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岛“四养”模式 精心构筑“银发暖巢”

发布时间:2023-12-14 16:54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基本概况

嵊泗县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6767人,占比38.39%,已达深度老龄化程度,全县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失能化、高龄化的发展态势,特别是离岛乡镇出现了较多的“留守老人”。近年来,嵊泗县着眼于海岛养老“空离穷”等难题,依托区位禀赋优势积极探索四种养老模式,打造独具海岛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通过跨界联动、集中安置、链接资源、优化服务合理配置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向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具有海岛性、产业性、养老人文性、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岛养老标志性成果,擦亮海岛康养“金名片”。

二、做法成效

(一)跨界联动,高站位开创“宿养一体”新局面。依托全域海岛旅游典范区优势,走好“旅+养”文章。全面实施宿养结合、以房养老,积极盘活60周岁以上本地老年人闲置房产,创新闲置资产集体租赁模式,以“租、转、拼、换”等模式,多形式打造精品民宿、民宿配套用房、新业态用房等,有效保障老年群体收入。创新推行民宿创客幸福公约计划,民宿创客为老人提供“自住房间+装修服务+基础照料”等服务。在全市率先推出“民宿+养老”结对帮扶机制,组建由民宿业主牵头的志愿养老服务团队,258家民宿与375位老年人结对,志愿团队定期上门走访,同时每月组织文娱活动,营造民宿业主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形成了“以房养老”、新居民乐于助老、旅养群体和谐共融的新局面。

(二)集中安置,高品质打造“康养协作”新亮点。创新海岛居家养老模式,投资3148万元在灯塔村新建8栋安置公寓——“幸福里”康养小区,将原灯塔村老年人统一安置,配置适老化设备、建设老年食堂、优化居住环境、入驻医疗服务点等,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整村老年人实现集中居住,并逐步将海岛支老、民宿养老志愿结对等延伸到康养公寓。新建金平老年集中安置公寓,解决绿华等偏远海岛老人的晚年安养问题。筹建洋山镇养老服务综合体,融入幸福食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智慧养老体验馆、老年健康小屋等多重为老敬老、乐养安养元素,打造区域性老人之家。

(三)链接资源,高水平构建“以医助养”新格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链接医疗机构,联合人民医院、卫生院和康养中心等共驻共建单位,开展专业医护、康养、集中照护等服务,积极为老年群体构筑健康平台。如花鸟乡卫生院和养老机构合力打造康养联合体,整合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资源,将医疗资源和家庭需求有序衔接,打造集照护技能培训、精准能力评估、服务政策衔接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促进康复和养老服务融合。集中照护服务,建设青沙海阳养护院和县认知症障碍照护专区,集健康预防、医疗、康复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为一体化。目前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已达60%以上,海岛养老机构与卫生院实行“包保结对”,医养签约率达100%,海岛老人签约医生服务率81.2%。

(四)优化服务,高效能开创“安养结合”新纬度。嵊泗县聚焦“152”跑道,深入谋划多跨场景应用,率先打造海岛一站式民生服务驿站——“幸福驿家”,先后建成绿华、花鸟、壁下幸福驿家,创出养老服务集成新模式。如花鸟乡全域打造海岛幸福驿家2.0,整合提升敬老院、卫生院、安置房等服务点,设置为老服务“微心愿、微岗位、微项目”34项,固化保障卫生健康、养老服务、商品物流、精神文化、便民服务以及特色服务等“5+X”服务,实现 5分钟养老服务圈。实施养老区域协作,深化“海岛支老”活动,引入“怡乐”“花之语”等为老服务团队,为托养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和心理慰藉等服务项目。

三、经验启示

(一)以产业反哺为导向,夯实共富养老基础。打破新兴业态与本地老人传统养老模式之间的壁垒,突破民宿业、旅游业与养老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推进海岛产业发展红利惠及老年群体。同时深度挖掘开发民宿管家、帮厨等适老性岗位,重点围绕低收入老年人、生活困难老年人等群体,推动有劳动能力老年人上岗就业,有效保障老年群体收入。

(二)以区域集聚为路径,创新海岛颐养模式。迎合海岛老人“故土难离、故人难舍”的守旧情结,立足老人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做好聚集辐射文章,实现区域性集中养老。同时以“数字赋能+服务集”成为双引擎,积极培育发展基层养老服务团队,推动海岛基层民生服务再升级,带动海岛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优化,逐步形成本地可持续性养老支撑网络。

(三)以多元服务为保障,提升集成服务能力。在推进养老向县城中心集聚同时,聚焦失能失智、困难、偏远海岛老人等特殊群体,以资源共享为依托,深化医康养融合,通过结对、共享、联建等方式,整合海岛医康养资源,丰富养老照护服务供给,提升海岛老人康养水平。推进“家门口”多元化、一站式养老服务,常态化开展涵盖精神文化、亲情陪护、家政服务等敲门服务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