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枸杞乡龙泉村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不断增强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融合创新,贴近实际。渔业、养殖业是龙泉村的两大支柱产业。受环境制约,渔船、苗绳、渔网等生产物资摆放脏、乱,造成较差的环境卫生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该村结合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乡镇打造的契机,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时,将“渔用物资、泡沫船必须摆放到指定场地”写入村规民约并作公示上墙。村里通过借鉴城市物业管理经验,推行小物业化管理模式,创新实施“一格一笼一船墩”管理制度,建设以“旱坞长城”“收纳魔方”为代表的堆放场地2.5万平方米、辅助渔船陆上停泊船位80余个,全村空间布局更加高效、便捷、合理。
二是形式多样,深入人心。为了确保村规民约的有效实施,龙泉村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道德讲堂为载体,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8场次,利用横幅、标语等浓厚讲文明、树新风的宣传氛围。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积极开展“全民阅读”“书香伴成长”等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三是提升素质,促进发展。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宣传和执行,龙泉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德和邻里关系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乡村的和谐稳定得到了维护,减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同时,村规民约的实施也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渔民和养殖户对渔用物资、泡沫船的摆放等事宜养成良好习惯。龙泉村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原则,大力建设蓝色海湾、打造海洋牧场,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