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4 14:47
信息来源:县发改局
信息来源: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基本情况
枸杞乡位于舟山群岛东北部,全乡以捕捞、养殖、加工、旅游四大产业为主,工商服务业繁荣,其中贻贝养殖业突出,被誉为“中国贻贝之乡”。近年来,枸杞乡深耕海岛贻贝养殖“土特产”文章,聚焦“产业强村”“抱团共建”“人才引育”三大关键点持续发力,坚实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要素联合、人才驱动”的海岛强村富民共富之路。2023年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31.14万元,经营性收入395.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88%、22.51%,全乡80%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成功创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美海岛等荣誉并获评全省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二、典型做法
(一)专注布局“产业经济”,探索村级发展新蓝海
一是坚持“一村一品”,分区盘活实现“村村共美”。依照“蓝海牧岛·自在枸杞”发展主题优化整岛空间布局,指导打造共享乐活的奇观公共服务区、民宿集聚的东昇滨海休闲区、渔牧体验的龙泉三产融合区、贻贝养殖的干斜智慧牧场区、渔村民俗的里西山海渔情区。如奇观村出租沿街店铺、海边沙滩,配套打造星级旅游服务站点,年均增收50万元。东昇村整合闲散集体土地、盘活旧有渔业指挥部打造向东野酒店、月亮湾酒店等高端民宿综合体,增收租金20万元以上。
二是参与养殖配套,实现“强村”“便民”双效合一。延伸国家级海洋牧场资源优势,协调各村围绕上下游产业布局集体经济项目,创收占年经营性收入40%以上。如干斜村灵活经营鲜销码头并配套建设20间养殖用房实现增收60余万元。里西村采购养殖机械用以出租,惠及全乡养殖户500余户,收益6万元。全乡规划闲置地块建设养殖泡沫笼、苗绳堆场共计14处,成立村级服务公司作为“物业管家”统一管理,实现渔用物资“各得其所”,又有效拓展收入渠道。
三是规范有偿用海,促进集体海域资产变现。依托《养殖海域管理办法》规范用海,以“养民证”形式实现海域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一证到底”,配以违规桁地整治、积分管理、养殖保险等组合拳,有效破解用海乱象,减少村民矛盾。实行养殖用海二级发包制度,养殖户梯度缴纳相应承包租金,其中50%海域承包收缴租金返还用作村集体收入,各村可增收30万元以上。加快生态资源价值转换,完成全市首笔海洋碳汇交易意向签约,反哺农户普惠享受碳汇收益。
(二)推进新型“合作抱团”,强化共建共享新路径
一是打造“村村合作”共赢模式。采用“以强带弱、资金抱团、社会经营”模式,成功破解薄弱村基础条件差、发展举措少等难题,形成“连片振兴、组团奔富”的抱团经济。龙泉村突破依靠集体土地发展的思维定式,联合其他三村打造集贻贝采摘、网箱垂钓为一体的海上观光休闲平台,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实现因地制宜、向海发展。奇观村“携手”里西村在景区沙滩口打造餐饮综合体并引入农创客参与经营,分别增收30万元和7万元。
二是培育“村企合作”共建模式。依托党建联建机制,打造“一米八”“蓝海牧岛”等7家共富工坊,同时走村入企明晰供给需求、村民意愿等“四张清单”,累计吸纳250余户群众参与贻贝分拣、包装等岗位,户均增收3万元,其中“东海红”工坊获评省级示范。积极探索“工坊+公益”模式,与3家企业合作成立“筑梦深蓝”共富基金,累计开展公益活动5次,慰问留守老人和困难群众130余人次,实现“带农就业、温暖一方”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
三是优化“村民合作”共富模式。进一步推进养殖经营主体规范化,基本形成以贻贝协会指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养殖户参与的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全乡共有贻贝协会1家、龙头企业5家、合作社31家、家庭农场17家,覆盖养殖户481户,已通过规范销售价格、农资统购统销、农机农技共享等举措有效带动养殖户走上“利益共享、优势互补”规模化发展道路。以干斜村为例,抱团后养殖农资降低约30%,人工成本降低约18%,每年可节约3000万元以上。
(三)建强海岛“三支队伍”,打造牧岛发展新图景
一是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格选优配强村集体带头人,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等人群中发现并培育村级后备干部10名,发展党员6名。目前全乡共有村干部31名,其中90后2名,80后14名,70后11名,本、专科学历13人。深化“量体裁衣”攻弱项补短板,组织开展村书记“双月谈”、师徒帮带交流会、“赛马争先”擂台赛等活动,扎实提高村干部专业知识储备、致富带富能力。承接各级帮扶力量“蓄势添能”,以农村指导员、第一书记、“镇街帮办”等力量撬动资源进村、项目带村,解决村内群众困难150余件,推进集体经济项目7项。
二是全力培育高水平能人队伍。厚植本土人才成长沃土,充分发掘懂技术的土专家、会经营的民宿主、善营销的直播客群体,全力在养殖技改、金融支持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目前全乡共有省级乡村工匠名师1名、市县级工匠9名,并有12名民宿业主纳入县级人才库享受政策支持和福利保障。坚持“引凤还巢”“家燕归巢”,推进干部“乡贤联络员、项目服务员、包村网格员”三员攻坚机制。现共有在册新乡贤34名、农创客30名,2023年来已通过招商项目盘活闲置土地6处,覆盖高端酒店、特色餐饮等多个领域,投资额8200万余元。
三是全力扩大高素养村民队伍。全面实施“素质提升行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根据群众“点单”需求,累计开展直播实操培训16场、民宿技能提升5期、贝类养殖培训及技术交流100余场次,帮助培养转业渔民、赋闲渔嫂“一技之长”。集聚“希望之光”人才帮扶、“小岛你好·党员报到”等机制合力,成立省水产学会嵊泗服务站开展技术转化和人才培养服务,有效实现养殖经济效益、从业人员素质“双提升”。深化同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产研合作”,推进海洋人工上升流技术、自动包苗机、清洗机等技术开发应用,进一步提升村民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三、经验成效
一是以产促兴是乡村提质的强引擎。枸杞岛自然风光和产业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人次年均约10万人次,厚壳贻贝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近70%,相关从业人员众多。通过在“土”上做布局,在“特”上强优势,在“产”上谋结合,强化基础保障、开展多种经营、做强“海上经济”,可充分唤醒闲置资金、土地以及集体海域等“沉睡”资源,并有效提升产业链各环节效益,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组织优势,为村民提供产业配套、物资管理等农事服务,可有效调和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海岛渔旅融合、产村共进。
二是“跨村联建”是弱村发展的最优解。通过“抱团发展”经营模式,强化资源要素整合,可以有效突破薄弱村资源资金少、政策支持少、创收举措少等困局,目标明确、精准施策,能充分解决村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从“单村受益”到“全乡增收”的共富目标。如相对薄弱村里西村集体资产少且运营不善、利用率较低,收入主要源于资产和物业租赁。抱团共建后,村集体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从2021年的30.09万元、15.05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99.10万元、27.16万元,年均增长率为81.5%和34.3%,已有效从原先的“输血兜底”薄弱村蝶变成“自身造血”示范村。
三是人才资源是海岛振兴的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通过培养高素质村干部、高水平人才和高素质村民三支坚强有力的队伍,可持续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海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如通过“三严三实”提升村干部“头雁领航”水平,引导干部主动挺膺、“逢一进格”,全年累计走访群众、企业近5000人次,解决“村民就业难”“道路失修”等问题300余项。承接人才帮扶,用好科研院所智囊团,已先后攻克厚壳贻贝人工育苗育种、选优选育等重大难题27项,推动贻贝产量和产值连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