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1 09:3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政协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2095号)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两美”嵊泗建设的建议 | |
类型: |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
领衔人: | 县工商联 |
附议人: | 无 |
建议内容: |
所谓人有人品,城有“城品”。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即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养等内涵的特色。高品质城市是一个将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近几年,我县菜园城区建设不断提质,城市颜值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县城城市发展底子薄,积累问题多,客观审视县城城市品质的现状与兄弟区县及周边市县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基础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不尽人意,整个城市的建筑从审美角度来说海岛独有的个性特色不明显,业态功能分区随意性大,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公共停车场、体育馆、海洋博物馆等基础功能配套有些滞后,城市地下管线布置及地下空间利用存在短板。 二是城市品质与人民群众期盼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城市辨识度不高,天际线不明显,建筑风貌品质不佳,美化、亮化、绿化整体视觉形象有待提升,公共空间地域特色不足,文化认同感不够。 三是城市建设管理整体合力有待加强。虽然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市民公共文明意识、城市环境意识、公共安全意识、法治意识有所增强,但市民行为仍需进一步规范,群众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普遍关注度高,但老百姓主动参与氛围不够浓。 提升城市品质是促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为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海岛,把“山、海、城”大美格局立得更显的目标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县城形象定位,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梳理菜园城区各类规划,局部调整功能布局,稳妥推进非城市功能转移集中。坚持以西城区开发建设与老城区有机更新齐头并进。一方面聚焦西城区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建设,从战略上推动城市拓伸;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和小微空间微改造,重塑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活化老城区机能,激发老城区活力,努力提供更为精准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强化县城岛城特色,重视中心城区山、海、湾自然格局的保护。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加强山体制高点、山体轮廓线的保护。合理制定建筑物的天际线,加快城市滨海景观带的塑造,强调具有嵊泗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体系的构建。真正打造成一座独具海岛特色的现代化港湾城市。 二、进一步凸显海岛文化品质内涵。一是打造有形文化,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打造新的文化阵地,在城市建设和街道美化、亮化、彩化、绿化过程中融合嵊泗元素,系统展示嵊泗历史和文化底蕴。二是打造无形文化。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同生的理念,促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力度,弘扬嵊泗精神、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为城市提质夯实人脉和人心。 三、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城市管理规划先行。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即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适度前瞻。适当留白,将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需求加以统筹考虑,做到规划建设管理和谐统一,要强化以人为本意识,广大市民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的需求是城市管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尊敬人、关怀人、方便人的理念。把人文关怀体现在每项公共基础设施和规划建设管理中,注重保护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要创新城乡管理体制。要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托数字城管平台,整合公安、建设、环保、规划等部门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数据库和网络信息平台。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行动指挥、信息发布、投诉管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做到城市管理力量快速发现、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快速解决。 四、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 市为人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文明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决定了整个城市的品质。广大市民应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政府也应畅通市民参与渠道,建立多种主体力量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这一平台,让更多资源力量参与到各类城市规划建设中。吸纳市民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好的点子。提高市民文化素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全面整合各种资源,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各种机制,保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实际行动做起,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独具嵊泗地域特色的魅力海岛城市一定会呈现在大家眼前。 |
主办单位: | 县住建局 |
会办单位: | 县资源规划局、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菜园镇 |
答复意见: |
嵊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对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95号提案的答复 嵊建设提字〔2022〕2号 县工商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加快“两美”嵊泗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根据办理工作责任分解要求,明确由我局办理此提案。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一:进一步深化县城形象定位,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 “十四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城有机更新,紧紧围绕“两美嵊泗”发展目标,坚持规划设计引领,加快项目落地,以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聚焦“生态、宜居、特色”三要素,县城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 一是城区市政基础功能逐步优化。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深入推进共同富裕海岛样板县建设攻坚行动,新改建兴海路西段、海宝路和海贝路、海滨中路精品示范街、中心农贸市场周边等市政道路,2022年计划进一步提升兴海路、云龙路道路品质。改造提升岛沁公园、望海广场、飞马广场、市民休闲广场等一批公园广场。实施菜园城区电力管网改造、市政道路雨污分离、背街小巷三线落地、物业小区线路梳理等城市生命线改造。拆除废弃公共房屋,配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区道路两侧设置景观隔离带、花箱座椅、外摆铺装、景观小品等,增加健身、休闲等供给,打造一批高品位公共空间。近年来,以西城区开发为抓手,大力推进兴海路延伸段改造工程建设,新增地下人行通道,城区路网建设逐步向跨越式发展迈进。 二是城区绿化亮化彩化品质不断提高。以“再造绿岛、芳华嵊泗”为升级目标,启动城区绿化彩化工程,完成兴海路、入城口等6个重点路段的绿化升级改造和4个点位的垂直绿化打造;致力城区绿景品质化提升,打造兴海路、云龙路、入城口以及城区重要节点花坛花镜、植物雕塑。梳理县城有限空间,推进2022年度人大民生票决项目“口袋公园”建设落地,县城“颜值”得到提升。实施亮化街景和除暗增亮广场,环中心渔港、农贸市场、海滨中路、沙河路等城市主干道实现景观亮灯一盘棋。 三是公共配套设施逐逐步完善。一是以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为目标,推动岛城慢行系统建设,公共自行车建设运营。二是增设城区公共停车位,着力研究多元化停车空间,完善科学合理的停车系统,切实缓解城市拥堵现象,联合交警、城管综合考虑周边地形及城区未来发展规划,协商划定停车位。结合县城有机更新,谋划海滨西路原建材市场地块公共停车场方案设计。 下一步还将持续推进:一是加快西城区开发建设。在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背景下,为期缓解我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着力打造西城区房地产板块和综合配套功能区建设。城西房地产板块分三期实施,第一期开发面积为93.54亩,共有约940套房源,已于2021年9月启动土地招拍挂手续,2022年8月开始预售,建设周期约3年时间。入城口三角地占地面积约43亩,主要布局综合配套功能,正在初步方案设计。二是扩大县城有机更新有效投资。2022年推进县城有机更新三年行动,着力解决旧城区空间品质不高、公共配套不足、城区风貌欠佳等问题,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启动一批旧城微更新项目,加快蓝色海湾望海路滨海景观带建设、东海社区三角店弄改造、天弓路道路及停车场地改造、新风巷-通达弄改造、宫前巷改造设计、东海路污水零直排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三是精心打造滨海景观带。计划总投资2亿元,重点打造青沙小鱼港至望海广场外侧岸线,长约2750米。建设内容包括清理沿海岸线码头、厂房等建筑物,建设青沙滨海生态滩涂工程和望海路沿线生态景观廊道,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复生态之美,还岸线于民。 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二:进一步凸显海岛文化品质内涵。 我们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根据老城现状,因地制宜通过拆改结合,逐步提升优化县城区空间肌理,丰富城市空间,规范城区居民建筑、院落、立面、街巷、景观小品、口袋公园等建设标准,充分融入海岛文化元素。以旅游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规划展示馆、渔场博物馆、海洋文化体验馆“四馆一中心”为定位,集城市综合展示、生活休闲、网红景点、主题文创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嵊泗旅游的“新名片”。 有效实施旧城保护注入文化符号。针对县城老城区历史遗存较为丰富,但街巷环境缺乏整治,建筑界面较为陈旧凌乱的现状。积极实施老城区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保护,有效梳理老城区空间界面、空间尺度、空间层次和肌理格局,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建设,挖掘历史记忆、打捞文化符号、凸显文化特征。构建新城区和老城区之间山海城关系,充分体现城市遗产保护理念。 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三: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有效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研究城市精细化管理路径,把精细化理念落实到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精细化管理从地上向地下,从“面子”到“里子”,从平面到立体的综合推进。推动传统手段向智能化应用转变,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坚持体系建设与场景应用相结合,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整合城市保障、城市运行、公共安全等相关平台和业务系统数据,逐步形成城市管理领域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和城市运行智能管理系统。 一是完善城市管理点位长制。在去年点位长、网格长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优化,建立了包括点位内容、包干领导、点位长、督导员、网格长一一对应的精细化创建工作联系表,形成了“定标、定人、明岗、明责”的精细化点位管理体系。二是增设督察问题清单。结合督察制度持续关注处理进度,限时解决问题,尽力做到问题不拖不延不迟。三是开展“多轮整治”攻坚克难。不定期开展小广告集中清理、春季流浪犬抓捕、违章搭建整治、乱扔烟蒂、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系列行动。四是持续深化“街面联勤执法”。扩充“城警联动”联勤人员,实施严查严管联合攻坚行动,实现主次道路严管全覆盖。五是持续推进非接触性执法管理。提升智慧城管在执法管理中的运用度,通过中队网格化巡查结合智慧城管智能化抓拍,线上线下共同运作,强化线索发现、证据固定。六是用好“综合查一次”执法检查。推进城区主次干道、商业大街两侧店铺“门前三包”工作,通过每月检查考评、“红黑榜”上墙公示等措施推进云龙路门前三包示范街创建。七是启动“不文明行为曝光台”专项行动,严管严罚。借助智慧城管视频监控和中队网格巡查,对乱晾晒、乱扔烟蒂、乱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抓拍并曝光。 同时持续推进“物业革命”,实施开放式住宅小区和散楼物业管理提升行动,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引导小区业委会对接物业公司,实现老旧小区改造和散楼物业引进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考核工作,同步培育优秀物业和小区,成功创建“舟山市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推进物业小区创城集中清理整治和软硬件提升工程,开展小区违章建筑拆除、车棚车库违规使用等疑难问题专项整治。14个物业小区2021年累计共清理管道井、楼道内杂物2000余处,下发清理告知单100余张,拆除违章建筑28处,拖离僵尸机动车5辆、非机动车50余辆。 针对你们提出的建议四: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加强宣传引导、制定长效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们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契机,不定时进小区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及小区规范化整治工作,积极协同领办单位定期入户做好群众宣传工作。出台了小区垃圾分类奖励机制,城管部门进一步规范了随地吐痰、乱穿马路、破坏绿植、车辆乱停等行为的处罚机制。在奖惩结合双机制的保障下,全县居民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感谢你们对我们住建工作的支持! 嵊泗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2年5月28日 |
影响范围: | 请选择 |
审核通过单位: | 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