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索引号:

    11330922586299686X/2025-32948

  • 发布机构:

    县统计局

  • 组配分类:

    统计公报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二O二四年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5-04-10 15:39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县统计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2024年,嵊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高效落实省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和市“985”行动,聚力实施县委“1615”行动,坚定不移走好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为建设“两美嵊泗”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2.36亿元[1],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8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5.71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85.81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5:20.7:49.8(见图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72万元,按年末汇率(7.1884)折合3.72万美元。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95亿元,比上年下降9.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2亿元,下降23.3%(见图2)。税收收入5.91亿元,增长7.5%,其中,增值税2.69亿元,增长9.6%;企业所得税1.38亿元,增长119.3%;个人所得税0.45亿元,下降6.5%。全年民生支出30.08亿元,下降16.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5.5%、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增长14.0%、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5%。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52公顷,比上年下降1.2%。粮食播种面积58公顷,产量247吨,分别下降1.6%和0.5%;蔬菜播种面积194公顷,下降1.1%,产量3282吨,增长11.6%;水果及果用瓜产量15吨,下降40.7%。全年家禽出栏0.25万只,下降74.5%。全年肉类产量8吨,下降71.4%,其中禽肉产量6吨,下降70.0%。(见表1)

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46.33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海洋捕捞实现产量20.52万吨,增长1.1%。分品种看,鱼类产量15.19万吨,下降2.0%;虾类产量2.39万吨,增长14.4%;蟹类产量1.18万吨,下降6.9%;头足类产量0.46万吨,下降17.7%。年末拥有养殖专业合作社30家,深水网箱养殖企业4家。全年海水养殖总面积为3.58万亩,其中贻贝养殖面积3.14万亩;海水养殖产量25.82万吨,其中贻贝养殖产量24.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6.2%。(见表1)

现代渔业稳步发展。大力发展渔港经济,南港区水产品交易市场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即将投用。提质提优养殖产业,建成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枸杞乡农事服务中心等一批养殖全产业链项目,黄龙乡智能化生态水产养殖项目正式运营,“嵊泗贻贝”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加快打造嵊山国际海钓基地,建成集散中心和海钓码头。

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种机动渔船1648艘,比上年减少45艘。其中,捕捞渔船814艘,减少8艘;养殖渔船736艘,减少26艘。渔船总功率14.14万千瓦,下降2.7%,总吨位9.70万吨,下降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7.9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因今年风力形势较好,产值比上年增长12.7%,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业产值分别增长91.6%、3.4%和1.5%;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下降28.3%(见表2)。全县规上工业销售产值17.96亿元,增长8.9%,产销率为9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8%和12.4%。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家,从事建筑业活动平均人数2678人。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省内建筑业总产值13.75亿元,增长1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90万平方米,增长4.0%,其中新开工面积11.40万平方米,增长2.7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14.20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建安工程投资额88.76亿元,增长7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11.7倍,第二产业下降12.9%,第三产业增长16.2%。从千项万亿主要指标看,民间投资增长1.4倍,拉动全部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31.6%;生态环保、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下降5.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60.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下降32.7%。商品房销售面积0.76万平方米,增长3.4%;商品房销售额0.32亿元,下降44.1%;商品房待售面积1.84万平方米,增长34.0%。

五、交通、港口和邮电业

全县水、陆客运量946.26万人,水、陆客运周转量1.77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0.4%;水、陆货运量3301.31万吨,水、陆货物周转量379.4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8.0%(见表3)。年末全县共有海运企业22家,货运船舶60艘,总吨位29.85亿吨,总运力46.40万载重吨;客运船舶25艘,载客量为8336客位,增长2.3%。

年末全县机动车辆保有量10097辆,其中运营性车辆515辆,非运营性车辆9582辆。全县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41辆,实现客运总量245.2万人次,日均客流量6717人次。

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沈家湾客运场站提升改造工程,嵊泗县旅游交通集散中心投入使用。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花鸟乡码塔线、2024年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顺利完工。全域建成海岛客货邮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配送效率提升60%以上,入选交通运输部典型案例。趁势而上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贯通上海龙华、上海临港至嵊泗直升机航线,实现岛际无人机物流配送常态化飞行。

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1702万吨,比上年增长4.5%(见图3)。其中,县本级、绿华散货减载平台和申港石油储运码头实现货物吞吐量4011万吨、1018万吨和638万吨,分别增长2.8%、48.5%和34.0%;马迹山矿石中转基地实现货物吞吐量6035万吨,下降1.7%。年末全县拥有港口泊位21个,其中生产性泊位18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

全年完成邮政特快专递0.56万件,函件9.14万件,机要文件576件,包件1.13万件;全年订销报刊累计139.08万份,报刊流转额223.86万元,订销杂志累计8.74万份。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8亿元,比上年增长3.2%(见图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下降10.9%。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12.59亿元,增长13.6%,其中限额以上[2]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74.17亿元,增长15.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5.60亿元,增长15.6%,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75亿元,增长21.3%;住宿业营业额2.79亿元,增长2.5%,其中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1.74亿元,增长2.1%;餐饮业营业额3.34亿元,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0.66亿元,增长4.5%。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6个,累计实现成交额5.38亿元。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60亿元,比上年下降20.2%。其中,进口总额32.43亿元,下降20.2%;出口总额7.17亿元,下降20.3%。

招商引资持续推进。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3522万美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签约落地并备案亿元以上项目6个,其中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个。

稳步推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出台文旅产业支持政策,高效承办省第四届海洋运动会,创成舟山首家全国甲级民宿,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 4A级以上景区镇全覆盖。

七、金融和保险业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3.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8%。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8.45亿元,下降23.4%;个人存款余额92.12亿元,增长7.3%。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3.93亿元,增长4.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4.49亿元,增长13.0%;中长期贷款余额98.45亿元,下降4.7%。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712.79万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70.52万元,增长1.3%;人身险保费收入5942.27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保险公司赔款支出4907.80万元,增长16.0%。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2381.40万元,增长3.7%;人身险赔款支出620.70万元,增长4.4%。给付支出1905.70万元,增长42.2%。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高规格设立县科技创新中心,与上海海洋大学共建海洋生物科研中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6名,“数字海岛综合服务平台”“数字海洋综合监管平台”建成投用。大力实施5个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创成2个博士创新站、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和1个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3.2倍。

年末全县共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733人;普通小学5所,招生284人,在校学生1820人,毕业学生350人;普通初级中学2所,招生325人,在校学生1011人,毕业生330人;高级中学1所,招生230人,在校学生682人,毕业生222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数36人。学前一年(5周岁)幼儿入园率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0%。优化整合嵊山—枸杞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源,深化与杭州优质学校结对帮扶,县域就读率提升至92.86%,高质量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九、文化和卫生

全县拥有文化馆8个,乡镇文化站7个,文化礼堂30个;全年共举办各类文艺活动166次,训练班410班次,各类展览48场。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9.10万册,图书流通量4.94万人次。拥有电影院2个,共放映电影3201场次,观众人数2.35万人次,放映收入100.68万元。年末全县拥有广播站、有线电视台(站)6个,县城数字电视转播频道76个。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13万户,入户率达100.0%,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0%。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个,其中医院3个,乡级以上卫生医疗机构7个,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诊所类11个,社区服务站1个,村卫生室15个。医疗机构实有卫生床位501张,卫生技术人员622人,其中执业医师273人,注册护士238人;每千人拥有医生3人,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7张。探索建立“三三”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创新“保基本+弹性”医疗资源保障机制,三大救治中心通过省级县域标准化验收,县域就诊率达90.8%。

十、市政建设和新渔农村建设

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2.28平方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长度29.84公里,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8.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102.6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0%。公园面积63.9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15平方米。

城乡面貌增彩添靓。完成道路品质提升三期工程、望海路楼宇亮化、金鸡山岸线修复和望海公园二期等项目,串珠成链打造“一港两岸”滨海风景线。联动打造“东尽山海 牧心蓝湾”等4条共同富裕示范带,入选全省首批和美乡村三大行动试点县。

十一、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全社会用电量7.5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工业用电0.64亿千瓦时,下降3.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0.87亿千瓦时,增长9.8%。

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34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8.3%;PM2.5优良率99.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6.5%。发布全省首个海岛县海洋生态文明发展指数,成功争取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央资金3 亿元,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嵊泗诸湾获评国家级“美丽海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优,水土废指标百分百达标。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9639人,总户数29339户。按性别分,男性33882人,占总人口的48.7%;女性35757人,占总人口的51.3%,男女性别比为100:105.5。全年出生人数148人,出生率2.13‰;死亡人口598人,死亡率8.5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2‰,已连续27年负增长(见图5)。全县迁入人口187人,迁出人口548人,机械增长率为-5.15‰。

      根据全省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6.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万人,农村人口2.0万人,城镇化率为69.43%。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071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997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73元,增长5.9%;城乡收入倍差保持在1.42(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064元,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270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479元,分别增长5.2%和7.6%。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7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7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3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8%。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097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分别为19655人和40442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372人,参保比例达到99.06%,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别为26575人和36797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6887人、19438人和17249人。

年末全县共有低保户427户,低保对象526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20户、149人;农村低保对象307户、377人。养老服务机构9所,床位436张。全县在乡退伍军人300人,革命残废军人33人;优抚优待户数共1978户。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1214起,无人员死亡;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电信网络诈骗万人案发率全省最低,连续19年被命名为“平安县”。

注:

[1] 本公报中所列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 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业和餐饮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

[3] 本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渔业相关数据来自县海洋经济发展局;客货运输、海运企业、船舶、运力、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泊位等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机动车保有量、交通事故等数据来自县交警大队;邮政数据来自县邮政局;交易市场数据来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等数据来自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引进项目数据来自县投资促进中心;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分行嵊泗营业管理部;保险数据来自舟山银保监分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文化馆、文艺活动、图书馆、电视、广播等数据来自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电影院相关数据来自县委宣传部;医疗卫生、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市政建设、污水处理率等数据来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用电量数据来自国网嵊泗县供电公司;空气质量、水质达标率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嵊泗分局;户籍户数和人口数、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等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就业、登记失业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低保、养老机构、退伍军人等数据来自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发展和改革局。