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乡文化润富:文化活水汩汩来 浇灌群众幸福田

发布时间:2023-01-30 08:47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今年来,黄龙乡紧抓“小岛你好”项目建设契机,扎实做好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创新渔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不断弘扬渔村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为幸福黄龙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以文化活水浇润群众幸福“心田”,用文化之光照亮黄龙“共富”之光。

一是文化场馆多点开花,夯实精神地基。黄龙乡对标对表,建设标准化文化阵地,同时注重使用效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完成新一轮文化礼堂提质升级,优化场馆功能,打造6个渔农村品质文化生活圈,2家乡村博物馆通过省级验收,渔俗馆、船模工作室常态化运作,石文化馆建设有序推进,今年来,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多次邀请专家团队,建造与渔村环境相互映衬的文化墙、宣传画,让村民在日常的视觉享受中耳濡目染渔村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提升海岛渔民文明素养。

二是文化品牌迭代升级,擦亮展示名片。聚焦本地特色资源,耕深文化品牌打造,让老牌文化得以传承、新兴文化茁壮发展。大力培育本土文艺团队,尽全力保留渔嫂锣鼓团队和各村舞龙队,渔嫂锣鼓、舞龙、祭海连续19年在蛟龙腾飞开捕节上亮相,为舞龙、锣鼓、祭海等非遗文化搭建展示平台。积极向上申报非遗项目,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将老牌文化保留下来。深挖“渔”“石”文化,以渔绳结和奇石怪林、摩崖石刻等为有形载体,不断探寻“渔”“石”文化历史,通过平台展示、文化推广,广泛宣传新兴文化,抓牢更多文化根脉。

三是文旅融合加速发展,铺就共富源泉。深挖本土非遗文化资源,用足用活“渔”“石”“绳”等特色元素,积极推动文旅融合,走出一条以文润民、以文促富的新路子。巧用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带头探索制作渔绳结、渔网结周边产品,让非遗文化融入生活并产生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研学互动,增加游客体验感,让非遗文化更具“生命力”。打造渔绳结、碱水粽“共富工坊”,拓宽致富的新渠道,不断挖掘文化产业附加值。盘活闲置土地,打造听风话海,配备全石结构下沉式活动广场,成为黄龙乡又一网红打卡新地标。谋划大钳海岬风景体验区,餐饮、茶室、直播间等一应俱全,丰富游客体验项目。利用巨石深坑的天热资源优势引进海上乌托邦露营基地等一批新兴业态,推动黄龙乡旅游产业迭代升级。加速推进峙大景观沿线向东环线延伸,“山海十里”主题游线初具雏形,实现旅游线路全域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