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002643384W/2025-32532

  • 发布机构:

    枸杞乡

  • 组配分类:

    法治政府建设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嵊泗县枸杞乡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17 10:58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枸杞乡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枸杞乡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我乡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我乡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法治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将法治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乡党政主要负责人扛稳抓牢“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今年以来,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2次,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周三夜学等载体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学习4次。

(二)坚持依法行政,全力建设法治政府。

严格参照合法性审查程序执行审查工作,对重大决策事项、重大合同协议等实行深度审查、联动审查,采取“司法+法律顾问”双重把关机制,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切实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今年以来,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2件,合法性审查行政机关合同57件。全乡5个行政村选优配齐了“一村一法律顾问”,为村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法律服务。

(三)加强普法宣传,提升宣传实效。

将法治政府建设与“法律八进”相结合,大力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深化对干部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12·4"国家宪法日等相关普法宣传活动,并结合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法律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受众8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尊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氛围;加强法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共开展“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调解员业务知识和法律培训2次,为更好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人流量大、村民经常聚集地,打造完成奇观村3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及干斜渔乐法治公园阵地升级,将“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融入到阵地建设中,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实现“家门口”的法治文化阵地。

(四)依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三大优势。结合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除险保安专项治理工作,常态化对辖区不稳定因素进行摸排,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通过疏导、化解工作,将事态平息在萌芽阶段。今年以来,全乡共开展基层矛盾纠纷风险排查250余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3起,涉及金额248.11万元,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维护全乡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亲自谋划,始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结合党史专题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等安排学习交流,2024年组织法治专题学习3次,有效推动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促进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全面提升。以“民法典宣传月”“法律援助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为契机,积极推动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全乡人民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善于依法维权。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年度工作安排

2024年全年,枸杞乡法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提高。二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足。三是法治对重点产业领域助力不够。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乡将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提升法治宣传质效。继续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紧抓重点人群,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法治政府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开展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除险保安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做到社会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置,织密安全防护网,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三)助力重点产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积极探索推行“产业+法律服务”模式,以法治助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