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9004/2022-29153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县政协办 |
生成日期 | 2022-09-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001008009004/2022-29153
县政协办
2022-09-08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09-08 15:5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政协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2036号)关于打造“海上良渚“,讲好海洋文化故事的建议 | |
类型: | 文化建设方面 |
领衔人: | 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
附议人: | 无 |
建议内容: |
( 附表题: 关于保护开发我县黄家坛遗址的建议) 嵊泗黄家台遗址位于菜园镇基湖村基湖沙堤隆起的西侧,其东300米为基湖沙滩。在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采集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等釜、罐类陶器残片,以及石镞、石斧等石器,据此判断属于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2020年—2021年通过正式考古挖掘,确定其为一处良渚文化晚期的沙丘遗址。同时在黄家台遗址所在基湖村又发现两处与黄家台遗址内涵一致的遗物埋藏点,说明基湖地区至少在良渚文化时期就存在一定规模的史前人类定居生活的村落。遗址的主体部分有至少两种不同时间阶段的人类活动面,目前出土文物均属于该遗址的较晚阶段,即良渚文化中晚期。除了典型的良渚文化鱼鳍形鼎足、“T”字形鼎足等外,更为显著的特征是夹砂陶器存在器表装饰绳纹,具有河姆渡文化晚期特征。同时出土陶器兼具上海崧泽文化晚期的风格和浙南山区跨湖桥文化的遗风,这种风貌在黄家台遗址中持续到了良渚文化中晚期,映射出了良渚时期移民与海岛上发展迟滞的土著居民发生人群融合的社会现象。2021年12月,嵊泗黄家台遗址正式入选2021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 文化遗址是历史的见证,是岁月的化石,它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脉络,记录着一个地区的文明。黄家台遗址作为浙江境内首次确认的唯一沙丘类型遗址,是嵊泗乃至舟山群岛地区先秦时期文化遗存的纵向标尺。其所揭示的文化遗存,证明嵊泗属于良渚文明海上分布区,对于研究良渚文化、阐述良渚文明提供了新的线索,特别对研究嵊泗早期先民的人群族属、迁徙路径、生计模式以及海洋文明的探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海岛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保护开发黄家台遗址对拓展我县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打造“海上良渚”—海洋文化新名片具有独特的潜在价值。为此建议: 一、增强意识,推进文化遗址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一直很关心良渚遗址的保护情况,讲过良渚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作为将嵊泗纳入中华五千年文明表述体系的黄家台遗址,应尽快进行原址保护。一是适时公布黄家台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制定保护措施,明确保护范围红线,控制范围内的建设活动,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切实保护好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安全。二是增强全县保护文化遗产的参与意识。文物保护需由政府相关机构牵头,并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文保机构、新闻媒体和网宣阵地的宣传教育功能,加强黄家台遗址重要价值的阐述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普及。加强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政策和技术咨询,把城市改造提升和保护历史遗迹统一起来。三是以维护原生性为原则推进黄家台遗址实地展示。根据遗址的现状和发展,在保护遗址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的前提下,对已经发掘解剖的地段进行原址展示,做好原始场景的实地复原,重现原始风貌整体,客观呈现“海上良渚”时期海岛先民的生产作业、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 二、搭建载体,推进文化遗址展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重要指示,尽快推进文化遗址展陈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嵊泗县博物馆筹建工作。将黄家台遗址作为博物馆重要的展示内容,通过遗址现场的还原展示、文物展品与图文的静态展示等形态,实现遗址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使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二是合理引入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展陈。运用体感互动、4D技术、全息影像、幻影成像等技术手段打造亮点,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除了丰富观展群众对黄家台遗址先民创造的物质文化遗存的了解之外,也能沉浸式感受“海上良渚”时期先民的生产、生活情境,领悟海岛早期先民的聪敏智慧。三是做好海洋文化展陈创意策划。以黄家台遗址为切入点,从主题、理念、定位等多角度进行策划,在展陈分类、展陈形式、展陈内容上进行拓宽延伸,以打造海洋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非遗传承基地等为目的推进文化展陈。未来如通过海岛早期动植物和海洋古环境等多领域考古的研究,拓宽并深化展陈内容。 三、文旅结合,推进“海上良渚”打造。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元素是旅游的核心要素,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黄家坛遗址和旅游经济高度融合发展。一是丰富文化内涵,讲好海洋文化故事。嵊泗目前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出现在北宋日僧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后南宋宝庆《四明志》对海上贸易城镇—县进行了详细描述,嵊泗的先民凭闯海精神参与了海上贸易活动。但由于明朝开始的四次海禁史,居民内迁岛屿荒芜,嵊泗的历史断代十分严重。黄家台遗址将嵊泗的历史上溯了近5000年,使海岛历史标尺向前迈了一大步,这就需要找好专业策划团队,对嵊泗海洋文化故事进行重新梳理,将“余杭良渚”到“海上良渚”的迁徙脉络、长江古三角洲的演变、秦汉后期开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唐宋时期嵊泗作为海商、遣唐使和留学僧来往的交通要道等历史事实和嵊泗北向大通道的发展定位进行串联、宣传策划和故事推演,以增加人文历史厚度,并运用于导游词的编撰、文创产品的设计、文艺作品的演绎等方面。二是拓宽文旅空间,推进遗址沿线旅游生态建设。充分利用各资源要素,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将旅游的参观点和文化的展示点有机结合,配套“海上良渚”相关文化展示,增加遗址周边互动性体验方式。把黄家台遗址、嵊泗博物馆、十里金滩特色小镇、基湖沙滩浴场、黑松林等进行串联,打造一个集景观、文化和经济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群廊,成为嵊泗文旅融合的新样板。三是挖掘文化潜力,打造海洋文化新名片。嵊泗目前的旅游资源要素中,以自然景观为主渔俗文化为辅,历史人文要素较为欠缺,黄家台遗址的存在,恰好填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以浙江常山“金钉子”剖面对追溯地质历史的价值发展出了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景区、文化体验馆等文化产业链为例,将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通过“海上良渚”文化品牌的打造、文旅产品的供给、文创产品的开发、参与式体验式海洋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交流活动,使黄家台遗址能成为嵊泗海洋文化输出的新窗口,成为长三角地区以文化遗址为吸引点的热门旅游打卡地,为嵊泗旅游注入厚重的文化内涵,体现“海上良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价值。 |
主办单位: | 县文广旅体局 |
会办单位: | 县文联 |
答复意见: |
嵊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 36 号提案的答复 嵊文广旅体提字〔2022〕11 号 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你们的提案《关于打造“海上良渚”,讲好海洋文化故事的建议》已交由我局办理。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文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文化遗产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个建议思路明确,建议合理,认识深远,对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黄家台遗址是嵊泗县域内迄今发现的最早古遗址,填补嵊泗人类活动史史前文化元素的空白。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4 月,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嵊泗县文旅局共同组建的文物考古队伍,对嵊泗黄家台遗址进行了历时 6 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队开展遗址的清理发掘,共布设 5×5 米探方13 个,清理采集出大量的器物标本,主要包括陶器、石器、动物遗骨、贝壳等。经对器物标本初步研究,黄家台遗址的文化属性汇集崧泽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多源文化元素,证明在远离大陆文化发展源流的嵊泗离岛,不止一批远古先民克服天然地理障碍,跨海涉波来此定居生活,共同创造了嵊泗列岛史前人类定居繁衍的历史。这不仅更新了嵊泗的人类活动历史上限,也将有助于嵊泗县依托这一文化符号,拓展文化遗产保护内涵,开发文旅文博深度融合服务产品,助力嵊泗经济文化绿色健康发展。 2021 年 10 月 16 日,县政府党组书记、代县长杨松主持召开县政府党组会议暨第 52 次常务会议,听取了县文化广电和旅游体育局关于全县文物安全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要充分重视黄家台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成立海上良渚文化工作专班,在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挖掘文化价值,结合我县旅游产业讲好嵊泗历史故事。 一、建队伍、定计划,高度重视统筹推进 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于 2022 年 1 月成立以丁副县长为组长的“海上良渚”文物保护利用行动工作专班,促进“海上良渚”黄家台遗址的保护、展示、利用,拓展海洋文化内涵。县文物局随即制定了“六个一”的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即成立一个工作专班,组建由各相关部门构建而成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小组,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深入实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三年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组建一支专家队伍,邀请县、市、省内相关文物保护专家组建“海上良渚”文物保护专家库,为本县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咨询;举办一次对外发布,将在嵊泗博物馆开馆之际,开展海上良渚文化的宣传活动,推出“博物馆讲良渚”话题、“良渚人怎么来的”等散发性故事征集;推出一条旅游线,针对青少年群体,推出以及海上良渚为主题的“博物馆奇妙游”文旅产品线路;开展一系列研讨活动,邀请良渚文化专家,做好良渚历史文化的讲解,结合嵊泗特色打出“海上良渚”文化品牌;公布一个县级文保单位,将黄家台遗址升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按文物保护单位要求进行保护利用。 二、强基础、广宣传,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为更好保护、管理和利用黄家台遗址,2022 年 2 月,嵊泗县人民政府将黄家台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我局会同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据《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办法》,针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家台遗址编制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该方案现已完成征求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主管部门及相邻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及向社会公示,将报请嵊泗县人民政府报浙江省人民政府予以批准后,正式发文公布。下半年,我局还将完成文物标志碑、遗址界桩的制作和树立,设立文物安全责任公告公示牌等,将遗址保护起来,为未来开发利用做好准备。 2021 年 12 月,黄家台遗址正式入选 2021 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浙江卫视、新华网、浙江新闻、小时新闻、新浪、搜狐、爱奇艺、舟山电视台、嵊泗电视台等媒体平台纷纷报道。我局积极抓住这一宣传契机,做好对外宣传文稿和资料整理收集等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下半年,我局将依托县博物馆开馆仪式,一系列文物文博宣传活动,例如:海洋文化为主题的临时展览、良渚文化主题报告会、博物馆之夜、博物馆奇妙游等活动,挖掘嵊泗历史底蕴,传承文化力量。 三、建平台、挖潜力,讲好海洋文化故事 黄家台遗址的发掘不仅为嵊泗博物馆增加了重要的展陈内容和展品,更丰富了博物馆文化内涵,增加了对民众的吸引力。即将对外开放嵊泗县博物馆将黄家台遗址作为一个重要展陈内容,重点打造。博物馆内的黄家台展区设置了黄家台考古仿制探方、360 度环幕动画展区、遗址出土文物展示、文物三维立体呈现介绍等内容。让观众在来了解黄家台遗址之外,沉浸式感受良渚时期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场景,了解这些海上先驱者们的聪敏智慧。接下来,我局将依托乡村博物馆创建工作,从展陈内容、硬件配套、规范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我县 8 个乡村博物馆,完善嵊泗博物馆“1+X”展馆规范化管理,拓宽文旅体验空间。把嵊泗县博物馆、乡镇分馆及其他人文景点串点成线,打造新的文旅深度融合服务产品和研学游线路,为游客呈现最精彩的文化大餐,让大家一同探讨海岛人文历史,体验渔家的精彩生活,提升嵊泗海岛公园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再次感谢你们对嵊泗文博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嵊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 年 6 月 29 日 |
影响范围: | 请选择 |
审核通过单位: | 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