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9004/2022-28954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县人社局
 生成日期 2022-09-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9004/2022-28954

  • 主题分类:

    劳动就业

  • 发布机构:

    县人社局

  • 成文日期:

    2022-06-17

  • 文号:

    嵊人社发〔2022〕1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关于做好渔民减船转产转业后续保障的 议案

发布时间:2022-09-01 10:56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人大办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关于做好渔民减船转产转业后续保障的 议案
类型: 渔农业和渔农村方面
领衔人: 王永平
附议人: 孙和英,许亮,张娜,王勇,许存,陈燕,许琪杰,金浩,张勇
建议内容:

我县位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口交汇处,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渔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起到的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以渔稳县的战略方针也是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总基调。

随着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转业政策的推进,加上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渔船设备和渔民生产方式落后导致了“失海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逐渐凸显。

截至目前,渔民转产转业落实仍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转产渔民基数大与再就业岗位少之间的矛盾。部分渔船上缴政府拆解后,势必有部分渔民无法再从事海上渔业生产,因而失去了经济来源。同时,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转业行动的开展,不仅对以捕捞为生的渔民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也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渔业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营,如部分网具厂因为船只减少面临关停与转并。目前我县面临的现状是企业少,就业岗位少,能够接纳渔民再就业的岗位相对缺乏。

二、转产渔民技能有限与再就业岗位无法匹配之间的矛盾。“职业渔民”有着很强的局限性,缺乏从事其他行业的技能、资金和基本生产资料,再就业竞争力大大降低。目前企业运营生产也越来越偏向数字化生产,传统渔民年龄普遍较大,再就业技能缺失,与企业对用工需求不匹配。因此,这些渔民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政府帮扶转产转业,导致就业部门压力剧增。

为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维护社会安定秩序。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在财政政策上,由于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对渔民转产转业扶持能力有限,建议向上级部门申请有效的财力支持和政策帮扶,帮助保持基层社会稳定。在经济政策上,希望对渔民再就业给予一定的金融政策扶持,为符合条件的渔民提供小微信用贷款。降低渔民贷款门槛,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申请流程。

二、拓宽渔民转产再就业渠道。降低新业态准入门槛,对休闲渔船、观光渔船等开发和渔家民宿、海洋生态养殖、渔民转产技能培训等相关涉渔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积极发展海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探索海上运输业及远洋运输业,拓展渔业发展新路径。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业、海岛休闲渔业。积极开发海岛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渔业、海上运动、海钓等休闲产业,积极承办大型水上运动赛事,拓展产业发展新途径。

三、建立专业的人才帮扶团队。搭建人才引育平台,吸引渔业科研和涉渔领域高层次人才及团队,为渔业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设涉渔智库平台,组织各领域骨干精英、行业专家等为渔民转产转业出谋划策。不局限于嵊泗本地就业岗位,成立渔民转产转业工作专班,与全市以及周边城市地区的部分企业建立共建模式,寻求合适的就业平台,建立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确保渔民有多条渠道顺利实现转产转业。

四、健全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统筹推进不同渔民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根据乡镇实际制定转产转业渔民生活补贴办法,确保转产转业渔民基本生活得以保障,消除其后顾之忧。积极拓宽渔民养老保障资金渠道,建立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加大对生活困难渔民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渔民民生保障机制。

 


主办单位: 县人社局
会办单位: 县海渔局
答复意见:

嵊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34 号议案答复的函

王永平等十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好渔民减船转产转业后续保障的议 案》已收悉。经我局认真调研,现将议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随着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转业政策的推进,帆张网减船转产渔民转产转业成为我县“稳就业”“保民生”工作的重点要点难点,为有效帮助帆张网减船转产渔民顺利实现转产转业, 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人力资源供给。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减船转产渔民”等专场招聘会,从引导市场就业、鼓励灵活就业等多方面、多渠道保障减船渔民生计。将本地年富力强且依旧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转到其他作业渔船,优先保障本地渔民就业。积极开展企业岗位征集,开发适合渔民年龄、技能水平的就业岗位,将岗位招聘信息发到每一位渔民手中, 方便退捕渔民求职。首批已向退捕渔民提供 62 个招聘岗位, 涉及卸船机司机、工程机械司机、料场巡检工、拖轮机工等工种。第二批已向 15 家单位征集 36 个岗位,需求人数 62 人,并向县外市内征集适合减船转产渔民就业岗位,向 80 家企业征集 129 个岗位,需求人数达 521 人,还邀请市里远洋捕捞企业参加本次招聘会,推出渔业岗位 14 个,需求人数达 237 人。对于帆张网减船转产渔民中无法实现市场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2022 年,累计开发适合帆张网减船转产渔民的公益性岗位 46 个。


二、共建长三角就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大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力度,以解决企业缺工和渔农民转移就业为切入点,与上 海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联动开展高效便捷的就业专项服务活 动,通过用工余缺调剂,积极打造 1 小时就业圈。连续两年与上海浦东新区人社局合作举办“临港新片区 嵊泗洋山就业直通车”暨余缺调剂现场招聘会,累计有 43 家上海方企业参加招聘,提供有效就业岗位 310 个,需求人数达 505 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169 人。

三、扶持创业,扩大双创倍增效应。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鼓励转产转业人员进行自主创业,实施“创业扶持计划”,积极推行创业培训、后续跟踪服务“一体化”创业扶持工作模式,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开展“一站式”服务。针对转产转业人员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我县推出金港电创园这一创业平台,凡是符合条件入驻电创园的创业实体,为其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并在电创园设有直播间,支持初创企业通过云视频、直播直销等新业态创业。同时为符合条件的初创实体提供相关的创业补助,助力创业实体发展。2022 年以来,累计扶持新增创业人数 158 人次,带动就业 225 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230 万元, 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 93.07 万元/26 人,发放一次性创业社保补贴 113 余万元/339 人次,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 9.9 万元/17 人次,创业场地租金补贴 4.5 万元/7 人次。


四、积极推进帆张网减船转产渔民培训工作。针对退捕渔民开展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工作机制,丰富和优化 培训模式,提升退捕渔民技能水平。积极联系宁波大学海运学 院、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学院以及上海海事大学协商 开班事宜。定于 5 月 17 日在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开展第一期值班水手以及值班机工培训班(因受疫情影响,暂定 6 月下旬)。同时积极推进职业船员培训事宜,主要由市级统筹,我县由县海洋与渔业局牵头落实。

五、因人施策强化社会保障。按照“分类参保,费用自理”的原则,通过数据比对、核实校验,精准掌握渔民参保信息, 鼓励退捕渔民积极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力争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向省、市人力社保局建议出台退渔后渔民养老等政策,扎实做好我县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安置保障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强化服务、突出重点,通过搭建平台、精准帮扶、兜底保障、强化培训等方式,助力帆张网减船转产退捕渔民尽快实现转移就业,织密筑牢就业底线。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嵊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 年 6 月 17 日

影响范围: 县级
审核通过单位: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