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发布时间:2023-07-12 10:01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嵊泗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紧紧围绕“合力构建和谐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一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公平优质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育现代化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教育发展体系,进一步深化教育发展内涵,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制定了《嵊泗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时间表和路线图,经过宣传发动、全面推进、巩固提高三个阶段,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得到了有力推进。2013年6月第一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2016年1月第二批通过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评估认定,2018年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全省排序第8位,2020年省政府对县区人民政府教育履职考核评价获得A等。
一、主要成效
(一)投入保障优质发展。健全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类教育专项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制定出台了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教师专项活动经费和中小学食堂临时用工补助等政策。2019年—2021年,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达9.54亿元,其中财政拨款9亿元,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分别增长8.50%、7.85%、7.73%。落实国家和省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同职称外岛学校教师比本岛学校教师年平均收入高出23000余元,切实稳定外岛教师队伍。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保障机制,建立公用经费10%的培训费预算制度,同时足额安排教师工资总额3%的专项培训经费,其中的30%安排教师进修学校培训组织,70%按人均核拨学校,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支出。实行教科研经费补助机制,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支出。同时,安排海岛教育精进计划50万元,用于名师、骨干教师、新锐教师的培养培训支出。
(二)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县域内学校布局科学合理,规模适度,实行省定标准班额办学。提升育人空间建设与教育信息化水平,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实现“四统一”,所有学校硬件设施设备都达到省定标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美丽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各项重点工程均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并得到全面实施和有力推进。目前,我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通过率100%,中小学塑胶运动场地建成率100%,B级及以上等级食堂创建率100%,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工程完成率100%,中小学美丽校园建设市级优秀率100%。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专用教室提升工程,充分满足学生拓展性课程的选择性教育,提升校园育人空间功能。教师机配备率、班级交互式多媒体配备率、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海岛学校资源均衡配置得到有力保障,海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得到有效体现。
(三)师资配置均衡化。高度重视师资配备,每年用足用好教师编制。明确规定以高于全省义务教育编制标准的1:3、1:4.2的班师比核定小学、初中教师编制。同时按学年统筹提出各学校教职工编制的分配方案及调整建议,报县编办备案后组织实施,切实解决海岛学校因规模小、岛屿分散、交通不便所带来的诸多教师配备和使用上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拓宽新教师招聘渠道,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和外岛小学教师定向招聘长效机制,近几年来共定向培养义务教育阶段教师50余名。加大体育及艺术教师的招引工作,近几年共招引艺体教师20余名,有效补充了义务教育学校艺体教师数量,并从源头上提高了艺体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做到100%随转人事关系,建立常态化“双下沉”制度,完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师资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使渔村孩子共享优质师资成为现实,带动了外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提高。
(四)教育管理精细化。积极构建有显著特色,符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际需要的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的管理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实施与户籍改革相配套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办法,规范电子化学籍管理,完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划片招生的政策措施,严格转学、休学手续,有效控制学生择校现象。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以章程为载体,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双减”工作各项要求,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双减月报告”制度和“督学责任区”制度。开展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定期组织办学行为专项督导与随机检查,建立学校教育视导、课程督查和违规行为通报等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杜绝有偿家教。着力构建有效德育课程,深化小班化教学,推进基于“学在思维”的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学生近视预防工作,积极开展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完善激励竞争机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教育质量优质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全面育人目标,制订并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关于构建有效德育课程体系与实施指导意见》,切实加强思政课建设,建立新型家校合作关系,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已有80%学校通过市级“文明校园”验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扎实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开展德育精品课程和德育品牌项目评选,定期开展德育工作研讨会与班主任沙龙活动。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星级文明班级”的创建,有效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进一步规范学科质量监测和学科专项素养测试,及时召开各学科质量分析研讨会。加强薄弱学科指导,定期组织教学视导活动。“学为中心”的小班化课堂正在形成,“学为中心、深度学习、学科素养”的课改理念成为教学主流思想。课堂在发生着质的变化,“满堂灌”已让位于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学生开始从“被动接受”真正走向“自主发展”。义务教育段学科质量明显提升,乡镇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改善,近三年来中考成绩优异,县总分平均分均位列全市第一。县域教育公众满意度调查一直处于全省中上水平,2021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获得A等。
二、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发展现状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有一些差距,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县域内不同程度存在,生源外流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外岛乡镇小规模学校生源急剧萎缩,学校办学效益难以充分体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教育资源浪费。二是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综合竞争实力总体较弱,教育管理水平、教育工作机制、教育创新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需求。三是教育软实力的发展滞后于教育硬件设施,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缺少名师名校长。
三、今后对策
(一)进一步实现义务教育高品质发展。继续大力做好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落实政府保障主体责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三篇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章,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对照创建指标补齐补好我县义务教育的发展短板和制约瓶颈。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智慧校园建设。要把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均衡水平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均衡化教育需求,真正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转变。
(二)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更加优惠的招引政策、更加灵活的招引办法和更加充足的储备机制,切实解决教师招引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稳步实施海岛教育人才培养精进计划,推动教师素质整体提升。深化全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促进优秀师资向渔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优化教师绩效分配机制,改革原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设立办学水平业绩考核奖,突出向教育教学一线、向业绩突出教师倾斜。
(三)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完善学校育人模式,坚持以德为先、五育并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坚持把体育、美育作为刚性要求,把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建设好全县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让海岛孩子在素质教育上不落伍。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区域教育品牌孵化。实施基于县域物化主题的综合课程,开展中小学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与国际理解教育,切实提高全县义务教育质量和公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