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9004/2022-29163 |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县政协办 |
生成日期 | 2022-09-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001008009004/2022-29163
县政协办
2022-09-08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2-09-08 17:28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政协办公室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2044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 |
类型: | 文化建设方面 |
领衔人: | 毕孙波、吴波 |
附议人: | 易亚 |
建议内容: |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毕孙波)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服务美丽海岛建设,整合多方资源,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在职业学校建设、产教融合、社会普惠化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内、市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较大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县全县常住人口为66903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7610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9205人,减少了12.0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5人,占21.50%,十年间上升了9.80个百分点,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同时,我县作为海岛县,产业发展劣势明显,第二产业发展乏力。 二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偏见观念依然存在 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工作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处于全面弱势地位,社会“重普教、轻职教”现象突出,普遍认为职业教育学历“低人一等”,多数家长不得以才让孩子选择职业学校就读。部分企业、用人单位唯学历论,畸形的晋升和工资分配制度造成对技能型劳动者的不公正待遇,也给职业教育长效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三是校企合作缺乏深度融合 我县职业教育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主线的发展理念不够凸显,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等模式得不到社会的有力支持,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依旧存在,校企合作对接的有效平台尚未建立,导致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深度合作无法有效进行。此外,企业家社会责任不够凸显,多数仍将职业学校毕业生定性为流水线工人,在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设备提供、岗位安排、技师带培、实习保障等方面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与学生期望有明显差距。 二、几点建议 (一)优化顶层设计,实现职业教育体系化发展 一是尽快制定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对照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系统研究我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快制定我县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推进普职比合理控制、教学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招生机制完善等各项具体层面工作,明确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方向和具体实施举措。 二是探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培养更高层次专业人才。鼓励我县职教学校通过采取赴外招生、联合招生等多种形式,扩大生源渠道。不断加强与上级高等职业院校的有效对接,打通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充分融入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实训有效、活动多样、就业灵活等各方面的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推送职校毕业生升学深造,进一步推高职业人才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加大政策支持,拓展校企合作广度深度 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推动校企合作更加直接高效。加快建立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统筹安排,职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部门联合的职业就业数据平台建设,统一分析归纳各时段各阶段各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定期发布校企双方毕业信息和需求缺口,推动人才资源有效对接。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对企业行业用工特点进行分析预测,反馈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班额规模,从源头上推进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扎实。 二是强化支持引导,激发企业校企合作积极性。引导职校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沟通对接,拓宽学生入企实训渠道,充分扩大毕业后的就业选择范围,鼓励行业协会建立企业联合实习平台,探索推进“校企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行新时代学徒制。完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交流机制。 (三)推进终身培训,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服务业发展,加强重点产业和社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聚焦海岛旅游、水产养殖、港口作业等关键产业,聚焦企业职工、渔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群体素质和技能。 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吴波、易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多年来,我县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作出了贡献。但总体看来,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县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有不小差距。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嵊泗美好嵊泗”的奋斗目标,把“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民生保障事项来抓,对我县教育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补齐我县职业教育短板,实现职业教育迭代升级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一、我县职业教育现状和主要问题 我县目前有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即嵊泗县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是省三级职校,承担全县职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学校原名为嵊泗县水产技校,始建于1958年,于2001年12月更为现名。2016年开始,学校成为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嵊泗分校,2021年9月起与舟山职业技术学校脱离,恢复独立办学。现有在校学生86人,其中本校学籍35人,在编教职工38名。在几代职教工作者的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培训质量也在提高,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难以解决,主要是: 一是等级较低。我县职教中心,属中等职业教育范畴,无法承接高等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和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和证书等级低,如不能有效解决下海渔民在嵊考证的问题,难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是专业单一。当前学校结合县域特点开设了旅游服务和市场营销两个专业,与我县港、景、渔传统产业及新能源、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契合度还不够高,难以适应港口产业延伸、渔民转产转业、旅游季节性用工荒等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期待。 三是保障落后。学校占地18.6亩,建筑总面积12000多平米,远低于新建中等职业学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24000平米的最低标准。软硬件基础相对落后,无校内实训基地和专用教室,实训设备欠缺。与全市周边县区及省内宁波、绍兴、湖州等地职校相比,在校园环境、办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差距。 四是生源流失。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370人左右,升入普通高中220人左右,除部分毕业生到县外就读普通高中外,还有100多人的职校可招收生源。但从近几年情况看,我县职校毕业生逐年减少(2021年32人,2020年47人,2019年49人,2018年53人),招生和留生难度越来越大。 二、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引入资源,推动转型发展。在“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均衡特色发展”上,更多向职业教育支持倾斜。对嵊泗职教中心改名、升格,借鉴外地的异地办学模式,实施“新山海合作”,积极对外呼吁、向上争取,开办上海、省内等优质职业院校的嵊泗分校,结合“落实省内教共体结对”工作,同步落实职业教育“教共体结对”,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向更高等级转型发展。 (二)立足需求,提升培养实效。一是拓展招生专业和途径。引入航海、养殖、港口物流等专业,拓展宝钢马迹山港区四川达州(宣汉)生源的委培模式,从劳动力富裕地区引进学生和劳力,企业与学生提前签订劳务合同,实行委培、定向招生。二是拓展社会化培训,向上争取下海渔民等技能证书颁证等级和权限。加强校企合作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即企业与校园的合作教育项目),打通职校学生暑假社会实践与企业员工淡季技能培训双向通道。三是主动跟进帆张网渔船的减船转产工作,加强对转产转业渔民的再就业培训。可成立海投(渔投)公司,对马力指标收储,引导捕捞渔船“公司化”生产。 (三)加大投入,强化激励保障。一是根据职教等级和规模,改建或选址新建新的校园。申建实训基地,新建实训大楼和实训室。优化、美化校园教学、生活环境。二是建设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名优教师、骨干教师培养。三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政策,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在职校建立大师工作室、担任兼职教师。 |
主办单位: |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会办单位: | 县教育局、县人力社保局 |
答复意见: |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县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 44 号提案答复的函 嵊政办函〔2022〕7 号 吴波、易亚、毕孙波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与《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我们办理,现将提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职业教育办学囿于瓶颈,专业设置较为单一、办学保障落后、专业层次不高,究其原因,既有全县人口总量下降、区域经济发展较为单一、社会对职业教育认知偏颇的大背景影响,也有生源萎缩严重、跨区域合作办学政策限制等现实因素制约。为切实解决困境,打开职业教育办学思路,我县从四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多元发展。一是实施县职教中心转型。在保留中职教育教学基础上,寻求拓宽办学途径,通过整合社会培训,将渔农民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相关岗位培训职能等归口县职教中心,初步实现了协调统筹。二是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2019年,县教育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等八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确定县职教中心作为研学旅行具体实施单位,针对性开发活动课程,开展营地辐射式研学和主题串联式研学。三是创新东西部合作办学新机制,拓展招生专业和途径。2021 年 9 月与四川达州宣汉职校合作办班,设置港口机电 2+1 订单班,引进四川宣汉班学生 24 名,通过马迹山项目部实习、东部乡镇研学、迎元旦联谊活动等,帮助宣汉班学生尽快融入嵊泗。四是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主动对接县内外企业,摸清用工需求,畅通学生就业渠道,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实习带动学生就业。 二、组织专题调研落实相关工作 收到提案后,我办非常重视,会同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提案中的建议进行研究探讨,并主动对接提案人听取建议想法。同时,县政府办牵头对职教中心就嵊泗、宣汉职业教育合作办班模式相关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就两地合作办班模式在“怎么看”和“怎么办”问题上提出相关具体举措,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松和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完章先后对调研报告进行批示,教育、财政、人力社保、文广旅体等部门和民宿联盟先后开展 4 次会商、2 次调研,就拓展 2022 年异地办班模式达成初步意见。教育部门积极向市教育局申报 2022 年秋季招生计划,市教育局同意县职教中心 2022 年招收 3 个专业 75 名学生。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办将根据委员们的建议,继续加强综合研判,持续推进我县职业教育发展。 一是创新办学模式。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拓宽思路和视野,盘活职教中心资源,创新专业设置,拓宽招生渠道。以县重点课题为抓手,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合作,开设旅游管理服务班,培养民宿行业高端管理人员,吸引更多的西部生源来嵊就读、就业,增加嵊泗年轻劳动力和人口,助推嵊泗积极人口政策的实施。 二是提高办学质量。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积极对接省市优质重点职业院校,力争打通高职入学通道,提升职教中心办学质量。发挥传统市场营销专业优势,把握高职扩招的机遇,确保单考单招升学率及灵活专业就业率均维系在高比例,加强学校招生宣传,增强招生吸引力,稳住本地毕业生源。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采用培训、脱产学习、跟岗锻炼等手段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加强技能型教师培养,加大技能素养奖教奖学力度,增强辐射效应。 四是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培养实效,拓展社会化培训,通过“工匠”“大师”工作室挂牌,加大紧缺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培养实效性。积极对接、主动跟进帆张网减船转产工作,加强对转产转岗渔民的再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服务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五是谋划拓展基地。充分利用职教中心充裕的师资力量和场地优势建立全县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满足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要求,有效解决各校园因缺少活动实践基地影响课程设置和学生素质提升的问题。 感谢你们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嵊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 年 7 月 8 日 |
影响范围: | 请选择 |
审核通过单位: | 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