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02643173D/2025-00066

  • 发布机构:

    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嵊泗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24年度总结和2025年思路

发布时间:2025-01-16 19:29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县民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人社领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县各项工作任务部署,坚决落实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扎实推动机构融合、职能融合、人员融合,以全新的姿态和面貌做好民生“大保障”各项工作,为走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贡献民社力量。

一、主要业绩及工作成效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1.坚持党建引领,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局党组第一时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关于民政和人社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截至目前,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9次,“一把手”上廉政党课2次,各级党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17场。二是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聚焦省市县中心工作,推进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前往金维映故居 、渔山新村红色传承馆,开展“知戒守纪 ”主题党日活动;结合群腐问题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赴建筑工地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宣传;围绕安全生产提高应对突发火灾险情能力,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常识现场学习观摩。三是完善内部制度建设。机构改革后,第一时间建立健全会议、学习、财务管理、机关干部执行力建设通报等内部管理制度16项,做到目标统一、步调一致,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推动工作落实。四是狠抓意识形态。针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春节期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等涉及民社领域敏感事件,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并做好舆情监测预管控工作。严把外宣信息审核关口,确保与上级精神保持高度一致,累计有6篇外宣信息获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社会报等主流媒体刊发。

2.压实主体责任,一体推进“三不腐”体系

一是细化廉政建设责任清单。贯彻落实《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暨清廉嵊泗建设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方案》,推进党建、党风廉政建设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共同富裕等工作等中心工作相结合,持续深化清廉社保、清廉社会组织建设。二是做实日常教育监督。开展“知敬畏 存戒惧 守底线”、“学条例 守党纪”、“粽香廉端午 和谐正家风”、“非遗竹编织清廉”等党风廉政系列活动,坚决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全面做好集中整治整改工作。实施民社条线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2个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大数据比对、稽核抽查、以案带案排查等方式,共查找问题25个,提出整改措施36条,已整改销号问题23个。

3.推进依法行政,保障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好合法性审查,审查通过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废止、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5件。组织集中学法4次,集中学习《退役军人安置条例》、《浙江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新出台的法规条例,并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解读。二是主动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处置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55宗,有序地化解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困难救助方面的纠纷矛盾。局主要领导参加“阳光热线”1次,12345热线现场接听答复活动1次,主动回应民生关切。三是自觉接受监督。主办人大建议5件,办结率、答复满意率和面商协商率均达到100%。办理行政诉讼1件(二审中);行政复议2件,其中胜诉1件,申请人主动撤诉1件。

4.加强干部选育,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优先提拔使用政治素质好、实绩突出、确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机构改革以来,共聘任中层干部36名,其中新提拔干部11名。完成41名事业干部岗位聘用,8名干部晋升到高一级岗位。二是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严格执行“152”督办和双报告制度,实行“师带徒、老带新”制度,帮助年轻干部快速成长、独当一面。选派4名年轻干部赴专班挂职、参与巡察工作。三是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组织开展大合唱等集体活动,通过8小时外“学习+锻炼”的模式,促进同事间的交流和熟悉,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为构建“大保障”格局打好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聚焦重点工作,推动民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1.践行就业优先战略,打造就业创业海岛样板

一是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全年累计开展招聘会14场,292家企业提供618个岗位,需求1607人。建成洋山镇、黄龙乡零工驿站,促进周边闲散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7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8%。同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至2260元/月。二是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动态更新迁岛居民劳动力资源,落实迁岛失业群体就业帮扶。延续实施“家燕回巢”计划,吸引15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发见习岗位33个,安排15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三是高质量推进“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一类事”增值化改革试点。推出专人帮办、法律咨询等17项增值服务事项,累计服务创业者340余人次,实现企业开办、用工招聘、员工培训、社保办理、用工纠纷调处等服务集成。相关案例做法入选全省第一批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获评全省人社系统创改开第一批优秀项目,获浙里改《竞跑者》选登。

2.强化养老服务供给,促进海岛群众老有康养

一是优化养老设施布局。出台《嵊泗县养老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行动方案》,撤并转型养老机构6家,42名特困对象提前实现集中供养。推进嵊山-枸杞、黄龙养老机构一体化建设,建成民生服务综合体3家,其中洋山镇民生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一老一小”服务场景融合示范点。推进医养融合,花鸟乡卫生院(医养结合)建成启用,乡镇康养联合体实现全覆盖。二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成智慧化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验展示厅。新设4个助餐服务点,累计发放“爱心卡”6517张,106户家庭参与适老化改造,80周岁老年人群紧急呼叫设施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快专业化队伍建设。成功承办全省“浙里有福·海岛支老”公益活动和“海岛支老”工作研讨会。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63人,开设技师工作室1家,每万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达到24.72。

3.提标扩面精准帮扶,建设共富型大社保体系

一是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开展参保信息分析比对,针对性动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671人参保缴费。同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20元/月,惠及13642人。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村集体补助试点。向9386名传统捕捞渔民(遗孀)发放生活补贴3220.56万元。二是加强基金风险防控。开展日常稽核、重点稽核和专项稽核,稽核疑点数据65条,涉及人员155人,追缴13人,追回违规待遇金额34.8万元。三是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度。动态管理各类困难群体685户900人,享受残疾人补贴1481人,发放低收入群体物价补贴724.25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对象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标至1145/月、2007/月。完成低保、低边和特困对象情况年度复核,同步提高特殊群体参保政府代缴档次,惠及困难群众429人。强化助联体综合救助,累计服务1066人次。完成 “善居工程”改造30户,解决困难群众个性化需求104个,微心愿215个。全年发放各类困难补贴补助2974万元。

4.抢抓一体发展机遇,做优做强海岛社会事务

一是深化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花鸟岛婚姻登记处率先实现江、浙、沪、皖婚姻登记通办,启用以来累计为66对新人提供婚姻登记颁证服务,其中省外新人5对,相关工作经验成效获时任省长王浩批示,列入省级婚俗综合改革(文明简约“甜蜜经济”)试点。二是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壁下村、绿华村采用遗体外运方式实现火化和生态安葬。完成县火化殡仪馆改造提升项目,长乐陵园骨灰纪念堂完成主体施工,落实落细群众“身后事”基本服务免费。三是加强地名文化建设。围绕“激活海味地名文化 助力海岛共同富裕”主题,推进地名文化工作更好地助力海岛经济社会发展,入选浙江省“乡村著名行动”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编制出版《嵊名之下—嵊泗列岛人居环境图释》,完成《海岛地名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传承弘扬研究》课题。

5.强化优秀人才引育,完善海岛技能人才支撑体系

一是大力建设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成技能型乡村(社区)2家,技能创富型企业1家。实施“一老一小”技能支撑行动,新增“一老一小”民生服务技能人才154人,放宽部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年龄至65周岁。实施百年渔场渔俗技能提升行动,开发嵊泗鱼鲞制作渔俗技能考核规范,整合培训教育资源,累计开展渔绳结、海洋剪纸等培训50余场,组织开展渔俗技能竞赛2场,促进渔俗文化传承发展。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帮助企业柔性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为机关事业单位引进紧缺岗位高学历人才13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1人。组织30家次企事业单位先后赴外开展校园招聘活动3场,推出岗位80个,收到简历679余份,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813人。三是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质效。严格实行竞聘上岗,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15次,岗位聘用变动162人次。全面推进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化,累计完成档案数字化扫描1120本。

6.深化双拥优抚保障,擦亮双拥工作金字招牌

一是巩固双拥创建成果。完成望海公园等6处双拥文化阵地打造。成立拥军支前工作队伍,成立县级老兵宣讲团,新招募“崇军商户”65家,与嵊泗农商银行签订拥军崇军战略合作协议。投入保障资金约500万元支持部队建设。二是细化服务保障措施。建成全市首家消防救援系统退役军人服务站,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完成融合建站、规范挂牌7家。实现乡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三是落实安置抚恤优待政策。累计发放各类优待抚恤资金546.4万元,走访慰问180余人次,解决帮扶难题3项。接收2024年退役士兵16人,其中复学9人。举办春秋两季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实现全国现、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景区、公交“双免”。

7.聚焦民社基层治理,构建和谐稳定发展大局。

一是强化根治欠薪源头治理。下沉执法监管力量,累计检查用人单位和工地205家次,处理劳动监察案件39件,行政处罚12件,行政处理2件,涉及劳动者426人,为劳动者追发工资557万元。顺利通过全省“无欠薪”县复核。组织开展企业用工体检79家,“开工第一课”覆盖率达37.3%,推选“以技提薪”先行企业5家。建成数字仲裁庭,累计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53起,结案率94.34%,调解成功率84.04%,仲裁调解率76%,网络办案率77.36%,结案金额101.96万元,基层组织调解劳动纠纷144件。二是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加强行业整治,注销“僵尸型”社会组织3家。县内社会组织承接市、县公益创投项目14个,3家社会组织负责人荣获舟山市“创益之星”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嵊泗县贻贝协会《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入选《浙江省社会服务组织高质量发展案例选编》。新增慈善组织1家、慈善信托资金20万,争取到省级慈善引导资金100万。

二、存在问题

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全县规上企业少,可开发就业岗位缺,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共富社保体系均衡化程度不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离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少差距,捕捞渔民社会保障和家庭抗风险水平普遍较低。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推进成效不足。养老保障还存在不少短板。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养老机构入住率普遍较低。

三、下步思路举措

(一)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做到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促进民政、人社业务互通互融。完成支部设置和换届选举,拓展丰富党建文化活动,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凝心聚力,立足岗位服务社会,聚焦民生“大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持续推进民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与沪同城-就业直通车”,共享岗位信息和人力资源。实现零工市场(驿站)县域全覆盖,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基地。深化“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推进技能型“共富工坊”建设,依托全县“共富工坊”,开展“家门口培训”、“送课上坊”等活动,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智慧养老平台+居家养老阵地+幸福养老管家”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完善海岛“幸福助餐”体系,大力推广养老服务“爱心卡”模式。加快养老机构的撤并整合、转型利用,推动海岛养老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的统一。依托县医康养联合体,深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养老需。

(三)加快构建共富型大社保体系。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方案。深化退休预审服务,稳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工作。持续推进县级“助联体”规范运行,实现民政救助全域代办,实施群众海岛“幸福陪诊”项目。

(四)做优做好社会事务。实施殡葬领域专项整治,基本统一全县殡仪馆殡葬用品销售品种和销售价格。深化花鸟婚登长三角跨省通办,加快推进婚俗改革(文明简约“甜蜜经济”)省级试点工作。改造、提升花鸟婚姻登记处,结合“爱情礼堂”建设推进花鸟岛婚俗文化展示。

(五)强化民社基层治理。提升社会组织发展能级,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综合服务示范观察点。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功能迭代升级。强化对小洋山等重点区域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指导,推动实现劳动人事争议源头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