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7 10:05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人口普查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他的目的是查清10年来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迁移和居住等方面的变化,为科学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迁移现象频繁。人户分离现象的大量增加,城镇普查区的入户难、配合难,海岛生活水准高影响“两员”选聘,电子设备数据采集对传统人口普查方式的冲击给基层普查员带来实际操作上的困难,这些或多或少影响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将七人普的难点和对策建议作一简要阐述。
一、人口普查几大难点
(一)个别指标较难理解,普查员难以精准把握。在清查摸底阶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清查摸底表式《户主姓名底册》共有18个指标。据普查员反映,有两处地方较难理解和把握。一是住房单元和户。城镇公寓楼较好界定,难度在乡村,我县乡村建筑物较凌乱,有独门独院,也有几户居民建筑物连在一起,有共用一个门牌号,也有独用的门牌号,所有这些给划区绘图标注住房单元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跨小区问题。目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县居民在一个普查区拥有多处建筑物现象比比皆是,而跨小区又涉及到多种情形,指标理解和情形界定难度较大。在正式登记阶段中也有两处难点,一是短表中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和原因很难把握和归类,二是长表中的有关就业内容。
(二)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加大流动人口普查难度。随着我县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迁移现象越来越频繁。一是偏远海岛乡镇和岛屿,由于城区公共资源、服务的齐全和生产条件的影响,部分人逐渐向县城和其他地区迁移;二是原先小洋山居民已迁移多年,但户口仍挂靠在本地;三是户籍管理更新不够及时,有相当一部分居民户口积淀,这些都给流动人口的普查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从外出人口来看,信息难掌握,外出去向不明朗。整户外迁,村里只掌握个人身份证等简单信息,有些连联系方式也缺失。询问亲戚朋友,但考虑到隐私,一般也不会轻易透露。而询问留守老人,往往得不到准确的信息,如具体去向、就业状况等相关资料。从外来人口来看,普查难度也不小。一是因为外来人口工作不稳定,导致居无定所。从公安部门提供的外来人员底册资料来找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找不到,或地址变更。二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客观上加大普查难度。我县有大量的外来渔业务工人员,其中有部分人员在陆上无居住地,平时吃住在船上,且流动频繁,文化程度低,抵触心理强,基层普查员很难掌握他们的信息。
(三)普查对象观念转变,入户调查难度加大。一方面现今居民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对于各种调查,他们还是有所顾虑。虽然人口普查宣传力度比任何调查大,社会上对这项大型普查认可度高,但或多或少有所担忧,不愿如实申报。特别被问及一些敏感性指标,如住房、婚姻、子女等情况。另一方面,如今社会上商业调查还比较多,且不规范,各种诈骗屡有发生,导致一部分普查对象产生戒备心理。特别在城镇地区,部分基层普查员和普查对象不熟悉,不配合现象尤为突出。
(四)普查要求高,两员选聘难。两员选聘是普查工作较为棘手的一个问题,基层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普查工作的质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涉及面广,要求高,任务重,对两员的选聘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两员需求量大。人口普查不同于其他普查,他涉及家家户户,具有普查对象的广泛性,所以选聘两员也是最多。嵊泗县作为人口小县,根据七人普方案,需选聘362个基层普查员和82个普查指导员,但因各种因素两员配齐有难度,最后多数指导员身兼两职。二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制约两员的选聘。我县是海岛县,岛屿分散。首先偏僻的岛屿上还居住着一部分居民,而这部分居民根本无法承担人口普查工作,需乡镇派员下去,这使得基层普查员产生畏难情绪。其次我县乡村地区有大量的外来渔业务工人员,在陆地上大多无住所且流动频繁,熟悉具体情况的两员极少。三是生活水平因素影响两员选聘难。乡、村(社区)普查指导员一般由社区(村)的工作人员担任,但基层普查员选聘难度较大。普查员来自于赋闲人员或其他单位兼职人员,我县虽是偏僻小县,但生活水准较高,对于这种一次性调查,有一定难度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大多数人员不屑一顾。四是任务重要求高。首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电子设备采集数据。以往参加过人普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年龄已高,不能胜任;其次人口普查指标多,任务重,时间短,基层普查员中途退出普查工作偶有发生,这无形之中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环境。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其意义重大且深远。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人口普查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人口普查的知晓率,增强依法普查意识和普查登记的自觉性。普查机构应详细制定宣传计划,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网络、微信、网格等媒介和平台进行全方位,多层面地宣传。在现有宣传舆论载体的基础上,在主要街道悬挂道旗,在宣传橱窗张贴人口普查标语和宣传图片。在偏僻小岛工矿建设区悬挂横幅,分发宣传小册。动员基层普查员在普查关键阶段主动承担人口普查宣传员的责任。发放一封信,宣讲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告知普查对象配合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同时普查员会依法普查,以消除普查对象的思想顾虑,提高入户登记的配合度。
(二)加强配合,整合资源。人口普查是一项政府行为,单单依靠统计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整个普查期间,统计部门应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把他们已有掌握的资料整合利用,特别是公安的户籍和流动人口资料。从七人普来看,村(社区)清查摸底时的户籍和流动人口资料有一部分和公安不一致,所以还需加强分析研究,认真核实。加强与民政、计生部门的协调配合,利用他们的行政记录,对出生和死亡人口与普查进度数据进行比对和梳理,做到不重不漏。
(三)紧扣普查方案,狠抓业务培训。业务培训是每个普查的重要环节,七人普无论在指标内容和数据采集方式上都有较大变化,这对普查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普查员不光要熟练掌握电子设备采集操作方法和步骤,还要拥有与普查对象沟通、交流等普查技巧,吃透领会普查指标内容涵义,做到融会贯通,从而保证普查工作质量。因此,在业务培训时要紧扣普查方案,注重细致全面、突出实效性,确保培训到位。一是要紧扣普查方案。普查方案是整个普查工作的指南针,特别是普查细则,所以在普查培训时要遵循普查方案,不能擅自主张违背普查方案和细则,以免发生系统性错误。二是要因地制宜采取培训模式。海岛地区业务培训是个难点,特别是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普查业务培训,要根据时间、气象、交通、人员规模等情况,仔细研究,认真安排,制定周密的计划安排。为增强培训效果,每期应适当控制人员规模,以消除人员多,杂音多,培训效果不佳问题;为节省时间,外岛乡镇尽量同时开班,县普查办人员分批下沉培训指导。为贴近地气,在紧扣方案的同时,应融入本地元素,选择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问题进行讲解、提问和研讨,以便理解和应用。
(四)紧抓数据质量,牢固统计红线意识。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所以人口普查质量控制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普查过程。在清查摸底和登记阶段,根据海岛实际情况,采取荒岛勘察和拉网式清查,不留死角;根据本地生产情况,采取错时错峰办法。外来居无定所人员分时间、分地点清查和登记;针对渔业从业人员要紧抓渔闲时间,根据公安和渔业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加班加点进行清查和登记。在比对复查阶段,要强化重点突破。重点做好户籍人口核对和补登、低龄人口核查、居住地复查和核查等各项工作。对于上级普查机构反馈的核查信息,应逐户逐人核实比对,及时修正,全力找齐遗漏的普查对象,剔除非普查对象,确保全面准确,不重不漏。在长表编码阶段,要加强业务水平,细化业务分工。一是要选好人员。长表编码任务重、时间紧,要高质量完成这项任务,人员的选调至关重要。由于乡镇普查人员和普查机构抽调人员不熟悉这方面知识,所以应从局内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人员参与编码工作。二是应加强培训。对行职业编码要求、平台操作等内容展开详细讲解,进一步提高编码水平。三是要细化业务分工。根据编码人员各自业务素质和局内专业的工作量,合理分配编码工作量,确保编码工作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四是要加强审核。在编码任务完成后,应加强集中审核。特别对易错点、归类模糊点,要系统性的、多方位的重点审核,进一步提高行职业编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