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0 15:31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继续实施《嵊泗县教育局关于构建有效德育课程体系与实 施指导意见》,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健全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工作重点
1.持续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着力推进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广泛开展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2.持续推动学校有效德育“1+1+X”模式构建与实施,继续开展有效德育课程建设、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一班一品”建设,持续推进审辩式班会课程建设。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名师带徒、班主任沙龙、德育研讨、课题研究等途径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开展全县第三届德育研讨会,举行青年班主任沙龙。
4.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巩固文明校园、美丽学校创建成果,持续开展县星级文明班级评选活动。
三、具体工作举措
( 一 ) 加强阵地管理,落实意识形态教育
1.持续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的核心课程,着力推进中小学“大思政课”建设,上好道德与法治 (思想政治) 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课程,在中小学继续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教育。
2.牢牢把握校园意识形态主导权,坚决防范和抵御宗教势力向校园渗透,加强阵地管理,加强学校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的审定,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学习类APP整治,开展中小学校本教材、课外读物定期排查和常态化管理。
(二) 落实德育工作机制,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1.继续落实嵊泗县德育品牌与年审工作制度、德育工作例会制度、一年一度的县级德育研讨会制度、班主任沙龙活动制度和班级管理评价制度,以制度机制规范德育各项工作。
2.出台实施《嵊泗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 ( 2023-2025 年 ) 》,持续推动学校有效德育“1+1+X”模式构建与实施,继续开展有效德育课程建设、学校德育品牌建设、“一班一品”建设,重点开展传统文化课程物化成果提炼,组织开展优秀德育工作案例评选,新培育县级德育品牌项目,继续推进审辩式班会课程建设。
( 三 ) 开展德育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1.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扎实开展“新时 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系列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童心向党”“中国梦”主题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感、使命感。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 系列主题活动,认真组织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好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从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3.组织法治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重点,开展各类法律知识教育。继续开展宪法活动周、“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活动和毕业班学生毕业前的集中法治教育,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确保学校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远离毒品”“拒绝校园欺凌”“防诈骗”“拒绝邪教”“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6.26”禁毒宣传日、“11.9”消防安全日、“12.1” 防艾宣传日、“12.2”交通安全日,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法治主题教育活动。
4.推进中小学生命教育。以生命教育为核心,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心理测评、校园心 理危机动态预警防控等工作,提升及早发现能力和日常心理辅导水平,继续开展 “润泽心灵”行动计划。
5.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继续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健全完善劳动周和劳动清单制度,深化劳动教育达标校 (优秀校) 创建成果,组织认定第二批县级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
6.组织开展县内中小学研学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继续实施中小学研学旅行,研制《嵊泗县中小学 生研学活动指南 (试行) 》,开展县内中小学研学活动。
7.开展生态、环保等其他相关教育活动。利用 3.12 植树节 和 6.5 世界环境保护日,开展各种低碳环保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 四 )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创城工作任务
1.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巩固文明校园、美丽学校建设成果,以“星级文明班级”建设为载体,强化学校对“星级文明班级”建设过程管理。在县级评选的基础上积极参评市级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
2.推进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组织开展好新生入学礼、开学第 一课、十岁成长礼、成人礼等仪式课程。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日常 行为规范教育与管理,切实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3.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把《中小学生守则》《浙江省中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舟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作为主要 教育内容,细化学生良好行为规范,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提高 教育实效,把校园文明公约作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4.开展志愿活动。积极参加创城各项活动,引导师生参与校 内外、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确保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数 达到规定要求。
5.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注重活动过 程资料的整理与积累,全力配合创建工作,高质量完成 2023 年 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申材料。
( 五 ) 健全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1.深入推进家庭教育。重视建设新型家校关系,构建有课程、 有师资、有阵地的“三有”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继续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继续开展数字家长学校创建工作,以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内容为重点推进家长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畅通家校沟 通渠道,提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性。
2.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以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为重点,深化家校新型合作关系建设。密切家校联系,创设多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访、校讯通等形式与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完善家校育人新机制。充分发挥县家长总校作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举办订单 式家庭教育讲座,不断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3.继续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立足于全员德育,继续健全“三全”育人机制,完善优化学生成长导师制,开展优秀学生成长导师和成长导师优秀案例评选。
4.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切实抓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渔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保护工作。
5.深入推进中小学正面管教。以点带面,积极培育正面管教 样本学校,2023 年拟培育 1 所市级正面管教样本学校。
( 六 )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通过名师带徒、班主任沙龙、德育研讨、课题研究等途径引领德育干部专业成长。围绕“审辩式班会课程建设”主题,开展 全县第三届德育研讨会;推广《班主任的育人密码》经验,举行 青年班主任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