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922002643392P/2024-29888
五龙乡
计划总结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1-19 18:0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五龙乡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今年以来,五龙乡一手抓新冠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共富共美”海岛乡镇建设,成功应对各项风险挑战,努力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22年渔业总产量计划指标为21000吨,截至目前累计产量18100吨,实现产值12360万元,渔业指标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11500万元,同比增加26.2%,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嵊泗港基混凝土有限公司全年产值9400万元,同比增加79%;限上住宿业个体左岸屿民宿全年营业收入220万,同比增加6.3%;限上住宿业企业嵊泗渔人码头酒店有限公司作为疫情防控隔离点,全年营业收入205万,同比增加11%。预计旅游业全年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同比减少55.89%,营业总收入2100万元,同比减少54.39%。全乡288家民宿受疫情影响,预计全年接待游客43000人次,同比减少51.74%,收入1300万元,同比下降56.17%。黄沙渔家乐、田岙渔家乐、景区预计全年的接待游客数量和营业收入的降幅均在50%以上。全面盘点梳理闲置地块、资产,编制招商地图,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招商引资三大指标实体项目招引、注册资金及税收均提前、超额完成。
(二)发展融合产业。渔业以强化监管、减船转产为主线。深化渔船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制定《五龙乡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五龙乡渔业安全生产“1+3”管理体系,成立4个村级渔管站,完善“1+1+4”渔业管理组织架构,一改以往村级组织“不管渔”的局面。有序推进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工作,减船2艘,转产1艘,完成年度减船50%工作指标。大力推进渔船精密智控体系建设,完成渔船码申领95个,24米以上渔船精密智控设备安装46艘。文旅以激活动能、丰富业态为主线。乡主要领导带班前往市级各机关、事业单位推荐五龙乡疗休养精品线路和精品民宿。联合县文旅局开展普通团队游客和疗休养团队消费券发放,累计发放普通消费券15000余张,共计金额60余万元。强势推进民宿集聚村“低、散、乱”整治行动,开展民宿附属用房和景观长廊违规搭建专项整治,拆除违建136处。围绕“扩中提低”改革要求,着力探索“民宿共富+”新路径,普及“离岛E宿”数字化系统,累计签约安装128户。启动“民宿共富贷”,对接帮扶13家普通渔宿完成提质。完成会城民宿聚落编制规划,迭代升级清鱼静舍、老爹私厨、左岸屿餐厅等民宿、餐饮,西会城民宿聚落多元业态逐步成型。举办“研以筑心·共富共美”红色研学线路发布会及游艇首航仪式,正式开启3条研学线路及2艘游艇式休闲渔船的市场化运营。农业以梳理整合、统一打造为主线。对全乡闲散农田进行集中收储、规划,完成田岙岗墩60亩抛荒地整治,流转边礁村集体农地20亩,为打造海岛未来农场做好前期准备。针对性出台宅基地有偿推出和闲置农房盘活措施,有效整合零散宅基地,进一步提高乡村环境面貌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闲置农房12套,其中黄沙村口6套闲置农房吸引山舍艺术设计公司、“一阵风”摄影工作室、星河旅人影视文化等多家文创团队入驻,海洋文化艺术条带初具。
(三)推进项目落地。重点工程强势推进,五龙乡田岙村沿港路景观打造工程目前完成游步道、绿化、公交站点等主体施工,达成总工程量90%,目前正在进行项目收尾工作。边礁村体育公园(老年公园)提升、边礁村船厂休闲公园建设两大“口袋”公园工程预计11月初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开启体育设施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不断满足村民便利健身、科学健身的需求。红帆议事厅、智慧渔馆全面建成,共享直播间、研学互动墙、数字监管室、红帆休息站等功能的配套,打通服务渔民“最后一米”。
(四)构筑全方位安全体系。全面筑牢疫情防控防线,“3.17”疫情防控阻击战期间,开展三轮共计6200余人次的全员核酸检测,全面保障生活物资,确保社会稳定。实现新冠疫苗“应种尽种”,全乡18周岁以上人群加强针接种覆盖率为95.7%,80周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覆盖率位列全县各乡镇首位。紧盯工业企业、民宿餐饮等行业“小门”管控,重点检查场所码、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和厂区消毒记录等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居民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截至目前共检测68405人。充分发挥“141”社会治理体系主干作用,引入人民调解、联勤警务、综合执法、共享法庭、智慧检察等法治力量进驻乡矛调中心,实现防范化解风险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除险保安“百日攻坚”整治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34次,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170余次。
(五)稳步推进城乡风貌提升。以主场的姿态助力全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进行全面提升,新增创城小景观18处。找准民生需求,完成路灯亮化工程、农田整治、实施充电桩安装等工程,完成点位销号百余处,环境卫生综合考核长期位列全县首位。提升“全域文明”数智通管理系统应用覆盖率,线上累计整改问题839件,整改完成率100%,以“闭环式”管理实现群众参与率、满意率“双提升”。紧扣文旅特色型创建目标,完成生活舒适、居游相融的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重大项目27个,今年完成投资额1.17亿元,9月省评测组一行已对创建成果进行评审。未来乡村建设有条不紊,黄沙村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年度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田岙村省级未来乡村创建年度建设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即将在11月迎来创评验收。
二、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及下阶段工作
(一)聚力打造“一乡一韵、一村一品”。对标走好“一岛一功能”特色之路,五龙乡坚持以资源整合、融合发展为导向,把“渔画田岙”“黄沙绿洲”“色彩边礁”“原乡会城”“石屋峙岙”五个渔村串联起来,深入挖掘五渔村“动”“静”“雅”“俗”“乐”内涵,向“东海五渔村全域景区化,秀美海岸带文旅新融合”目标进发。田岙村体现“住”的功能,主打民宿酒店产业。出台《五龙乡促进民宿提质升级实施细则》,通过严格审批新建民宿、鼓励单体民宿提质升级、允许民宿联盟经营或吸引外来资本入驻等方法,增强民宿配套服务水平、创新开发运营模式、打造县域内单体连锁民宿品牌,逐步形成“136”金字塔形民宿结构。通过田岙船厂小型酒店项目建设,加强对周边民宿、业态、景区人流的辐射带动。结合共富实施方案中塑造海岛新时代文化标识的要求,计划投资300万元以渔画修复重构工程为牵引,打造海洋文化长廊,形成与左岸公路相对称的右岸滨海文化带。黄沙村体现“玩”的功能,主打网红文化业态。加快推进主题街区提升工程、三角地业态布局工程和黄沙船厂地块重塑,加速1921沙艺术仓库美术馆、青年创客联盟建设,加大对文创产业、知名网红业态的招引力度,推动形成一个富有人文艺术和探索野趣的文创主题街区。利用国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的产权化改革、两艘高端休闲游艇运营、黄沙海防码头建设等叠加红利,创建休闲渔船龙头企业,打造高端休闲渔业产学研基地。边礁村体现“雅”的功能,主打农业研学。计划整合利用现有60亩低散农田、12亩边礁小学和周边煤场地块等闲置资源,打造集海岛农业实践园、净菜加工基地、农产品展销直播场馆、海岛农业技能和渔俗文化培训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共富示范基地,实现“渔农旅”三大产业的有机融合;与全国各大高校合作,设立海洋生态、海岛能源等专项研究课题及各类农业技能培训课程,完成“产学研”一条龙的深度融合,加大对“东海五渔村”研学基地的申报力度。会城村体现“静”的功能,主打高端民宿聚落。依托会城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原始渔村静谧性,利用“左岸屿”民宿综合体、夕会悬崖酒店等高端民宿品牌集聚聚落人气。根据共富之路方案,计划明年在西会城完成城市书房、民宿博物馆等基础公配场馆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闲置农房的收储,既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也为下一步骤落项目招引打下基础,最终将会城村打造成本岛独特的高端民宿聚落片区。
(二)聚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不误”。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强有风险区旅居史人员排摸管控、公共场所管理消杀等疫情防控措施。继续加大在乡各单位守小门管控力度,严格落实重点行业人群核酸检测。开展老旧渔船整治、高危渔船专项销号,确保渔业安全生产整体提升。继续推进帆张网减船转产工作,根据“包保制”,按照“一船一档一方案”的要求,全面深入排摸船只、船员基本情况,精准拟订每艘渔船的整治方案,确保按要求完成年度帆张网渔船减船转产60%工作指标。
(三)聚力打造城乡风貌样板区和未来乡村大美蓝图。全力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对标国测标准,计划安排400万元创城经费,用于全乡创城氛围提升、客运站点建设以及各村卫生室、日托中心、综合服务中心、警务室的新建、改建。开展新一轮风貌改造,加快田岙村闻涛宾馆地块作为省级“共富试点”的建设,推进全乡排水排涝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和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打造全域未来乡村连片发展实验区,以田岙村、黄沙村未来乡村打造为“先手棋”,围绕数智赋能、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文化兴盛及特色场景打造,顺藤结瓜、串点成线、抱团联建,将四村均建设成特色鲜明、产业融合的未来乡村示范村,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未来乡村示范带。
(四)聚力“共富工坊”建设,实现家门口就业。通盘考虑各村资源禀赋和业态分布,以发展“农旅融合式”、“电商直播式”等5个“共富工坊”建设为主线,引导村集体充分盘活区域要素,支持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风险可控的多种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制定“一坊一策”,搭建“共富工坊服务站”,通过为工坊提供设计、法务、营销、宣传等服务,支持工坊“内源式”成长,为个体工商户、低收入农户、退捕上岸渔民等提低扩中对象高精度匹配工作岗位。
(五)聚力打造新时代党建高地乡域样板。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构建“大党建”新格局助力全乡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抓牢“党建统领”这个根本,积蓄发展势能。借助“红帆老大”力量,在海上疫情防控、“轩岚诺”“梅花”台风抗击中渔民党员冲锋在前,守护渔区平安。得益“两新党员”创新,“仟宿集”渔业电商品牌落户五龙,“嵊泗仟宿集东海海鲜”小程序上线推广,56家民宿成为展销商户;沉浸式党课“一块红布片”的故事、定制党建剧本《黄沙渔火》作为体验性项目频频亮相省市党媒。抓紧“组织提升”这个重点,重塑锋领版图。优化设置陆上大网格4个,微网格12个;海上网格5个,并按照“1+3+N”要求充实海陆网格力量。陆上深化“听音、辨音、回音”制度,固化“一线听音、驻村回音”工作;海上首创“织网、穿梭、起锚、稳舵、扬帆、领航”6步工作法,全力解决渔民诉求痛点,获得省委组织部王成部长点赞。抓深“制度重塑”这个核心,放大共富效应。以“头雁领飞”村书记擂台赛为平台,设置村级竞争性项目“共富基金池”7万,撬动村书记在共富赛道上赢得先机。建设“共富工坊”5个,吸纳剩余劳动力和帆张网转产渔民50余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黄沙村入选全省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典型案例,集体经济发展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