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922002643333L/2025-32528
菜园镇
计划总结
主动公开
发布时间:2025-01-17 10:33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菜园镇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菜园镇坚决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市县系列全会精神,深化推动“十项重大工程”,聚焦聚力县委“1615”行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中有进。
(一)重点区块建设有力。以主城区、西城区、马关城市副中心、渔港经济区、十里金滩特色小镇区域为建设着力点,提升各空间组团发展能级。主城区以“海上花园城市三年行动”为抓手,加快有机更新步伐,编制完成《嵊泗县城肌理更新方案》,管道燃气建设、道路品质提升、城市泵站提升、望海公园二期和口袋公园建设等年度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望海路楼宇亮化、危房解危和旧改本年度工程全部完工。西城区不断完善综合配套,西城区幼儿园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完工,全民健身中心工程提速推进,结合“蓝色海湾”城市风貌区建设,全力保障入城口及滨海廊道延伸段打造,完成入城口地块政策处理及场地清理,青沙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入城口风貌提升工程稳步推进,谋划西城区商住地块,全力打造县城高品质生活区。马关区域立足城市副中心定位,加快推进马迹新村至小关岙公路新建、马关商业邻里中心、医康养联合体项目建设。渔港经济圈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嵊泗渔港产业配套项目、渔港经济区商业综合体项目、青沙村渔业用房建设工程基本完工。十里金滩特色小镇区域,通过壮大小镇群落打造区域旅游综合体,积极理清“特色小镇”范围内存量资产,启动区域整体开发方案策划及乡村旅游产业服务中心方案设计。
(二)产业发展情况。绿色渔业方面,深入开展“海上千万工程”,打造引领船8艘,完成整治船整治47艘,淘汰病老渔船10艘,完成安全引领船改造12艘,5艘帆张网船减船转产1 艘;压减纳管船舶 33 艘、港机船10艘,拆解三无船舶41艘,渔船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大养殖海域整治力度,完成2200余亩养殖海域确权续期工作,整治绿华、插旗港超面积养殖海域1100余亩,170亩养殖桁地实现退养还海。加大智慧渔业管理设备投入力度,正式启用乡镇管理船舶管控平台,5个新增港岙口监控设施,马迹山南面航道附近生产作业30艘12米以下船舶加装甚高频16频道,进一步提升渔船本质安全。1-9月渔业总产量3.76万吨,渔业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2.09%,其中养殖产量7118吨、产值2145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域旅游方面,配合完成浙江省第四届海运会各项工作,抢抓赛事机遇,启动基湖沙滩帆板运动训练基地前期策划工作。持续推进普通民宿“扩中提低”行动,7家民宿实现品质化改造,14家民宿入选省市精品民宿培育名单。成功举办“欢乐一夏”2024年群众文化节,音乐派对、非遗戏曲、魔术表演等文化活动点燃夏夜。承接中国计量大学“校地合作”优质资源,参与十里金滩特色小镇区域旅游氛围设计和布置。有序启动黄家台遗址公园创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前期工作,全镇4A级景区镇创建有条不紊。积极参加上海、杭州等地旅游推介会,推动长三角旅游市场纵深交流。截至目前成功接待游客150万人次,累计发放散客旅游消费券34万元。招商引资方面,依托马迹山自贸港和绿华港区,加大海事服务、航运企业的招引力度,新振新风电项目实质性落地,绿华LNG水水中转项目启动对接,马关前进船厂项目完成51%的股权转让并入驻开展托管经营。加大涉旅商贸类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嵊泗亚朵酒店建设项目基本完工,预计11月投入运营,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2%;新培育“四上”企业11家、新招引市场主体25家。
(三)城乡统筹质效并重。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振兴,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全年投资3600余万元,基湖村排污系统改造、金鸡岙渔用设施加固等14个涉及污水管网提升、渔用设施改造、道路危坎整治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齐头并进。3个县级重点工程、11个县镇两级民生票决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其中7个民生票决实事项目已完工,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可感可及。全年争取省级以上衔接资金2728万元,基湖村共享农田改造等13个项目列入2024年省级以上衔接资金项目库,预计11月底全部完工,乡村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金鸡山岛“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示范岛创建完成验收,小平头“花间里”“小岛阳台”地块成功签约,岛域业态丰富多元。全面深化“万家渔火”工坊品牌,提升改造“红厨马嫂”工坊阵地,青沙馄饨、羊栖菜等农特产品借力共富直播间、共富集市频频出圈,小关岙生蚝月销量破9万元,工坊经济进一步壮大。积极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次,覆盖农旅从业人员300余人,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1名,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兴旺。1-9月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97.37万元,同比增长3.17%,其中经营性收入922.75万元,同比增长25.6%。城乡风貌整体提升。重点围绕城乡结合部、主要道路沿线、主城区入口节点等区域,攻坚城乡风貌难点堵点问题,陆续实施金平大鱼岙渔用物资规范、金鸡岙渔用场地建设、高场湾沙滩景区入口提升、青沙渔用物资搬迁场地建设、基湖农田流转、小关岙5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20余处重点区块完成环境卫生整治和相关基础设施提升。完成金平村、青沙村两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申报,金鸡山岛海岸带修复等6个工程有序推进,积极筹备“东海之滨·蓝湾金翼”特色产业风貌区验收工作。生态环境保护有力。全力打好生态环境巩固提升持久战,累计整治占道经营、露天秸秆焚烧、乱堆乱放等行为250余起,全面落实“两面一线”整治工作,清理海漂(湾滩)垃圾500立方米,常态化开展中心渔港渔船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建立完善网格化、动态化的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完成马关围垦区域建筑垃圾堆放场地平整,顺利完成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工作,整改并答复信访问题4个。
(四)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牢牢守住本质安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让民生幸福成色更足。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对86家城镇燃气使用企业、2万辆电动自行车、900余家沿街商铺、368户架空层进行全方位检查,1-9月整改违规沿街店铺446家,破除阻碍逃生的封闭式设施150余处,整改架空层隐患193处。推动餐饮企业落实燃气使用主体责任,推广普及燃气连接金属波纹管、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等安全装置加装,配合县级部门加快推进居民燃气橡胶软管入户更换工作。全力推进森林防火、防汛防台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完成镇级基层应消管理站建设,实施菜园镇室外消防栓全覆盖工程,新增室外消防栓82组,实现人员活动集聚区域消防系统全覆盖。成功抗击今年13号台风“贝碧嘉”和14号台风“普拉桑”,做到“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持续聚焦“一老一小”,完成县域特困对象集中供养工作,马关中心敬老院老人整体搬迁至青沙海阳养护院。推进80周岁以上老人智能紧急呼叫及监控设备安装工作,完成智慧养老设备安装900余户。积极推进悬水小岛殡葬改革。扩面启动东绿华岛整岛迁居工作,28户45名群众签订迁居协议并公示,加快青沙、马关等承接点位的安置房建设进度,原青沙幼儿园9套廉租房改造已基本完工,原青沙水产大院正开展基础及结构改造施工,马关敬老院正进行室内改造工作。金平“幸福驿家”与菜园镇卫生院签订健康管理服务协议,基湖村卫生服务站开设针灸推拿门诊,基层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专业。逐步实施“点单式”公共文体服务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文艺演出、全民阅读、亲子互动、体育健身等文化活动250余场次。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增、更换非机动车充电桩62台,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充电需求。配合新建“一点多能”村级客货邮物流服务点7个,金平民生服务综合体、绿华单村水站提升等惠民工程有序推进,镇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有效提升。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力做好物业小区及散楼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指导海泽苑、久久大厦、海景雅筑、开兴公寓四个小区成立首届业委会,海霞明珠园小区业委会完成换届,启动兴海园业委会换届程序,1-9月清理散楼及背街小巷垃圾80余吨,处理大小维修500余起,解决居民物业需求130余起。
二、存在问题
县城综合配套能力依旧偏弱;拉动性产业项目缺乏;重点产业岛招商力度欠缺;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三、2025年工作思路
(一)聚力六大产业,提升平台能级。
港口产业,全力保障马迹山国储项目建设,加大海事服务、航运企业的招引,进一步洽谈新振兴项目后续业主落地,持续跟踪绿华LNG水水中转项目争取落地。旅游产业,围绕“十里金滩”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定位,积极理清“特色小镇”范围内存量资产,推进区域整体开发方案策划及乡村旅游产业服务中心落地。加快高场湾村原罐头厂地块旅游综合体项目、马关城旅综合体项目招引,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东库岛特色旅游岛招商导则。加大涉旅商贸类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编制涉旅招商项目清单。渔农产业,围绕大黄鱼、三倍体牡蛎等新优势养殖品种,在帮扶涉农、涉渔市场主体做大做强上有作为。积极与部门对接研究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培育“一条鱼”商贸交易综合市场,继续推进渔港经济区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工贸产业,加快推进马关前进船厂改建项目国有股权转让以及项目整体方案设计工作。加大城区非城市功能转移,着力推进中柱山小微园区企业集聚,助力完善海岛特色制造业产业体系。围绕低空经济,打造北鼎星岛低空经济产业园。通过特色餐饮、品牌连锁招引,打造“特色街区”“夜间经济”消费场景,不断丰富海岛商业业态。新能源产业,积极做好徐公岛综合能源产业项目谋划及绿华零碳岛前期研究策划工作。生态产业,探索绿华、马关等海域的碳汇交易试点区打造,以进一步增加我镇贝藻养殖规模,推进海洋碳汇交易,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积极申报新一轮中央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二)狠抓招商引资,提升发展后劲。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要重点围绕R&D指标,抓好分解、跟踪、调度、晾晒、通报,力争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0%以上。加大科技型市场主体和项目的招引、挖掘、培育,加大新能源等前沿科技企业引入。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双倍增”行动,筹建乡镇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快“个转企”“小升规”和“四上”企业培育入库,充分利用招商平台、镇商会企业以及镇域优质企业资源,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项目招引。加强业态扶持,根据已出台的《2024年菜园镇关于提升发展商贸业若干政策意见》,继续在提升发展商贸企业以及促进住宿、餐饮限下样本单位“下转上”方面给予奖励支持。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围绕助企惠企目标,以“亲清季季谈”“商会座谈会”等为载体,主动为企业和市场主体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衍生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促进市场主体降成本、增收益、强动能。
(三)促进乡村振兴,提升海岛品质。
加快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主城区持续推进有机更新,做好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提高口袋公园覆盖率。结合街巷改造,有序推进老城区居民生活污水设施完善工作。继续对接住建部门持续推进危旧改工作,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有序推进海岛绿化彩化,完善菜园常绿多彩体系,助推“两美嵊泗”建设。马关城市副中心加快马迹新村至小关岙公里新建工程、马关商业邻里中心、马关排洪渠改造提升、医康养等项目落地。西城区及渔港经济区重点推进望海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完成渔港经济区商贸综合体周边基础设施配套,打通望海公园延伸段“最后一公里”。科学谋划蓝色海湾、和美海岛、海洋经济区等创建类项目,全力推进入选项目建设进度,以项目推进带动共富成果的转化。
持续推进海岛共富行动。提升村集体经济,依托乡村振兴项目不断完善渔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实施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行动,研究制定“一村一策”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后续能够实现稳定增收。深化“小岛你好”主题行动,用好用足阿里共富机制,持续盘活金鸡山岛闲置资产,引入专业MCN机构,打造嵊泗海岛电商人才实训基地。强化人才支撑,结合“三支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覆盖广泛、梯次衔接、技艺高超的新时代工匠队伍;实施大学生聚舟计划,加强与高校院所的互访交流,有效吸纳一批青年企业家、高素养劳动者队伍。
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岛迁工程方面,继续推进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作进度,启动西绿华迁居工作。在镇域范围内排摸闲置房产,改造或新建一批保障性租赁房。基础保障方面,完成非机动车充电桩更新迭代和布点增设,持续关注泗礁本岛危化品专用码头、建材装卸码头的统筹规划与建设,继续推进住宅小区瓶改管工作,做好入户宣传和实施期间的群众思想工作。民生服务方面,加快推进基层医养结合,深化智慧养老手段和模式,为海岛老人提供更优质贴心的养老服务。实施“一老一小”技能支撑行动,增加群众就业率。精准匹配供需,提升镇域“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品质。规划打造镇级民生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提高便民服务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