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026433762/2025-32537

  • 发布机构:

    黄龙乡

  •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黄龙乡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25-01-17 13:15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黄龙乡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一、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来,黄龙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省市县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走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主线,落实全县“1615”行动,全乡经济社会运行稳中向好。

聚焦产业攻坚“再突破”。净增“四上”企业2家,落地项目一个(大岙智能化养殖项目),签约项目一个(数字游民项目),完成科研经费1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完成渔业捕捞总产量3.3万吨,渔业总产值2.58亿元。推进海上“千万工程”,加快帆张网减船转产、纳管船舶取缔注销、渔用设施设备迭代更新,落实职务船员等培训覆盖272人,提升人船本质安全。启动养殖专项规划,规整海上牡蛎养殖区域,渔臻鲜陆上养殖项目投产运行并上市销售。狠抓东咀头民宿聚落建设进度,建成大乐之野民宿,蝶来民宿开始试运营。以泥黄坑商贸综合体和大钳咀头风情海岬(渔俗)体验区双圈经济带为核心,由村集体统一流转闲置资产,发起大钳咀头青年创业基地、泥黄坑数字游民基地等共创项目,吸引“数字游民”入驻。

聚焦优质发展“再提升”。2024年政府重点投资项目6个,乡级民生实事项目5个,总投资3585万元。开工建设北岙隧道至南港公路新建工程,实施渔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启动省级风貌样板区创建,配合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峙岙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修编等专项工作,峙岙党建一条街成功申报省级精品路线。激活环境卫生“黄龙模式2.0”,开展“双十”攻坚5次,环境卫生考核居全县首位。高标准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做好问题限时整改,建成小微空气站和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集成改革,实施大岙村养殖区附属工程等省级衔接资金项目3个。发力“一村一策”共富计划,建优工坊拓展共富版图。截至目前,村级集体总收入287万元,经营性收入242万元,四个渔农村年经营性收入均可达50万元以上。

聚焦民生关切“再上新台阶”。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启动村级养老院四合一工作,建成民生服务综合体。居民用水、瓶装燃气实现同城同价,启动菜篮子同城同价工作,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落成全岛首家快递物流集散点。实施海岛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工程,构建帮扶下沉机制。实施善居工程,完成6户困难家庭住房改造工作。常态化邀请“怡乐为老”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为老服务,新增初级护理员4名。加强社保政策宣传和养老参保工作,“舟惠保”参保率超55%。借力企业增值化服务,开展专场会商2场,职业技能培训5次,实现15名群众“家门口”就业。深入开展“浙风十礼”和“移风易俗”,黄龙乡、峙岙村分获评省文明村镇。

聚焦社会管理“再加码”。落实安全生产月度总结研判、重点时段专题部署机制,常态运行“1+7+N”体系,盯牢涉海涉渔、消防等重点领域,完成渔船检查380余艘次,排查隐患820余处;组织消防演练活动7次、大排查大整治2次、检查各类场所1436家次,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050个,安全执法处罚案件21起,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应消一体化建设,完成应急消防站挂牌及场站建设,调优人员配置,有效匹配“141”体系。启动85周岁以上家庭烟感器安装试点工作,为老年群体居家安全保驾护航。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答复受理解决率100%。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迭代运用逢四入格3.0,解决群众诉求40余件。

二、存在问题

产业基础较薄弱,缺少规模以上产业;功能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旅游和养殖项目招引力度有待加强;公共服务短板仍然存在,医疗保障、海陆交通等民生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黄龙乡将切实扛牢政治责任,持之以恒落实落细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高标准推进年度工作任务,不断打开实现“三个再”“五个更”的跃升通道,为“两美嵊泗”建设贡献黄龙力量。

(一)深改革求实效,推进产业升级。积极谋篇布局,以大岙片区、东咀头片区、大钳咀头-泥黄坑片区为发展中心,推动区域空间“组团式”发展。大岙片区扎实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重点发展渔臻鲜二期、瀚丰水产海马养殖等海陆养殖产业;进一步理清存量空间,招引养殖领域的头部企业,形成养殖与产学研相适的渔港聚集区。东咀头片区加快文旅民宿产业效能释放进程,推动“大乐之野”灯塔酒店、未迟海角书院高端酒店正式开业运营,过云山居顺利开工建设;明确东咀头片区剩余区域开发模式和路径,进一步激活文旅振兴乡村新动能。大钳咀头-泥黄坑片区以雷迪森·蝶来庄园、泥黄坑商贸综合体两家民宿为核心,打造“数字游民”微公社,培育创意餐厅、艺术商店等各类业态落地,创新业态新场景。围绕小黄龙岛临港产业岛的定位,加快产业研究和项目招引,重点招引大宗商品储运、海工装备制造、海事服务配套等方向的产业。

(二)激潜能补短板,释放发展动能。补齐主要经济指标中住宿、餐饮、零售等限上样本企业,持续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限上批发业等指标稳定增长工作。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因地制宜推出帮扶市场主体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发展基础配套,建设东咀头民宿聚落项目基础设施、大岙陆上养殖产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等配套工程,强化服务保障。全面落实南港通村公路贯通后交通规划及交通基建保障工作。探索引进“hello黄龙”共享单车,进一步保障交通运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开展“找巡查挖”专项整治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后续整改。一以贯之做好“双十”攻坚,构建大市政体系改革,深化环境卫生整治“黄龙模式”。深化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调控收入支出平衡,从收入稳定向结构稳定转变。积极探索“政府+运营团队+村集体+村民”利益联结帮扶机制,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扩大碱水粽、渔绳结、金钩银钩、米酒等“龙”字号共富产品知名度,构建“寻味乡村”共富矩阵。

(三)惠民生增福祉,促进民生向暖。进一步完善养老体制改革,做优整合后运行的下半篇文章,提升助餐配送餐服务,推动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融合发展。起底式排查低收入群体,动态调整在册困难人员名册,重点关注减船转产渔民和失海渔民家庭等低收入群体,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机制。通过就业岗位开发、结对帮扶、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深化菜篮子、燃气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确保群众生活必需品同城同价。协同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黄龙卫生院单体规模和服务辐射能力,加强院前急诊急救能力,开展“常态化巡回诊疗+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强老年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攻坚典型品牌建设和薄弱问题改进“两项重点工作”,提升老年教育品质。推动实施“返乡入乡合作创业一类事”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转产渔民的回乡创业支持力度,引导群众灵活创业、就业。

(四)防风险保安全,完善乡域治理。把握汛期、台风季和开捕季等重点时段,开展涉海涉渔领域新一轮“老大难”问题攻坚。加强新领域、交叉领域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抓实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卫生院、养老院等重点场所,“九小场所”等重点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扎实推进基层应急消防工作全面融入“141”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应急消防能力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社工站、民生议事堂、参事室等阵地质效,调动“东海渔嫂”、基层自治队等群团组织积极性。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纵深推进“航行的支部”及“海陆双网”实质化运作。落实“四下基层”工作法,开展常态化联系走访机制,深化“三事分流”机制,实现信访矛盾“减存量、控增量”,推动基层事务管理和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源头治理、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