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08009004/2024-29478
嵊泗县
法治政府建设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1-10 15:01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法制办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今年来,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真抓实干再出发、乘风破浪再起航“六力六为”作风建设大会部署要求,实干笃行、奋楫争先,跑出司法行政工作“加速度”,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县司法局获评为全省政法系统2019—2023年先进集体。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党建引领,打造“红润司法”特色品牌
(一)以学促干,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工作。
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主题办工作要求,我局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主题教育工作任务。主题教育以来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4次,党组会议会前学习4次,开展支部集中学习15次,共228人次参加;形成问题清单14份,问题21个,措施31条;开展“学习身边榜样”活动3次,选树身边榜样8名;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调研10次,发现贴近民生问题2个,制定措施6条。
(二)以查促改,高标准完成被巡察工作任务
全力做好县委第二巡察组对我局党组的巡察工作,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对巡察的三个方面 8项整改任务落实到相关科室,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人、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一件一件落实、一条一条兑现。在巡察整改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制度 7项,退赔各类资金 0.3824万元,所有整改任务全部完成。
(三)以严促进,高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2023年嵊泗县司法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要点》《2023年度嵊泗县司法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表》,实行主体责任“清单化”管理,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4次,明确工作职责。积极邀请纪检组全程参与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和部署推进工作,2023年纪检组参加我局党组会议17次。
(四)以法为本,高站位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组织制定了司法局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将法治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科室和岗位,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使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有章可循。坚持定期召开法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法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敢于争先,锻造新时代司法行政铁军
(一)人尽其才,严把选人用人关
局党组坚持以职位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全面选拔股级干部,年初通过个人自荐、民主推荐、中层述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结果公布等7个流程重新选任了13个股级干部,其中正股级干部10人、副股级干部3人。坚持个别谈话“听”、实地调研“看”、与干部面对面深入“谈”的方式,严管厚爱并举。2023年我局指派一名年轻干部到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师阿拉尔市司法局支援,指派一名干部到杭州亚运会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为全县唯一一名亚运志愿者。提拔副科长级干部一名,正科长级干部一名。
(二)真抓实干,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研究制定《嵊泗县司法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六力六为”作风建设行动方案》,实行“挂图作战”,着力抓好作风建设。重塑内部考核机制。创新科室考核与个人考核结合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潜能和激情。开展“实干争先·对标六问”大排查大对标活动,形成问题37个,整改完成37个。组织开展“行家里手大讲堂”10场次,“司法青年说”5场次,为青年干部搭建好成长舞台。
三、融入中心,为高质量发展共富之路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创新发展,倾力打造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完善责任落实。牵头部署谋划全年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印发《嵊泗县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任务、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水平。二是创新合规制度。聚焦违规经营、卫生安全等方面常见法律风险,排摸行业症结,制定海岛民宿经营“全生命周期”合规指引,改革项目及经验分别入选省级合规指引目录、全省“最佳实践案例”,获得省司法厅副厅长劳泓和副市长赵骏批示。三是强化法治审查。组建全国首个民宿业政企双向合规审查中心,构建民宿合规运营、政府合规履职同步双向审查模式。民宿业涉法涉诉案件占比下降25%,游客投诉率下降12%。
(二)优化服务,深入践行惠企便民服务理念。
一是推进民生实事项目高效实施。落实法律援助公证三个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达到100%。2023年共接待群众咨询486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8份,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4件,法律援助案件94件,较去年同期相比案件办理量上升59.32%。“公证缺少乡镇办证点”作为七张问题清单问题被省级录用并于6月整改销号。二是发挥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打造“离岛律光”为我县律师服务品牌,深化“千所联千会”机制,实现律所服务商会的100%覆盖。与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浙江海泰律师事务所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出台我市四个县区唯一律师行业激励政策,扶持律所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底我县已有公职律师15名,专职律师10名。律师万人比3.78(共同富裕指标为3.4)。三是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增值化服务。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标志标牌建设,对全县7个乡镇和37个村(社区)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村乡(镇)、县中心的信息共享、互动支持。做好“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前期调研,了解群众、企业需求。率先行动购置设备。
(三)改革先行,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是统筹深化司法所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嵊泗县司法所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打造“片区化”司法所管理体制。配齐配强乡镇法治员、司法协理员、专职人民调解员等工作力量,打好“枫桥式”司法所创建活动的“特色牌”,嵊山司法所成功获评浙江省第四批“枫桥式”司法所。二是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体系。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导,明确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主体责任和重点任务,深入乡镇、社区、渔村、船头等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1200余次。2023年,我县各调解组织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30起,较去年同比增加71%,涉及金额2122余万元。三是全力守牢社区矫正安全稳定红线。成立县级社区矫正维稳安保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杭州亚运一级响应期间严格执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备勤工作机制。实施“学历技能再提升、就业帮扶促共富”工程。与浙江开放大学嵊泗学院签订教育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县建立三个实质性社区矫正就业(安置帮教)基地,开展“党建+矫正”工作模式,帮助矫正对象更好融入社会。
四、法治为本,奋力谱写法治建设新篇章
(一)重塑体系,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
一是多机制统筹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六大机制责任闭环”“季度晾晒制度”。对法治建设工作完成情况开展季度通报晾晒,重塑考核指标体系,明确了43项工作任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二是多途径提高法治建设水平。建立农村宅基地资源有偿退出机制,形成课题被列为省厅揭榜挂帅培育项目;开展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积极推动舟山全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嵊山镇、枸杞乡两个乡镇成功创建法治舟山(法治政府)建设示范乡镇。三是多手段提升法治建设满意度。紧盯法治宣传,常态化推进法治建设满意度提升工作,通过氛围布置、入户宣传、模拟测评、短信推送等形式开展法治建设满意度攻坚。
(二)依法行政,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打造开展行政执法案件专项评议工作2.0版。制定《嵊泗县安全生产领域行政执法专项评议办法(试行)》实现县域9大安全生产领域、旅游执法领域、“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市场监管领域执法监督全覆盖。2023年共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评议496件,并将评查情况向县委汇报4次,向县政府报告11次。二是开展县乡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成立县级合法性审查中心,协助做好各乡镇各部门的疑难复杂事项审查工作。组织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情况专项督查,完成新一轮全县42家单位法律顾问联合聘用。2023年,共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24件,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61条;向市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备案县政府(县府办)行政规范性文件14件。三是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坚持将调解贯穿于行政复议办案全过程,努力提高行政争议化解的有效性。2023年,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9件,不予受理2件,未办结1件,受理办结6件,其中维持1件、撤销并责令重做1件、申请人撤回4件;调撤率达66.6%,无一不服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案件,“案结事了”率100%。
(三)精耕细作,引领海岛守法普法新浪潮
一是创新特色普法工作品牌。打造“法治方舟”海上普法品牌,确定全县4条陆岛、岛际交通航线的7艘客运船舶为海上普法船,并增添法治元素。深入实施民宿法治建设。建立民宿法治管家服务制度,为8家法治民宿经营者配备包含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的专属法治管家。新建法治民宿2家。二是推进落实普法责任制。圆满完成省市评估组“八五”普法中期检查评估。积极争创全市唯一全国首批“守法普法示范市(县、区)”。组织15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开展宪法集中宣誓仪式,举办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报告(扩大)会。三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建立由县普法办牵头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协同机制。打造完成青沙宪法广场、小关岙法治农家乐2处法治文化阵地,嵊泗县宪法主题文化园、嵊泗县食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被命名为第二批浙江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完成三个村(社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和三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评工作。
虽然今年以来我局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站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的高度来看,尚存一定差距。一是增值化理念有待加强。二是法审员队伍力量严重不足。三是融入共富中心力度仍显不足。为开展好下一步工作,我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2024年工作:
(一)压茬拓展,扎实推进“增值化”法律服务
探索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在绿华、壁下等离岛建立移动司法所,设立自助终端,组建“移动法律服务团队”,实现全县住人岛15分钟内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二)点上出彩,大力推进精品特色项目
积极对接省厅,争取单独政策支持。创建融基层依法治理与法治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法治小岛”,面向全县征集法治精品项目、案例,建立形成法治品牌建设培育项目库。逐步形成“一岛一品、各具特色”的基层法治建设格局。
(三)解剖麻雀,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信息共享、定期会商、争议快处、协查督办等合作机制。通过事前引导、事中研判、“伴随式”法治监督等预防性措施,前移监督关口。建立全县“法审员”队伍,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名法律专业背景人员。贯彻实施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确保我县行政复议案件0败诉。
(四)厚植优势,全面推进普法品牌塑造
以“党建+法治+服务”模式将全民守法普法向海上辐射,向渔民倾斜,利用海上巡逻船、海上党群服务中心等为载体,强化“法治方舟”普法质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岛普法工作经验。打造“情系桑榆 法护银龄”普法品牌,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五)多调联动,加强推进矛盾纠纷化解
试点打造景区联调工作站,通过建立人民调解员、法官、民警、旅游相关单位驻点联系机制,努力做到矛盾纠纷不出景区。推进落实诉前调解改革工作,构建由“专职调解员+法官+行业专业领域人员”组成的“1+1+X”诉前调解团队,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分流、及时调处、形成合力。
(六)海陆同频,优化推进社区矫正监管
针对我县海上社区矫正对象监管难问题,打造社区矫正海上监管的精密智治范式,大幅提升社区矫正对象动态信息准确度,提升社区矫正海上管控安全性。构建以“信用承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修复”为核心的社区矫正新型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机制,实施分级分类激励约束制度,形成社区矫正对象信用矫正分值和信用评价结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