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31 10:39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主要做法
目前,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10所,在校学生3036人,其中初中2所,在校学生1064人;小学8所,在校学生1972人。自2019年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以来,我县高度重视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建立工作机制,安排专项经费,落实推进措施,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为切实做好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学校和“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及时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项目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下发《关于组建城乡义务教育共建型共同体的通知》,制定并实施考核办法,建立评价标准和共建型教育共同体工作成效捆绑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各教共体学校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挂钩。目前,我县1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组建成共建型教共体,覆盖率为100%,县初级中学、海星中学、洋山学校和嵊山小学四所学校与宁波宁海组建成跨地区共建型教共体;调整原县域内“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学校,建成6 所2对共建型教共体,即菜园一小—菜园二小—马关小学教共体,菜园三小—黄龙小学—枸杞乡小学教共体。
(二)均衡资源配置,加大专项投入。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有力推进,完成嵊泗教育智慧服务平台、网站集群、互联网+教育应用平台、校园安全管控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平台等项目建设,升级教育OA和同步课堂等平台。目前,全县所有学校都建有录播系统,可实现全县范围内视音频同步直播,为城乡教育共同体开展同步课堂教学和网络教研奠定扎实基础。
二是加大专项投入,确保教共体常态化活动基本条件。从2019年至今我县共投入131万元专项资金,完成10所学校同步课堂教育技术装备配置与培训管理等保障和技术支撑,确保线上活动正常开展。
三是充分认识教共体“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关键要素——教师的重要性,开展教共体内教师双向流动。利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加强县域内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师资结构。目前,菜园一小、菜园三小两所支援学校共派出4名骨干教师到受援学校进行交流。
(三)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聚焦区域品牌建设。围绕我县区域教育品牌中小学海洋美育,县域内6所教共体学校将美术确定为同步课堂和网络教研的学科之一。支援学校美术教研团队积极发挥教学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教研,共同探讨实施海洋美术学科综合化教学,开展主题课程项目化学习,促进区域海洋美术品牌建设的整体推进。
二是聚焦课程改革推进。基于区域“学在思维”课堂教学改革,县域内6所教共体学校尝试在同步课堂教学中,把“学在思维”课堂教学理念带到同步课堂教学中,通过“学在思维”同步课堂教学实践、思维同步课堂教学研究、同步课堂教学评价,形成优秀的思维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在思维”课堂教学改革转型。跨地区教共体围绕拓展性课程建设,组织拓展性课程线上共享活动,宁海县4所支援校向我县4所学校共享了体育、美术、音乐等4门拓展性课程,丰富了课程形式,优化了课程内容。
三是聚焦教学质量提升。县教研室指导教共体学校组成连片教研组,县域内6所教共体学校围绕受援学校的薄弱学科建立学科提质的长效帮扶机制,落实“薄弱帮扶”的领衔教师和帮扶班级、帮扶形式,定期开展线上教学诊断、网络研修和线下专题交流等活动。为充分发挥支援校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跨地区教共体在开展线上活动的同时,组织名师结对和异地跟岗活动,“袁聪莲(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和“胡才燕(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分别落地县初级中学和洋山镇学校。目前,跨地区师徒结对18组、51人;线上线下传授指导活动79次,59节示范课,58次线上线下集体教研活动;共享线上拓展课程4门,开展4次学生集体交流活动;设立两个名师工作室。
截至5月底,我县已完成跨地区教共体工作全年任务。
二、问题与困难
一是教共体专项经费缺乏。目前,尚未设立用于教师外出跟教、培养、教学设施配置等教共体专项经费,不利于工作推进。
二是异地跟岗较为困难。目前,我县各学段特别是初高中学段的教师编制紧缺,异地跟岗跟教锻炼培养存在问题。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一)以嵊泗各学段为单元,以“1+1”模式组建跨区域优质教育共同体;以“1+N”模式组建区域内优质教育集团。
一是嵊泗中学与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校区)建立跨区域优质教育共同体,全面提高中教育质量,预设每年有进入国内高水平优质高校的学生并能逐年提高。
二是两所初中学校分别与杭州、宁波两所优质初中学校组建跨区域优质教育共同体,高质量实施初中提质强校工程,提升学优生培养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三是在区域内分别组建2个小学教育集团,2个小学教育集团分别与杭州优质小学组建跨区域优质教共体,即菜园一小教育集团结对杭州学军小学集团(计划),菜园三小集团结对杭州天长小学集团(计划)。保留2个原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即嵊泗县洋山学校结对宁海县潘天寿小学(山海协作),嵊泗县嵊山小学结对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山海协作)。全面提升海岛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品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小而优”教育新样态。
四是组建以县中心幼儿园为核心园,其它各幼儿园为协作园的县域学前教育集团,与杭幼师幼儿园集团组成跨区域优质教共体,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办园水平。
(二)完善保障措施,全力支持基础教育结对帮扶试点工作。
设立支持基础教育结对帮扶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外出跟教、培养、教学设施配置等。在各学段教师正常编制基础上增加5%的编制数,用于教师跟岗跟教锻炼培养。
(三)继续开展常态性活动,确保教共体工作有序推进。
有序推进教共体工作,明确下半年同步课堂、线上教研等工作新目标,确保教共体工作常态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