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物种,耐盐耐淹、繁殖力极强,任其扩散会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2023年嵊泗县全面启动互花米草除治工作。
嵊泗县互花米草年度除治任务137亩,集中在洋山镇滩涂区域。为确保除治工作有效推进,嵊泗县及早谋划,狠抓落实,在8月底前完成互花米草综合除治164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一、前期规划,推进落实
在林长制工作会议上县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局长专门汇报了互花米草除治工作,总林长马上部署落实,及时明确除治工作相关事项,高位推动除治工作,专门落实专项经费。今年4月编制完成了《嵊泗县互花米草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将互花米草除治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条块结合,一体推进监测、除治、修复等工作,确保工作任务按期完成。
二、落实方案,全面治理
嵊泗县互花米草分布区域分散、环境条件差,海岛交通不便,对除治工作带来了难度,为此,县林长办专门向市林科院进行请教,对全县互花米草情况进行研判,针对现状积极和乡镇沟通,确保除治工作顺利完成。根据潮间带基质特点,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的原则,采用挖掘机深挖,对零星分布散生的互花米草采取人工挖(拔)除。结合洋山镇乡镇规划选取靠近城镇村庄、交通便利、自然基础条件好、景观资源品质高的区域,配套建设相应的景观、服务设施,形成提升示范片,让群众享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果。
三、完善机制,确保长效
互花米草治理是一场持久战,为此,嵊泗县建立长效防治机制,多措并举,用好科技力量,建立健全互花米草监测体系,实施治理跟踪评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加强互花米草除治后期管护,巩固除治成果,消除互花米草快速入侵扩散带来的生态危害,打造健康、稳定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