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92200264327XK/2024-32776
县财政局
财政预决算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4-09-03 09:58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财政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2024年上半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财政工作紧密围绕县委工作部署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方针,严格执行县人大批准的预算,做好生财、聚财、理财、用财、管财各项工作,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有效促进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稳健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0.3%,完成年度计划的5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34亿元,同比降低2.5%,完成年度计划的61.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实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0亿元,同比降低87.8%,完成年度计划的18.3%,减收原因主要是去年同期小洋山重大项目推进,土地出让进度较快。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5亿元,同比降低83.2%,完成年度计划的21.3%。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08亿元,同比降低4.3%,完成年度计划的74.0%。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41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年度计划的50.0%。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县国有资本经营本级收入为零,2024年年初预算本级收入为零。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42.9%。
(五)洋山港利益分配资金执行情况
上半年洋山港利益分配收入3.18亿元,其中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收入2.94亿元,LNG项目收入0.24亿元。上半年洋山港利益分配资金未安排支出,累计结余4.05亿元。
(六)政府债务相关情况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通知》(浙财债〔2024〕1号)文件精神,2024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务按政府债务限额37.64亿元控制。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7.6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2.33亿元,专项债券5.30亿元)。上半年,我县新增地方政府债务2.02亿元。其中争取到新增一般债券资金1.52亿元,主要用于花鸟岛特色风貌提升建设项目一期、菜园镇城市道路品质提升三期工程、嵊泗县菜园镇海滨西路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嵊泗县再生资源(大件垃圾及固危废)分拣中心、嵊泗县小黄龙东南侧及中部普通建筑石料废弃矿山治理工程、嵊泗沈家湾接线公路改建工程、大洋山滨海湿地修复工程。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0.50亿元,用于嵊泗县大陆(小洋山)引水工程建设。
2024年我县需还本一般债务1.50亿元,根据省财政厅要求,安排到期债券本金接续发行的规模分年逐步缩减,安排预算资金偿还的年度到期债券本金原则上不低于10%。浙财债〔2024〕2号文件已明确2024年我县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上限1.35亿元,年初预算已安排县级资金0.15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务。
待下半年债券资金下达后,将提请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嵊泗县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计划。
上半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收入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是财政收入结构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税收收入来源的路径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增长动力,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波动或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二)财政支出持续优化,收支矛盾却进一步凸显。财政支出持续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以及支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比达78.2%。但刚性支出需求增长较快,大幅增加财政保障压力,全县财政“紧平衡”已成常态。
(三)运行风险整体可控,财政改革平稳有序推进。严格按照债务限额将政府债务指标控制在合理区间,实时监控债券增减变动情况,确保债务风险安全可控。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收支运行智管、“浙里基财”等数字化应用,结合巡察、审计等手段,规范财经纪律。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上半年财政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找准“靶心”,全力巩固经济平稳态势。积极组织收入。财税联动,强化洋山保税港、LNG等小洋山区域重点税源监控,充分挖掘税收潜力,上半年税收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8.8%。加大非税收入征管,规范预算外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及时、均衡入库。抓好土地出让收入管理,合理安排土地供应进度。深入研究上级政策变化导向,夯实项目争取基础,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上半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14.51亿元,其中车购税补助资金4432万元、农业农村现代化资金3693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04万元、绿色转化财政激励资金3000万元等。优化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的储备机制与申报流程,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确保上报的项目更加精准地符合政策导向与资金需求。
(二)抓好“主攻”,服务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围绕“8+4”经济政策体系,调整优化财政要素支持体系,做好要素保障。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发挥财政专项资金、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等帮扶实体企业作用,下达涉企补助资金9513万元,为企业减压力、增活力。上线“舟企兑”平台,护航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推进政府采购服务向增值型转变,开展政府采购项目线上履约验收,推广政府采购档案电子化管理。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上半年政府采购金额1.13亿元,其中面对中小微企业的1.09亿元,占全部采购金额的96.2%。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全县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排忧纾困力度,平均年化担保业务费率降低至0.21%,上半年政府性融资担保余额2.65亿元,增长114.0%,累计减免担保费93.25万元。
(三)锚定“关键”,统筹发展推进民生福祉。积极开展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行动,深入关切教育均衡、健康保障、养老服务、社会保障等核心民生领域,通过精准施策与综合提升,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教育支出1.48亿元,落实“县中崛起”、跨区域教共体工程等项目的资金筹集和保障,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高。卫生健康支出1.77亿元,落实“山海协作”工程,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海岛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投入财政资金1.44亿元,建设客运中心、山体公园等基础设施,提升花鸟特色风貌,为高标准打造花鸟爱情艺术岛增添新动能。全力推进海岛客货邮融合发展,破除海岛快递物流配送瓶颈。深化嵊泗海岛特色的财金助力扩中家庭共富模式,助力橄榄型社会结构建设,累计发放贷款357户,贷款金额6647万元。开展贫困学生扶持工作,推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扩面试点政策落地。
(四)注重“创新”,构建现代财政治理体系。精准推进“钱随人走”的海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以完善的财政管理健全财力保障,根据覆盖人口制定资金分配标准,注重特定人群帮扶,着力解决偏远海岛交通不便、资源共享性差等问题。开展县域医共体财政保障体制改革,从财政保障机制改革入手,构建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县域医共体运营效益,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实施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2024—2026年)改革,持续强化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乡镇管理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加大“浙里捐赠”平台应用的推广力度,实现慈善捐赠一站式闭环服务,提升财政票据增值服务水平。
(五)量好“切口”,提高国资国企运转质效。出台《嵊泗县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改革重点,引导企业市场化转型,持续推进国有资本优化整合,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制定县属国有企业“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实施办法,企业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县属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办法等制度,调整县属重点国有企业“五定”方案,梳理计划账、民生账和经营账,实施工资总额预算管理,优化县属重点国企2024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加强企业用工管理,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六)坚守“底线”,有效提升风险处置能力。积极开展“财会监督加强年”活动,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谋划县级专项资金事前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绩效监管水平。探索和践行财政部门与纪检、审计等部门的联合督查机制,建立财会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调机制,有效补强基层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牢固树立绩效导向,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充分发挥“收支运行智管”“动态监控”功能,加强重点项目资金、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预警和资金统筹调度,扩大重点监督项目资金范围,形成全方位监控长效运行机制,全面促进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三、2024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县财政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全力做好“科学谋财、创新理财、高效用财、安全管财、勤廉护财”的大文章,为高质量建设“两美嵊泗”提供更强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一)紧握经济运行“生命线”,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密切关注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紧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深入开展税源调研、精准研判收入状况、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密切关注当前财政经济形势,注重与税务、国土等部门协作,深入开展税源调研、精准研判收入状况、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加快推进县域土地出让进度,力抓非税收入。加强政策研究和沟通衔接,精准把握上级转移支付、债券等资金政策投向,加大向上争资争策力度,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积极争取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支持,继续做好新一轮项目谋划储备工作。
(二)筑牢民生福祉“保障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结合三个“一号工程”、“8+4”经济政策体系、“两重两新”、“985”行动、共同富裕等大事要事,增强财力保障。持续强化“过紧日子”思想,厉行节约,大力压缩非刚性、非必要支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保障“三保”等刚性支出,保障民生支出。加快转型升级,加快花鸟岛、马关城市副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文体事业繁荣。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保障养老领域资金需求,加大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积极落实涉企优惠政策,推动产业经济提质增效。聚力产业强链稳链,发挥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导向和资金撬动作用,支持旅游、能源等海岛绿色产业发展。
(三)激发财政发展“动力线”,加快财政国资改革。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加强项目绩效目标审核,落实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行节约型机关建设,推进资产共享共用,优化资源配置。完成全县各单位往来款项核查清理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按照集团管控、法人分业导向,持续推进国有资本优化整合,完善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开展国企资产管理、工程项目、问题合同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行动,迭代更新国资综合监管系统和企业财务软件,强化国资国企监管。
(四)守住财经纪律“高压线”,加强财政日常监督。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制度,积极筹措化债资金,合理把握化债节奏,切实做好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方位全流程监管,关注项目收益与融资平衡情况,有效甄别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风险防范工作,规范社保基金支出。提升社保基金管理水平,确保社保基金平稳安全运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做好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等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防库款风险,不断完善库款管理机制,强化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直达资金等日常监控,做好第二期公款竞争性存放,持续提升财政库款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