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嵊泗千年历史文脉 走好海岛共富特色之路

发布时间:2023-08-08 10:22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嵊泗县是浙江省最偏远的海岛县,2021年“浙江十大考古重要发现”之一的黄家台遗址,将嵊泗历史文脉溯源至五千年前。嵊泗先民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就与岛屿、海洋和绵长的海岸线息息相关,厚重丰富的五千年海岛历史文脉,是嵊泗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嵊泗以五千年历史文脉为载体,以提升海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为导向,切实做好文物资源合理利用、活态利用和活化利用文章,依托“一岛一品、一岛一策”差异化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殊韵味、嵊泗特色气质的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一、推动文物成果转化利用,赋美共富新画卷

近年来,嵊泗县深挖海洋文化遗产资源,切实将文物保护、考古成果转化利用与旅游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好满足海岛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活化利用黄家台遗址发掘成果。嵊泗黄家台遗址是浙江省最东的、科学发掘的沙丘类型文化遗址。为充分利用和展示黄家台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嵊泗县修复并展出53件出土文物,制作完成黄家台遗址视频动画,还原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嵊泗人在岛上繁衍生息的情景,并在嵊泗东海渔场博物馆设置专区进行展示。启动黄家台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在约4000平方米遗址范围内,对遗址进行保护性修复,设置文化标识区、考古模拟区等功能区域,建成兼具宣传展示、文化教育、休闲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遗址公园。2023年计划完成项目建设并对外开放,推进“嵊泗五千年”文化品牌打造。

二是创新推进博物馆“1+X”模式。结合嵊泗海岛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资源,建成嵊泗县博物馆主馆——东海渔场博物馆。同时,创新推进嵊泗县博物馆“1+X”模式,通过建设主馆,整合9个专题馆和展示馆,不断深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博物馆+旅游”的连接模式,推动博物馆景区化,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景区旅游功能和文旅产业功能。

三是谋划引领乡村博物馆全覆盖。近年来,嵊泗县大力推进文博场馆建设,先后建成田岙渔民画创意体验馆、嵊泗抗战纪念馆、阿拉生活馆+船模馆、黄龙渔俗馆、洋山记忆展示馆、枸杞贻贝产业体验馆等系列主题场馆,实现“一岛一馆一特色”,提炼形成独具海岛文化特色的乡愁主题和文化逻辑。2022年,嵊泗县依托省级乡村博物馆创建工作,将各主题场馆进行重新整合、科学布局,从设施设备、运行管理、队伍建设、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提高场馆专业水平和服务品质,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博物馆乡镇全覆盖。

二、强化文物和旅游深度融合,共享共富新成果

嵊泗县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建立县、乡、村、使用人四级文物保护管理责任网络和巡查制度。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的关系,以文物资源活化利用为切入口,培育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主客共享的共富模式。

一是不断提升文物科学利用水平。在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省级风情小镇、A级景区创建工作中,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理念,不断探索文物保护和有效利用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发挥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优势,以文旅融合更好促进文物保护和利用。将景区内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全县旅游发展总体和专项规划,提早谋划,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可行的规划引领。压实景区公司文物保护责任,通过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文物安全专人负责、严格控制游客流量、设立警示标识、安装监控设备等措施,确保文物在景区开放过程中的安全。注重挖掘本地独特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成为支撑海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IP。

二是着力刻画鲜明文化旅游主题。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鸟灯塔文化旅游IP,打造“到灯塔去”定制高端旅游品牌开发模式。以百年灯塔为核心,提升花鸟灯塔历史陈列馆、花鸟印象馆品质,打造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推进灯塔村历史文化重点村落保护利用,做好古村道保护、提升,将历史故事有机融入景区建设,做好传统建筑保护。修缮马力斯避暑房,恢复历史风貌,确保村庄肌理纹路不被破坏。同时,积极改善海岛旅游环境,实现旅游度假、安居生活、休闲养生、城乡管理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注重保护传统渔村原始风貌。黄龙乡峙岙村以磅礴大气的东海云龙摩崖石刻、古朴的石村景观,成为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围绕东海石村历史文化村落打造,按照“全域旅游”和“一村一品”理念,提出“东海石村,古朴黄龙”发展口号,紧紧抓住“石”字内涵,在风貌改造、民宿建造、道路新建、历史文化村落打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突出“石文化”主题,保存渔村传统风貌,大面积保留村庄特色的石屋、石墙、石阶,回收和改造蔡恒兴渔货行旧址用于传统文化展示,建成石文化主题展馆,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嵊泗全域内极具“石文化”特色的景区村庄,也成为黄龙文化旅游深化推进的风向标和典范。

三、加大文化标识创新培育,激发共富新活力

嵊泗县立足海岛文化标识培育和海洋文化设施建设,通过数字化解码、创新传播、研学体验等方式,将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保护促进发展、发展反哺保护”的良性循环,不断激发共富新活力。

一是数字化解构传播文化基因。挖掘和研究嵊泗海防遗迹、百年渔场历史、灯塔文化等文化标识,深化文物价值宣传,通过动画制作、老街改造和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展示“海上烽火十二铺”“海疆洋界”“大黄鱼的故事”“台风”“荧光海”“北界村”等内容,保留历史文脉,讲好文物故事,展现嵊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海洋文化。加快文物数字化建设,完成全县13处摩崖石刻数字化拓片存储,15件出土文物三维扫描及动画演示。

二是红色故事创新融入景区演艺。深入挖掘文物保护单位五龙鱼雷洞、万人坑、炮台等革命文物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创作编排沉浸式演出《一块红布片的故事》,以嵊泗抗战纪念馆为实景演出场地,借助声光电、全息影像等技术手段,移步换景,重温时代记忆,让游客们身临其境感受海岛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动人故事,为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该节目于2022年7月投放东海五渔村国家4A级景区。

三是文博场馆串联打造研学项目。充分发挥文物保护单位、文博场馆功能,以点串线,开发文博特色旅游产品,融入旅游产品线路中。推出海岛博物馆奇妙研学游,乡村博物馆跳岛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博物馆资源与旅游发展“融起来”“动起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实现共创、共享的嵊泗共富路径。“嵊泗东海五渔村”被列为浙江省研学教育基地,“灯塔红色研学教育基地”被列为市级研学基地。

下一步,嵊泗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蹄疾步稳走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进一步推动文物成果转化利用,进一步强化文物和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大文化标识创新培育,努力打造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博资源转化的海岛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