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9220026432531/2023-30281 | ||
组配分类 | 乡镇部门文件 | 发布机构 | 县教育局 |
生成日期 | 2023-05-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113309220026432531/2023-30281
教育
县教育局
2023-05-10
嵊教〔2023〕26号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3-05-12 10:58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各中小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的意见》(浙教基〔2013〕115号)文件精神,促进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就我县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进城务工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加,不同程度出现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在亲情关怀、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多的困难和问题。各中小学要从民族未来、社会和谐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学校在加强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现有场所、设施和师资优势,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服务,保障他们健康成长。
二、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水平
(一)健全学校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台账。要建立健全本校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规范留守儿童台账,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底,一人一档,每学期及时进行更新,如实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家庭状况和监护人状况等情况,根据情况变化对数据适时更新,实行动态监测,同时,将留守儿童情况汇总表于每年9月底上报教育科孙老师,电话:5085887。各中小学校要确保对留守儿童关爱缺失的风险和隐患掌握全面、报告及时、关爱到位、处置妥当。要重点排查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庭生活困难、存在学习或心理问题、无监护人、身体残疾等农村留守儿童,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分类教育关爱与保护,精准施策,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
(二)健全完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要充分利用成长导师制,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针对留守儿童的困难落实帮扶措施,重点组织学校领导、党员、热心教师对留守儿童在情感、生活、学业、安全等方面予以关怀与照顾,经常与留守儿童展开日常交流、学习辅导和思想沟通,并保持与监护人经常性的联系。
(三)充分发挥“儿童之家”阵地作用。利用“儿童之家”资源,以课后服务的形式,在节假日专门接纳留守儿童来“儿童之家”进行文体活动、交流等自主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节假日也有家的温暖,享受亲人般的关怀和照顾。
(四)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发展,积极回应留守儿童心理诉求,对有异常表现的留守儿童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要加强师生情感沟通交流,努力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温暖的缺失。学校在各项工作环节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将留守儿童标签化,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缓解其孤独情绪,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校园氛围。
(五)做好对留守儿童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一是要加强安全教育,学校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开展节假日安全家访,积极预防溺水、交通、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对留守儿童的伤害;二是要加强法治教育,开展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及早发现和纠正个别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加强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建设,有效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发生;三是加强感恩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经商创业的艰辛和不易,教育他们知恩图报、孝敬父母长辈;四是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县妇联、团县委、县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工作,预防和打击侵害留守儿童人身财产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
(六)建立家校定期交流与沟通制度。一是建立与留守儿童父母的交流沟通制度,班主任、结对教师要利用电话、QQ等网络通道以及“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及时向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表现情况,指导家长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对孩子的亲情关怀;二是充分利用“家访”“亲情电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与联系,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增强其做好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各种方式关心留守儿童,支持、配合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努力化解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三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平台,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指导其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切实负起监护人的责任。
三、进一步加强多方协调,构建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要加强与县妇联、县文明办、团县委、县关工委、乡镇等部门(单位)的沟通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妇女儿童之家、春泥计划、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在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中的作用,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新机制、新模式和新途径,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