能。一是旅游开发撬动闲置农房。结合区域内闲置民房现状以及旅游开发的前景等,利用招商引资或资产收购出租形式,连线盘活形成民宿等业态集聚带。如黄龙乡峙岙村和南港村泥黄坑区域内的闲置农房,可结合东咀头艺术文化民宿集群的建设,以及南港村后北厢岸线整治后形成的沙滩等,进行民宿产业集中开发。二是电商平台推动闲置农房。结合黄龙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可充分利用当地闲置农房盘活改造成为鱼货存贮和干货加工场地,如黄龙乡南港村和峙岙村可通过大乐之野等销售平台或者政府引进其他电商平台销售,形成产业链后盘活闲置房出租。三是区位优势带动闲置农房。随着黄龙乡小黄龙石料开采的结束,对小黄龙岛的整体性开发也受到各方瞩目。黄龙乡大岙村位于小黄龙岛东侧,随着今后小黄龙的整体性开发和小黄龙定位招商,可辐射带动大岙村的闲置农房利用,如作为来自小黄龙区域的员工安置住宿区等。

(二)做好“插柳成荫”的文章,培育新兴产业,文旅结合,以健全的规划体系优化空间发展格局。黄龙乡党委政府结合乡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东咀头文化艺术民宿集群的规划,通过对保留石村面貌的旧房屋进行改造,发展民宿及其附属商业街相关产业,提高黄龙乡整体业态水平。本次黄龙乡东咀头闲置农房有偿退出是舟山市首个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实践,坚持以村民自愿接受及保障权益为基本原则,实现东咀头区域75幢房屋收购及三块精品民宿区块土地招拍挂,为集体土地入市打下坚实基础,这也代表嵊泗县渔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乡村民宿有别于传统酒店、宾馆,也不同于一般的农家乐。除了硬件设施、基本服务,乡村民宿本身所体现的文化特质、所蕴含的风土气息,是游客较为看重的。一栋栋矗立在乡间的建筑,不只是调适身体、放飞心灵的休闲驿站,更是观察自然变化、感受乡村文化的重要窗口。黄龙乡党委结合实际,引进的三家精品民宿的运营理念和整体规划布局符合即保留地方传统肌理又考虑现代生活需要,顺应自然山水格局,彰显黄龙古朴之美的要求,同时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建造,更好地展现黄龙风貌,实现与生态、文化协调发展,以东咀头发展为支点,撬动黄龙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三)做好“育种蹲苗”的文章,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推动各条线“扩中提低”取得突破性进展。“‘扩中’‘提低’是推动共同富裕改革中最具标志性,也是群众最关注的问题。由于黄龙乡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探索,如东咀头区域特色民宿的兴起、峙岙村共同富裕示范村的打造、小黄龙区域的进一步开发等,势必会创造出更多地就业岗位,这不仅增强了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而且也可以通过推出相关公益性岗位,切实有效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的问题。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全方位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有助于“扩中”、“提低”目标的实现。一是摸清底数,打牢基础。由于黄龙乡老龄化问题突出,老年人口占比高,结合近阶段帆张网减船转产政策的出台,部分帆张网渔船响应政策上交船只,导致部分退捕渔民出现就业难,且主要以50-60岁左右的年龄段为黄龙乡目前的主要劳动力,为此将全面排摸我乡“扩中提低”各类别对象的群体数量、经济状况、收入来源、就业状态、就业意愿、从业方式等基础数据,作为日后出台相应的就业岗位的依据。同时进一步明确目标,系统梳理“扩中提低”的相关具体指标要求,分析研判暂时落后指标、重点难点指标,清单式落实目标任务,确保目标明、任务清。二是构建创业支持体系。群众都期望能有良好的创业环境,拥有更多的创业机会,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高校大学生,都有强烈的创业意愿,黄龙乡会积极向上级争取相关政策扶持,要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体系,降低创业的门槛,消除创业的限制,鼓励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同时加强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度,让大众创业热情和创业智慧充分激发出来,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持续创造出来。三是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要在全乡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带动后富。

三、经验启示

1、大力发展海岛旅游。聚焦全域旅游发展,围绕嵊泗海岛公园建设规划,加速黄龙渔俗风情岛建设,实施“微改造、精提升”更新迭代工程,将东咀头区域打造成华东第一海岛民宿聚落。构建以民宿聚落、民宿综合体为主的海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推动“数字+民宿”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民宿产业数字化、规范化、品牌化水平,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渔农民财产性收入明显提高。深化旅游双向赋能,推动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研学等业态融合。健全全域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构建“1+1+N”服务体系,扩大数字文旅消费规模,提高中高端旅游消费水平。

2、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渔农民创新创业和转移就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完善重点人群就业支持体系,高精度瞄准提低扩中对象,结合电商经营、市政服务、旅游开发等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订单式”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落实一批保洁保绿、治安巡查、门卫岗勤、劳务勤杂等劳动强度较低的公益性岗位,优先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需求,跟踪帮扶离校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一步实现“扩中提低”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