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922002643210K/2005-00017 | ||
组配分类 | 规划信息 | 发布机构 | 县交通运输局 |
生成日期 | 2023-05-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11330922002643210K/2005-00017
政务公开
县交通运输局
2005-03-01
嵊交〔2005〕2号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3-05-12 11:07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交通运输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十五”陆岛交通回顾
1、“十五”陆岛交通建设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我县陆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通过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五年的共同努力,已按原计划目标基本完成。预计全县完成陆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 2.43亿元,其中陆岛交通码头完成投资1.3亿元,陆岛公路完成投资1.13亿元。“十五”期间建成陆岛交通码头8座,新增生产能力为:年货物吞吐量24万吨、客82万次、车5.4万辆,建设改造港区2个;建成陆岛交通码头接线公路29.2公里。这些陆岛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及投产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海岛的交通状况,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嵊泗交通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陆岛交通存在的问题
“八五”、“九五”、“十五”嵊泗的陆岛交通建设在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取得了较大发展,大大改善了我县原来海岛交通的落后面貌。然而,按照嵊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县的陆岛交通还存在着些根本性的问题。
(1)现有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通达深度不够,拥挤度大,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蓬勃发展及陆岛交通码头的不断建成使用和海上蓝色公里的开通,公路运输业快速发展,公路交通量猛增,使许多路段的交通量已超过设计通行能力,处于超负荷运行状况,以致经常出现交通堵塞现象,已严重制约了海岛经济的发展。
(2)泊位紧张且客货混装,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通过“八五”、“九五”、“十五”的建设,我县已实现千人以上岛屿,岛岛有陆岛交通码头的目标,但随着海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对外往来日益频繁,客货量增长迅速,因此造成了泊位紧张,客货混装的局面,潜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货物滞港现象也常有发生。
(3)岛与岛之间及岛与大陆之间资源共享性差,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运输方式单一,使得滚装船码头的发展成为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4)目前还有部分住人岛屿没有交通码头。由于岛屿交通码头数量少,渡航船靠泊的还是简易埠头,海岛群众进出岛难的困难有待进一步缓解。
(5)码头与接线公路不配套,交通码头的功效不能充分发挥。交通码头虽已建成使用,但陆上交通设施还相当落后,水运码头建设与陆上集疏运的矛盾还十分明显。
(6)随着海岛交通的快速发展,客货船舶趋向大型化,致使原建成的码头长期处于超负荷靠泊和使用中,破坏严重,有的已不能正常靠泊。而且近年来,岛际运输实现了高速化,“八五”、“九五”建成的码头,期结构不适应高速客轮的靠泊,已严重制约了海上运输业的发展。
二、“十一五”陆岛交通发展总体思路
根据嵊泗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结合海岛交通发展实际,“十一五”期间,我县陆岛交通建设以实现县内主要经济大岛至本岛半小时交通经济圈为总体目标,逐步实施撤渡建桥战略;提高我县公路等级;完成住人岛的码头建设;开通五千人以上岛屿滚装船运输线。争取通过五年的陆岛交通建设,大大提高嵊泗交通发展的整体品味,彻底改变海岛群众的交通难问题,至2010年全县交通基本适应嵊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
1、加快主要经济大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完善码头接线公路,提高港区的集疏运能力。嵊泗地处海岛,点多面广,交通运输结构虽以水运为主,但由于公路交通运输有快捷、方便、灵活的特点,在水陆旅客运输中仍占重要地位。但目前主要经济大岛的
主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随着客运码头及滚装船码头的建成使用,客货运输量增长迅速,超负荷承担着全岛陆上运输的重任,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港口集疏运的要求。另有一些陆岛交通码头虽已建成使用,而根本无接线公路,仅靠简易土路来维持,群众的日常
生活还没有结束手拿肩挑的历史。因此,为充分发挥交通码头的功能,改善海岛群众行路、行车条件,深层次开发海岛旅游资源,在“十一五”期间,将逐步完善已建码头的接线公路,提高主要经济大岛的码头接线公路等级,并纳入岛内路网,充分发挥海岛公路网的运输效益。
2、发展海岛滚装运输,构架海岛与大陆的交通网络。滚装运输不仅改变单一的运输方式,减少货损,提高运输效率,而且能使各大岛之间、大岛与大陆之间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为海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嵊泗要发挥自
身独特的“港、景、渔”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利用对深水大港的开发、搞活,大宗货物中转储存,拉长产业链,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拓宽旅游网络,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云集嵊泗各岛屿,形成多层次的交通运输格局,构筑快捷便利的“海上蓝色公路”已成为海岛交通建
设的必然趋势。在“十一五”期间配建五千人以上岛屿车渡码头,是完善嵊泗公路网络的重要环节,对于各岛之间,各岛与大陆之间共享资源,促进经济大岛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实施“撤渡建桥”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对有条件的海岛实施“撤渡建桥”计划,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加快荒岛开发,利用海岛紧缺的土地资源。同时,解决渡船老化更新问题、设施陈旧不适应人民生活的需求及安全等矛盾。
4、主要经济大岛码头实现客货分离。“八五”、“九五”、“十五”时期,我县主要经济大岛建成了一大批客货码头,曾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方便了群众生活。但随着海岛经济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客货量增长迅速,原有的客货码头已不能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故“一五”期间主要经济大岛将建设一批货运专业码头,以实现客货分离,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地方经济。
5、住人岛屿码头的建设。“八五”“九五”“十五”陆岛交通码头的建设,基本结束了千人以上岛屿人民进出海岛上下靠礁石、埠头及用小船驳客的历史,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方便了岛上群众生产、生活资源运输和水产品的出口,为活跃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我县还有部分住人岛屿没有交通码头,渡航船靠泊的还是简易石埠头和渔用码头。因此,“十一五”期间,在全面完成千人以上岛屿码头的基础上,完成住人岛屿码头的建设。
陆岛交通“十一五”计划,是在“十五”计划全面趋于完成的基础上编制的。它比较全面地考虑到嵊泗交通目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嵊泗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发展趋势,顺应新时期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立足解决嵊泗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嵊泗交通的落后面貌,最终形成畅通、有序、美观的交通环境。
三、嵊泗县陆岛码头“十一五”建设计划项目情况说明
1、嵊泗县泗礁岛客运码头
泗礁岛是嵊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嵊泗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南方北戴河”之称泗礁岛有两个客货码头,李柱山客货码头位于泗礁岛西侧,为嵊泗县对外交通窗口,而沟通县内交通的码头则是坐落在县城的菜园客货码头,位于泗礁岛西北侧,距县内主要经济大岛较远,是一个客货共同使用的交通码头,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且近年来淤积严重,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需候潮靠泊,已不适应我县交通发展需要。故我局计划在泗礁岛新建一个客运专用码头,以沟通县内主要经济大岛航线,以实现县内主要经济大岛至本岛半小时交通经济圈的目标。拟建码头位于泗礁岛东侧的淡菜屿,500吨级,2各泊位,总投资3000万元。此处水域开阔,风浪、潮流条件较好,并且使嵊泗东部嵊山、枸杞等主要岛屿至县城的海上距离减少三分之一。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其余地方自筹。
2、嵊泗县枸杞岛车渡码头
枸杞岛位于本县东部海域,距离县城驻地泗礁岛215公里,是枸杞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岛岛屿面积592平方公里,是嵊泗县第二大岛,常住人口1.034万人,渔工业总产值为2.5亿元,东与嵊山岛隔水相望,是渔场水、油等后勤给养基地,养殖业非常发达,享有“海上牧场”的美称,唐代进贡之一的“桂花海蜒”、“淡菜干”等就产于此地,岛上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碧海、奇礁、怪石”,构成一幅壮美的海光岛色景观,闻名遐迩的明代时刻“山海奇观”就在境内。
枸杞岛现有500吨级客运码头南北各一座。目前有四条客轮停靠码头,分别通往舟山沈家门、泗礁岛、大洋岛和嵊山岛,年客流量达12万人次。随着枸杞岛与嵊山岛的跨海大桥规划兴建,使两岛通过大桥连成一体,改变主要岛屿长期分割不能连通的状况,使两岛的资源优势互补,城市化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届时进出两岛的客货量也必将成倍增加,因此,在枸杞岛兴建一座1000吨级车客渡码头,大陆车辆通过海上蓝色公路进入枸杞、嵊山两岛将十分必要。恳求将枸杞岛车渡码头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码头总投资3000万元,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15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3、嵊泗县徐公岛客货码头
徐公岛位于嵊泗县西南部,距县城菜园镇约9海里、小洋山11海里,岛屿面积2平方公里,有一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00人左右。岛上居民以捕鱼为生,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及外出办事均由渔船从海上运输。
徐公岛原有简易石埠头一座,供当地渔船及外来船只靠泊,但由于石埠头水深浅,低潮位时要落出,船只只能候潮靠泊,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进出很不安全、方便。近几年来随着周围岛屿(洋山岛、泗礁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洋山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正式启动,以及洋山与上海芦潮港的跨海大桥的即将建成,给徐公岛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县已总体规划该岛的旅游项目开发,到时徐公岛的流动人口将有4000人左右,年客流量可达60~70万人次。
随着该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岛上客货物流量的增加,单靠渔船运输已远远不能满足,并且严重危及上岛旅客的人身安全,为了尽快改善该岛的投资环境,根本上解决该岛的落后交通条件,我局计划在徐公岛建造一座1000吨级的客货码头,泊位2个,总投资20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1000万元,其余地方自筹。
4、嵊泗县洋山客运码头
洋山岛地处舟山群岛西北部,距舟山诸岛距离相对较近。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的开发建设,将使小洋岛通过东海大桥与上海南汇芦潮港相连接,洋山不仅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服务中心,同时也将成为舟山北向陆岛交通的主要门户,更好地接受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大都市的辐射。
目前,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后勤配套基地的洋山新城建设已正式启动,而且我县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小洋山和大洋山之间的跨海大桥,舟山北向陆岛交通的航线布局将随之改变,使舟山本岛以北诸岛通往上海的海上距离全部缩短至50海里以内,将开通舟山北部诸岛与洋山之间的高速客轮航线数十条,进出客流量每年可达几百万以上,届时洋山将真正成为丹山北部的客运中心,洋山岛上原有的码头设施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故我局计划在洋山建造一座500吨级客运码头,4个泊位,总投资3000万元。以缓解原码头压力。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1500万元,其余地方自筹。
5、嵊泗县泗礁岛货运码头
泗礁岛是嵊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设有1镇1乡,岛屿陆域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约4万人。本岛经济以工业、渔业、旅游业为主岛上工业由全民、二轻、乡镇、个私等部分组成。嵊泗渔场是舟山市主要渔场之一,各类水产品十分丰富,尤其是鲜活品,口美味鲜,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及长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腾飞,嵊泗县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凭借嵊泗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上海宝钢在马迹山建成了25万吨级矿砂中转码头且二期工程即将启动建设,轻工产业如天力化纤厂、仪表厂等大型企业也在泗礁岛上的建成投产,使得进出泗礁岛的货物数量于日俱增,每年达百万吨以上。
到目前为止泗礁岛上还没有专业的货运码头。原进出岛上的货物主要依靠位于县城内的菜园交通码头。为客货混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时常出现货损货差现象,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危险,而且菜园交通码头近年来淤积严重,已无法正常靠泊。故我县计划在泗礁岛中柱山西侧新建一座1000吨级的专业货运码头、泊位4个,总投资4000万元。此处水域开阔,风浪条件较好,且紧挨马关工业新区。恳请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2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6.李柱山南侧车渡码头
李柱山港区是嵊泗县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进出我县的大门。在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八五”和“+五”我县在李柱山港区建有南北两个车渡码头,其中“八五”时期建造的李柱山南侧车渡码头为1000吨级,液压升降平台、钢引桥及码头栈桥设计通过能力为汽-15,它的建成曾极大地促进了嵊泗地方经济的发展。2003年李柱山北岙300吨级车渡码头的建成投产,进出嵊泗的大吨位及集装箱车辆大大增加,而且随着2005年底洋山深水港区和东海大桥的建成投产以及马迹山港二期工程的启动建设,嵊泗经济呈跳跃式发展,预计未来一个时期嵊泗集装箱车辆发展将有一个高速的增长期。由于嵊泗特殊的海岛地理环境,下半年盛行西北风,北岙车渡码头难以靠泊,时常出现从上海方向过来的集装箱等大吨位车辆无法上车渡码头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嵊泗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嵊泗对外形象。近几年嵊泗大吨位滚装船舶发展迅速,李柱山南侧车渡码头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损坏严重,几乎已无法正常运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集装箱等大吨位车辆能全天候进出嵊泗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方便当地群众生活,故彻底改建李柱山南侧车渡码头将显得十分迫切,恳请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要求国家补助15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7、洋山车渡码头
洋山岛地处舟山群岛西北部,岛屿陆域面积4.18平方公里,并有3平方公里滩涂可供围垦,总人口1.3万余人,是洋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后勤配套基地。“十五”期间岛上建有一座3000吨级的车渡码头。近几年来,随着洋山新城的开工建设,特别是我县计划在2010年前建成连接小洋山和大洋山之间的跨海大桥,使洋山成为半岛,是舟山本岛北部诸岛沟通上海、江苏等地的交通门户。届时舟山北部诸岛的大量车辆通过大洋岛驶向大陆。原有的一个大洋岛车渡码头将远远不能适应舟山经济发展的需要。故我局计划在洋山再建一个50车渡的码头,总投资40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2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8、嵊泗县洋山岛货运码头
洋山岛位于嵊泗县西南侧,是洋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后方配套服务基地。岛屿陆域面积4.18平方公里,且有3平方公里的滩涂可供围垦,现有人口13112人。该镇以渔业为基础,工业为重点,乡镇企业十分发达,居全县之首。作为我县花岗石出口的重要基地,每年仅花石的出口量就达近百万吨。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建成和大洋新城的启动建设,该岛的货物进出将日益频繁。
目前,洋山岛上还没有专业的货运码头,货物的进出主要依靠原陆军的临时码头和“八五”期间建成的500吨级交通码头,码头通过能力低,且为客货混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已严重制约了洋山经济
发展及洋山新城的建设步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于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在洋山岛新建一座专业货运码头将显得十分迫拟建码头位于洋山岛东侧的里后门,规模为3000吨级泊位2个,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年吞吐能力100万吨。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2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9、嵊泗枸杞岛1000吨级货运码头
枸杞岛位于本县东部海域,是枸杞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岛陆域面积5.92平方公里,是本县第二大岛,现有人口10340人,渔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东与嵊山岛隔水相望,是渔船水、油等后勤给养基地,是一个以渔业为主,养殖业非常发达,享有“海上牧场”美称的岛屿,年产贻贝均远销欧美、日本,唐代进贡之一的“桂花海蜒”、“淡菜干”就产于此地。根据我县总体规划,枸杞、嵊山岛为嵊泗东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随着枸杞至嵊泗大桥的建成,到时两岛将建成体,资源共享,枸杞岛作为我县东部海区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基地的位置将更加突出。进出该岛的货物必将成倍增加。而该岛到目前还没有一座专业的货运码头,平时货物的装卸主要依靠原有的交通码头,为客货混装。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时常危及岛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枸杞及嵊泗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岛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故我局计划在枸杞岛建造一座1000吨级的货运专业码头,总投资20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10、嵊泗县黄龙岛车渡码头
黄龙岛位于嵊泗县县境南部,由大、小黄龙岛组成,两岛陆域面积5.15平方公里,距泗礁岛3公里,岛上人口约1.07万人,渔业总产量占全县20%,年渔工业总产值1.2亿元。该乡传统特产有虾米、虾皮、龙头烤等,是著名的“虾米之乡”。岛上数处摩崖石刻的石景让人叹为观止,是嵊泗县旅游热点之一。
“十五”期间,由于我县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黄龙岛上的公路网已建成。近几年随着黄龙经济的发展,岛上车辆迅速增加。为促使地方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海上蓝色公路将黄龙岛上分割孤立的公路网和大陆、泗礁岛上的公路网连成一体将显得十分必要。故我局计划在黄龙岛上建造一座1000吨级的车渡码头。总投资20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四、嵊泗县陆岛公路“十-五”建设计划项目情况说明
1、枸杞交通码头至嵊山公路
枸杞岛位于本县东部海域,是枸杞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陆域面积5.92平方公里,是本县的第二大岛,人口10340人。枸杞东侧与嵊山岛隔水相望,相距830米,是嵊山渔场水、油蔬菜等后勤给养基地,西与县城泗礁岛相距215公里。枸杞是一个以捕捞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岛屿,养殖业享有“海上牧场”的美称,唐、明代进贡之一的“桂花海蜒”、“贡菜”就盛产枸杞岛。枸杞岛上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碧海奇礁”、悬崖峭壁、怪石峡谷,构成一幅壮美的海光岛色景观,闻名遐迩的明代石刻“山海奇观”就在境内。
枸杞和嵊山组成我县的东部经济开发区,两岛形成了著名的国家级渔港—嵊山渔港,周围海域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海域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嵊山更是梭子蟹的主要生产基地,被省海洋渔业居命名为“梭子蟹之乡”。
但从现状看,由于两岛地处东海边陲,区域分散,规模小,基础设施滞后,服务功能不全,特别是陆上交通,岛上还依靠50年驻军修造的等外级简易公路,除有几辆小型机动货车和车况较差的货客两用车外,至今仍未通公交车辆,给岛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十分不便,与嵊山的岛际交通靠120马力的渡轮往返,每天6班,阵风8级停航,两岛间的三礁港浪大潮急,两岛往来十分不便,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两岛相连,可形成陆域面积1014平方公里、人口223万人的大岛,两岛优势互补,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提高,能生产规模效应和经济扩张,推动和促进嵊泗东部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故我局计划建造枸杞交通码头至嵊山公路,建设规模为山岭三级公路6km,其中跨海大桥0.9项目总投资1.5亿元。恳请交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8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2、嵊泗县花鸟北岙客货码头接线公路
花鸟岛位于县城的西北部,舟山群岛的最北端的海域,距县城14.5海里,是花鸟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陆域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4000余人,流动人口6000余人。花鸟岛东邻东海,北部海域是国际船舶进出上海港的主要航道和外轮停泊的主要锚地,岛上有1870年建造的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是外轮进出上海港和我国北方沿海港口的主要导航标志。
该岛以渔业为主兼水产品加工业,是我县活鲜水产品生产、加工的主要基地之一。岛上峰峦起伏,峡谷幽深,旅游景点资源丰富,有本县最高的山峰,海拔2369m。近年来有许多中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花鸟灯塔,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览奇礁石景,领略大海的魅力,体验海岛的风土人情。
“九五”期间我局在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建造了花鸟岛南岙客货码头,并修建了一条5km长的四级公路,沟通了码头至岛上的主要居民区。由于海岛海域特殊气象因素,我局在“十五”期间建造了花鸟北岙客货码头,彻底改变了该岛的海上交通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北岙码头至各居民区的公路至今仍没有建设,使北岙码头的作用难以发挥。为彻底改善花鸟岛的陆上交通状况,真正发挥北岙码头的作用,故我局计划建设花鸟岛北岙客货码头接线公路。建设规模为山岭三级公路3km,总投资15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8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3、嵊泗县洋山车渡码头接线公路
洋山岛位于嵊泗县西南侧,系洋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的后方配套服务基地,陆域面积4.18平方公里,并有3平方公里的滩涂可供围垦,人口1.3万人。随着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的即将建成和小洋至大洋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的启动建设,对洋山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促进洋山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配合洋山新城的建设,“十五”期间我局在洋山东侧的里后门建造了一座3000吨级的车客渡码头,但由于各种原因,车客渡码头至洋山新城之间的公路至今没有修通,已严重制约了洋山新城建设的步伐和车客渡码头功能的正常发挥,社会各界要求建设洋山车客渡码头接线公路的呼声十分强烈,为彻底改善洋山岛上的交通状况,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发挥洋山车渡码头的功能,故我局计划建设洋山车客渡码头接线公路,建设规模为二级公路5km,总投资20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4、徐公岛客货码头接线公路
徐公岛位于嵊泗县西南部,距县城菜园镇9海里、小洋山11海里,岛屿面积2平方公里,有一个自然村,常住人口500左右。岛上无码头和公路,交通十分落后,生产、生活必需品通过渔船运抵石埠头后长期靠当地群众肩扛背挑。
近几年来,随着该岛周边地区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及东海大桥的建成投产,优越的区位条件给徐公岛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好机遇。我县已总体规划该岛的旅游项目开发,到时徐公岛的常住流动人口将达到4000人左右,年客流量可达60~70万人次。
为尽快改善徐公岛投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该岛落后的交通条件,方便岛上居民的生活,我局已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建造徐公岛客货码头一座,2个泊位。为发挥陆岛码头的整体效益,改善岛上群众行路、行车条件,深层次开发该岛旅游资源,故按三级公路标准建造一条4公里长的徐公岛客货码头接线公路,以沟通码头至岛上居民点;彻底结束岛上居民肩扛背挑的历史,将显得十分必要。恳请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要求国家补助建设资金6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5.嵊泗县泗礁岛客运码头接线公路
泗礁岛客运码头位于泗礁岛的东侧淡菜屿,是我县“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它的建成将泗礁岛上客运站点的布局更加合理,极大地改善了嵊泗县内的海上交通条件,使嵊泗东部枸杞等重要经济大岛至县城的海上航距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对加快我县东部
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由于泗礁客运码头为移地新建,后方陆域和进港公路不能形成依靠,没有一条沟通码头至县城菜园镇及岛上主要居民区和风景点的公路。该码头的功能作用不能正常发挥,为改善泗礁岛的陆上交通条件促进泗礁岛东部经济及旅游的发展,真正发挥泗礁岛客运码头的作用,故我局计划建设南朝阳淡菜屿至高场湾公路,与李柱山码头至高场湾公路连接,建设规模山岭三级公路10km,总投资50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补助建设资金25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6、嵊泗县枸杞车渡码头接线公路
枸杞岛位于本县东部海域,东与嵊山隔海相望,“十一五”的2006年—2008年在枸杞与嵊山建成一座长900米的跨海大桥,届时枸杞、嵊山连成一体,真正形成了东部经济开发区,陆域面积达到10.52平方公里,人口2.23万人,海上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到处是碧海奇礁、悬崖峭壁,峰峦起伏,峡谷幽深,青山绿水,空气新鲜,四季分明,环境良好,是避暑度假观光的好去处。枸杞是“贻贝养殖之乡”,嵊山是“梭子蟹之乡”,两岛之间形成了著名的嵊山渔港,是国家一级渔港周围海域水产丰富,水产品品种繁多,是游海水、观海景、尝海鲜、购海货的好地方,随着两岛优势互补,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了海岛环境的改变,提升了旅游品味,加上泗礁岛东侧客运码头建成后至枸杞的航程缩短三分之一,航行时间可减少到30分钟就可到达,航班增加,便于往返,由于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去嵊泗东部旅游的中外旅客会大幅度增加,带车进岛和开通大陆班车也势在必行。随着两岛间人造避风港建成,养殖海域增加,从事养殖的行业和人员增加,大量的生产资料需要引进,大量的鲜、活海产品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外运,车渡是目前比较经济可行的运输方式,明年东海大桥的建成,为车渡提供了更多的停靠点,枸杞车渡码头的沟通将会加快我县东部经济开发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故在枸杞车渡码头建成后,为更好地发挥车渡码头的作用,改善当地陆上交通条件,我局计划按山岭三级公路标准新建枸杞车渡码头接线公路5km,总投资20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1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7、嵊泗县李柱山码头至高场湾公路
泗礁岛是嵊泗县最大的岛屿,是嵊泗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陆域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396万人,地处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的最北部,是祖国的东大门,与上海隔海相望,距上海芦潮港31海里,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泗礁山是嵊泗县主要的中部旅游港口城市,岛上有主要的浴场、景点以及金平防波堤李柱山和小菜园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沿海还有多种作业的渔村,岛上风景优美、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行业齐全,是避暑观光的好地方。近几年随着马迹山深水港的建成、各种园区的建设、老城区的改造、新城区的规划、旅游事业的发展,进出泗礁山的人口不断增加,随着周围岛屿的开发、建设,将会有更多的人进出、常驻该岛这给泗礁山带来了发展和繁荣。但也因基础设施不足及规模太小,出
现了矛盾,如供水限制、经常停电、公路等级低也在其中。李柱山码头是嵊泗县对外的窗口,进出嵊泗的大门,而李柱山至高场湾公路是嵊泗县对外的主要门面路,承担着通往县城及主要景区的重任。该线由73年建造成砂石路面,80年代逐渐改造,包括开通了“菜园隧道”,
90年代初全线改造建成了山岭三级公路标准,全部浇筑成水泥混凝土路面,一度改善和缓解了陆上的交通状况。近几年随着嵊泗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进出李柱山码头的旅客不断增加,去年达到近100万人次,特别是旅游季节及节假日航班最多日达20班次以上,日客流量一万人以上。该线经常车辆拥挤很不安全,与国家级列岛风景区要求,与县城城市道路的发展相比,与交通运输部对公路“畅、洁、绿、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影响了嵊泗的形象,影响了交通的形象。故我局计划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李柱山码头至高场湾公路,长8km,总投资8000万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4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
8、李柱山码头至马关公路
泗礁岛是嵊泗县最大的岛屿,是嵊泗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陆域面积27平方公里(包括马迹山、金鸡山),人口3.96万人,地处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的最北部,与上海芦潮港31海里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泗礁岛是我县确立的“一礁二山“经济发展规划中民泗礁为中心的中部旅游港口城市,北端通过金青大桥与金鸡山相连,南端通过三堤一桥与马迹山上海宝山钢铁厂矿砂中转码头相连,菜园隧道、马前岗隧道、小菜园隧道的开通,环岛公路的建设,增加了泗礁山中心区域的集聚效应。泗礁山旅游资源丰富,碧海蓝天,空气新鲜,风景优美,是游海水、观海景、尝海鲜购海货的好去处,随着我县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来嵊泗旅游人数年比一年多,去年达到近100万人次。
李柱山位于泗礁西侧,李柱山码头是我县对外交往的主要窗口,进出嵊泗的大门。马关位于泗礁岛南侧,根据我县总体规划,最近几年将在马关围垦海涂3平方公里,建成马关工业园区,将它培养成嵊泗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未来几年通过李柱山码头进出马关的客货量将大大增加,而原来沟通李柱山码头至马关的公路一是经过县城菜园镇,二是由五十年代驻军修建的简易公路,超陡、弯急、路窄,路况较差,安全隐患较多,已严重制约了马关经济的发展,故我局计划新建一条李柱山至马关绕开县城菜园我镇的公路。建设规模为山岭三级公路15km,总投资1.2亿元。恳求将该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十一五“陆岛交通建设计划,并要求国家补助项目建设资金6000万元,其余由地方自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