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乡镇动态
黄龙乡以“群团”促“共富”,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4-11 19:06

信息来源:黄龙乡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年来,黄龙乡群团以“幸福黄龙•逐梦前行”党建品牌为引领,始终秉承站在社会变革前列,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突击队,始终永担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推进幸福黄龙建设重任,并以实际作为回答了黄龙发展“四问”。

环境不治,谈何发展?群团协力攻坚环卫整治,海岛渔村华丽蝶变。“生态宜居”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曾经的黄龙岛是县里公认的“脏乱差”典型。为了发展,历届黄龙乡党委痛定思痛,发起“双十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号召,群团积极响应,组织12支队伍,138人,直接参与环卫整治48次,宣传32次,并推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倡导爱卫良风良俗。为巩固整治成效,群团化被动为主动,构建常态化参与机制,渔村环境发生颠覆性巨变,从全市“脏乱差”的“落后生”变为“洁净美”的“模范生”,其中峙岙村获得全市渔农村环境全域整治提升“三星级”村第一名,得到市领导专项批示。环境的优化,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东咀头文化艺术民宿集群项目,山下美术馆项目相继在黄龙落地,不仅激活了黄龙文旅产业,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2022年全乡各村经营性收入总和同比增加600%,更盘活了75户农村闲置房屋,让群众直接享受发展红利,尝到共富甜滋味。

基层社会,谁来治理?群团勇担基层治理主角,社会关系和谐稳定。产业结构转型中的黄龙,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也更加集中。为此,乡党委积极培育以群团为主的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回答“谁来治”的问题。以“东海渔嫂”“8090宣讲团”“温暖之家”等群团品牌为基础,引导群团队伍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全面参与黄龙网格智治体系构建,在网格员中群团占比达90%。“群众事,群众办,群众说了算”,既化解了大量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社会治安等问题,更解决了海岛基层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在帆张网减船转产工作中,群团发挥舆情引导和政策宣传优势,调动渔安员、宣传员、网格员等群团队伍积极性,以入户走访、面对面座谈等形式,共计300余次,宣传减船转产政策措施,安抚船员及其家属情绪,找准矛盾点及时上报化解。黄龙实现减船转产63艘,减船率为63%,社会面总体平稳有序。

老而无养,谈何幸福?群团助力养老服务供给,浙里康养品质推进。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必然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发展。黄龙60岁以上老人占比高,养老服务供给压力较大。群团以工作室为枢纽平台,整合为老服务志愿团队3支,辅助海岛支老,推动群团功能室特色作用发挥。常态化开展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康复活动等多样性生活照料服务,打通岛、院、家的距离,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海岛老人“5分钟”生活圈。结合老人生日、传统节日等,开展11场次为老敬老主题活动,如“我们的节日”系列民俗活动,“幸福黄龙季”“钻石婚庆典”等,丰富老人精神世界,提升海岛老人幸福感。此外,群团还依托海岛支老合作模式,承接“养老优才”工程,借力杭州第三福利院支老团队,孵育本土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储备4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保障了黄龙养老服务常态长效供给,浙里康养水平进一步提升。

钱袋不丰,谈何共富?群团深化共富工坊孵育,富民强村路径明晰。打造群团星工作室,集创就业咨询、品牌孵化、群团宣讲等功能于一体,精准助力“共富工坊”孵育,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提供乡土人才支撑,在推进渔村“扩中”“提低”上贡献群团力量。渔绳结共富工坊已开展渔绳结制作培训3期,将专业化队伍扩展到30余人,其中低收入者占1/3,并探索直播带货、嫁接研学游、参与展销会销售模式。目前,直播带货观看人次已累计破25万,接待研学团队80批次,3000余人次参与。黄龙碱水粽共富工坊,培养碱水粽制作技艺人15名,解决8名低收入群体就业问题,谋划了富民强村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