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9220873643838/2023-3068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成日期 2023-07-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873643838/2023-30681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2023-07-12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嵊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7-12 10:47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市场监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2年,嵊泗县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职能大融合、改革大提速、监管大提效、服务大提质、能力大提升“五大目标”,以高质量市场监管推动嵊泗走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现将2022年具体工作和2023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服务大提质,突出“三量同抓”保主体。

1. 深化改革育增量。积极推进全县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牵头出台《嵊泗县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实施方案》,从名称登记、住所登记、经营范围登记等方面实现登记服务“便捷化”,设立商事登记自助服务区,已实现自助办理登记服务 756件。创新推出海岛特色商事领域“办证服务”2.0版,针对上海等地疫情影响,搭建办事“不进岛”平台,主推“网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不见面”便利化服务和“延期办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靠前服务。针对东部小岛偏远地区,推行办事“不出岛”模式。将涉及嵊山、枸杞等乡镇的审批事项全部授权下放到基层分局,并依托农商银行网点,构建新的帮办代办服务模式。截至目前通过“办事不进岛”模式为办理商事登记357件,通过“办事不出岛”方式办理商事登记达912件,累计为企业和办事群众节约交通、住宿等各类费用45余万元。试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项目(嵊泗县市场监管局)已被列为 2022 年舟山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海岛特色商事领域“办证服务2.0版”被中国(浙江)自贸区舟山管委会列入《舟山片区第九批制度创新成果项目库》。截至目前,我县市场主体10501户,累计注册资本505.46亿元,同比增幅4.31%和31.43%。

2. 予以补助稳存量。落实“降低成本”“补贴奖励”“金融帮扶”等一揽子纾困政策,截至目前,通过免征增值税、退税等措施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总金额达6023.78万元,补助个体工商户防疫消杀等专项补贴154.75万元,并通过贷款降息、首贷户扩面增量等金融措施为个体工商户提供金融帮扶资金27.83亿元。

创新手段强变量。全面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确保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11月21日,新增小微企业257家,新增八大万亿重点产业小微企业65家,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92户,对小微企业首贷户发放贷款1.94亿元,实现小微企业职业技能培训264人次,开展小微计量、融资贷款、法律咨询方面服务471家次。服务企业与个体户开展专利申报,今年已累计服务企业个体户共计15家次,累计授权各项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申请商标36件,注册商标4件,有效商标253件。全面推进2022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任务,目前已经与中国银行嵊泗支行和中国农商银行嵊泗支行达成共识,计划11月份完成2000万元的质押金额。组织对10余家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服务帮扶指导,帮扶企业累计完成计量器具检定2135台/件,其中民生计量保障共检定电子秤388台。

(二)聚焦监管大提效,突出“除险保安”稳秩序。

3. 盯牢疫情防控不放松。筑牢冷链食品(含进口水果)物防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全县冷链物防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定期对水果店、餐饮店、备案冷库开展全覆盖检查。今年累计检查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774家次,办结进口冷链食品违法案件共4起,进口水果案件3起,罚款1.7万元。组织人员落实餐饮店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经营场所环境消毒工作,对沿街店铺开展防疫“小门”管控每日巡查,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1886人次。全力构筑市场疫情防护网,严格开展“小门”管控,经营户核酸核验、口罩规范佩戴整治等工作,结合《经营行为规范》,落实不执行疫情防控要求的经营主体惩戒,累计停业整顿经营主体17户,扣除信用管理分128分,涉及经营户121户。全县8个商品市场全部完成数字化摄像头安装,按照每日线上巡查覆盖面超过15%的要求,每日对3家以上市场进行线上日常巡查。截至目前,共线上线下检查发现“小门值守”“视频黑屏”“口罩佩戴不规范”的问题20余起,共约谈市场主办方8人次,发放督查函1次。

4. 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不放松。紧紧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认真组织实施“守底线 查隐患 保安全”专项行动,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监管,构建食品安全“防火墙”。截至目前,检查食品主体2944家次,主体覆盖率100%,发现问题707个,处置完成707个,处置率100%。

5. 严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风险不放松。深入开展药品医疗器械风险隐患领域整治,持续开展疫苗、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重点品种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计开展药品经营企业安全监管34家次,检查医疗机构62余家次,开展四大类药品销售管理检查177家次;查办药械化类案件3起,结案3起,罚没款共计2.6万余元。

6. 严守特种设备安全风险不放松。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工作体系,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行政执法的有机结合,加大特种设备“三非”“两超”“一无一违”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截至目前,出动366人次、检查单位162家、检查设备410台、发出监察指令书46份,发现隐患85个,拆除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6个,立案查处2起,移交公安1起。

(三)聚焦改革大提速,突出“数字市监”新手段。认真落实省局各项改革(其中重大应用9个)承接贯通工作,同时坚持以小切口谋划大场景,扎实推进数字化改革自选动作。

7. 聚焦“渔贷乐”平台打造“三渔”市场主体信用融资新路径。以满足“三渔”发展环节中金融需求为目标导向,在“浙江小微信贷在线”应用整体框架下成功开发了集扫码获信、银行放贷、风险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渔贷乐”特色应用,为海岛市场主体开辟了产业提质升级的新路径。该应用自2022年9月上线运行以来,累计授信市场主体7284户,授信金额达11.5亿元;累计放贷254户,放贷金额达1454万元。

8. 聚焦“GM2D”试点实现二维码在海岛特色食品领域的深度应用。选取11家螺酱、贻贝为试点企业,完成11个产品品种30个浙食链二维码转换,1家试点企业实现了浙食链二维码不干胶完整标签打印,并用于12KG冻贻贝整箱包装,首批产品入库791箱,完成浙食链批次码在我县食品加工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首次应用。

9. 聚焦“双五”竞赛推进各项应用落地贯通。推动“浙食链”贯穿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进一步实现“厂厂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全县在产400家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激活并应用“浙食链”,共建成阳光工厂17家,同比去年底(10家)增长70%,22家新鲜猪肉销售单位已全部实现激活上浙食链,猪肉无纸化交易率达到100%。提升华之友“浙食链”赋码覆盖率达70%以上。以“外卖在线”为抓手,加强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和外卖封签应用推广,倒逼外卖商家在阳光下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截至目前,指导160家外卖餐饮店建成阳光厨房,同比去年年底(50家)增长210%,印制发放了15万张外卖封签,制定《“外卖封签”违规使用举报奖励规定》并对外发布,发布外卖餐饮红黑榜10期,公示45家外卖餐饮店厨房卫生状况。依托“公平在线”切实解决影响公平竞争、制约经济活力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县市场竞争整体质量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县新增电商主体277家,县外新增电商主体89家,“市监保”电子取证系统固证384条,上传通过线索87条,立案共9起。依托“浙江e行在线”推进电动车提前淘汰置换工作,截至目前,共淘汰7年以下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13468辆,占应淘汰注销总数量的92.84%,淘汰进度位列全市第一。

(四)聚焦职能大融合,突出“民生实事”共富裕。

10. 立足部门职责,扎实推进创城攻坚。以创新推进网格化管理、强化问题闭环管理、软件硬件双提升为主要手段,持续 推动“五小行业”、商品市场、宾馆饭店的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5300人次,动态性解决问题500余个。

11. 立足专业领域,加速助力共富之路。做特做强海岛养殖业,协助县旅投公司做好“嵊山百年渔场”商标注册申请,推动嵊泗县绿色贻贝标准化项目计划列入省局共同富裕扶持项目库。开展民宿服务认证试点工作,积极向上对接、将“小岛你好”区域共富要求和民宿认证工作结合,打造嵊泗县“小岛你好”区域共富海岛民宿认证品牌,制订民宿服务认证工作试点方案。推进嵊泗贻贝绿色养殖产业链标准化试点,以贻贝新标准引领生态化养殖新路径,全面落实《海洋贻贝养殖用浮子》实施,更换养殖泡沫浮球158.53万个,有效改善海洋污染。

12. 立足执法监管,守牢民生关键领域。聚焦群众品质生活,开展“铁拳”“亮剑2022”保障民生安全综合执法行动,全年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22起,结案107起,罚没款4504.03万元,其中大要案9起,移送公安案件1起,反走私案件4起(没收非法财物4442.25万元)。其中涉及民生类案件97件(食品违法案件72起,价格违法案件16起,涉疫案件9起)。做好投诉举报处置工作,共处置分流各类投诉举报 16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3339万元。持续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建设,回头复核培育库内的263家放心消费单位,进一步提升放心消费单位质量。推动“消费宝”试点应用工作,实现试点应用全省优秀。

(五)聚焦能力大提升,突出“党建统领”强保障。

13. 坚持思想建党,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制定《2022年党建工作要点》、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对党建工作作出科学部署安排,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专题讲座、领导干部上党课、线上学习、知识竞答等方式,将重要精神传到每一名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党员党性修养。今年以来,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领导干部为基层讲党课5次、支部书记上党课12次、集中观看《党课开讲啦》4次、线上推送各类学习内容107条。

14. 强化干部管理,不断激发队伍内生动力。严格干部日常管理,出台《嵊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行力考核办法》,有力推进“清廉市监”建设,实现制度管人新局面。落实谈心提醒工作,通过手机短信送廉、浙政钉线上学廉、专题讲座述廉等形式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今年开展廉政专题学习3次、廉政党课2次、青廉论坛1次、警示教育1次、谈心谈话28次,各类提醒8次;全面落实“一岗双责”,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

15. 涵养学习品牌,全力打造“红盾课堂”新模式。以培养“通才+专才”为目标,深入打造红盾课堂学习品牌,扎实实施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工作,加快全能型队伍建设成长步伐。开展中心组常规学、专业领域导师带队学、团队交流研讨学等多种培训,让业务尖子在日常工作中“冒出来”。截至目前,共组织科长大讲堂等业务培训会5次、领导干部培训16人次、公务员初任培训、基层一线和所长培训14人次,团队交流探讨4次,基层实务小课堂11次、夜学习课堂7次。

16. 强化法治保障,有效夯实执法根基。深化“法治市监”建设,严格落实全过程执法记录、重大决策程序、执法监督工作规定等法治机制,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落实,制定发布《嵊泗县关于进一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等文件,截至目前共审查新增政策措施23件,清理各类政策措施39件,发现妨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5件,涉及我县有关单位4家,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已责成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提升执法办案水平,探索实施分局、科室、队三级联动办案机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建设,提升全局执法办案水平。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夯实专业支撑打造“共富有我”体系,为“两美嵊泗”高质量发展赋动能

一是聚焦品牌认证赋能工程。做好民宿服务认证试点工作,建立“百家民宿”服务认证培育清单,组织认证联盟服务机构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推动民宿服务认证联盟在嵊泗建立服务工作站,建立服务机制。2023年计划完成民宿服务认证10家。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在嵊泗贻贝品牌建设的基础上,申请“嵊山百年渔场”“嵊泗大黄鱼”等集体商标注册,助推嵊泗海水产业发展,在“嵊泗贻贝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促进工程项目”申报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借助省市力量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

二是聚焦商事制度赋能工程。深化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优化商事主体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的商事登记确认机制,实现企业注册登记“零干预”。加强对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及各乡镇银行网点的商事登记自助办理布点,完善我县企业与群众“办事不出岛”、“办事不进岛”机制。纵深推进企业开办“半日办”,重点实施民宿一件事等27项“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完善歇业备案和个体工商户变更“一站式”服务机制,全面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争取到2023年末,全县市场主体达到10700户以上,增长约3%,市场主体登记注销比保持在1:0.8以下。

三是聚焦招商引资赋能工程。立足洋山港区位特点和市场监管职能优势,助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进入新拐点。深化“管理机构+平台服务”联动机制,持续推进辖区工位号注册招商企业登记服务工作;以地方集群注册“直通车”为抓手,重点针对沈家湾石油储运、物流、无车承运招商平台以及洋山镇自主招商园区等平台,提供点对点快速登记服务;以市场主体个性化需求为着力点,持续优化“电话咨询+网上答疑”云端客服个案详细解答服务模式,用好邮寄服务“材料跑”方式,打通海岛登记服务“最后一海里”。

(二)深化三改融合打造“改革有我”体系,为“两美嵊泗”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一是认真答好试点“必答题”。秉持“省级建平台、县域抓应用、省县共推”进的数字化改革思路,全县全域全链条深入推广“GM2D”试点工作。以标准再提高、试点再扩大、系统再贯通为目标体系,升级品类码到批次码或单品码,实现全县12家海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5家周边配套产品“养殖泡沫浮球”生产企业二维码迁移率达到100%。探索浙食链和浙农码全数据互通,最终实现从“海洋牧场”到流通领域的全流程溯源。同时加深与海关合作,推进二维码在出口产品上深度应用,实现全县所有出口预包装产品浙食链二维码全覆盖,为二维码迁移走向国际化提供“嵊泗经验”。

二是继续作优改革“自选题”。深化“渔贷乐”平台的迭代升级,通过信贷投放后的模型测试及实践检验,不断优化、迭代升级模型评价维度、标准,并根据个体工商户实际风险发生情况实现模型训练和修正,提高信用评价精准度。

强化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多形式、广角度、宽领域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向全市推广。探索“渔贷乐”与放心消费建设融合文章,通过为放心消费单位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放心消费单位提质升级。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评估工作成效,提炼形成可供全省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为省局小微信贷在线“1+N”体系的特色行业“N”模型建设探索可实现、可落地的场景化应用提供支撑。

三是积极争取数字化试验区建设“加分题”。深入领会《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持续推动省局一系列重大应用在县域内更加有效地贯通应用。借力省局“省地共建、协同推进”“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聚焦群众期盼的高频事项、企业关注的共性需求、监管服务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等,因地制宜,找准切口,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场景,争取形成嵊泗首创基层经验,自下而上推动省局“顶层设计”。对于省局部分改革工作实行的“一专班+X地方”的“1+X”共建模式,积极向上对接,争取试点机会。

(三)强化本职效应打造“民安有我”体系,为“两美嵊泗”高质量发展强保障‍

一是打造“三分”办案模式实现全局化办案格局。深化全局执法办案改革,打造执法队、科室、分局协同办案的“三分”办案模式,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指导、实战实效、案件评议和办案比武等一系列操作逐步加强全局尤其是科室人员现场实操水平与办案业务能力,树立“持执法证者皆能办案”的执法理念和办案体系,提升全局执法效能,打造一支真正持有“利剑”的执法队伍,在事中事后监管、旅游市场维稳、无合法来源证明进口货物查处等场景中发挥力量。

二是借力文明城市创建实现全局化日常监管。深化组团包干模式,进一步发动全局工作人员下沉到“五小”行业、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创城等最小监管单元,从制度管理和责任落实、具体部署和工作开展、动态推进和执法监管实现创城工作提质提效。同时将创城包干监管力量发挥最大效能,将最小监管单元辐射至生产企业、民宿客栈等其他场所,在创城定期全覆盖检查中同步推进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特种设备、疫情防控等日常监管,实现监管效能最优化。

三是立足海岛区域特色实现离岛化民生服务。药类民生事项扩面提质,实现离岛乡镇药事服务全覆盖,以共享药房、远程问诊、自动售药机为主要载体,多种模式并行,拟在边远离岛增设药事便民服务点,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操作规程,规范服务点等措施实现常态化管理;通过放心消费业态推广,重点旅游路线节点放心消费元素打造,探索放心消费信息公示及先行赔付制度实施等方式进一步深化花鸟放心消费岛建设,打造一个童叟无欺的放心消费旅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