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02643237B/2024-31970

  • 发布机构:

    县文广旅体局

  •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嵊泗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主要思路

发布时间:2024-05-29 11:20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文广旅体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3年嵊泗县文广旅体局紧紧围绕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工作部署,加快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主线,以海洋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海岛公共服务民生优享为突破口,着力丰富文旅新产品与新业态供给,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级,进一步释放文旅扩投资促销费潜力,全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2023年度工作总结

2023年,我们紧扣“一个提升”,实施“四大行动”,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旅游经济效益大提升。2023年我县游客接待量较去年同比增长97.6%,客流总量恢复至2019年的94.9%;旅游总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88.4%,恢复至2019年的92.3%,疫后旅游市场总体复苏情况良好。

全面实施旅游业态升级行动。一是推进文旅品牌创建。基于东部岛群全景开发模式,全面启动嵊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点打造花鸟爱情艺术岛和嵊山-枸杞渔旅休闲岛。积极推进高等级景区创建,花鸟岛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复评,基湖沙滩景区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东海五渔村创成浙江省智慧景区,花鸟村创成浙江省金3A景区村,菜园镇创成浙江省4A级景区镇。二是创新文旅业态升级。打造东海五渔村研学基地,全新推出“Finding嵊泗”4+3研学线路。深化“海上游”交旅融合试点,策划并运营“沈家湾—泗礁岛—花鸟岛”、“沈家湾—泗礁岛—枸杞岛”、“花鸟岛—枸杞岛—嵊山岛”3条跳岛游主题游线。全面完成基湖沙滩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房车露营、夜景亮化、标识标牌等硬件设施改造,招引落地摩托艇、皮划艇、水上自行车等海上运动休闲项目。六合朝阳露营基地、薄刀咀露营基地、黄沙村礁石茶咖、嵊山海钓体验馆等一批新业态全面运营。改造完成菜园基湖金沙路、枸杞海鲜一条街、田岙沿港路等夜市街区,丰富旅游新业态,夜间消费新场景全新构建。三是做深“微改精提”文章。发布《嵊泗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2023年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嵊山海钓展示厅、枸杞海角一号餐厅、花鸟岛最美户外婚登颁证基地等77个微改造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2.67亿元,投资完成率达100%,竣工项目77个。

深入开展海岛民宿共富行动。一是加快产业迭代升级。积极实践民宿迭代升级有效路径,构建精品美宿、主题民宿、普通渔宿1:3:6三元架构。实施民宿扩中提低行动,完成50家普通渔宿改造升级。加快推动等级民宿培育,花鸟岛伍码民宿被国家文旅部认定为全国甲级民宿,开创舟山入围全国甲级民宿先河。新发展市级最美民宿20家、省级金银宿8家,建成民宿综合体5家,位列全是首位二是推动“民宿+”多元发展模式。加大民宿融合发展示范户培育力度,延伸民宿产业链,深化“民宿+非遗”,在高场湾村重点孵化海洋剪纸模式;推动“民宿+研学”,在五龙乡重点孵化乡村研学模式;推进“民宿+文创”,积极开发嵊泗印记伴手礼;创新“民宿+康养”,在嵊山重点孵化温泉私汤模式,拓宽民宿增收渠道。新认定民宿融合示范户13家,截至目前全县民宿融合示范户总量达26家。是推动民宿聚落发展。推动泗礁岛会城村、黄龙岛东咀头、嵊山岛满咀头等三个民宿聚落四大精品项目建设,凭海临风酒店、夕会悬崖酒店全新建成并投入运营,会城村创成市级三星级民宿聚落。四是试点乡村文旅运营。加强民宿项目整体包装策划,菜园镇筹备强村公司组建,五龙乡黄沙村联合杭州山舍成立乡建公司,成功推出“新音乐+新露营+新农趣+新乡宿”的乡村文旅运营模式,县旅投公司串联“民宿+游船+景点”运营模式。总结提炼民宿共富经验做法,花鸟乡《民宿和艺术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优秀案例。五是强化行业能力建设。组织举办民宿专题培训12场次,培训民宿从业人员500余名,新认定民宿人才30名,有效提升民宿服务水平。实施民宿品牌培育行动,编印《在海边醒来》民宿专刊,开展“浙韵千宿”视频大赛,15个民宿短视频省市获奖。

扎实推进文旅品牌营销行动。一是强化品牌推介。积极开拓长三角区域重点客源市场,先后在江苏无锡、安徽芜湖、浙江杭州、上海浦东、临港高校等开展15场文旅推介及路演活动,组织承办浙江省十大海岛公园走进长三角专题推广活动、“百县千碗-嵊泗渔味”嵊泗海鲜美食进省委党校推广活动,加强海岛公园品牌影响力。积极参加省市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并承办舟山市职工疗休养推介会。嵊泗获授“职工疗休养基地”称号,五龙乡被列入上海市职工疗休养基地(全市唯一)。是强化平台合作推广。与中国国家地理合作,以花鸟岛为起点,共同签订嵊泗海岛主题营地战略合约,扩大岛屿影响力。与携程等OTA合作,重点策划“嵊泗想念”十大营销活动,通过线上直播、微博话题、主题视频、携程星球号等持续输出IP形象。三是强化节庆活动打造。成功举办灯塔国际艺术节、枸杞贻贝节、东海五渔节等文旅节庆,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开展各类融文化体验、节庆民俗、旅游消费、品牌展会于一体的主题性文旅集市,“海上良渚”文旅市集入选全省第二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

大力实施文旅市场提升行动。一是推进旅游环境提升。强化假日应急调度机制,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建立横向串联县假日办成员单位,纵向贯通市县应急调度工作体系,立体式、全方位、扁平化统筹调度全县资源力量,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先后组织召开旅游领域突出问题整改推进相关会议共8次,重点开展交通环境、住宿环境、餐饮环境、购物环境、社会治理五大专项行动,梳理汇总旅游领域突出问题31项、“五一”小长假重点问题13项、旅游旺季突出问题近期整改事项27项,共下发近期整改事项交办单5份,同时联合县纪委监委成立旅游旺季突出问题整改事项专项督查组,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2轮专项督查。二是推进文旅市场整治。积极推进文旅市场“春季治理、暑期整治、秋冬会战”大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文化娱乐场所、演出场所和网络文化市场等有害内容及信息,持续整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导游违规执业等行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77人次,检查各类场所233家次,立案查处9起。三是推进行业服务升级。推进品质导游培育,开展第二批品质导游认定,嵊泗再有5名导游入选。组织举办“讲好嵊泗故事,弘扬非遗文化”导游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推动嵊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导游非遗文化传播能力。开展旅游饭店创建评优,开元名庭酒店创成“银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四是推进审批服务效能提升。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文旅企业开办一类事”和“民宿行业增值服务一类事”入选全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第一批清单,梳理涉企服务事项15项,文旅特色“一类事”集成服务场景初步构建,切实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们围绕以文惠民,筑牢文化高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新突破

文化服务设施更趋完善。新建海洋文化体验馆、望海岛与书房、石文化体验馆及洋山文化驿站,营造主客共享新空间。建成黄家台考古遗址公园,“海上良渚”历史文化标识保护利用行动全面展开。投资3.2亿的西城区体育馆新建工程全面推进,黄龙乡及嵊山镇的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新建成,投资3.1亿的望海公园成为文化、休闲及全民健身新高地。

海洋文化品牌持续擦亮。持续深化海洋文化金名片,菜园镇获评省级文化强镇,峙岙村、花鸟村、龙泉村获评省级美育村,花鸟村获评省级美育示范村,枸杞乡龙泉村获评省级文化示范村,五龙乡获评省级文艺创作采风基地。

文化服务供给不断丰富。依托望海公园城市阳台、十里金滩小镇会客厅等文艺赋美舞台,举办“小岛你好 向美而行”文艺晚会、2023全民嗨歌赛、渔歌嘉年华、中秋游园会、“我们的节日”沉浸式展览等一系列活动。举办长三角渔歌邀请赛,组织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的渔歌邀请赛,拓宽嵊泗渔歌作为浙江文化标识的辐射力。

精品文艺创作不断创新。创作完成《船的记忆》、《浙江东部这片海面》、《长满绿藤的村庄》等嵊泗渔歌等精品创作,并积极参加全市文艺创作比赛,荣获省级三金三银、市级九金三银的好成绩,文艺赋美四系列品牌全新构建。“嵊泗渔歌”获评省级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东海谣》获评省级旅游演艺精品项目并投放景区,沉浸式演艺深受游客欢迎。

文物保护利用稳步推进。夯实文物保护基础,推进土地“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制定《菜园镇城区文化机理更新保护导则》,实施文物建筑白蚁预防和治理工程,完成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编制。花鸟灯塔原灯塔长刘生龙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最美文物守望者。完成花鸟灯塔安防工程建设,实施8处摩崖石刻外观修复保护工程。加大文物巡查力度,全面实施文物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286人次,检查文物152家次,发现安全隐患25处,整改完成25处。

非遗传承保护不断深化。加强非遗的活态传承,2023年嵊泗小锣书入选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强化非遗成果展示,新增嵊泗渔歌体验基地、渔绳结体验点、嵊泗海洋剪纸体验点等3家市级非遗体验基地(点);新增枸杞贻贝省级非遗工坊1家,百年渔场、嵊山海鲜等县级非遗工坊5家。

2023年,我们巩固群众体育,夯实竞技体育,培育体旅融合新业态

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健全。以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超额完成洋山登山健身步道3公里,完成黄龙乡峙岙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嵊山镇尽山广场多功能运动场,全面推进西城区综合体育馆项目建设,逐渐完善以场地设施建设为主的全民健身格局。

全民健身迎亚运氛围浓厚。成立我县迎亚运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迎亚运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提升行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29场次,成功举办长三角万人徒步大会、全民健身嘉年华、环岛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海钓精英赛等大型赛事,促进体旅融合发展,实现文旅引流、扩大消费。

2023年,我们打造智慧广电,畅享数字生活,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

创新推行融合广电服务。充分利用嵊泗华数现有的广电基础设施和线路覆盖优势,创新谋划我县共富广电助力新举措-“智慧广电+融合服务”。我们结合五龙乡“未来乡村”建设,在五龙乡田岙村和黄沙村试点开通有线电视“e(医)养”功能,为80岁以上老年群体提供线上医疗咨询和初诊。

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完成嵊泗县农村数字应急广播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共架设户外IP数字广播终端196只,安装完成全县7个乡镇、34个村级(点位)广播室设备,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智慧型公共应急广播体系。2023年各重要保障期和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现零事故、零事件。持续推进全市非法地面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

二、2024年主要思路

(一)主要目标:旅游产业进中提质,全年计划实现游客接待总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同比增长13%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8%以上。全域旅游成果持续巩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典范景区镇1个,4A级景区镇2个,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引进亿元以上文旅产业项目 2个。公共文化服务更趋优质,创成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2个,省级美育村2个,实现城市书房乡镇全覆盖。

(二)重点任务

1.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遵循“标准化推进高质量”理念,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以花鸟岛为核心的旅游度假区创建。重点打造东部渔旅岛群,加大公共服务串联、优质业态供给、文旅品牌打造、消费场景营造、数字产品赋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围绕东部岛群全景开发模式,组织项目推介会加大度假区项目招引,打造花鸟岛爱情主题场景,推进嵊山岛国际海钓基地建设,丰富枸杞岛休闲度假产品,确保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并列入国家级推荐名单。

2.聚焦文旅重大项目招引。充分挖掘嵊泗海岛公园潜力资源,按照“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攻坚一批、谋划招引一批”要求,全力推进黄龙东咀头艺术聚落、枸杞向东野酒店、雷孟德梦幻小镇等文旅项目建设,加快花鸟轻奢度假酒店、雷迪森蝶来民宿综合体、青石子坑精品酒店等文旅项目落地,谋划招引枸杞育苗场度假综合体、五龙冷冻厂青客街区、泗礁岛游艇帆船基地等新项目,形成大项目引领、小项目补充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3.实施旅游景区提质行动。围绕国际海岛旅游典范区1+5+N品牌体系的创建目标,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景区服务品质,2024年计划创建基湖沙滩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鸟乡创建浙江省典范景区镇,洋山镇、黄龙乡创建4A级景区镇,以进一步提升景区村镇品质。全面实施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聚焦问题导向,计划实施全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项目50个,优化共富共美的全域环境。

4.培育海岛文旅消费新场景。优化主题岛屿业态布局,拓展跳岛游、研学游、休闲运动游等主题产品市场份额。以海港夜景、夜游夜市、夜文化演绎为主要形式,实施嵊山镇箱子岙、五龙乡边礁岙夜景亮化,打造嵊山岛日光剧场。引进书房、咖吧等新业态,打造会城村民宿聚落消费新场景。拓展基湖沙滩夜演夜娱产品运营,打造高场湾教场新路、黄沙村休闲街区、花鸟慢生活街区,进一步培育夜经济场景。推进海岛温泉、康养旅居等淡季产品,营造淡季消费场景。

5.聚力打造长三角运动休闲岛。积极推动“岛海沙”三大赛事体系培育,引进环岛赛事、帆船游艇、沙滩运动等多样化运动产品,重点承接浙江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精心举办嵊泗列岛国际海钓大赛、国际帆船精英赛、国际环岛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形成较高水平的办赛体系。积极培育省级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精品路线),引进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常态化落地一批水上运动休闲项目。加速“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综艺加持力量,打出“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丰富游客体验,发展体旅经济。

6.做精做特海岛民宿产业。全面推动省级“浙韵千宿”试点县工作,2024年重点做好民宿扩中提低、民宿聚落打造和“民宿+”全产业链构建。制定扶持中低端民宿发展的政策意见,全县主题民宿及以上占比达45%以上,省市等级民宿总量达145家以上,民宿综合体总量10家以上。加快构建“民宿+”产业链,实现户均净收入增幅20%以上。推进五大民宿聚落建设,除重点推进东咀头高端项目建设外,计划创建嵊山满咀头三星级民宿聚落。围绕民宿综合体、民宿数字化、民宿+等创新做法,编制形成一批典型案例,筹备举办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7.全方位推进海洋文化标识培育。深入推进“嵊泗渔歌”“浙东沿海灯塔”等文化标识培育,通过精品创作、场景赋能、保护传承、品牌传播等系列行动,打出海洋文化知名度。精心打造渔歌赶海季品牌,举办长三角海洋文化系列展演,加大“浙里演艺”品牌培育力度,重点打造并放大“东海谣”沉浸式演艺效益。高质量打造海岛艺术空间,以省级美育村为载体推进艺术赋能乡村,培育省级美育村2个。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创作更多具有鲜明“嵊泗符号”的文艺精品,不断提高艺术创作质量。

8.高质量推动文博事业发展。构建以“海上良渚”为溯源的嵊泗历史文化“51411”标识体系,擦亮嵊泗海岛、海疆、海防、海渔文化标识,以历史文化标识引领主题岛屿核心内涵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活化利用黄家台遗址发掘成果,推出“海上良渚”文博书市、文博讲座、文博奇妙夜等系列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完成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编制,开展全国第四批文物普查工作。重视海岛历史记忆传承,完成《菜园城区城市有机更新文化肌理保护导则》。加大省市级非遗申报力度,丰富非遗文化名录。创新非遗文化实践方式和传播方式,推动非遗资源跨界融合。

9.多元化打造文旅营销体系。坚持深耕长三角市场,探索建立多渠道品牌推广体系和跨区域协作机制,开展多形式品牌推介、高校路演等,拓展长三角及福建客源市场。策划实施“嵊泗想念”创意营销系列,通过线上直播、网红代言、短视频传播、热门话题等方式,不断输出品牌形象。策划推出花鸟爱情游、运动休闲游、洋山一日游等主题线路产品,扩大吸引力。持续发挥“两微一抖”自媒体营销矩阵作用,举办海岛生活节、东海五渔节、灯塔国际艺术节等文旅节庆,以节促旅,增强海岛吸引力。做深研学游主题产品,形成一套研学游产品运行体系,打造海岛研学游目的地。

10.定制式培育海上影视基地。量身定制,出台关于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东海五渔村为主阵地,打造全域化影视场景基地。探索打造影视服务“飞地”,积极引进微网剧、慢综艺,推动“影视+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嵊泗知名度。

11.突破性提升全域旅游品质。科技赋能海岛旅游服务,以受众思维提高游客体验度。全面推进“数字海岛”建设,建立游客需求思维,创新海岛旅游数字化服务场景,为游客提供及时可触达的一站式服务保障。以旅游领域突出问题整改为抓手,强化问题整改力度,构建“问题清单-整改推进-专项督查-问题销号”闭环机制,全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重点实施旅游旺季拓展行动,政策加持引流力度加大旺季非周末旅游业态和服务供给,拉长游客消费链。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积极创建品质旅行社、品质导游,重点提升疗休养服务品质。以政务服务增值化为载体,重点加强旅游新业态“一类事”服务项目建设和安全监管力度。

12.完善海岛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改造提升城市书房2家,实现城市书房乡镇全覆盖。新建农村百姓健身房1家,完成马关笼式足球场提升改造。加大海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对接省级文化资源,输送优质演艺3场以上,举办“文艺赋美”系列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