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合农田资源,打造农旅发展 海岛新风貌的议案

发布时间:2023-08-11 08:21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嵊泗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关于整合农田资源,打造农旅发展 海岛新风貌的议案
类型: 渔农业和渔农村方面
领衔人: 郭一萍
附议人: 平腰红,翁光裕,顾朝辰,陈军,沈国建,陈芳,林晓智,龚笑予,金敬进,金文定,孙海战
建议内容:


嵊泗县基湖村全村农耕用地234亩,是全县储备农耕用地较多的村落,一直以来,卖农作物和开民宿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随着近十年来旅游市场日趋成熟及竞争加剧等因素,民宿不断更新迭代,村民的旅游收入已呈下降趋势,同时传统落后的农地种植方式,让基湖村整体呈现环境杂乱等现象,全村风貌跟不上旅游发展整体风貌需求。在我县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共同富裕示范县建设下,基湖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首批省级旅游特色村,我县重要发展村,应进行重点帮扶改造,助推“小岛你好 海岛共富”建设,为此我的建议如下:

一、整合农耕用地,合理规划布局。对基湖村的农耕用地进行全域测绘,做到测绘到边到点,做好数据整合后,进行统筹规划,根据功能划分为:企业高效农田种植区、村民自耕区、娱乐观光区(领种区、栈道、鱼塘、农特产观光销售)等。

二、开展招商引资,盘活农耕经济。加大基湖村的改革力度,引进外来作业农耕企业,实打造专业化、立体化、工厂化蔬菜种植基地。一方面,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蔬菜种植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农田整体环境,提升基湖村整体风貌,探索“农林+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使基湖成为集生产、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海岛农业风貌亮点村。

三、探索种植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业。借鉴海南等城市经验,县财政给予“基础配套建设、农作物产品市场销售补贴”等支持,村组织成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企业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统一管理、品质打造”经营理念,实现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增加村民收入,满足海岛蔬菜补给,发展村集体经济等多方共赢局面,形成标准化、品牌化的种植基地。


主办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
会办单位: 县财政局,县文广旅体局
答复意见:

嵊泗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号议案答复的函

郭一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农田资源,打造农旅发展海岛新风貌的议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将议案中涉及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加强沟通联动,认真研究办理。因议案中提出的建议涉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财政局以及菜园镇等多个部门及乡镇,我局积极牵头和相关部门及乡镇进行沟通联动,对议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及办理。如议案中提出的“借鉴海南等城市经验,县财政给予“基础配套建设、农作物产品市场销售补贴”等支持”建议,经与县财政局对接研商,我们了解到海南省农作物产品市场销售补贴在2020年开始实行,目的是为解决疫情期间冬季瓜菜产销存在的销路不畅、运输困难、价格下跌等问题,对运销商在海南省收购的冬季瓜果菜以吨为单位进行运销应急补贴及奖励。这和我县农作物产品生产数量少、销售也不存在瓶颈的现状有所区别,因此目前尚无补贴的迫切需要。

二、开展招商引资,努力打破瓶颈。我局对招商引资工作高度重视,一直在努力招引现代农业项目。2019年招引了北京一家企业,意向投建嵊泗菜园海岛农业产业化项目,欲将基湖片区打造成集嵊泗现代菜园+基湖美丽田园+海岛乡村乐园为一体的中国海岛现代农业产业化新模式,但因土地流转成本过高以及企业自身原因等问题,最终项目没有落地。目前,制约基湖村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的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县本地蔬菜价格较高,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意愿不强,耕地资源少,土地流转成本高。二是基湖村耕地基本都是永久基本农田,根据上级相关政策,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给项目的招引、布局以及审批带来了极大的制约。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投促中心以及菜园镇等单位,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努力打破制约瓶颈,积极谋划基湖村现代农业项目的招引工作。

三、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海岛特色精致农业。县人民政府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探索发展海岛特色精致农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工作方针。目前,我局正在牵头制定《嵊泗县发展海岛特色精致农业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现该方案在充分征求各相关单位以及各乡镇意见后已形成送审稿。根据方案现有的内容,要求各乡镇结合本乡镇实际情况,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要求,编制好本乡镇发展海岛特色精致农业的工作计划。同时,针对农田提升建设、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培育农业主体以及发展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等内容,将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嵊泗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5日

(联系人:范杰,联系电话:***2845)

影响范围: 县级
审核通过单位: 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