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情况

发布时间:2023-07-12 10:03

信息来源:县教育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19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幼儿)5102人(本县户籍学生3781人,外县户籍学生1321人,占比34.9%),其中普高1所,在校学生673人,办学规模24班;职高1所,在校学生86人,办学规模4班;初中2所,在校学生1134人,办学规模38班;小学8所,在校学生2074人,办学规模83班;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135人,办园规模46班。在编教职员工760人,退休教职员工546人。

2013年6月,第一批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评估认定;2016年1月,第二批通过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评估认定;2019年度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为“A”等;县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位列全省中上水平;2021年省基础教育生态监测评价结果我县得分为 87.73 分,高于省平均分 7.62 分,获A等(全省A等共13 个县市区),并位列舟山市各县(区)第一位。2021年2所学校通过省现代化学校评估。2022年,根据省厅安排,我县将在全市率先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二、近年来发展海岛教育的主要做法

原先我县教育综合竞争力处于偏低水平,由此带来的人口外流、社会财富外流和信心丧失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着嵊泗经济社会的发展。2018年5月,韩平会长、任学宝主任专程到嵊泗调研,对嵊泗教育精准把脉,提出了发展海岛教育的建设性指导意见。县委县政府正视我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牵头组织教育工作“四大课题”研究(队伍建设、教育投入、教育布局、提升初中优质办学),尤其是针对韩会长对我县教育工作的调研意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花大力气提升海岛教育质量。2019年3月出台《嵊泗县加强海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实施一系列振兴海岛教育的发展措施。从2019年起,我县初中综合质量连续三年位列全市前茅,全县2021年小升初生源流失率控制在9.22%,流失率连续3年下降、连续2年控制在10%以内,嵊泗群众愿意把孩子留在本地接受初中教育的目标已达成。

(一)坚持公平优质导向,实施新一轮布局调整

一是优化小学阶段学校布局。坚持遵循办学规律与尊重群众意愿有机统一的原则,加强小规模学校事业规划管理,根据实际学生数撤销黄龙小学两个年级段,保留黄龙小学建制。今后一段时间,将根据黄龙小学、嵊山、枸杞的生源数,谋划布局调整。适当控制菜园二小新居民子弟学校办学规模,通过量化积分申请、圆梦助学和就近入学原则,三年来共计117名学生分流至菜园一小和菜园三小,提高两所城区小学吸纳外来子女就读数。二是实施学前教育提质升等工程。新建洋山幼儿园、枸杞幼儿园,扩建县实验幼儿园,2021年10月枸杞幼儿园新园舍已经启用,洋山幼儿园新建工程今年可投入使用;顺利完成春蕾幼儿园和县实验幼儿园的转制工作;枸杞幼儿园和春蕾幼儿园通过省二级幼儿园评估,2021年取消聪聪幼儿园三级园的办园资质并妥善分流该园幼儿至城区公办园就读,学前教育实现全域公办化;西城区新建幼儿园今年内开工建设,规模为“15+3”个班级,占地约为14.3亩,总投资1.52亿元。

(二)聚焦教师能力素质,打造高效师资队伍

一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的突出位置,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使命意识、职业意识、师表意识,教育和激励广大教师争当“四有”好教师,2021年开展“以德促能 以能立德 德能并兼”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二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县政府从2017年起开展年度石艾奖评选活动。对入选石艾奖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安排外出疗休养。同时还开展海岛园丁奖、尊师重教优秀乡镇评选,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三是实施“希望之光”海岛教育人才培养精进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办法,建立“常青藤”论坛系列(校长、教师、教研员),实施学科教师、班主任、校长梯级专业发展序列,进行分层分类培养。组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建立定期选派教师赴外跟教培养制度,进一步夯实与杭师大、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的培训合作,依托海岛名师驿站和希望之光教育团队,加强学科培训与学科项目研究指导。

(三)完善教师管理机制,保障离岛教师待遇

一是建立教师储备制度。开展离岛教师定向培养和定向招聘工作,2015年至今共定向培养34名外岛小学全科教师、招聘55名外小岛教师。二是完善海岛教师调配机制。2017年出台离岛教师定期上挂培养实施办法,修订完善《外岛小学教师进本岛学校选拔办法》,三年来有近30位城区学校教师交流到外小岛,其中骨干教师7人,骨干教师占交流教师的比例为23.3%。三是提高离岛教师待遇。在外岛教师享受农村任教津贴、外岛教师任教津贴、工资浮动一级、高定一级的基础上,相继出台《关于外岛教师补助发放办法》、《农村特岗津贴发放办法》、《关于完善乡镇工作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乡镇考核奖发放办法及标准的函》等文件,同职称外岛学校教师比本岛学校教师年平均收入高23000余元。各类评先评优和教师职称评审也优先向离岛教师倾斜。建立相对边远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教职工工作补贴机制,从2019年9月起对海星中学教职工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进行工作补贴,所需经费由县财政保障。

(四)增强学校育人功能,突出教育品质发展

一是落实全面育人目标。实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关于构建有效德育课程体系与实施指导意见》,切实加强思政课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全面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切实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深化课程改革。继续推进“学为中心”的小班化课堂变革,持续开展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嵊泗县教育局关于促进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实施意见》,着眼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与质量的可持续性,聚焦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思维力培养,围绕审辩式思维、跨学科与项目化学习、教学评一致性等,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与专家团队。推进“两重一品牌”建设,实施区域教育品牌孵化与精准教学试点,持续推进海洋美术主题综合课程开发。三是积极推进高中段招生制度改革。2019年起,实施舟山中学、南海高中、嵊泗中学双向单列招生,每年舟山中学招生名额为10名,南海高中招生为6名,嵊泗中学三年来面向市属定海区域单列统一招生共计13名。县域内省特色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初中学校达到60%。四是完善全面质量评价机制。建立以现代化星级学校创建为载体的办学综合水平评价办法,重新修订骨干教师考核办法、高级职称教师考核奖励办法、星级教研组考核办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价办法等。出台《嵊泗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设立初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校长基金奖、学区生源控制质量奖、教研指导质量奖和学生综合素质奖,突出“五育并举”、全面质量和“初中办学”的奖励导向,三年来累计共发放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奖705.4万元。出台《嵊泗县中小学全面质量评价办法(试行)》。五是落实“双减”工作。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100%,提前完成全市下达的任务。

(五)聚焦优先发展,打造优质均衡教育

一是加快育人功能设施建设。在市“美丽学校”优秀校比例达到90.9%的基础上,近三年又投入120万元用于实施美丽学校提升工程。持续关注初中办学品质提升,制定初中学校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投资约5000万的海星中学校舍拓展工程今年可完成主体工程;加大对专用教室等育人空间的改造,从2019年开始投入约500万元。二是缩小学校设施设备条件差异。实现外岛学校与城区学校基本装备统一配置,小学、初中各校生均图书、生均教学仪器都符合相关要求,教学用计算机生机比小学为2.4:1、初中1.25:1;多媒体进班级率100%,无线网络覆盖率100%,校校通覆盖率100%,全面实现万兆进校,千兆进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的校际差异系数均达到2021年义务教育监测指标的有关要求。三建立并完善经费补助机制。建立外岛学校公用经费(上浮25%)补助机制,并实施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制度,一、二、三级幼儿园分别为生均1400元、1200元和1000元。出台《嵊泗县中小学假期返乡返校乘船学生享受优惠票价工作的实施办法》,进一步解决局部调整后学生经济负担问题。2019年—2021年,共计4400人次学生享受优惠票价政策,优惠10.73万元。四是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制定创建方案,稳步推进创建工作,结合市实地督导评估反馈意见,完善工作任务清单,组织全县幼儿园园长赴市属幼儿园学习取经,制订幼儿园问题清单整改书,进一步完善评估申报材料佐证材料。

(六)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提升技术赋能水平

一是持续加大投入。2019年以来共计投入经费1161.8万元统筹规划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实施数字校园建设三期建设工程、智慧校园建设一期、二期工程,网络提速改造一期工程,整体提升县域教育信息化综合发展水平。二是提升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应用、移动教学应用、“风采杯”教学三项技能等竞赛,推动教育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落实教育首席信息官制度,提升学校信息化执行力。有效实施帮扶结对。近两年投入85万余元,完成7所学校 “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同步课堂建设工程或升级改造,扎实推进结对校同步课堂建设。获市应用案例一等奖1项,并成功入选2020年“互联网+义务教育”民生重点工程省级优秀案例。2022年积极落实省内教共体结对,建立结对学校4对,选派教师到宁海跟岗锻炼。

(七)落实“县中崛起”行动,实现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

落实“县中崛起”行动列为县政府2022年重点工作,目前已拟定县域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近期将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计划引入杭州师范大学高校教育资源,合作共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嵊泗中学,积极推进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方向的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根据省厅相关要求,2022年起逐步落实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2024年全面取消市属优质高中向嵊泗招生。规范特长生招生,全面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优生培养力度,启动县中“强基计划”招生管理,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初高中一体化培养模式,促进县中优质化特色化发展。积极落实面向山区26县和海岛县的省属高校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生),在此基础上建议省厅安排一定的重点高校定向招生名额支持“县中崛起”计划(如浙江大学定向名额)。实行引智引才计划,有条件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或引进优秀教师,建立校内优秀退休教师返聘制度。实施新型基础建设,加快县中标准化高水平建设步伐,建立办学条件改善项目库,满足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特色课程教学需求。推进新型育人空间、新型学习空间与智慧校园建设,浓厚学校文化氛围。调整学校食堂布局,修缮学生公寓。加强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虚拟现实(VR)未来课堂等建设,加快提升县中教育信息化水平。创建省级现代化学校,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南》。实施县中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初高中教育教学衔接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初高中课程建设一体化。适当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增量,激励教师专业成长。加大“县管校聘”力度,推进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与教师岗位聘任管理。建立县中学科教学名师工作室制度,充分发挥各类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推进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创设条件,积极参加省科技创新“中学生英才计划”和中学生高校科学营活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县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专项经费。

三、问题和下步打算

公平和优质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主要期待,我县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过程中,与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仍有一段距离,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存在瓶颈。县域内土地资源紧张,现有校舍布局空间有限,专用教室短缺在很大程度制约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二是优质生源流失仍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提升全面的教育质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校综合竞争实力,切实有效地控制生源外流仍是摆在每一位嵊泗教育人面前急需破解的问题。三是教师引不进和留不住的情况依然严峻。近年来,我县加大教师招引力度,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依然突出,新教师的量和质得不到保证。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初高中学校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年龄结构老化已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困境。四激励机制与绩效办法存在不少问题。绩效工资已实施多年,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师群体的专业状态、教育品牌的打造也存在不少瓶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外岛年轻教师的成长相对缓慢。在如何建立更科学的激励机制、更高效的人事改革、更合理的分配制度等方面需要提出更为明确的改革措施。

为此,我县将主动融入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海岛示范区样板县的大格局,聚焦短板和问题,进一步提升海岛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是要整体谋划嵊泗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结合“十四五”教育规划,明确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教育发展路径与发展重点。二是要以新一轮海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落实推进计划,找准薄弱点,在人事制度改革、绩效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要加大力度,在破解教育难点上有新作为,在推进质量可持续性上有新举措,切实提高计划实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三是要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推进现代化星级学校建设,深化课程改革,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办学品质,提高办学综合竞争实力,形成区域教育品牌,重点是落实好县中崛起行动计划。四是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狠抓师德师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弘扬教育正能量,加大队伍培养力度,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与安心做教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